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6]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载《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
[27]《实现民主的基础》,载《新青年》,第七卷,第一期。
[28][29]《新青年》,第七卷,第一期。
[30]See,DavidShub,Lenin,ABiography(NewYork,1948),p。144。
[31]参见《列宁选集》,2版,第2卷,730~8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2]《新青年》,第八卷,第四期。
[33]《新青年》,第七卷,第一期。
[34]载《新潮》,第二卷,第二期,1919年12月。《新潮》评论是北京大学学生出版的刊物,它存在时间虽短但影响很大。在五四运动高潮时期任编辑的是傅斯年。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兴起(17)
[35]同上书,207页。
[36]参见《新青年》,第八卷,第四期。
[37]参见《解放与改造》,第五卷,第二期,1920年3月。
[38]参见《解放与改造》,第二卷,第一期,1920年1月。又见第七期,1920年4月。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
当陈独秀已经完全献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候,他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在这个献身中所涉及的令人困惑的问题。曾经令整个一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困惑的“资本主义阶段的不可避免性”的全部问题,曾经长期困扰列宁的如何对待民族因素的问题,对陈独秀来说似乎是并不存在的。毕竟,确切地说是逃避了曾经如此强烈地吸引他的作为所有恶的根源的资本主义与作为所有善的前兆的社会主义之间明确的对立所导致的复杂性。
由此,在1920年6月,我们发现陈独秀直言不讳地说:“我以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是资本家的国家,一是劳动者的国家,但是现在除俄罗斯以外,劳动者的国家都还压在资本家的国家底下。”[1]这段陈述表明,陈独秀并不知道列宁正在竭尽全力将“落后”地区的民族主义热情投入到世界革命中去。
陈独秀有关资本主义阶段及资产阶级作用的观点同样是简单的。
在1920年后半年,罗素和一名中国年轻的记者张东荪,在上海年轻的社会主义者中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他们主张中国所有灾难的根源在于贫穷和生产力低下,这只有通过工业化而不是通过“空谈主义”[2]才能够缓解,然而,许多人可能站在伦理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看起来好像是只有资本主义才可以实现这样的工业化。
这些争论激怒了陈独秀和他的年轻弟子。他激烈地反驳道:“发展教育及工业是顶重要的事,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达教育及工业,或是用社会主义?我个人的意见,以为资本主义虽然在欧洲、美洲、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同时却把欧美、日本之社会弄成贪鄙、欺诈、刻薄、没有良心了;而过去的大战争及将来的经济的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之市场,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幸而我们中国此时才创建教育、工业。在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发达的时候,正好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及工业,免得走欧美、日本的错路。”[3]他拒绝对剥削的外国资本主义与进步的民族资本主义加以区别,他说:“资本主义果然是好的,无论中外都应该欢迎;若是坏的,无论中外都应该反对……只有劳动团体能够达到中国独立之目的。所谓中国资本家都直接或间接是外国资本家的买办,只能够帮着外国资本家来掠夺中国人。”[4]
虽然如此,陈独秀的对手迫使他面对马克思主义中的“资本主义阶段”问题。他的回答非常简单:“俄罗斯共和推倒了封建半年便被社会主义代替了,封建和社会主义之间不必经过长久的岁月,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5]他的对手还迫使他不情愿地承认:“吾党遇着资本阶级内民主派和君主派战争的时候,应该帮助前者攻击后者;后者胜利时,马上就是我们的敌人……吾党决不屑学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利用资本阶级的政治机关和权力作政治活动。”[6]
由此我们发现,在服从第三国际教导之前的这个短暂时期里,陈独秀的观点最好被说成是“原始托洛茨基主义者的”。在托洛茨基主义作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理论出现之前,陈独秀应原本是一个本能的托洛茨基主义者,只是缺少托洛茨基天才的理论推理。只是想到资本主义的暗无天日,他才献身了社会主义,只是对被迫区别外国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感到恼火,他才献身了普适的、救世主的信条。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2)
在情感上说,陈独秀的基本观点与列宁的基本观点很接近,或许并不为过,列宁的一生都在与对他自身马克思主义正统信仰的诘难作斗争。然而,没有证据表明,列宁赞成陈独秀对中国和俄国做简单比较的尝试。尽管高度赞扬了落后地区活跃的潜在力量,列宁仍然倾向于在总体上把沙皇俄国———一个资本主义已有所发展,人数少但充满活力的无产阶级已经出现的世界帝国———与帝国主义的受害者、现代产业工人阶级如果不是根本也是几乎不存在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严格区分开。在1912年,列宁还在嘲笑对中国跨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看法同样感兴趣的孙逸仙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7]。然而在十月革命之后,当列宁焦急地搜寻地球上世界革命迹象的时候,他的看法开始变化了。十月革命对亚洲年轻的知识分子的深远影响,以及在印度和中国工业化社会制度的最初迹象,正在唤起其他可能性的希望。由此,虽然在1920年6月《论殖民地与民族问题》文章中还承认“各国共产党必须帮助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解放运动”[8],但是过了一个月,在听取了印度年轻的共产主义者罗易乐观的报告后,列宁表达了这样的希望:“如果革命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宣传,各国苏维埃政府尽自己的能力给它们帮助,那么,说落后民族无法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就不对了。”[9]然而,将要注意的是,这种可能性是基于假定“苏维埃政府”已经存在的基础上的,或换句话说,是基于假定世界革命已经在拥有大城市的几个国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的。阐述了这种可能性之后,列宁又回到了他的论题,在半殖民地地区,“共产国际应当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同盟,但不要同他们融合,甚至当无产阶级运动还处在萌芽状态时,也绝对要保持这一运动的独立性”[10]。这个看似清楚的论述在随后的几年中围绕“暂时的”、“独立的”这些词的含义出现了多种解释。然而,无论这个论述多么意义含糊,它都很难证明陈独秀对于中国完全自由地选择走资本主义或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是正确的。
如果陈独秀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仍然阻碍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困难,那么他同样没有意识到党在列宁主义体系中的作用。在陈独秀1920年的著作中,我们发现他与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激烈辩论,却很少讨论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毕竟,陈独秀和他的弟子们都不是过着俄国式的职业革命者的生活,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应该起到的作用还需要一些时间。正是在第三国际的代表魏金斯基、优林和马林的帮助下,陈独秀和他的弟子们才开始对列宁主义党的组织的概念有所了解。
当陈独秀于1919年离开北京的逆境前往上海更自由的环境时,他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认识。在上海也和在北京一样,五四运动在知识分子中激起了狂热的行动,来自西方的每一种令人信服的“先进的”学说在上海知识分子中间都会找到一派支持者。陈独秀由于在北京五四运动中的英勇表现而极大地提高了的威望,不久就使他成为上海这座城市里知识分子生活的中心。若干无政府主义者、孙逸仙的追随者知识分子戴季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者”不久都聚集到他周围。[11]陈独秀与他们进行口头上的辩论,但似乎很愿意在实际中与他们共事。他的观点很明确,“有良心的学者”所面临的任务是组织和教育工人阶级。[12]他似乎愿意与所有那些赞同这个观点的人共事。由此,我们发现,陈独秀最终于1920年8月组织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一个由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甚至“反儒家学者”组成的松散集合。[13]在北京对党组织的含义比陈独秀可能知之更少的李大钊也组织了一个由6名无政府主义者和2名共产主义者组成的劳动小组。*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3)
*《中国共产党简明史》,出自《苏联阴谋文件汇编》第二卷分册,4页。这些是1927年张作霖在搜查苏联使馆时没收的文件。虽然经常指责所有这些文件都是伪造的,但是对其中一些文件仔细调查并没有证实这个说法。凡是能够用其他记述核实“简明史”的记述的地方,每一处都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然而,1920年6月一个新的因素出现了,即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的出现。魏金斯基被共产国际远东局派到中国,他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且被李大钊介绍给了在上海的陈独秀。魏金斯基在上海建立了他的总部,并且立即开始了建党的任务。完全可以设想,与陈独秀的多次会面魏金斯基都是为了向他解释共产党不是致力于组织劳工的一般性任务的“有良心学者”[14]的某种松散集团。虽然如此,最终在魏金斯基的财政支援下于8月成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如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是一个十分模糊不清的集团。这种对最反列宁主义的非正统的宽容可能反映了魏金斯基可以将这些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