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学.中庸.孟子-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
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
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
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第十一章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
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
过矣。”
第十二章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第十三章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否。”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
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 ‘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
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
… 页面 68…
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大意】
在第十章中,孟子主张赋税应有一定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尧舜之道”。
赋税过重就是夏桀暴君,过轻就成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貉国。第十一章论述了
治水的根本方法是疏导。第十二章阐明了诚信是君子节操的根本。第十三章
指出主持国政应集思广益,若只听小人的谗言,只能把国家搞乱。
第十四章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
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
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
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
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第十五章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十六章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大意】
在第十四章里,孟子论述了君子应召做官和辞职的原则。第十五章列举
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事迹,说明艰难困苦可以磨炼人
的意志和品格,使人成就大业。第十六章指出:不屑于对某人进行教诲,也
是对之教诲的一种方式。
… 页面 69…
(卷十三)尽心章句上
第一章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第二章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
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第三章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
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大意'
以上三章论述了修养和命运的关系。孟子认为:尽力修养和扩张自我的
善良之心,就能认识到自我的本性;懂得了本性,也就懂得了天命。顺理而
行,接受的就是正命,反之则是非正命。品德的修养,决定权在于自我;对
外在事物的追求,能否得到,在于命运。
第四章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
近焉。”
第五章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
知其道者,众也。”
第六章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第七章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
何若人有?”
第八章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
… 页面 70…
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第九章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
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
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
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第十章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第十一章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大意'
以上八章基本上都是论述人的品德修养。孟子认为自我具备了一切(“万
物皆备于我”),所以人只要自我反省,就能得到最大的快乐,达到“仁”
的境界。他认为羞耻之心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羞耻能使人自强。孟子还
指出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可以使人永远保持自得的心情。无论得志不得志,
都心安理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成为后世儒者的处
世原则。
第十二章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第十三章
孟子曰:“霸者之民欢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
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
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第十四章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
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第十五章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页面 71…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
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第十六章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
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第十七章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第十八章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
其虑患也深,故达。”
第十九章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
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这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
正者也。”
第二十章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
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第二十一章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
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
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
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大意'
以上十章的内容涉及到政治、人性、修养等问题,在这里将重点简要介
绍一下。孟子认为:为了百姓的利益而使用他们,虽然劳苦,百姓也不会抱
怨。正确地教育和引导人民,在政治中极为重要。他指出:人具备不用学就
有的优良本能,有不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