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作霖传-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用意即要置我们于绝境,使我们即不饿死,亦必瓦解。”但是,冯玉祥绝不屈服。他利用这段时间,聘请教授讲课,加强部队训练,提升官兵素质,把他的部队训练成斗志旺盛、纪律严明、能攻善守的一支劲旅。这就使吴佩孚和冯玉祥的矛盾愈发尖锐。此其五。
以上五点都是冯玉祥对吴佩孚怨恨的理由。
有鉴于此,奉系张作霖就密切注意着冯玉祥的动向,伺机而行。1923年春,张作霖曾派其司令部参谋处科长傅兴沛秘密入京,进行活动。傅兴沛是冯玉祥的参谋长刘骥在陆军大学的同学,素有来往。刘骥深受冯玉祥的信任。他到京后,先至刘骥的私邸与其晤面,托其向冯转达来意。刘骥十分谨慎,答应于翌晨向冯报告,并约定:“如明天上午给你来电话,你可即来南苑进见;如无电话,你就急速返回奉天吧!”第二天上午,傅兴沛接到电话,即驰赴南苑与冯会面,代表张作霖深致问候之意。冯玉祥没有多说什么,嘱咐道:“我都知道了。北京耳目众多,你立即回奉天吧!”他就于当晚离京回奉。这是张作霖与冯玉祥之间的第一次秘密联系。
而以后进行实际联系的是张作霖的亲信副官马炳南。马炳南在北京看守张作霖的府邸顺成王府。闲暇时间,他常与冯玉祥的交际处长张树声相往还。他们原来是老战友。冯玉祥在二十镇任步兵连长时,张树声任骑兵连长,马炳南任团书记官,他们早就相识。而且,冯玉祥和马炳南又都是基督徒,关系更进一步。在闲谈中,张树声向马炳南透露,“冯的处境极为苦闷,颇有与奉军联系之意”。这无疑是一个重要情报,马炳南感到必须密告张作霖。适逢直军后来强行没收了顺成王府,马炳南立即赶回奉天,把他与张树声密谈的情况密报给了张氏父子。张作霖很高兴,立即派马炳南返回北京,与冯暗中联系。
怎样才能和冯玉祥见上面呢?恰逢冯玉祥和李德全结婚,举办典礼。于是,马炳南就以公开的身份,代表张学良前去祝贺。因为冯玉祥是基督教徒,为了表示亲近,马炳南特邀前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北京市公益联合会总干事刘锡廉,一同前往。
在典礼后,由张树声带领马炳南单独进见了冯玉祥。马炳南借机把张氏父子愿与冯玉祥合作的口信,说了出来。冯玉祥听后,亲切地笑着说:“你在两大之间(意指他与张作霖而言),要好好负责。”①这是冯玉祥的一次公开表态,表明愿与张作霖合作。从那以后,通过马炳南、郭瀛洲的往还,曾由奉军秘密接济冯军一些军事上的补给。并经安福系要人贾德耀之手,以200万元日币赠冯。以后,双方的联系始终未断。
在此期间,孙中山也在做冯玉祥的工作。其实,早在1920年,冯玉祥驻扎在汉口时,孙中山就曾派他的秘书徐谦持孙中山的亲笔信,到汉口看望他,表示希望“加强合作,一致从事革命工作”。对孙中山的知遇之恩,冯玉祥感激不尽。
1923年,孙张段三角同盟形成,孙中山曾派人将联合张作霖、段祺瑞的情况,告知冯玉祥,并催促冯早日发动倒直行动。这年12月,冯玉祥的教友马伯援拟有广东之行,冯即委托马伯援代表他,向孙中山致意,并说道:“目前直系兵力数倍于我,如冒险盲动,必遭失败。待时机到来,我一定有所举动,请将此意转达中山先生。”原来,冯玉祥在滦州起义时,就同南方的革命力量发生关系,以后又结识了许多国民党人士。耳濡目染,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逐渐加深了认识,并心向往之。特别是他读了孙中山的《建国大纲》之后,思想更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时,共产党员李大钊在这个时候,有意识地接近冯玉祥。其实,他们早在辛亥革命和滦州起义时,就彼此相知。远在辛亥革命后,李大钊和冯玉祥经白毓昆老师的介绍,一同加入了同盟会。1912年1月,以白毓昆为首,王金铭、冯玉祥、李大钊等在北方发动了反清的滦州起义。起义失败了,但那时冯玉祥和李大钊就结下了革命友谊。
此时,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是著名学者。他为了争取冯玉祥革命,亲自到南苑去见冯玉祥。他们原来就是战友,见面格外亲热。冯玉祥对李大钊的才学品德,非常敬慕,尊为上宾。李大钊向冯介绍了苏联十月革命的情况,赞扬了列宁废除沙俄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举措。并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总结了中国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李大钊欣然地说:“孙先生在南方,冯检阅使在北方,如能同心协力效法苏俄,刷新政治,中国就有前途。”冯玉祥兴奋地说:“教授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可见,冯玉祥同张作霖的合作,除内因起关键作用外,外力的推动也是不可忽视的。
1924年秋,曹、吴密谋出兵东北,张作霖派马炳南赴京探听冯玉祥的动向。马炳南复到南苑,见了张树声。张树声告以实情:吴佩孚拟派冯玉祥率部出古北口,经承德、东蒙绕击奉军后路,并以黑龙江省主席许冯。但冯玉祥现已决心接受张绍曾的“全军为上策”的秘密建议,不拟与奉军作战云云。并嘱马炳南见冯面谈。
必须交代一下,张绍曾时任北京政府的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是冯玉祥的老上级。辛亥革命时,张绍曾为二十镇统制,冯任该镇八十标第三营营长,曾一同酝酿革命,参加讨伐复辟之役。张绍曾为冯赞划甚多。因此,冯玉祥称,张绍曾对他“有极好的印象”。如此,张绍曾才给冯玉祥出谋划策。
话又说回来,马炳南立即求见冯玉祥,冯派参谋长刘骥代见。不料,刘骥竟称冯部行动,一切听命中央。马炳南愕然,不知所以,急迫间,匆促答以中央乱命,何必听从。辞出后,即把会见情形告诉张树声。张树声说,刘骥说的不是真心话,让他放心。张树声并密告他:冯部一师三旅已奉命日内移防,分驻高丽营、怀柔、密云、石匣镇、古北口,并转达冯意,请奉军万勿入关,嘱马立即回沈阳报告,于两星期内回信,在此期限内冯当按兵不动。这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时,冯玉祥和张作霖的秘密合作。
马炳南负有重命,不敢耽搁。他急赴天津搭轮转大连回沈阳向张作霖报告,并遵张作霖命,报告杨宇霆。杨宇霆当即书信两封,一致张绍曾,一致靳云鹏。还有张作霖致冯玉祥信函一封。并告马炳南急速进京,面投三信。马炳南到京时,已逾期三日,冯军先头部队已开往承德,冯本人也进驻古北口。
马在面投张绍曾和靳云鹏二信后,急赴古北口,将张作霖的信面交冯。张作霖信的大意是,只要达到和平,奉军可以不入关内。冯玉祥阅后,很为满意。当即用一张东昌旧毛头纸,书写了一个很大的“成”字,下署“玉祥”二字。并约定如两军相遇,均向天空鸣枪;冯军缠红布白日光臂章,奉军缠黑布白日光臂章,以便识别。至此,冯张协议完全成功。后来,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冯的“成”字复信,辗转送致张作霖的手中时,已在北京政变之后了。
二次直奉之战,张作霖与冯玉祥取得双赢的结果。
直奉二战
在二次直奉之战前,作为序曲,爆发了江浙战争。江浙战争,表面上是江苏督军齐燮元和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的战争。其实,是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之间的战争,也是直系军阀的后台英美和奉系军阀的后台日法之间的角斗。
江浙战争的爆发是由于两个焦点问题。
一个是争夺上海的控制权。上海本来属于江苏地盘,但长期以来,一直被卢永祥控制。1915年,卢任陆军第十师师长兼淞沪巡阅副使。1917年,升为淞沪巡阅使。1920年7月,兼任浙江督军;12月,去淞沪巡阅使职。虽然卢永祥不再兼任上海的官职,但由于经营有年,实际上仍然控制着上海。上海是富庶之地,齐燮元早已垂涎三尺。江浙之战,不可避免。
一个是对卢永祥扩军的恐惧。1924年,卢永祥接纳了闽军臧致平和杨化昭部,他们由赣入浙。而这两支部队,是被直系军阀从闽地赶出来的。卢永祥将接纳的这批部队,改编为浙江边防军4个师1个混成旅,拥有一万余人。卢永祥的大力扩军,引起他周围的4个省的极大不安。于是,苏、皖、赣、闽4省联合起来,制定了图浙的计划。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江浙问题关系到反直三角同盟的命运,因此,张作霖不能袖手旁观。他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就发表致曹锟通电,痛斥直系,声援浙卢。电文谓:“今年天灾流行,饥民遍野,弟尝进言讨浙之不可,足下亦有力主和平之回答;然墨迹未干,战令已发,同时又进兵奉天,扣留山海关列车,杜绝交通,是果何意者?足下近年为吴佩孚之傀儡,致招民怨……因此,将由飞机以问足下之起居,枕戈以待最后之回答。”宣布:“谨率三军,扫除民贼,去全国和平之障碍。”
并派人到杭州向卢表示本人一定派兵入关,又给卢永祥汇去300万元,作为军饷。
9月4日,孙中山在大本营召开筹备北伐会议,决定北伐。迁大本营于韶关,亲督各军,命各军分路入江西、湖南。任命谭延辏狈ゾ芩玖睿肌霸慵匆源嬖痢薄S诖稳辗⒉肌短址ゲ芪舛栽列浴罚铝钐址ゲ芪狻�
牵一发而动全身。江浙问题,已经引起全国的关注。至10月13日,由于众寡悬殊,卢永祥战败,逃亡日本。后辗转来到奉天。
张作霖非常关注日本对直奉二战的态度。于是,向军事顾问本庄繁探询日本政府的意向:一是直军打到东三省时,是否予张援助;二是张希望以亲日派之手统一中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