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查牛群-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牛价上涨,规模饲养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在牛群的支持下,有识之士要在蒙城投资兴建牛园。据《中国牛网》相关报道说,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单位是县畜牧管理局,牛园将利用日本“黑毛和牛”品种资源和工程胚胎技术,快速繁育,并通过选育、培育“和牛”的核心群,同时开发利用核心群“和牛”基因,生产优质肉牛,为培育我国自己的优质肉牛——“中国肉牛1号”新品种打下基础……
牛群为五洲牛肉形象代言人
牛群做五洲牛肉干形象代言人,使五洲牛肉干“牛”五洲的故事,前边已经提到了。其实,自牛群当了蒙城副县长以后,许多民营企业他都给予关注,帮他们在北京、上海联系销路。他曾为牛王“皮业”一次就签了三千吨的牛肉供货合同,如此大的定单,一家企业不能满足,这就促进了一批牛企业的横向联合……
牛群自到蒙城就不停地跑,往农村跑,往企业跑,往外地跑,他要熟悉本县的情况,也要感受外地的情况,大至蒙城的县域整体规划,他必须关心,小至发不出工资的小型企业的复活,他也要过问,他天天琢磨着怎么样让老百姓兜里能存点钱得点实惠,务虚的,务实的,整体的,局部的,眼前的,长远的,他都琢磨。不是他一个人琢磨,而是他的“智囊团”都在琢磨。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必须有办法解决眼下的问题,怎么办,只有做活牛产业,做大牛文章,让牛文化、牛经济、牛科技、牛品牌有机结合起来,把握住蒙城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韩颐和为牛群出谋划策更大胆,不仅要建牛园,还要建牛街、牛市,再创办一所牛群经济大学,简称“牛经大学”。牛群到任不久,就被聘为安徽大学中文系的兼职教授,安徽大学在蒙城就有一个教学点,牛群是很有这份“野心”的,他想通过努力,将来把安徽大学教学点办成他的“牛经大学”!不料,他受聘安大兼职教授的消息一公开,舆论又是一片“声讨”:南京大学一位教授竟然说:“牛群不要说当中文系教授,当中文系学生都不够格。”其实这位教授也是“孤陋寡闻”,他对牛群并不了解,牛群曾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早在1997年、1998年他就是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新疆大学和四川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了,还在北大、清华等几十所高校作过报告。蒙城是安徽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试点县,牛群担任该中心名誉主任,他的应聘是顺理成章的。牛群此举的全部动机就是想借安大这个科技项目转化的平台,为牛乡的中小企业培养一批高科技人才。
为了发展牛文化,牛群提议创办了《中国牛网》,他亲自担任主编。版面除“牛都新闻”、“科学养牛”、“牛业资讯”、“牛相星运”、“牛文化”等栏目外,还特设了“牛群在线”、“牛县长招商”等热点栏目。正因为他经常在线,和网民交谈,网民访问率骤然攀升,现在每天点击的多达十几万人次。作为副县长,也作为主编,牛群对《中国牛网》倾注了大量心血,从页面设计到栏目设置,他都亲自过问。他为扬子产品做形象代言人,厂家送给他一辆新型扬子皮卡车,他也赠送给了《中国牛网》。他指示蒙城县广播电视局:要千方百计吸引企业到网上来做广告,发布信息,把相关的业务做活,做大,一定要把《中国牛网》办成全球最“牛”的网,最大的牛的信息网……
牛群说起“牛经济”已经十分内行,牛的饲养,从早期的草种选择,饲草种植,到奶牛和肉牛的分类;从牛的促长催成到牛的规模饲养;从牛肉、牛皮、牛毛、牛骨头、牛血、牛黄的深加工,到系列产品的开发,他都有非常深刻的见解,当然这与昝林森博士的帮助分不开。
牛群谈起“牛文化”就更内行了,当然他谈的不仅仅局限在饮食文化、 民间艺术,以及与牛相关的童话、 成语、谚语、 绘画、民俗 、 传说 、典故等等,而是把牛文化放在蒙城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的大背景下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蒙城的原始聚落遗址,考古专家们认为可能是世界遗址,这里挖掘了一万平米,就挖出来一万多件文物,还有九万平米待开掘,这里有人工饲养牛的骨骼,证实了现在蒙城成为全国第一养牛大县有历史的渊源。这里有庄子,庄子是世界的第一,也是世界的惟一,老庄的文化在欧洲不断风行和蔓延。牛群认为未来的旅游业肯定会从游山玩水向人文旅游发展,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与世界接轨的趋势。他觉得牛文化、遗址文化和庄子文化构成了蒙城旅游资源的三足鼎立,仅就这三个方面而言,他在蒙城要干的事就太多太多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希望蒙城的牛早日进军欧洲,能够取代疯牛病的牛!”他的激情感染着身边的党、政领导,也强烈感染着老百姓!
明星并非都是明白人,牛群也为明星们做出了榜样。他“玩”出了花样,也“玩”到了点子上。这样的县长哪个不欢迎呢?何况牛群干着“县长”的活儿,却不拿一分钱的工资,真是又叫“牛儿”好,又叫“牛儿”不吃草。恰恰牛群又俯首甘为蒙城牛,他的赤子之情显得很真挚,也很纯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各级领导挂在嘴边上的话,但真正做到又很难。各地方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蒙城的牛资源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牛群没来之前,蒙城的“牛资源”大多仍处于“冬眠”状态,虽然改革的春风吹了二十年了,这些资源尚未完全“激活”,要激活这些资源,必须要有核心资源。核心资源是什么,许多专家早就强调过了,那就是人才资源。有形资源如果没有人才资源的注入,就会“板结”,长期处于“冬眠”状态。牛群是亿万观众所喜爱的艺术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明星,牛群的“名”是无形资产,和蒙城的有形资产一结合,蒙城这头“经济大牛”便突然间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牛乡因“牛”而牛是丝毫也不奇怪的!
第一部分第三章·全国第一(1)
到蒙城去的不只是他牛群一头牛,而是一群牛。他带去的也不仅仅是几个有高新技术的专家,还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务实的作风。
我们还是先谈谈尉迟寺遗址第二阶段的发掘吧。它是“中国原始第一村”,过去这个“第一村”除了蒙城人外,只是考古学家知道,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很大。
尉迟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蒙城县城东北十八公里处。此地曾有一座宏伟的寺庙建筑,相传是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而修建的。尉迟将军曾在此屯兵打仗,他的铁军纪律严明,从不扰民,而深受当地百姓的尊敬。还有一种说法,那座寺庙是尉迟敬德在蒙城督修万佛塔的时候,同时修建的。
如今,那座曾辉煌许久的唐式建筑早已荡然无存,而就在这处古老建筑的下面,考古学家却发现了埋藏着已有五千年之久的宏伟的原始聚落遗存。这是一处属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址。大汶口文化距今约有五千~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新石器时期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它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共称为华夏民族的文明之源。
泥土覆盖一切,也呈现一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89年成立安徽队,经过七个年头九个季度的大规模发掘,在尉迟寺遗址发掘出大汶口文化墓葬二百一十七座,灰坑一百四十九座,成排成组的大型红烧土排房四十一间,更重要的是,在聚落周围,还有一个南北跨度二百四十米、东西尉迟寺遗址跨度二百二十米、宽二十五至三十米、深四点五米的大型围壕把聚落团团围住,形成了一个非常严谨的聚落共同体。
该遗址的发现成为大汶口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0年列为安徽省上报国家“十五”规划的大型遗址保护项目;2001年9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称该遗址为“中国原始第一村”。
牛群说:文化层次越高的人,越想回顾历史;经济生活越高的人,越要追求文化。物质的东西是很单调的,而只有历史这个文化,几千年也咀嚼不透。他到蒙城任职的第三天,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去拜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徽工作队队长王吉怀先生。
王吉怀研究员小牛群三岁,也是山东人,198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先后对河南、甘肃、青海、湖北、山东、安徽等地进行史前考古的调查、发掘与研究。1994、1995年他主持发掘的安徽蒙城尉迟寺史前大型聚落遗址,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优秀工地奖”,业绩被载入《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华骄子·专业人才卷》等书。他著述的《论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凸形石器考》、《从皖北大汶口文化看黄淮文明的历史进程》、《尉迟寺类型的学术意义》、《论黄河流域前期新石器文化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等论文在学术界影响很大。
牛群握着王吉怀的手说:“你了不起,你是中国和世界上最牛的村长。”
考古专家也风趣地答道:“再牛的村长也在县长的领导下。”
牛群说:“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们老家山东泰安,那咱这个村的遗址和大汶口遗址相比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一谈到考古,王吉怀立即来了精神,他说:“这处埋藏了五千年的聚落遗存不仅弥补了大汶口文化几十年来缺少完整聚落的空白,而且还确立了大汶口文化一个新的地方类型——尉迟寺类型,成果连连轰动学术界。1994年,蒙城县人民政府和中国社科院考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