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深化和拓宽。学术界研究的视角和重心已逐步从通史、通论的宏观研究转向各个分支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朱越利先生在其所著《道教学》朱越利、陈敏:《道教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第5~11页。
一书中,对道教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作了考察,认为道教学目前主要有十大对象,即道教经典、道教史、道教思想、道教科仪、道教文学、道教宫观名山、道教音乐、道教外丹术、道教内丹术、道教医学,将道教思想列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和领域。道教思想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其中包括道教哲学思想、道教政治、道教美学、道教科学等思想。道教科学思想是道教庞大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道教思想体系是道教在一两千年历史发展、流变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其源头来自多个方面,既有先秦道教思想、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又有秦汉神仙思想和原始巫术思想。仅就道教科学思想而言,原始巫术思想、易经“变易、不易、简易”的思维模式、先秦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秦汉神仙方技与术数思想,对道教科学思想的孕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乃是道教科学思想萌发的活水源头。道教文献(包括《道藏》及《藏外道书》、《中华续道藏》以及未收入藏的道书)中载有丰富的古代宇宙观、自然观、医学、药物学、化学、天文、气象、地理、数学、技术发明等科学思想史料。正如王明先生所说:“晋葛洪(公元283~363)著的《抱朴子内篇》是一部富有宗教哲学和科学技术内容的书。它的史料价值主要有二:一是有关道教的史料价值,二是有关化学技术的史料价值。”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序言,中华书局,1985,第3页。
过去学术界由于种种因素,往往片面地将宗教与科学完全对立起来,否认宗教与科学之间存在的互动作用,有意或无意地掩盖历史上宗教家的科技贡献,或回避、淡化科技杰出人物的宗教徒出身,致使道教科学思想研究领域少有人问津。学术界对道教思想的研究多从历史、神学、哲学、易学、伦理、政治、三教合一、美学等角度进行,相继出版了《道教思想史纲》、《续道教思想史纲》(卿希泰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1999年出版)、《道教与易学思想关系研究》(詹石窗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道教思想》(李大华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大言不美——道教美学思想范畴论》(潘显一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论》(唐大潮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出版)等专书,但国内外学术界至今没有一部以道教科学思想为主题的论著。另据笔者检索参见盖建民《道教与科技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宗教研究年鉴》(1999~2000),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近20年来,学术界发表的有关道教思想的论文有数十篇,其中探讨道教科学思想的不到10篇,且探讨的领域多局限在医药养生和外丹黄白术方面,对道教天文历法思想、道教科技思维方式、道教技术思想、道教学者的数学、物理思想研究几乎是空白。所以,为了推进道教思想史的学术研究,适当地开辟道教思想与传统科学这一新径显得尤为必要。
(2)道教科学思想研究有利于拓展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国外学术界对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十分重视,已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并形成了较为严谨的学术规范与传统。例如查理斯·辛格《1900年以前的科学思想简史》、怀特曼《科学思想的成长》、库恩《哥白尼革命》、科恩《牛顿革命》、霍尔顿《科学思想的主旨起源》、迈尔《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柯瓦雷《伽利略研究》、《牛顿研究》等。其中,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最有影响的著作,首推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
国内对科学思想的研究,应该说起步不晚,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何兆清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一部名为《科学思想概论》何兆清:《科学思想概论》,商务印书馆,1939。的专书。但对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的专题研究和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席泽宗先生发表了《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线索》席泽宗:《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线索》,《中国科技史料》1982年第2期。
第一部分:自然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探析道教科学思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代意义(2)
一文,认为“中国科学思想史,可以说尚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文中具体提出科学思想史研究的五点任务;很有启发意义;现撮要如下:第一,以自然科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为对象,研究每个阶段上人们对自然界有哪些主要的看法(自然观),对自然科学有哪些主要的看法(科学观),这些看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科学发展水平、各种哲学学派有什么关系,以及对当时和后来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第二,以人为对象,研究重要科学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教育,所受的哲学学派的影响,做出重大贡献时的思想过程和研究方法。第三,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的形成过程,包括建立步骤和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今天所达到的水平。第五,研究建立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时所使用的方法。席泽宗:《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线索》,《中国科技史料》1982年第2期。“希望有较多的人来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根据本文前言所叙述的五点任务,把中国所有的经、史、子、集,重新阅读一遍,写出一系列的专题研究。这些专题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本本著作(如‘《庄子》的科学思想’、‘《管子》的科学思想’、‘《黄帝内经》的科学思想’……)、一个个人、一个个概念、
一个个理论和一个个学科;也可以断代研究。并希望能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一本简明扼要的、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中国科学思想史》。”席泽宗:《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线索》,《中国科技史料》1982年第2期。在老一辈科学史家的感召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突破,出版了几部很有学术份量的中国科学思想史专著,主要有郭金彬先生的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姐妹篇力作:《中国科学百年风云——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论》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董英哲先生所著《中国科学思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袁运开、周瀚光主编的《中国科学思想史》上、中、下三卷(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卢嘉锡任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多卷本,其中有席泽宗主编的《科学思想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此外,还有为数甚多的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的论文,兹不一一细说,在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我们也必须冷静地看到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当下众多的研究者其视角多从科学发展的“内史”来刻画中国科学思想之发展脉胳与特色,而较少将中国传统科学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进行审视,对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对中国科学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科学文化史、科学社会史等外史角度来研究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的作品甚少。尤其是道教与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学术空白,亟待开拓。
此外,加强道教科学思想研究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部分:自然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探析道教科学思想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旨要
跌宕多姿的道教文化乃是绵延不息、源远流长的东方文明的重要基因组。本书旨在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统挖掘研究道教所内蕴的丰富传统科学思想,并以理性眼光和科学态度分析批判道教法术、方技中搀杂的宗教神秘主义、巫术内容,意在撩开其神秘衣纱,发现总结其中有现代价值的内蕴,去伪存真,以期向世人昭示古老道教深厚的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底蕴。
本书将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态度和大胆探索的学术创新精神,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史立论、史论结合,运用文献考证与哲学理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文本解读和义理诠释发挥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把握道教思想与古代科技的关系,客观评价道教在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揭示道教思想中有利于推动古代科技进步的积极因素,同时剖析其不利于古代科技进步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探讨道教科学思想的内涵、体系特征,挖掘道教科技文献、道教徒宗教修行活动中所蕴藏的古代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天文历法、环境地理、数学、冶金、火药技术发明等科学思想,对其中有时代现实意义的部分如思维方法、医药养生、地理环境思想以科学总结与现代诠释,去伪存真,在现代形式下予以发扬光大。为避免面面俱到和平铺直叙,本书在写作上采用国内外学术界颇为流行的专题研究形式,从表层的史实还原、深层的意义诠释和整体的系统解读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力求在史料挖掘上有新的突破,并在思想提炼上有所创新。
道教科技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道教中所内蕴的丰富科技思想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道门中人千百年来在其长生不死宗教信仰驱动下,出于宗教修持和延年益寿的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究人事,孜孜不倦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