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期率先应用于战争之中。而道教外丹黄白术中的金丹思想在中国古代化学思想史上则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道教外丹黄白术的理论体系中,阴阳五行说和万物自然嬗变论、物质性质转移与改性论、物质自然进化与人工调控论等金丹思想,就以思辨的形式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相互变化结合方式的认识,这实质上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化学思想的萌芽和原始形式。    
    道教外丹黄白术金丹思想的形成,不仅巩固了人类对自然界物质元素组成与性质的认识,同时也以思辨的形式抽象概括了物质性质变化之规律。尽管在道教金丹思想中不乏臆测成分乃至神秘主义的种种谬见,但这些金丹思想无疑可视为中国古代朴素的物质组成论、物质结构论和物质反应论的原始形态。所以,如果我们要探究中国古代化学理论的思想渊源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追溯到古代道教外丹黄白术那里。    
    为了寻找、扩大药物来源与品种,必然要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为了创造各种炼丹器皿,必然要通晓制造学、冶金学知识;为了保障建醮、祈雨、止雨等道法顺利实施,就必须对天文、气象有所了解。    
    道门中人为什么会热衷于天文之学?笔者以为主要有四方面的因素: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天体的崇拜与敬畏,求道证道的需要。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也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换句话说,道门人士出于建构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发展完善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目的,也必须仰观天文,致力于天文观测。道教神仙谱系的建立是以天体宇宙的模型为基本构架的,道教宇宙论认为宇宙演化经历了混元、空洞、混沌、混洞、劫运几个阶段,逐步形成道教三十二天、三十六天宇宙天层结构,道教天层结构模型的不断建构和完善,最终促成了道教多层次、全方位梯级神仙谱系的建立和完善。而道教天层结构模型的建构离不开天文学知识。道教神学信仰和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科仪形式来表达。宗教仪式是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名目繁多的道教仪式实施中,道教徒沟通了人与神鬼的关系,寄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倾注了自己的宗教情感,满足了自己的信仰和心理需求。道教科仪仪式的实施,特别是醮坛的设计、步罡踏斗之类的科仪程式的编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宇宙知识。早期天师道教区组织建设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设置,也运用了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宿等天文知识,张陵、张衡、张鲁一系的天师道以二十八星宿为模型框架,将教区分别与二十八星宿一一对应起来,形成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教区系统。总之,道门出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


第一部分:自然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探析“道教科学思想”命题的提出与界说(6)

    为了寻觅最佳修真养性的居住环境和合炼丹药的洞天福地,就必须精通地理之学。道教与地理相互结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有其内在的契机和契理。道教的堪舆之术与中国古代地理科学十分密切,实质上就是一种地理方术。道门认为,道士修炼应法天象地,以道经为宝。而作为记载道教之道的“道书”本身是天降神授的“天书”,与天文地理密切相关。道教许多方术如存思、服气、雷法、内外丹术的实施也都离不开地理之学。道教炼制金丹(包括外丹和内丹)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择地”是内外丹术的关键一环。许多高道都谙熟于地理之学,由此之故,道教徒出于自身宗教修行的目的和需要,必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道教的宗教宇宙观对传统地理学和制图学思想有着渗透和影响,隋唐时期所形成的道教制图学派,在中国地图绘制史上独树一帜。道门中人在云游过程中,留给后人诸多有价值的地理游记,如著名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就是一部有代表性的道教地理学著作;道教洞天福地的名山志和宫观志中包含有丰富的地理学知识,道士在外丹黄白术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许多矿物学方面的地质知识,尤其是道门中人的堪舆活动对中国地理知识和地理思想的拓展颇有发明和贡献,并对传统建筑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道教之道,既是宗教之道,又是自然之道。道教崇尚自然,以道法自然为修道的基本法则。道门认为要达到“道法自然”这一“真常之道”目标,必须践行“无为”的方法。道门所崇尚的“无为”是其在求道证道过程中的境界和思想方法,有其特定的思想内涵,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对于道教中人来说,无为不是最终目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践行无为只是实现“无不为”目标的手段,是为了最终更好地积极“有为”。换句话说,道教的“有为”是通过“无为”的形式完成实现的,千百年来,道门中人是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实”的。道教在探究自然之道的历程中,并不是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无所作为,任凭自然的摆布。恰恰相反,他们在自然奥秘面前却是积极有大为的。历代道门人士高扬“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大旗,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探索精神,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究人情物理。道教不但在天文、地理、化学、医学方面有许多科学贡献,而且在物理学领域也有不凡的科学思想发微。尤为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中文“物理”一词的典出与道家、道教有直接关联。道教物理学思想是道门中人在探索自然万物之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其内容广泛,涉及古代物理学的宇宙论、力、光、电、热学等领域。当然,道教物理学思想十分零散和质朴,散见在道教典籍和其他一些古籍中,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但它们同样是人类科学思想的结晶,其涓涓细流汇入人类科学思想的大河,对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蕴育和科学殿堂的建构曾起过点点滴滴或者说添砖加瓦的作用。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其中也不乏许多在当时看来十分先进的科学思想,例如元代道教科学家缘督真人赵友钦运思巧妙的实验物理思想,玄巢子林辕所撰《谷神篇》中内蕴的宇宙学思想,都有很高的水平。    
    道教以尊道贵术为基本教义,强调道术合一,“形以道全,命以术延。……道与术二者不可得而离也。术以道为主,道以术为用。”《上阳子金丹大要》卷十二,《道藏》第24册,第46页。以术演道是道门的一贯传统。因此道门中人对秦汉以来的包括算术在内的术数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继承并加以发挥。《道藏》中所收录的术数著作相当丰富,以致在道门内部还形成以传习占验术数为主的占验派。数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四大学科之一,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及其历史脉络历来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有一句名言“数与道非二本”秦九韶:《数书九章序》,《宜稼堂丛书》本,任继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一,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第439页。,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的数量关系与天地自然之道的本质联系。道门人士对天地之道的积极探寻,必然会涉及自然之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从而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历代擅长数学的高道和道教学者不在少数,如何承天、成公兴、刘焯、李淳风、赵友钦、朱载NB063等。曾为道士后弃道入佛的甄鸾,也在数学领域有过突出贡献。道教对传统数学思想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数术记遗》和天元术等典型案例中窥见一斑,散见在历代道教典籍和古代科学著作中的道教数学思想很多,需要我们细心地加以发掘整理。    
    传统观念认为,道教注重个人修炼与解脱,似乎不大关心世俗社会“辟土殖谷”、畜牧、桑蚕之事,于农学无涉。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道教以“贵生重生”、“生为第一”为基本教义,而生命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衣食保障。从逻辑上分析,道教“重生”必然导致“贵农”,农耕之道也是道教孜孜以求的自然之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农耕之道的探索也就成为道教徒奉道体现和求道证道的一个途径;道门奉行“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的教戒,以力耕自养、利物济世为修行规范,这一宗教伦理对于密切道教与农学的关系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宗教的发展与宗教自身的寺院经济实力有密切关系,随着道教宫观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出家入道的道众数量猛增,维持宫观日常生活的开销也增大,单靠乞食化缘已难以为续。而力耕自养、农道合修则一方面可以解决道众的生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农桑之业来扩大宫观经济实力,为道教实现济世度人的宗教关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而为巩固发展教团组织提供恒久动力;道教信徒多来自农家子弟,自幼对农桑之业耳熟能详,具备农道合修的基础和条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道教典籍中本身就有“农道”一词的专门用法;道教中一直存在着“农道合修”、农道并举的潜流与传统。道门中有不少名士高道本着出世而不离世的宗教精神,对事关民生大事的农桑技艺也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在农学领域中有着不俗的表现,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农学思想。其中全真子陈NFDD6的成体系的农学思想尤为可贵,在中国传统农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冯友兰先生很早就指出,道教是世界上唯一并不极度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