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独特风格”,笔者以为其主要就体现在道门中人洞渊所首创的“天元”概念及“立天元一”天元术思想方法。    
    金代道教数学家所传的天元术对南宋数学思想的发展可能也产生过积极影响。钱宝琮先生在论及“金元之际数学之传授”这一问题时,指出:    
    南宋数学以秦九韶《数书九章》(公元1247年)为最有价值。九韶为四川人,转至东南,寓居湖州。《数书九章》自序云“早岁侍亲中都,因得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其大衍求一术之“立天元一”,疑得自金人,非南宋另有天元术也。《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1983,第321页。    
    钱宝琮先生这一见解很有启发意义。    
    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数学》中,对道家、道教与传统数学关系作过一个基本评价,云:“在历法领域中,数学在社会上属于正统的儒家知识的范畴,但有理由认为它与非正统的道家有关。公元2世纪的徐岳肯定受过道家的影响,这可从11世纪那部曾给李冶大受启发的神秘著作中看出。此外,宋代萧道存那张奇怪的图也说明了这一点。可惜,人们一直没有弄清楚,在大炼丹家葛洪与数学家孙子这样的人物(他们很可能是同时代人)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任何接触。看来,在文艺复兴以前,这种思想上的联系在任何地方多半是不可能有的。”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数学》,科学出版社,1975,第340页。李约瑟博士认为,道家对传统数学的影响是有限的。李氏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必须从中国人对‘自然法则'的态度中去探求。”具体地说:“他们没有造物主(上帝)的观念,因而也没有最高法则制定者的观念,加以他们坚定地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组织(道家人物曾用充满卢克莱修精神的高尚诗篇表达这种观念),这一切就产生一种无所不包的宇宙组织概念,自然规律在其中是没有地位的,因此,只有对于天球上很少几个规律,用数学去解决才是有益的。”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数学》,科学出版社,1975,第341页。李约瑟博士从道家自然观和宇宙观的特点来分析个中原因,认定道家缺乏构造性宇宙观念,道家的宇宙观是一个自我发生、自我构造、自我变化的自组织的有机模型,这就无法导致宇宙自然规律可用数学形式表达的概念形成。


第四部分:观变察机——道教物理学思想钩沉道教物理学思想钩沉

    道教之道,既是宗教之道,又是自然之道。道教崇尚自然,以道法自然为修道的基本法则。道门认为要达到“道法自然”这一“真常之道”目标,必须践行“无为”的方法。道门所崇尚的“无为”是其在求道证道过程中的境界和思想方法,有其特定的思想内涵,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对于道教中人来说,无为不是最终目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换句话说,践行无为只是实现“无不为”目标的手段,是为了最终更好地积极“有为”;道教的“有为”是通过“无为”的形式完成实现的,千百年来,道门中人是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实”的。道教在探究自然之道的历程中,并不是象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无所作为,任凭自然的摆布。恰恰相反,他们在自然奥秘面前却是积极有大为的。历代道门人士高扬“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大旗,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探索精神,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究人情物理。道教不但在天文、地理、化学、医学方面有许多科学贡献,而且在物理学领域也有不菲的科学思想发微。尤为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中文“物理”一词的典出与道家、道教有直接关联。    
    


第四部分:观变察机——道教物理学思想钩沉“物理”一词的典出与道家、道教(1)

    物理学,西文源出于希腊文physis;本义为“自然”。在近代西方科学产生之前,古代欧洲社会一直将物理学一词视为“自然科学”的总称。换句话说,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至到中世纪,在西方人的眼里,物理学一直是一门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定性研究的学科,其内容除了包括现今所说的“物理学”外,还包括宇宙学、化学、气象学、生物学、心理学以及不包括数学在内的其它学科。随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许多学科如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气象学相继独立出来,各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意义上的物理学其内容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其研究范围被限定在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静力学、声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领域;研究的重心也从以往主要是定性描述转到定量刻划,普遍采用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在现代,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规律、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质。根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形态和具体对象的不同,现代物理学可分为力学、声学、热学、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等部门,每一部门又包含若干分支。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现代物理学又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在东方中国,“物理”一词和“物理学”名词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参见张秉伦、胡化凯《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由来与词义演变》,《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第1期;王冰《我国早期物理学名词的翻译与演变》,《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年第3期。    
    。笔者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和指出的是,在古代中国,“物理”一词最早典出道家典籍,与先秦道家有密切关系。《冠子·王斧第九》云:“庞子曰:‘愿闻其人情物理’,所以啬万物与天地总,与神明体正之道?”马振献译注《冠子·王斧第九》,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第127页。 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物理”一词的最早用法,原义是指事物的常理。冠子(约公元前300~前220年),战国末期道家,楚国人,隐居深山。本人喜用古代一种善斗的鸟的羽毛为冠,故名。从唐代柳宗元《辨冠子》开始,一些学者怀疑现存《冠子》是伪书,但缺乏有力证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冠子》一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冠子》三卷,唐、宋《艺文志》皆有著录。因此,可以断定《冠子》古有其书,唐宋时定为今本,依次为《博选第一》、《著希第二》、《夜行第三》、《天则第四》、《环流第五》、《道端第六》、《近迭第七》、《度万第八》、《王斧第九》、《泰鸿第十》、《泰录第十一》、《世兵第十二》、《备知第十三》、《兵政第十四》、《学问第十五》、《世贤第十六》、《天权第十七》、《能天第十八》、《武灵第十九》,凡十九篇。其中《近迭第七》、《度万第八》、《王斧第九》、《兵政第十四》、《学问第十五》诸篇为冠子与庞子对话文体,疑为冠子的后学所作。    
    《冠子》在自然哲学上继承发挥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道为万物本体的思想,认为“有一而有气”马振献译注《冠子·环流第五》;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第54页。,“万物相加而为胜败,莫不发于气、通于道。”马振献译注《冠子·环流第五》;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第54页。“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马振献译注《冠子·泰录第十一》;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第176页。明确提出元气是万物产生的本原即    
    道。元气本体论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有深刻影响,冠子有发轫之功。《说文解字》释云“物,万物也。”“理,治玉也。”理在中国古籍有纹理、条理、道理多种涵义。将“物”与“理”连用,明确表示万物之理的做法出自道家之手。冠子首次将“物”与“理”连用,以“物理”一词来表示事物的常理即事理,这一用法在道家典籍《庄子》、《淮南子》中也可见到。《庄子·知北游》有一段大家熟悉的语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郭    
    庆藩撰《庄子集释》第3册,中华书局,1961,第735页。《庄子·秋水》亦云:“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庄子·秋水》,郭庆藩撰《    
    庄子集释》第3册,中华书局,1961,第584~585页。万物之理正是古汉语“物理”一词的本初涵义。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也运用“物理”一词表示对天地万物自然之理的考量:    
    夫燧之取火于日,磁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刘安等编、高诱注《淮南子》卷六《览冥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第63页。


第四部分:观变察机——道教物理学思想钩沉“物理”一词的典出与道家、道教(2)

    《览冥训》一篇集中讨论了天地万物和自然现象,并试图从阴阳同气互动之类的学理高度说明“燧之取火于日,磁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向)日”这些自然现象。但作者已深感自然界自然现象的奥秘,“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刘安等编、高诱注《淮南子》卷六《览冥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第62页。,因此作者指出,单凭人的耳目之类的感觉器官是无法分辨物理的。这种将“物理”作物之理的用法,是道家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