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容下这几个人,故而见杀。现在,几位重臣以为殿下您宽容慈仁,而且越过义真迎戴您,其实是希望您心里感激他们,由此握权自固。他们以少主待您,应该没有太多的妄念。”



/* 163 */
  少年英豪 临难登基(2)     

  刘义隆果决定断,毅然东行。见到傅亮之后,号泣不已,哀动左右。刚刚为宋国之不幸哭毕,又详细追问少帝及庐陵王被杀的原本根由,悲哭呜咽,旁边群臣莫能仰视,傅亮又惊又窘,流汗沾背,口不能言。

  刘义隆以自己的亲信严兵自卫,乘船直抵建康,即皇帝位,是为宋文帝。彼时的宋文帝,临难不变,刚毅果决,确实有少年英主之姿。

  徐羡之等人觉得宜都王原来掌握的荆州是军事重地,就委任谢晦为荆州剌史以为外应。谢晦将行,和蔡廓道别,屏去左右旁人,问:“我能免祸吗?”

  蔡廓回答:“您受先帝顾命之恩,废昏立明,道义上说得过去。但杀了人家两个哥哥而又在殿中称臣,挟震主之威,据上流之重,以古推之,免祸太难呵!”

  听了蔡廓一席话,谢晦脊背发凉,开始还怕出不了建康。上船之后,回头一望,他高兴得大叫:“今得脱矣!”可惜的是,谢大官人高兴得太早,总以为飞鸟出笼,能自由翱翔,来去自由,殊不知一张无形天网已暗中向他撒来。

  宋文帝继位之后,先以高官厚禄稳住几位大臣,任徐羡之为司徒,王弘为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加封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

  元嘉二年(425),徐羡之、傅亮上表归政,文帝假意不应,两人三上表才答应。

  元嘉三年,见时机成熟,宋文帝下诏暴露徐、傅、谢数人罪恶,命令有关部门捉拿法办。谢晦的弟弟正在中书省值勤,知讯慌忙派人通告徐、傅二人。徐羡之爽快,可能内心深处早就战战兢兢等待这一天了,马上跑到城郭烧陶的洞子里自己上吊而死。傅亮在跑的路中被政府人员堵截,文帝派人告之:“以您江陵奉迎的诚心,当使您诸子无恙。”

  于是,宋廷诛杀傅亮,流放他的妻儿于建安;杀徐羡之二子,又杀谢晦儿子谢世休。

  文帝接着下诏戒严,派大将到彦之等讨伐谢晦,又派王弘、檀道济等人一齐攻打。

  当初,谢晦、徐羡之、傅亮为了保全自己,假借诏命使谢晦自己据江陵上流,檀道济镇广陵,各拥强兵,本来以为足以制扼朝廷。等到谢晦听说檀道济也率众讨伐自己,一时间惶惧失措。

  文帝虽然年轻,二十岁刚过,就已经明察善任。他认为王弘、檀道济是武将,废立弑帝之谋原也不是由他俩兴起,因此对两个人安抚招接,认定必能得其死力。果不其然,二将闻征而至,敬听命遣。

  文帝问檀道济讨伐谢晦的策略。檀道济说:“我和谢晦从前跟随先帝北伐,入关十策,其中有九策为谢晦所献,确实才略过人。可是他从未孤军决胜,排兵布阵的事并非他所长。我了解谢晦的才智,谢晦清楚我的勇武,现在我奉王命征讨他,谢晦必败无疑!”

  史载,谢晦“美风仪,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墨。涉猎文义,博赡多通,帝(刘裕)深加爱赏,内外要任悉委之”。有一次,他与有江左风华第一的族叔谢混立于皇廷殿堂,刘裕望之,慨叹道:“一时间竟然有两个玉人站立于此地!”(谢混这个老“玉人”因为为刘裕政敌刘毅所用,已先行被诛杀)

  谢晦率兵二万发自江陵,在彭城州还小胜王师。不久,檀道济、到彦之大军继至,风帆旌旗前后相属,列舰过江,谢晦军一时皆溃。

  谢晦和他弟弟仅仅带着七个随从逃走。几个人想逃往北朝魏国,谢晦的弟弟是个大胖子,不能骑马,速度极慢,谢晦为了等他,最后被追兵执捕,送至建康,兄弟子侄皆被斩于闹市。

  谢家风采浑然,谢晦临刑前还口占五言诗,叹息曰:“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其侄谢世基也口占接连。

  谢晦的女儿是文帝的弟媳彭城王妃,聪明有才貌,临刑之时,散发徒跣与父亲诀别,埋怨说:“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言毕,泪下如雨,哀嚎不能自抑。

  举手之间,宋文帝接连诛杀数位权臣,为此,史家赞叹少年天子刘义隆:

  承大难之余,居大位,秉大权,欲抑大奸以靖大乱……不贪大位,不恤私恩,不惮凶威,以伸其哀愤,则一夫之雄入于九军!(王夫之)



/* 164 */
  英杰辈出 元嘉之治(1)     

  宋文帝刘义隆承继其父刘裕一贯的治国之策,在东晋义熙土地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广大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史书记载:“三十年间,民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可以肯定地讲,元嘉之世(424—453)是南北朝时期南方国力最为强盛、人民最为安居乐业的历史时期。

  探究此段历史,综合《南史》、《北史》、《资治通鉴》等纪、传、编年史书,林林总总,其中多有中国历史知名的文人武将,都生活于元嘉时代,虽然他们的下场几乎都逃不出“悲剧”二字,但借助他们飞扬的风采和瑰丽的辞章,足以昭彰元嘉之世的人杰地灵,群星璀灿。

  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刘宋建立,降爵为康乐侯。由于和庐陵王刘义真关系近密,被徐羡之等大臣出放为永嘉太守。

  文帝继位后,很欣赏他的才华,升任侍中。谢灵运自以为士族名家,觉得应参予机要政务,但文帝只是欣赏他的文才,仅在侍宴时与他赏谈义理文理而已。谢灵运心中不平,文人轻狂秉性发作,常常称病不上朝值班,在家里大修园圃,出外游玩,十天半月也不告假上表,日以继夜,游娱宴乐。元嘉五年,被御史弹劾免官。

  谢灵运世代名族,家业富饶,常常带着数百门生故旧以及仆人游山玩水,凿山开湖,并发明后世称为“谢公屐”的登山鞋。他在始宁南山率众伐树开道,一直到临海,太守王琇惊骇不已,以为是一大帮山贼来劫掠,最后知道是谢灵运才安下心来。

  此公又常侵夺百姓湖田,横恣不已,被人弹劾,贬为临川内史。

  在临川任上,谢灵运仍不改旧习,政府派人逮捕他,他竟然举兵抵抗,兵败后免死,被判长流广州。本来文帝爱惜他的才华,只想免其官职,可文帝之弟彭城王刘义康坚决要降罪于他。

  到广州后,谢灵运与故旧又想造反,终被文帝下诏斩首。

  谢灵运的诗虽然仍旧不脱玄言诗的影子,但极大开拓和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山水诗从此成为中国一大诗歌流派。但是,谢诗罕有通篇全佳者,每首诗终篇处总是以浮浅的所谓悟道之语作为结束,让人有“狗尾续貂”之感。但观其诗篇,极貌写物,殚精求新,仍不乏清新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

  刘义庆:文帝堂兄,袭封临川王,比文帝大五岁,曾多年担任辅国将军、尚书令、秘书监等要职,史书记载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了许多文人雅士在幕下。

  元嘉十七年,文帝的亲弟弟刘义康被贬逐,他幸亏没有被牵涉到这一政治事件中,调任南兖州刺史,在手下文士的协助下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世说新语》。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苦干则,全书一千多则,开创了“志人笔记小说”的先河。

  《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及白描等文学手法,佳句多多,典故不俗,后人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部著作,尤其是摹划人物,只寥寥数语,精神面貌便跃然纸上,诚为中华文学中的瑰宝奇葩。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卒,时年四十二。

  鲍照:字明远,是南朝一流大诗人。元嘉十六年,鲍照二十多岁时获刘义庆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刘义庆病死后,他失去官职,陆陆续续做过一些小官。宋孝武帝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做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宋明帝时,刘子顼起兵,后兵败被赐死,鲍照也为乱兵所杀。他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但诗、赋、骈文成就很高,感情强烈,文辞华美,最著名的有《拟行路难》十八首,广为传诵,尤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对他大加叹赏和效仿(杜甫《春日忆李白》有“俊逸鲍参军”语)。

  笔者曾细阅《南北朝隋诗文纪事》等书,见鲍照文集中搜录了不少他的一些应酬附和之作,为某大官的妈妈写的“墓志铭”啦,为某大将军致仕写的谢恩表啦,为某位王爷送给自己几匹绸缎而写的感谢信啦,为某位地方官修建的亭台楼阁而写的铭赋啦,冗文不少,可叹如此骨格清高的不遇奇士,也难免有流俗之作,境遇缠人,当是不假。

  范晔:字蔚宗,元嘉九年(432),彭城王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范晔兄弟在大丧期间饮酒听歌,被贬到宣城当太守。

  福兮祸兮,宣城任上,范晔写成了他的不朽历史名作《后汉书》,采用论赞的形式以明文评论史事,把史论作为重心,通古今之变,语言凝练,用意深刻,结构严谨,编排有序,而且文辞优美,简洁流畅,不仅是史学名作,而且也是文学名作。

  元嘉十七年(440),彭城王刘义康遭贬,范晔的仕途反而一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