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纹--人皮中隐藏的惊世秘密-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唐仍不死心,取出刺针逐块砖头探刺,也没什么特殊之处。

    如此一层层摸下去,一直来到最下面塔座位置。这里就异常阔大了,却也是空空如野,只不过已经不是木质地板,而完全是一块块巨大的青石板拼接而成,表面非常粗擦。

    眼见到了底儿,还是没有发现任何端倪,我微微有些着急,问老穆:“穆哥,怎么办,难道要出去吗?”

    未等老穆回话,小唐忽然用脚死劲在石板上蹭了蹭,又蹲下身子,伸出两手不住摸索,声音有些异样:“刻形,好大啊,地板全是刻形。”

    2010…9…2523:01:00

    (又更一段,这次真要睡觉了,明天继续打针)

    我愣了愣,急忙蹲下身子,连摸带拍,仔细看了半天,除了厚厚的泥尘,青石板上没有任何花纹,又哪里来的刻形?

    老穆也说:“是青色岗石,这种石料很普通的。”

    看我们不解,小唐用脚尖点了点脚下一块石板:“确实没有花纹,不过石板本身就是刻形,这里所有的石板都是刻形。而且是一大块,被人生生刻出了板缝和纹理。”

    小唐告诉我们,刻形又分局刻和整刻两种,前者是指在器物表面刺刻单一的图案花纹,比如在木板上刻一条龙,在镜面上刻一朵花;但后者却难上许多,需要利用复杂的刻形手艺,将整个物体改头换面,比如将石头刻成一方印,将翡翠刻成一个扳指。

    我听后立刻发懵,脚下石板面积足有百平,如果一针针的刺刻,要刻到什么年月。也隐隐约约觉得,这种所谓的整刻似乎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刻嘛。与其这样麻烦,还不如直接用斧凿来得方便麻利。

    听我发出此问,小唐微微点头,淡淡地说:“没错,雕刻就是从刻形中分支出去的。只不过后来因为觉得刺针不得施展,便使上了斧凿等铁器。不过他们都是低品,真正的高品,讲究的还是刺针的手艺。”

    听她这么说,我和老穆面面相觑,心里的震撼到了极点。看着脚下一块块巨大的石板,一想到雕刻居然起源于纹身术中的刻形品,实在是太过难以置信。

    小唐也不理我们,取出一根刺针在石板上轻轻刮磨着,听着沙沙的响声,自言自语地说:“这么大,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作品,老张家也做不到的。”

    我有些好奇,忙问他什么老张家。小唐抿嘴一笑:“我说泥人张,你信不?”

 第28节

    2010…9…2621:10:00

    我怔了怔,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小唐嘻嘻一笑,又不说话了。她蹲下身子,将刺针插入板缝,猫着腰,慢慢走动起来。

    刺针划拨着板缝发出吱吱的响声,瞧小唐的神态似乎在静心倾听,等几乎划过了全部地面后,她叹口气,才说:“不行,根本就没缝儿,石板厚的过了丈。”

    老穆似乎若有所思,慢慢和我们说起了古塔的典故。传说锦州古塔下面镇压着蛟龙…

    (关于这里,可参考百度知道;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地址baike。baidu/view/987425。htm)

    老穆又说:当然,传说终是虚妄,但巨石板下必有玄机,或许如也和沈阳故宫似的,下面有一个暗室,否则不可能将地面形态做出伪装。

    我与他的想法一样,甚至都想到当年舅舅或许就是无意中发现了这里的秘密,并引出后来一系列的古怪事件。可眼下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开启石板。我们仅仅三人,手里连个风钻都没有,要下去又谈何容易。

    小唐站在旁边,始终默默听我们讲话,突然轻轻哦了一声,快步走到中间那根巨大的塔梁前,用手拍了拍,发出沉闷的响声,嘴里轻轻念叨着:“铁树开花,铁树开花…。”

    我和老穆走过,问她有什么发现。小唐说:“似乎这根塔梁有古怪,我试一试。”

    她取出一根刺针,轻轻顶在塔梁表面,右手指头搓了搓,针体慢慢刺了进去。突然,小唐身子一顿,左手急速跟上,使劲掐住针尾,作势就往外拔。

    我和老穆有些不明所以,眼瞅着小唐神情大变,竟然喊起来:“快,帮我拔出来。”

    2010…9…2621:54:00

    老穆反应极快,立即冲上去扣住小唐的手,我也随后紧紧握住。这一握,忍不住抽了口冷气,虽然隔着他们四只手,但我明显感到那根刺针似乎拼命向塔梁内部钻去,似乎里面有着一股极强的抽力。

    刺针细小光滑,极其不易把握,尽管我们使出全力,但还是眼看着它一点一点没入塔梁,只留下外面一个细小的洞眼。

    我和老穆呆呆望着,心中怀疑的要命,都有些不知所措。小唐连连跺脚,不住抱怨:“该死,该死,遇到对头了。”

    小唐告诉我们,纹身师纹身刻形,专门在人体或者器物表面从事一种类似于破坏性的手艺,却也有着自己的对头克星,其中最难缠的就属生息木。

    生息木独产东北,是梧桐树的一个变异树种,耐寒耐旱,长成后可高达十数丈,树干笔直,木质极坚,尤其是树皮具有再生恢复功能。所谓生生不息,便是源自这里。眼前这根塔梁,便是一颗活着的生息木,刚才树皮自动修复,硬是将刺针吞了进去。

    说到这里,小唐叹了口气,从老穆手里要来匕首,使劲刮磨着刺针消失的位置。几块黑色干燥的表皮脱落后,露出下面暗褐色的一块光滑区域,却看不到任何针眼。

    原来外面涂着一层厚厚的黑色桐油,小唐无法用手辨物,一个疏忽,导致刺针丢失。

    听完她的解释,我突然觉得不对,如果古塔真是依托一颗存活的生息木而建,树木定然要不断生长变粗,为什么塔身却没有被胀裂。

    小唐想了想,说:“或许毛病就出在这块镇压石上。我猜当年在造塔之时,一定是先将生息木的枝叶砍削干净,将镇压石中间掏空套了上去,利用通体石料的封闭特性,镇活压生,从而抑制树木的长势。”

    2010…9…2622:37:00

    我慢慢生出些感慨,回想起小时候经常在古塔下面嬉戏玩耍,当时只是觉得巍峨高大,谁曾想到竟然是一尊树塔,难怪老人们常说,古塔有灵性,绝不是死物,敢情它真是活的。

    想到这里,我和老穆彼此对望一眼,暗暗合计,辽代人依树建塔,又找来巨大的镇压石镇压,那下面保藏的东西必定非同小可。

    正琢磨着,忽然听小唐低声说:“凤栖梧桐、龙歇生息。穆哥、肖姐,我想我知道供堂那些壁画的含义了。”

    生息木树体的枝条分布极为规律,均为环绕六向,上下间隔距离几乎等高。结合锦州古塔的构建形式分析,那个巨大的塔座就是生息木的下部树干,每一层的横梁都是分为六向的枝条。至于最顶端那六个圆形的印记,是依托枝条本身的形态,通过刻形手艺刻画出来的。而且这六根枝条,学名唤作歇龙枝,据说是飞龙疲乏时歇身之所。供堂六面墙壁上的菩萨托举红木龙板,彼此相对,似乎意味着某种特殊的祭祀仪式。

    我和老穆想了想,深感为然,或许红木龙板的龙型花纹之说,就此可以得到解释了。

    老穆绕着生息木转了一圈,说:“塔梁出于地下,咱们是不是可以从它身上想想办法。”说着,倒转匕首,用手柄敲击起来。

    小唐点点头,说既然刺针被吸入,肯定说明生息木内部是中空的,没准就是一个进入下面的通道。不过墨门有句古训:纹身刻形,镂物穿体,不惧金石、唯恐生息。说的是纹身师最忌生息木,姿势身法均受到极大制约,根本无法利用刻形手艺开解,只能由老穆来尝试了。

    当下,我们用匕首和撬棍等物,将生息木外面包裹的黑色桐油全部刮净,露出一块长一米,宽三十公分的树体部分。

    小唐告诉老穆,生息木表皮坚硬,必须掌握一定辨物识缝的要领,摸准纹理走势,再利用匕首划开一个缺口。不过千万不能完全剥掉,必须留出一块连接部位让其生长复原,否则就是对神物的大不敬,说不定会出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2010…9…2623:04:00

    随后,小唐慢慢抚摸树身,轻轻点指一处位置,让老穆从这里下刀。又在匕首尖端比量一下,要求他不多不少,只能刺入一个厘米。刺浅了,树皮不会开裂,刺深了,刀尖陷入太多,肯定也会被吸进去。

    老穆点头称是,双手握住匕首,竖直顶在生息木上,酝酿一番,突然发力向下刺去。扑哧一声,匕首刺入,刀刃刚好就落在小唐之前比量的位置。

    小唐轻轻叫声好:“穆哥,你要是去练习书法,肯定不差于王右军了。”

    听她说出这句话,我微微一愣,脑中随即生出某些奇怪的联想:刺入一个厘米,刚好是古代长度的三分;王右军不就是王羲之嘛,难道入木三分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此?

    回想与小唐结识后,她的种种作为和一些古怪的说法,我模模糊糊地感到巨大的怪异,难道古往今来那些画家、雕刻家…。

    再一想到唐平日特殊喜爱人物画,尤其是女性,而她又姓唐,我忍不住脱口喊出:小唐,你是唐伯…。

 第29节

    2010…9…2721:34:00

    小唐使劲瞪我一眼,连连摆手,示意我不要讲出来。不过看她的神态,似乎是默认了。

    我知趣地闭上嘴,心里有种无法形容的怪异,自己竟然能和唐伯虎的后代结识,估计说出去都未必有人相信。不过等我最后了解了一切后,我对那个冠绝千古的大画家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老穆也连连叹气:“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看来这个说法总是有些道理的”。

    我暗暗点头,心想确实如此,既然王羲之、唐伯虎都是刻形大家,那其他人呢,阎立本、张择端、甚至那个米芾…

    我们感叹了好一会,在小唐的指点下,老穆将生息木慢慢切开一个门的形状,贴近地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