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6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齐长城”。北齐长城西起代北西河(陕西榆林)的黄河岸边,东至辽西的临渝关(山海关),全长大约三千余里,其中大部分城墙均由前朝所建,修葺加固即可,而小部分则属于新建工程,其中就包括位于燕山东南麓的古北口长城,否则以高齐一国之国力,在内有三足鼎立、外有突厥威胁的不利处境下,根本就无力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古北口长城位于安乐郡境内。幽燕地区有四个郡,最大的是涿郡,其次是渔阳郡和北平郡,而最小的就是安乐郡,其范围尚不足涿郡的一个普通县。之所以保留这样一个小郡,就是因为安州失地这个历史耻辱的存在,而圣主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决心,在他的主政期内,务必收复失地,洗雪耻辱。

    安乐郡,一个弹丸之地,突然就跃入了韦福嗣的眼帘,变得非常醒目。

    李风云的意图很清楚,他和李子雄并不想独揽功劳,收复安州失地的功劳可以与齐王平分,如此三方之间的利益会捆绑得更为紧密,未来二李即便以安州失地来换取圣主丰厚条楸的招抚,也必须经由齐王居中斡旋,也就是说,三方合作不但不会因此而破裂,反而因此加强了,形成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了,而这显然正是齐王所需要的,但问题是,齐王是否愿意加入东进出塞之策的实施?如果他参加了,而此策又失败了,齐王就完了,一点挣扎余地都没有。

    当然,风险越大,收获也越大,关键就是齐王有没有行险一搏的勇气和决心。

    兹事重大,韦福嗣做不了齐王的主,也不能代替齐王拿主意,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说服齐王,所以他必须知道二李的全部谋划,评估此事的胜算有多大,只要有一半胜算,他就有信心说服齐王。

    “难道你们改变了主意,想让齐王暂时放弃北上,先找个理由进驻安乐郡?”韦福嗣沉思良久,忽然问道,“但是,安乐郡平安无事,无贼可剿啊?”

    李子雄望着面露疑惑之色的韦福嗣,眼里掠过一丝鄙夷。韦福嗣不擅兵事,并没有看到齐王在这个计策中的重要作用。

    “齐王不但要北上,还要迅速北上,跟在我们后面出长城,直奔怀荒,帮助我们牢牢牵制住突厥人,给我们创造突破闪电河进入松漠的最好条件。”李风云指着地图,耐心解释道,“兵贵神速,我们出了松漠就横扫安州,乘着奚人措手不及之际,烧杀掳掠,杀他个落花流水,并派出一部先行抵达古北口,确保退路。”

    “但是,奚、霫、契丹三族很快就会联合起来展开反击,而突厥人也会出兵相助,我们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难以支撑。这种困境下,齐王必须在怀荒、御夷一带做出攻击态势,以帮助我们继续牵制住突厥人,阻碍和迟滞突厥人的支援速度,如此便能给我们赢得击败三族联军的时间。”

    “只要我们在决战中击败了三族联军,我们就有了喘息之机,即便突厥人匆忙而来也无力回天了,因为三族大败军心涣散士气低迷,短期内肯定无法再与我们打一场决战。”

    “接下来我们能否坚持下去,并扩大战果,占据和控制安州,就要依赖于两个条件。”李到这里神色凝重,目露忧色,“我们需要上苍的眷顾,如果天公作美,今年冬天大雪连绵,给我们赢得了足够的巩固战果的时间,赢得了足以让中外大势发生变化的时间,我们的东进出塞之策就有成功之可能。反之,战事不断,过度消耗,我们的处境就非常不利,毕竟我们在塞外没有朋友,只有敌人,没有一段充足时间的休整,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攻陷安州必定会推动中外大势的变化,但这个变化需要时间,而时间越长,变数越大。”

    “对东都来说,这是在即将爆发的南北战争中建立更大优势的难得机遇,安州必须收复,而收复有两种办法,一是以维持南北关系稳定为借口,出兵剿贼,乘机占据安州,以强硬姿态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牢牢掌控南北对抗中的主动权,如此我们就完了;其次是暗中招抚我们,暗中给予支援,借助我们的力量来混乱塞外局势,牵制突厥人和东北三族,继而给圣主的第三次东征创造条件,一旦东征大捷,远东诸虏臣服,则中土同样掌控了南北对抗中的主动权,必然要积极进行南北战争的最后准备,如此我们的目的就能达到。”

    “对突厥人来说,安州在南北对抗中至关重要,安州不能失,安州失了就等于失去了东北三族,而与东北三族的联盟破裂后,突厥人伸向远东的‘手’就被斩断了,就无法结盟远东诸虏,无法借助远东诸虏的力量扩大自己在南北对抗中的优势,所以突厥人肯定要夺回安州,而突厥人夺回安州无非两种办法,一是亲自出兵,以强悍实力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二是给东北三族以强有力的支援,同时向中土施压,借助他人的力量铲除祸患。”

    韦福嗣听懂了,因为二李东进出塞,中外大势发生变化,齐王北上戍边的重要性完全体现出来。齐王坐镇怀荒,不论对东都还是对大漠牙帐,都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威胁,齐王事实上拥有了影响中外大势走向的实力,而这种实力所产生的影响必然可以给二李以巨大帮助。

    “既然齐王北上,那么谁在安乐郡给你们以支援?”

    这个疑问必须弄清楚,虽然韦福嗣估猜到裴世矩可能暗藏后手,但裴氏父子都西行而去,如此机密大事,裴氏父子又能托付给谁?

    “幽燕走私有两条渠道,一条在燕北,一条就在安乐郡。安乐郡的对面就是安州故地,现在虽然是奚人的地盘,但因为历史原因,大量的汉人、突厥人、鲜卑人等诸种部落混杂居住,都在那块地方生存繁衍,且与幽燕境内的同种部落保持着密切往来,也正因为如此,燕山南北商贾如云,回易量非常大,走私也就应运而生。”李风云答非所问,“我们杀进燕北,断绝了燕北走私,那么安乐郡这条走私渠道必然异常火爆。”

    在幽燕这块地盘上,谁控制走私渠道?幽燕豪门。那么谁又能说服幽燕豪门,通过安乐郡这条走私渠道,暗中给二李以支援?当然是冀北豪门。那么谁能说服冀北豪门全力支持东进出塞之策?

    韦福嗣恍然大悟。原来李风云爆出宋子贤阴谋行刺圣主之秘密,二李献计齐王赶赴博陵剿贼之原因,尽在此中。

    =

    。。。

第六百七十三章 讨价还价

    李风云步步设计,环环相扣,算无遗策,让韦福嗣有一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疲于应付、极度无力感,尤其让其心惊的是,大家都深陷局中懵然不知,都被人牵着鼻子走,唯有李风云未卜先知,常常料敌于先,这是为什么?这里面又隐藏着何等玄机?

    韦福嗣从二李的讲述中知道,李风云爆出宋子贤阴谋刺杀圣主的秘密,是在裴氏父子渡过巨马河西去之前,那时东进出塞之策还没有出来,两者之间按道理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现在两者之间却联系紧密,这是为什么?是巧合还是早有谋划?如果是早有谋划,那这个谋划来自李风云,还是来自裴世矩?换句话说,现在,李风云和裴世矩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裴世矩控制李风云,还是李风云在算计裴世矩?

    如果从“东进出塞”之策的角度,去认真审视李风云和裴世矩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到双方之间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否则裴世矩断然不会给李风云挖这么大的一个“坑”。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困境下出塞作战,如果李风云不能创造奇迹,必死无疑,这说明什么?说明裴世矩已经对李风云动了杀机。

    不论过去李风云和裴世矩之间的关系有何等亲密,也不论李风云这颗“棋子”在裴世矩的大布局中有何等重要,那都是过去式了,现在李风云实力大增,野心膨胀,翅膀长硬了要展翅高飞了,不再对裴世矩言听计从,也不再为裴世矩冲锋陷阵舍身赴死了,他有他自己的利益诉求,于是双方必然产生激烈冲突,裴世矩失去了对李风云的控制,而李风云一旦失控,对裴世矩的威胁太大,这或许就是裴世矩决心诛杀李风云,置李风云于死地的原因所在。

    韦福嗣越想越是心惊肉跳,甚至有一种全面失控的恐怖感。

    齐王之所以与李风云形成默契,展开合作,不是因为李风云有几万乌合之众,而是因为李风云的背后有河北豪门,有裴世矩,有庞大政治势力的存在,但人是会变的,李风云过去听裴世矩,现在可能不听了,却依旧打着裴世矩的“大旗”坑蒙拐骗牟取私利;李风云过去要依赖齐王生存发展,现在可能要倒过来了,踩着齐王的肩膀去实现自己的野心。

    当然,这都是没有根据的胡乱猜测,源自内心的恐惧,实际上任何一个人如果被对手算计得死死的,始终被对手牵着鼻子走,都会无助无奈无力,都会恐惧,而像韦福嗣这等高高在上的大权贵,陷入这种被动处境,更是难以接受,必然会想方设法展开反击,竭尽全力摆脱对手的控制。然而,面对李风云和裴世矩这等近乎妖孽般的对手,韦福嗣亦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只能被动应对,疲于应付。

    韦福嗣思前想后,反复权衡,最终还是接受了二李的提议,即刻进入博陵剿贼,与冀北豪门默契配合,利用宋子贤阴谋刺杀圣主一案,先把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拿到手再说。

    这件大案爆发后,单独依靠冀北豪门的力量处置这一政治危机,难度有些大,毕竟冀北豪门对手太多,大家一窝蜂地扑上去,刀枪棍棒齐下,冀北豪门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肯定被揍得鼻青脸肿,损失惨重。现在齐王进入博陵,抢在危机爆发前介入其中,联手冀北豪门一起应对危机,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齐王是圣主唯一的嫡皇子,就算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