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危机四伏-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玉英决定把一切告诉女儿商秋云,她要让女儿从创痛中站立起来。杨玉英从箱底取出一个小包,包里边有一个男人的泛黄的照片,那个男人穿着老式的警服,腰里别着一把驳壳枪……
  许多年了,杨玉英从来没有这么勇敢和坚强地面对这张久远的泛黄的照片和那段沉埋已久的历史……
  古城在二十多年前仅是环唐河的一个很小的小城,商远翔当时23岁,是市公安局刑警队的一名小警察。他和杨玉英新婚不久就接手了一起强奸杀人案。被害女人是在新婚夜被绑走遭强奸后被杀的。女人的夫家知是谁干的,但却不敢告诉办案民警。因为那个凶手是一个流氓集团的头子,谁也惹不起。商远翔年轻气盛,顶着各种压力和威胁终于找到了死证,最终将凶犯送上刑场。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没想到半年以后,商远翔晚上从家里出来去市局值班的路上被人用刀子捅死,将随身携带的驳壳枪抢走……
  有人说是凶手的弟弟回来替他哥哥报的仇,可是凶手的弟弟那时候却在古城监狱里关着……
  商远翔就那样死了!
  杨玉英那时已怀有三个月的身孕,她的姐姐悄悄把她接到省城,直到生下秋云,直到秋云上小学,她们娘俩才又回到古城,她母亲一共生了她们姐三,古城还有一个妹妹……
  她回到古城后已没有人知道她是谁,她之所以一直不告诉秋云的身世,一是怕秋云心灵上有阴影,最重要的是怕报复的厄运会突然在哪一天又降临到她们母女头上……
  二十几年前的那个案子,知道的人已廖廖无几,然而她死也忘不掉的呵,且听说那个凶手的弟弟从狱中早就出来了……
  商秋云眼圈一层一层地湿了,她泪眼模糊地端详着照片上的那个人:那眼睛,那眉毛,那鼻翼,她长的和照片上的那个人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呵,他就是她二十多年来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生身父亲呀……

  危机四伏第五章(6)

  “为什么,为什么命运这么不公,这么折磨人啊!”
  商秋云终于扑进母亲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
  叶千山感到了来自生命内部的一种轰轰的震颤,他从未像现在这般内心充满内疚和负罪感,他看了看王长安和黄沙,他们也都深怀一种难言的负疚,叶千山低沉而略带嘶哑地说:“从今天起撤掉对商秋云的监听,查二十四年前的那个遗案!”
  
  5
  丛明来到刑侦处值班室的时候,正碰见叶千山、王长安和黄沙从外面走进来,三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霜打的茄子似的,王长安抬头看见丛明说:
  “哟;丛明回来了!唉;还是读书好呵;明年我也找个机会读读书去!破案子真他妈的是苦海无边啊!”
  叶千山说:“谁不知道念书好,都去念书了,谁破案子!”
  “唉,念书跟破案子可不矛盾呀,丛明念完书以后他定比咱们强!”黄沙手摁着肝部,咧着嘴说。
  “我有啥强的,一心想上案子没人让上我不才上的学吗!哎,林天歌的案子有线索了吗?”他有意转了话题。
  “线索?多了去了,每天的检举揭发信就一摞一摞的,查不过来!”王长安给丛明让烟,丛明用手一止,他才想起丛明是不抽烟的,他就自己给自己点上,往床上一靠,吐了口烟接着说:“这样整天的东扑西扑也不叫个事呀!”
  “按道理,搞案子你能上四项措施,就不上一项措施,单方面判断,肯定是不全面的,领导层决策,也没有错误,该查的全查了,就是要避免遗漏。可是,唉!”黄沙胡乱地吃了一把药接着王长安的话茬说。
  “这个逻辑是无能领导的逻辑,瞎子算命几头都堵,英明的指挥者应该找出普遍性里的特殊性,那个特殊的方面就是侦查的方向,方向对了,案子才有希望,就像一个人在十字路口转圈圈,明明犯罪分子朝东跑了,你还不去追,还在那里辨不清方向。你只能越转越晕!”丛明暗暗佩服王长安这一精到的见解。他不动声色采取激将的方法说:“把你放在领导的位置,你可能更晕!” “我?我不可能晕,你把我的话记住,这案子决不可能是什么‘黑色’、‘灰色’人干的!”
  “你说是什么人干的?”
  “什么人?粉色的呗!”王长安甩出这么一句就不再说话。丛明还想问问他为什么这么判断,但他知道王长安是不会再多告诉他什么了。
  那几天,丛明借口去看他们,频繁地找叶千山、夏小琦、秦一真他们,想向他们探听到更多的案情,而似乎只要一涉及案子方面的事情大家就很缄默,变得严谨了,他能感觉到他们对外保密工作做得好。他在那几天中,听到最多的还是大家伙对决策层的指责和抱怨,似乎每个人都牢骚满腹,他从这些指责、意见、抱怨中隐约感觉到,在什么地方一定存有严重缺陷,缺陷在哪里呢?没有人清楚,没有人知道。每个人都像是处在一头雾水里似的。他在一个多星期的奔走里,只从夏小琦那里了解到一点点情况,比如宋长忠醒时提到过的嫌疑人是1。70米左右,头戴鸭舌帽,年龄在25岁左右;在谈到宋长忠提到的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时,夏小琦压低声音说:“我绝不相信是宋长忠提供的,宋长忠现在是植物人了!我看,他从一开始被打成植物人了!”
  “你的意思是第一现场有目击证人?”
  “肯定是目击证人谈的,但是连我们也不知道目击证人是谁!”
  
  丛明为他自己能了解到这么多已很知足了。
  这第一现场的目击者太宝贵了。学刑侦理论,从证据论这个角度上来说,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这其中有一个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一般表现为人证,间接证据表现为物证,物证必须构成证据链,构成链条了你才能证明一种犯罪事实。而直接证据只要有一个人看见某一个人犯罪,就可以完全证实他,所以人证要比物证更有说服力。他想搞案子的人肯定会千方百计挖空心思也得把人证找出来的,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个目击者是谁,但他早晚都会知道的。
  他曾亲眼看见了赫战勋一案出现的一个又一个败笔,他上公安大学,从一开始就注重研究《刑侦学》,他把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刑侦学》和人大法律系、西南政法学院编的《刑侦学》以及沈阳刑警学院的《刑侦学》反复通读并作了比较,他觉得还是刑警学院的《刑侦学》最好。那里边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它用案例论证那些理论,而其它的几个版本很薄,大量掺杂着刑事技术,在刑侦策略这方面的内容就比较少。

  危机四伏第五章(7)

  通过学习,他在脑子里积累了大量案例,给他的感觉就是要想破一个很复杂的案子,现场最重要。在现场得到的东西是最可靠的,别的主观推断都站不住脚,现在他认为很有必要去那三个现场作一下侦查试验,他需要了解罪犯需要多长时间作一个案子,连续三个案子,每一个案子需要大约多长时间,虽然时过境迁,但要是自己去三个现场转悠转悠,也许会找到很有价值的东西。除夕的鞭炮声似乎比往年都要爆烈。人们对1988年的龙年怀有一份深深的恐惧。因为在上一个龙年的1976年,离古城不远的唐山一场大地震死了24万人,周、朱、毛三伟人相继辞世,龙年似蕴育着无穷无尽的灾难。丛明裹着一件破旧的军大衣骑着自行车在除夕的隆隆鞭炮声中穿行于三个现场之间,其实他认为的现场是极不确切的。没有人告诉他现场确切的地点,他只是估摸个大概,他发现虽然宋长忠和孙贵清的现场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但林天歌的现场是居民区呀,那个时间,来来往往的人真不少。他花了大约半个多月的时间在三个现场蹲来跑去,最后他想拿余下的时间摸摸公安局决策层领导的底儿,看看他们到底对案子是怎么把握的。他听说公安局新换了局长,他就琢磨着怎么才能跟这个新局长接近呢。那天,他溜达到刑侦处,正好碰上他的同乡,刑侦处政工科长戎长征,他说:“哎,戎科长,是不是调来一个叫解凡知的局长?”戎长征从材料堆里把头抬起来一看是同乡丛明就笑着说:“不是解凡知,是解知凡!”“他是哪儿来的?”“咱们同乡!”戎长征一副以局长为同乡的自豪样子。他心说:嗯,这回可有套辞的材料了。当天,他就打听到解局长晚上值班,他晚上就去了。在市局二楼总值班室,解知凡正在屋里跟一群人打扑克。丛明站在解知凡身后一个劲地支嘴儿,玩了一会,解局长起身就要走,丛明就后面跟出来,到了楼道里,他说“解局长您不再玩了?” 解知凡回身看了丛明一眼问:“你是哪儿的?”“我是警校的!现在在公安大学上学!”
  丛明看见解局长停住了步子问他:“你是警校的,叫什么名字?”
  丛明知道解知凡刚到公安局不太了解情况,所以解知凡装作体恤下属的姿态假装认真地跟他聊上几句。他趁机套近乎问:“解局长听说你老家是百灵庄的?”“是呀!”“我老家也是百灵庄的!”“哦?你哪个村的?”解局长对这个同乡颇有兴趣地问道。丛明告诉解局长他是尚村的,解局长一听乐了,还主动跟丛明攀上了老乡:“嗯,咱们离的只有20里地!我是丰村的”“咱们俩家很有可能有亲戚,因为你们那个村是我奶奶的老家,这个农村的亲戚,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我回家问问咱们很可能沾亲!”丛明后来跟老家的年纪人一打听,他和解局长真沾亲,论辈份,他把解知凡该叫表叔呢!丛明知道他不能直接跟局长问案子,可是他又不肯放弃这难得的机会,他策略地又问:“解局长,听说你原来在712师当师长?”他知道解知凡是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