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太极-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如柏发出冷笑,对杨镐说:“大帅,怯战之人不可使之为将,可留后方看管给养军需。”
杜松也对杨镐说:“大帅,为确保此战必胜,末将以为不可轻易进兵。”
刘铤亦发表见解:“赫图阿拉位群山之中,地势凶险,用兵理当慎之又慎。”
杨镐见反对即刻出兵者要占上风,不容别人再讲,先将态度表明:“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有再敢妄言不出战者,即请上方宝剑侍候。”说罢,将万历赐予的上方剑高悬于堂上。
人们望着那有先斩后奏之权的上方剑都噤口无言了,但杨镐看得出刘铤、杜松等大将内心中是不服气的,难免心存隐忧。大战之前,多员大将无必胜信念,这仗还能打胜吗?杨镐身为统帅,自然不便当众说出担心,他深知大战前夕,不能影响士气,便故作信心十足的神态,传下分兵军令。
用兵策略是北路军由总兵马林总领,开原兵备道潘宗颜监军,庆云游击将军窦永澄督率叶赫女真部两千人马助战。由开原出三岔口北进。西路军由山海关总兵杜松统辖,保定总兵王宣副之,兵备副使张铨监军,由沈阳出抚顺西进。南路军由辽东总兵李如柏为首,兵备参议阎鸣泰监军,推官郑之范为副,由清河出鸦鹘关南进。东路军由总兵刘铤率领,海盖兵备副使康应乾监军,同知黄宗周副之,由宽甸出凉马佃东进。朝鲜军一万,由该国都元帅姜弘立,副元帅金景瑞统辖,大明国镇江都司乔一奇监军,在刘铤兵马之后跟进,以为策应。杨镐在布置进军同时,并未忘记防御。他深知辽阳为东线重地,一旦有失,全局震动,为防后金军万一偷袭,特派辽东都司张承基配合辽阳总兵官秉忠守卫,又令总兵李光荣驻守广宁,严防后金军分兵来攻,并专任管屯都司王绍勋为运粮官,总管督运各路大军的粮草。杨镐的进兵方略,也得到了大明国兵部的首肯,认为这是一个万无一失必胜无疑的计划。
可是,明军出师即觉不利。誓师之后,正待出发,天降鹅毛大雪,部队难以行进。杨镐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怎奈路途难行。一直延迟到二十五日,大军方得出动,而此时后金的哨探,早已将大明国的进军分兵路线探得一清二楚,明军进兵的突然性及隐蔽性荡然无存,后金君臣可以从容商讨迎战之策。
明国十万大军压境,对于弹丸之地的后金国来说,形势是极为严峻的。努尔哈赤家族,确实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三月初一,努尔哈赤与四大贝勒、五大臣等齐聚勤政堂商讨破敌之策。此前的二月二十八,杨镐派信使致函,声称明军四十七万将于三月十五月明之夜,会师于赫图阿拉城下,要努尔哈赤识时务而投降。二十九日晚,后金哨探即探得大明军手举灯笼火把夜出抚顺关。二月三十,哨探又报明军已进入栋鄂一带。明军已是步步逼近,努尔哈赤神色庄重地用目光巡视大家一遍:“如何迎战,请各陈高见。”他言罢又接了一句,“今天务必要定下战守之法,再不能议而不决,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众人未及开口,扈尔汉闯入禀报最新军情:“大汗,哨探刚刚探得,清河一路发现大队明军,步骑混杂,超过万人。”
“这,明军便是四路进攻了。”代善苦脸愁眉,“我们如今已是四面受敌顾此失彼了。”
阿敏也感到形势紧迫:“明军在长驱直入,我们再不能犹豫不决了,应立即分兵四路拒敌。”
莽古尔泰也是相同观点:“分兵时兵力投入应略有不同,南路明军最为猖獗,应多加五千人马在南路。”
努尔哈赤总是重视皇太极的意见:“王儿,你为何还不开口?”
“父汗,儿臣意见与兄长们相左,只恐不合时宜。”
努尔哈赤鼓励:“但说无妨。”
“遵父汗之命。”皇太极说道,“目前我八旗大军,总计为六万人,与敌人相比,在数量上稍居劣势。”
“不是稍居,而是绝对劣势。”代善含有讥讽之意地提醒,“明军是四十七万,数量为我军八倍。”
“我看未必。”
“依你看来,明军兵力几何?”
“声称四十七万,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皇太极觉得有必要将此说清,以增强己方信心,“昔年曹魏鏖兵赤壁,号称八十三万大军,实则十八万人。据探报分析,明军当在十万上下。”
努尔哈赤不觉点头:“有理。杨镐意在气势上压住我军,故意张扬军力,实则是色厉而内荏也。”
汗王表态了,代善不好再争论,阿敏则言道:“明军便十万,亦大大超过我军,岂可轻视?”
“我意并非轻视,只是不能张敌气焰。”皇太极再谈用兵方略,“而且我不赞成分兵,我军原本兵力有限,更当集中使用。”
努尔哈赤显然很感兴趣,鼓励道:“你说下去。”皇太极伸出右手:“我六万兵力,如四路拒敌则过于分散,哪一路也不能形成打击力量。如握成拳头,则可狠狠敲痛敌人。”
代善轻蔑地问:“你说哪路该打,哪路不该打?”
“杜松率领的西路军实力最强。擒贼擒王,如先将其击溃,即可起到震慑所有明军的作用。”
莽古尔泰问道:“南路敌军出动最早,已过鸦鹘关,离我都城最近,理应分兵抗拒。”
努尔哈赤的想法与皇太极已趋于一致:“南路我军已有五百防御,会战杜松的兵力不能减少。”
阿敏提醒说:“东路敌军刘铤部兵力过万,且有朝鲜军一万随后跟进,至少亦应分兵一万抵御。”
皇太极出语惊人:“此路地势狭险,明军各路相互观望,哪一路也不敢冒进,我方二百兵力把守要塞,足以阻滞敌军数日,不必分兵。”
第二部分 准太子失宠第37节 萨尔浒血战(2)
“你以二百拒两万,该不是开玩笑吧!”代善提出质疑,“一旦敌军冒死疾进,直抵赫图阿拉,岂不断我后路?”
“明军地势不熟,决不敢轻进。”皇太极坚持己见,“如再分兵,则难保全歼杜松一路明军。”
努尔哈赤坚决支持皇太极的观点:“王儿言之有理,明军对我实行分兵合击,我则反其道而行之,即合兵分击。”
“不论明军几路来,我军只一路去。”皇太极再加阐明,“我们打败他这一路,再打另一路。”努尔哈赤一锤定音,所有部众均要按令行事。至此,对明作战的方略算正式确定。
三月一日,皇太极、代善领兵往抚顺关方向迎敌。进至太兰岗附近,探马报知前方二十里即将与杜松大军遭遇。
代善的副将达尔汉便有些畏缩不前,对代善说:“大贝勒,我军应立即停止前进,在此设伏,以逸待劳,消灭明军。”
代善表示赞同:“甚好,出其不意,打明军一个伏击。”
皇太极反对:“不妥,我们行踪,明军不会不知,况且此处地形开阔,不利设伏。”
代善不悦地问:“你说怎样为宜?直冲过去,与明军打遭遇战吗?”
皇太极早已胸有成竹:“我们当全速前进,渡过界凡河,抢占吉林崖。”
“为何必须如此?”代善未说出口的话用意是明白无误的,难道只有你皇太极正确?
皇太极解释说:“界凡山上有我方四百民夫,他们在山上取石筑城。手无寸铁,若明军先至,必遭杀戮。我军先到,四百民夫即是我方有生力量,我们不能让明军占先。”
五大臣之一的额尔都极力赞成:“四贝勒所言甚佳,四百民夫是我女真骨肉,不能置之不管。”
皇太极也不再等代善同意,便下达命令:“全速前进,抢占吉林崖。”
后金军先头部队,在皇太极带领下,以奔跑的速度向前冲去。
杜松的西路军共约两万人队列整肃地前进,军威浩浩,杀气腾腾。几日来未有敌情,来到界凡河方与后金军相遇。他在现场查看了地理图后,再次实践杨镐的分兵合击战术。命令总兵王宣分一万人马去攻打萨尔浒山,自带一万人马夺取吉林崖。但皇太极领一千兵马抢先占据了吉林崖有利地形,并当即发放武器武装了四百民夫。一千四百兵力居高临下,将杜松的第一轮进攻狠狠打退,崖下留下了明军数十具尸体。
努尔哈赤获悉前方已与明军交战,与费英东商议如何使用兵力。
阿敏主张:“明军分兵,两处各有万余兵力,我军四旗兵往增吉林崖,另四旗增援萨尔浒山。”
费英东表示同意:“也惟有如此。”
努尔哈赤未免迟疑,一时难以决断。
随军的范文程言道:“我军合兵分击之策诚为上策。用兵何必平分秋色,吉林崖有四贝勒一千四百人镇守,我料杜松一时难以攻破。而王宣一方虽说也是一万兵力,但实力显然不如杜松。我们还是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捏。集中八旗大军,全力吞掉王宣后,回头再吃杜松,岂不美哉!”
努尔哈赤被一语点破迷津:“范先生真吾之张良也!就依此用兵。”
后金六旗大军四万五千人,有如排山倒海之势,向进攻萨尔浒山的明军横扫过去。在总兵力上明军居于优势,但如今在这一点上,后金是明军的四倍还多,明军则是绝对劣势。明军是朝廷的正规部队,应该说是有一定战斗力的。总兵王宣见后金军势众,急令火炮猛轰。怎奈后金马军进展神速,不避炮矢,一往无前,队列中便有人马倒下,其他人马亦毫不退缩,很快杀入明军大营。阿敏、费英东分别接住王宣和副总兵赵梦麟厮杀。双方正战之间,莽古尔泰和扈尔汉杀到,从背后将王宣、赵梦麟斩落马下。明军主帅一死,顿成乌合之众,在后金军的砍杀下,转瞬间尸积如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