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劝降很可能会激起济度的滔天怒意,若他不顾一切将所有兵力全压上来,伤亡惨重的太平军未必就能守住玄武山,毕竟清军已经知道铁人卫的存在,他们不可能如刚才一样再次冒进。

    周士相没有马上回答苏纳,而是叫瞎子李拿金创药敷在了苏纳下巴的伤口上,又从怀中取出林婉儿给他的手帕细心的替苏纳包扎,此举就和济度命人取躺椅给真定总兵杨镇威一样,让苏纳心生效死之意。

    周士相告诉苏纳劝降不过是虚张声势,以此迷惑清军使得对方以为玄武山上的太平军兵力仍很充足而不敢冒然再攻,毕竟清军已经连败两阵,他们摸不清太平军的底细,周士相摆出的姿态越高,清军便会越慎重。

    周士相断言济度不会再次进攻。苏纳没有多说什么,左右他这条命已经卖给了周士相,大清那边已经没有他苏纳的路走,济度真要疯狂起来,他也只能拼到底了。

    好在,济度没有疯狂,清军并没有再次发动进攻,第二天同样也没有整军再攻,第三天济度想整军再战,却接到了一个坏消息,他留在陆丰监视城中太平军的4个蒙古牛录叫太平军击溃退回了碣石卫。

    济度仔细询问了战况,方知清军主力北进之后,一支从南边过来的太平军骑兵便从海丰方向杀了过来,同时城中的太平军也开出一支人马进攻蒙古兵,那支太平军的战术颇像那支在辽东浑河覆没的戚家军,令得蒙古兵死伤惨重,最后不得不撤退。现在那支太平军在骑兵的配合下正往碣石卫开来,似有夺取碣石卫之意,济度大怒之下立即要苏日勒派蒙古兵去荡平那支太平军,可苏日勒领着骑兵赶过去时,对方却退回了陆丰城,根本不与之交战。面对陆丰高大的城墙,苏日勒无法破城只得率部返回。

    与此同时,远在几百里外的厦门也发生了一场大战。延平王郑成功虽然拒绝了周士相约兵合击济度大军的邀请,却在参军陈永华的劝说下派兵对福建漳州的清军发起了一次攻势,以此牵制福建清军。

    被顺治委任为安南将军的达素闻报漳州遭到郑军进攻后,立即从浙江调额真明安达礼属下八旗军以及沿海各省绿营水军两万余人赶至福建,达素亲自指挥福建的驻防八旗并绿营兵一万余人进至漳州,郑军在清军援军到来后解了漳州之围退回厦门。

    见郑军退兵,达素竟然妄想全面进攻厦门彻底消灭郑军,便指挥清军分别从同安、围头、海澄三个方向进攻厦门。郑成功闻讯后立即指挥郑军迎战,他一方面派镇将陈鹏所部守卫高崎抵御同安方面清军,自己则率领主力集结海门海域,迎击海澄方面清军。

    二月二十六日黎明,清军从海上出发开始进攻,郑军将领周瑞、陈尧策奋勇抵抗,壮烈牺牲。达素派浙江水师攻击郑军大将陈辉部,陈辉令部下大发火炮,火烧大量清军舰只,清军抵挡不住,且战且退。中午,海上刮起大风,海浪汹涌,郑成功亲自率领巨舰冲杀清军船队,户官建平侯郑泰也率领大金门方面郑军加入战斗,郑军越战越勇,清军溃败横尸遍海,达素乘坐小船狼狈逃回泉州。

    有两百名满洲兵乘船逃到大金门岛企图据守顽抗,郑成功手下将领马信命人诱降这股满州兵,然后解除其兵器在夜里将这两百多满州兵全部绑上大石投入海中活活溺死。高崎方面,郑军守将陈鹏却暗地约定清军打算投降,从同安出发的清军以为高崎唾手可得,于是放松警备,可陈鹏部下陈蟒不肯投降,率领部下奋起抵抗清军,已经登陆的清军毫无防备,被杀得血流成河,跳入大海溺死的清军不计其数。高崎方面郑军共击毙清军一千六百余人,并俘虏了清军主将吕哈喇。郑成功闻讯立即逮捕叛变的陈鹏,以陈蟒顶替他的职位。

    此次战役令得福建清军元气大伤,从浙江调来的水师全军覆没,达素不敢据实向清廷上奏,只称小溃,实际却是再也不敢对郑军轻举妄动。郑军也因此解除了陆上清军对厦门进攻的危胁,全力准备七月北上长江之役。(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一章 困局

    从普宁逃回潮州的乌真超哈副统领卢光祖第一时间就组织了潮州城中青壮上城协守,防止太平军趁势夺取潮州。原想着简亲王那边知道乌真超哈覆没后能立即回师击溃太平军,而自己虽然阵丧统领,但有守住潮州之功,多半也能功过相抵,不至于被朝廷责罚太过。可几天过去,却是连大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他心下不由有些慌了。

    第五天,卢光祖派往普宁南边打探消息的探子带回了一个坏消息,太平军在云落径和北山村沿着官道修筑了十几里长的工事,完全堵死了简亲王大军回师道路。且据那些修筑工事的民夫说,太平军在南边的玄武山和清军恶战一场,光是带回来的阵亡将士尸体就有四五千,伤亡十分惨重,但却是将清军给堵在了玄武山。

    探子打听来的消息虽没有确切表明简亲王大军是否被太平军重创,但卢光祖却从太平军在云落径修建完成的工事捕捉到了大事不妙的讯息。若他没有猜错,太平军是想用这些工事将简亲王大军封死在南边,万一简亲王拿不下陆丰城,那上万大军就被活活困在碣石卫一带了。

    陷于绝地,又无粮食供应,大军下场如何,征战多年的卢光祖如何能不知。他有心想救,可手下却没兵,惊慌之下便只能立即派人向福建方面发去急报,请求福建方面立即调派兵马南下救援。

    潮州求援急报是在达素从厦门刚逃到泉州的第二天送到他手中的,达素当时是既震惊又恐惧。震惊的是济度两万余大军竟然敌不过太平军。反叫他们断了粮道,包围在碣石卫至陆丰这段几十里长的狭小区域内;恐惧的是万一济度战死,他这安南将军肯定逃不脱朝廷的严厉处置。加上他瞒下来的金厦之战损失,革爵都是轻的,朝廷能不砍他脑袋便是他章佳氏坟头冒烟了!

    亲王尼堪战死后,跟随尼堪出征的贝勒屯齐、巴思汉、贝子扎喀纳、穆尔佑、固山额真韩岱、伊尔德、阿勒善等高级将领全部受到勒爵、革职等严厉处分,汉军和绿营的一些将领更是被杀了数十人。当时达素就在尼堪军中,不过却是因领别兵在他处而免受处罚,可是那帮同僚们的下场他却记得清楚。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

    这一次若再折了简亲王,可想而知皇帝会如何震怒,即便这个简亲王和皇帝并不对付。甚至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剌,可这不代表济度要是死了,皇帝不会拿他们这帮奴才开刀。当年随尼堪南下的那些将领下场可是沥沥在目呢。

    达素头都大了,肠子也悔青了。后悔不该脑子发热想毕全功于一役。擅自发动金厦之战,导致福建清军伤亡惨重,无力南下救援济度。更后悔的是不应该在战败后上折子瞒报损失,朝廷只当他手下还有足够兵马,现在潮州求援急报来了,作为离济度大军最近的一支兵马,达素不派兵去救还指望谁去救!

    派兵救济度,无兵可调。不派兵。济度万一战死,自己性命不保。达素是万万不敢将自己的性命放在皇帝主子的宠信上的。要是济度真的死了,到时就算皇帝不要他命,议政王公大臣们也会要他达素脑袋的。

    急得如热锅上蚂蚁的达素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幕僚却给他出主意,说不管他有没有足够兵力南下救援简亲王,这姿态都是要做给朝廷看的,反正朝廷也不知福建真实情况,便先将离潮州近的南靖、诏安等地营兵凑了发往潮州,往朝廷报说已调兵南下,若是救得了简亲王固然皆大欢喜,救不了也是没法子的事,毕竟谁也没想到简亲王领着两万多大军竟然打不过太平寇,而从福建调兵也需要时间,路上也难免会发生些意外,再者也得留下足够兵马防备金厦的郑军。只要姿态做足,真要是救不了简亲王,谁也不能说达素没有尽力。况且简亲王若真的丧在太平寇手中,朝廷首先追究的应该是广东的那帮人,其次才是作为援军的福建方面,所以达素完全不必杞人忧天,朝廷总不可能在广东丧了亲王后还要拿福建的主帅开刀吧?这可是大忌。

    幕僚又说,也正好趁南下救援将在金厦的损失许算在内,只要封下面那帮人的嘴,不但没有过错,反而能捞一个不计伤亡力援简亲王的忠臣形象出来。

    这幕僚是做过前明总兵师爷的,一番道理说下来听着还真是那么回事,达素听后,虽觉这主意馊到家,有损他达素名声,可眼下却也是最好的法子了,当下也只能采纳了。命人持大将军手令急令南靖、诏安等地营兵三千余发往潮州归卢光祖统领,严命卢光祖必须夺回被太平军占领的普宁城,打通和济度大军的联络通道,要不然军法从事。这算是将责任直接压在了卢光祖身上。

    3000多福建清军用了四天时间才赶到潮州。接到达素手令的卢光祖气得直骂娘,知道达素是把自己给当替罪羊了,成功了是他内大臣、大将军指挥有方,不成功是他卢光祖无能。

    痛骂归痛骂,明知是阳谋也没办法,达素是内大臣,皇帝派往福建的安南大将军,自己又是什么东西,皇帝是听他的还是听自家奴才的?

    为保自家性命,卢光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他勉强凑了两千多兵,加上福建的三千多兵,合计五千余兵开向普宁城。结果却是连攻数日不克,任他怎么激将,城内太平军就是死不出城,太平军的将领在城头上置酒高欢,还把娘们的内衣裤和那月事带从城头扔下耻笑他们,根本不把卢光祖放在眼里,直气得卢光祖在阵前跳骂连连。

    卢光祖部下的兵都打得没了精气神,福建兵也是牢骚满腹,谁也不肯再上前卖命。卢光祖有心退兵,可又怕失了亲王清廷会砍他的脑袋,不退吧,耗在普宁城下又不是回事,当真是进退两难。达素还能将责任推到他卢光祖身上,他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