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颠覆性的前卫家长手册:家长的革命-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基于现实,我们在出国前就应该算一笔详细的经济账,算账时不但要考虑出去要花多少钱、回来后是否能找到工作、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而且要把留学的机会成本算进去,因为留学需要放弃国内的教育机会或日后的工作机会,放弃其他的奋斗方式等。
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心理可以理解,只是,当留学热浪袭来的时候,一定要具有战略性的眼光,审时度势,冷思考才能把握得更好!
第一章 被社会拒绝的孩子:家庭教育不能作茧自缚 谁都不雇只有漂亮分数的人
分数再漂亮,能当饭吃?邓小平早就教导过我们:“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从学校出来,用人单位看的只是能力。可以,就是人才;不行,就一边站着去,用不着你干吗要雇你?可怜的孩子被拒之门外,究竟是谁之过?
“我走出大门的身影一定很落寞,门里面的世界对我来说显得那么陌生,那些面孔看起来很友好,却让我充满了距离感。本以为触手可及、轻而易举的工作,却在我头上高高地悬挂了起来!走出去,人潮如水,门外的世界还是一如既往的喧闹。这些曾经深感熟悉的世界第一次让我觉得陌生,我想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不是口口声声要学习、只要学习吗?难道我的成绩不够优秀?我有那么多证书、那么多次第一名,难道都敌不过一个成绩平平的人?”
就业的滚滚浪潮中,有此感慨和疑惑的又岂止一两个人?
什么时候,分数仅仅成了参考,甚至是摆设?用人单位又为何将这些有着骄傲的漂亮分数的学生拒之门外?
曾有一家公司的经理说:“公司是讲业绩、讲效益的地方,我们录用的人才必定要能为公司创造效益。相信任何企业单位用人的核心和准则都是紧紧围绕着‘能力’二字的。分数漂亮固然让人觉得美好,但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因为从目前来看,工作和学校的学习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实践证明,很多分数漂亮的人未必有能力,相反,那些成绩一般的人却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我想,不管换了谁,都知道该录用谁。所以,我们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到大,什么事情都是别人代劳,连倒水倒酒这样的事情都不会。在家你可以,谁也不能过问,可到了公司,见了客户,你也不会倒水,你拿什么让人家信任你,放心地把工作给你,或和你合作?”
这位经理的话极具代表性。
现在的学生的确如此,一心学习,结果最后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找工作时,笔试成绩很出色,可到了面试这一关就摔了大跟头:说话结结巴巴,还没张嘴脸就红了,在考验团队合作环节上更是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这样的人哪家单位敢要?
为难的孩子,委屈的孩子,孩子被拒绝,这一切谁之过?
“去去去,看书去,下次考不到100分我打断你的腿!”
“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事情你一律不许过问!”
“考个好大学,再考个研究生、博士生,学习好,工作就好找!儿子,一定要好好努力啊!”
孩子耳边响着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听话教育从小灌输,再加上“这是为了你自己好”,最后,孩子只能抱着书本,一年又一年!
为了学习,孩子不得不放弃了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劳动的机会;为了学习,孩子也放弃了自己娱乐的时间;为了学习,孩子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
眼见着春去秋来,花谢花开,本以为苦日子熬到头了,可走出了大学,迎接他的不是笑脸,而是闭紧的大门。
这时,家长们再捶胸顿足,也悔之晚矣。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爱迷了眼睛,要有自己的判断。学习固然重要,但要知道,社会需要的并不是一个仅仅有漂亮分数却无实际能力的人。无数事实早已证明了这个观点。家长总是过分关注分数,势必导致孩子生活重心偏移,当自理自立、与人交往、领导组织等能力得不到锻炼时,离社会的择人标准也就越来越远,今后,你的孩子向哪里输送?他又将在哪里求得生存,甚至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再瞧瞧:根据###2006年出台的规定,全国研究生考试一般面试成绩应占总成绩的30%~50%,不过,2008年,全国不少重点院校如复旦、浙大等纷纷增加了复试成绩的比重。复旦大学有20多个院、系(所)更是将复试成绩权重提升到规定的极值,即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以期通过面试发现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删掉部分仅靠冲刺获得高分的低能考生。
连考研复试占总成绩比例都大幅上涨了,你还在迷糊什么呢?赶快醒醒吧!除了学习,孩子还有好多要学的呢!
第一章 被社会拒绝的孩子:家庭教育不能作茧自缚 “我姓马,牛马羊的马”:面试官只能苦笑
千教万教,千学万学,最后却连自我介绍都不会,这究竟是孩子的愚钝稚嫩,还是家长的疏漏和教育偏移?
“请作一下自我介绍。”(最简单,最常见的问题。)
“我……我姓马,牛马羊的马……”(看着面容清秀的女孩,面试官哑然。后面的话音像尾巴似的,快快地追着“马”而去,面试官再也听不见了。)
这姑娘应该说:“我姓马,马克思的马……”
这让我忽然想起春晚小品《不差钱》,里面的那个丫蛋说话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啊!摘几句给大家回味回味:
“洪湖水浪打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把我爹拍在沙滩上。”
“如果你真能把我领上道,我就感谢你八辈祖宗。”
“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为啥丫蛋说话这味儿啊,听了让人心惊肉跳的?看看爷爷怎么说就知道了:
“这孩子从小就是一身的艺术细菌。”
“这孩子就是想报复你……”
我们再来还原一下我们那位马姑娘的家庭教育:
马爸爸带着4岁的女儿去朋友家吃饭,饭桌上,朋友介绍一人给马爸爸认识,那人自我介绍完后,马爸爸站起来说:“我姓马,牛马羊的马,这样好记……”
回家后,马妈妈问:“都见谁了啊!”
“记不清了,只记得一堆动物!”
这4岁的小姑娘大概分不清爸爸说了什么,也不管饭桌上坐着谁,就记着“牛马羊”了,这样好记……
这三个字显然让她印象深刻,后来,也有了面试官对她的印象深刻。她哭鼻子的时候一定不曾想到,这个要命的自我介绍使她错失了机会。
孩子就像一个照相机,把家长的思想行为一张张照下来,一张张印在自己的脑子里、行为上。在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前,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孩子自然更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其实,这也正反映了家长们对类似行为的忽视,甚至可以说教育的偏移。家长朋友们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就行了,这些没用的东西学它做什么,我没注意不也照样活了半辈子?”
说得没错!这样子,照样可以找到工作,照样可以过日子,但谁不希望自己生命的质量更高一些?谁不希望孩子的生命质量更高一些?可是,连起码的自我介绍的素质和能力都没有,他从哪儿得来这样的保证?
“牛马羊的马”,放在故事和小品里是笑话,可一旦放在现实生活中,放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时刻,就绝不是笑话!一个说着“牛马羊的马”跟一个说着“马克思的马”的人,你更喜欢谁?如果一定要对两个人做素质和能力的评定,你会觉得谁更好?听了前者的介绍你会想到什么?听到后者的介绍你又会想到什么?你希望你的孩子作怎样的介绍?
一个人的言行其实是他心理的表现,前者的介绍总会让人忍不住去猜想:难道前者对自己表示不满,或者对生活没有更多更美的追求?
家长总想给予孩子更多,除了健康、学习,还有快乐,但家长朋友们,千万别忽略了,教育孩子,还要给他素质和品质的保证,这样的孩子走出去才会受人尊重、让人敬佩!
第一章 被社会拒绝的孩子:家庭教育不能作茧自缚 频繁跳槽:没有感恩心,也就没有职场未来
跳来跳去,最后注定是跳黄了职业生涯,职场焉有未来?
国企收入稳定,待遇不错,但没有前途。
外企工资高,待遇很好,但压力太大!
房产热火朝天,我也要去赌一把。
这工作再做下去我要疯了,我一点也没兴趣!
老板真抠,又刻薄,比周扒皮还周扒皮,不高兴,我就走人!
办公室政治味道太浓,我不喜欢,撤!
这份工作太辛苦,这样下去我要累垮了!
……
现在的孩子就爱折腾,折腾本来不是啥坏事,但穷折腾、乱折腾、瞎折腾就不行,否则,到了奔四奔五的岁数还是一事无成!
一个家长对我感慨:“崔老师,你说比起我们那个时候,这些孩子多能折腾啊!我们那时有了份工作先甭提高兴不高兴,那肯定是先对老板、领导感激涕零,工作起来像头黄牛一样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有半分含糊,忠心、踏实、认真。可现在的孩子呢?真是不得了,那脚底下就像安了弹簧,跳来跳去,就没见他们消停过,怎么那么不踏实呢?”
他儿子大学刚毕业两年就已经换了5份工作,他是既担心又迷茫又惆怅:换一个两个也就罢了,但不能老换啊,这样老换,老不满意,啥时候是个头啊?更别提什么长远发展了。一听到他儿子说大话,他就犯嘀咕:这孩子脑袋里到底想的是啥?
我笑了,说:“你分析得很对,但你只是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
“现象?本质?”这家长显然没搞明白,他急问,“那问题出在哪儿?”
“我就直说了,感恩心!”
“感恩心?”家长疑惑。
“对,孩子缺乏感恩心!在孩子看来,工作只是一个谋生的工具,他工作老板付工资,天经地义!只要是立足于这一点,他就丝毫不会想到更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