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漫画三国人物-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肜醇醪换崽睢T谟贝ǎ苊系鲁跏苑婷ⅲ矢︶源笃苹平恚挥谐闪沂浚闪擞⑿邸;乩春舐酃ι俺晌媚舷唷!�
成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曹操又开始继续他的清官梦,依旧是铲除豪强,他手下十几个县,被他奏免的官员就有八个。济南不比京城,迷信活动特别多,到处是祠堂之类的宗教建筑,光济南就有六百多。迷信活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力和政权在社会中的公信度,政治清明的时候,迷信活动就消声匿迹成为玩物;政治昏暗的时候,迷信活动就大行其道。孟子说:“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这妖孽是政权感冒时候打喷嚏之类的症状,对症治疗未尝不是方法的一种。曹操是喜欢战国时破除迷信活动的西门豹的,可能西门豹把巫婆神汉扔河里的作风让他有知己的感觉,后来他临死之前嘱咐把自己埋葬在邺城西门豹祠堂的附近,算是和知己会于地下。天不怕地不怕的曹孟德比当年的西门豹还狠,西门豹还要找个让巫婆去见河伯的幌子行事,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曹操直接就拆房子。这时候的曹操更显武夫的本色,他的宗教政策就是铁腕镇压,济南历任长官都没有能够禁绝的淫祀被这个年轻人禁绝了。
毕竟官场是一个容易让人沉沦更容易也让人成熟的地方,后来曹操可能也感到了无奈,面对整个社会的无奈,他也知道自己治的是标不是本,他所能够改变的就是济南周围的一小块,就是这一小块最后也难免会人亡政废,搞不好还会连累家人。曹操终于辞去了升任东郡太守的任命,结束了他的第一段政治生活,学他的忘年交桥玄告病隐居去了。
第四 出山到出奔
香港电影版的《笑傲江湖》里有一句话:“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江湖?”对于政治有一种解释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所以说想不问政治或许可以,但是不能够保证政治不问你。回想起当初试图步入仕途的时候的热衷和被无辜免官后要求复官的努力,我们不知道曹操会不会后悔或者觉得可笑。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他以病辞东郡太守回到家以后,并没有能够象他想的那样“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还是被朝廷征拜为议郎,毕竟当时他父亲还是太尉。一个暂且不再和现实作对的曹操还是统治集团可以改造的对象。议郎曹操没有再上什么折子,而是一天到晚请病假,这病可能就是“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西凉的边章、韩遂又造起反来,号称有十几万人。这时候虽然汉灵帝在人间的日子已经不多,但是经过了黄巾之乱的他对于战争倒不象以前那样麻爪了。于是有了西园八校尉的编制,领头的是被曹操打死过叔父的小黄门蹇硕,是为上军校尉,为八校尉之首,连灵帝的大舅子——屠户出身的大将军何进都要听他的。八校尉的老二中军校尉是已经当上中郎将的袁绍,曹操为典军校尉,排第四把金交椅。这时候的曹操可能已经想通,手里有了兵权才能够免祸,他父亲这时候已经不是太尉了,不想死就得在官场上走下去。要想耍清高,反面例子已经很多,曹操在病酒之余不需要翻什么三代之书,就是汉朝离他不远的已经能够让他下定决心。
西园八校尉对平乱没有起什么作用,对汉朝后来的政治动荡起的作用却很大。八校尉的编制出现不久,有商业天才的汉灵帝就见刘邦述职去了。不过他可能在阴曹地府见不到刘邦,只能见到刘秀,因为后来元朝的话本让刘邦投胎变成了他儿子汉献帝刘协。本来刘协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他妈妈王美人一生下他就被何进的妹妹何皇后给杀了。原因是何皇后有自己的儿子刘辩。按照长幼之序,嫡出的刘辩比庶出的刘协大八岁,有继承权。何况还有个当大将军的舅舅?但是汉灵帝应该是个同情弱者的人,被灵帝母亲董太后收养的小刘协让灵帝偏爱,据说“协”字就是说象灵帝自己,很想把皇位传给这个象自己的人。好象这个想法跟勇健的小黄门蹇硕也提起过,就是没有文字依据。
西园八校尉的老大蹇硕对死去的汉灵帝忠心耿耿,打算把大将军何进做掉,改立刘协当皇帝。这似乎也有点道理,因为历史的实践证明汉朝外戚执政的日子基本就没有什么好结果,无论是对于皇权还是民权。不料别的宦官和蹇硕不是一条心,向何进告了密,蹇硕反而被何进给办了。一直对宦官不满并因为当初党锢之祸一直敢怒而不敢言的士大夫集团借机向何进建议说宦官都不可靠,应该尽除宦官,后世有位英雄说了:“绝则错”,杀尽宦官的极端提议只能证明了士大夫们的愚蠢。虽然说“自古英雄半屠沽”,但不是每个屠沽之辈都是英雄,何进非但不是英雄还是蠢材。他想让已经成为太后的妹妹下诏书尽除宦官,太后不同意这个连深宫女流都觉得荒唐的提议。何进就要招董卓等外地的将领带兵进京玩兵谏,吓唬不听话的妹妹,就和他小时候骗妹妹的糖吃不成就牵头猪进来一样。可惜,以前的猪是他自己的,现在的兵是董卓的。曹操反对他们杀光宦官的计划,并说“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因为曹操知道董卓这头猪进来以后的破坏性比何进当年牵进何太后闺房里的那头猪要大到不可同年而语的程度。最关键是一旦开了地方左右中央,军队决定政府首脑的先例,中央集权的根本秩序就被颠覆了。何进和袁绍袁术等人当场对曹操的不同意见予以痛斥,以为他是在为宦官的利益进行辩护,并且质问曹操是不是有私心,变相揭了他赘阉遗丑的疮疤。曹操只有愤怒而出,董卓得以合法进京。
董卓还没有来,杀光宦官的计划就已经败露,想想也是,这回是一大群猪进京,董卓还上了折子变相通知十长侍。于是宦官们先下手为强,把何进的脑袋砍了下来。何进想利用董卓,反被他给利用了。袁术袁绍得知何进被杀后放起火,武力解决宦官,双方火并,袁氏兄弟把不少没有胡子的都当宦官给误杀了。张让等劫持刘辩和刘协逃跑,被追上后投水自杀。
回到城里的刘辩的皇帝是当不成了,因为董卓来了。董卓说刘协聪明,应该当皇帝,其实他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借此树立自己的威信,另一个是九岁的刘协比十七岁的刘辩好控制。袁绍争辩了一句,董卓就让他试试自己的刀快不快,袁绍扔下一句场面话跑到了冀州。董卓在完成了撺掇吕布杀丁原之后,毫不费力地废刘辩为弘农王,然后有把他和那个何太后一并毒死,算是给刘协的妈妈王美人报了仇。刘协成了汉献帝。这里要说明的是“献”是谥号,是死后才定下来的,刘协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这样称呼他。他也不会如央视所谓的历史正剧里的孝庄皇太后那样,张口闭口“我汉献帝”什么的。
还真不能够说董卓是个简单的武夫,他一方面为陈蕃等人平反,并立祠堂祭祀,一方面也起用蔡邕等名士以收揽人心。陈蕃等死人是不好出来推辞的,因为死人就是给董卓这样的活人利用的。活着的比死人还不如,因为人活着就有牵挂,有牵挂就可以要挟,活着的名士们想不替董卓装门面也不行,蔡邕刚刚试图拒绝,董卓就阴险地告诉他:“我能族人!”蔡邕只好屈服,屈服之后的蔡邕一月内被升了三级。董卓对于曹操是先给钱,后要货,升了他的官,声称要与他谋划谋划。曹操在后悔自己太有名之余,也深刻地感受到被政治问的痛苦。
此刻的曹操君臣大义观念还是很强烈的,坚持临大节而不侮。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大丈夫曹操这次没有选择出山,而是选择了出奔。他的出奔是被通缉的,至于为什么被通缉,而且跑的时候连家里人都没有来得及通知,很可能是这位匪气和书生气各半的孟德将军真的如戏文里的《孟德献刀》一出,去尝试刺杀董卓。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袁术还跑到曹操他们家里散布了曹操已经被董卓干掉的流言,不知道他是不是当时看中了曹操的哪个女人想让她改嫁给他。曹操一个姓卞的妾(后来成为魏国的国母)说道:“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算是绝了袁术的心思。多妻多妾而且不断沾花惹草的曹孟德,居然有这样愿意和他同生共死的夫人想必是有点感动的。世间的事情大多就是这样,女人愿意为沾花惹草的男人去同生共死,男人愿意为根本就不重视他的女人去卖命,太多的错过。
从出山到出奔完成了曹操人生的一个转变,就是由被选择到去选择,从一个普通的士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可能去改变历史的人。
第五 关中有义士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中平六年冬十二月,曹大义士起兵于己吾,手下大约有五六千人。第二年正月,也就是初平元年,袁绍等诸侯看到有愣头青曹操挑头起兵,也跟着起兵,并且开了军委扩大会议,推选四世三公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虽然是首倡大义,但是是赘阉遗丑,董卓封他的骁骑校尉也因为他的逃亡给革了,现在的曹操只能算是个白丁,因此只能在结盟的时候打杂拉牛尾巴,不能抓牛耳朵。可能袁绍等人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封了他个奋武将军的名号。曹操这名号虽然被陈寿很正式地记到了《三国志》里,却不是什么合法任命,因为当时的合法政府是董卓领导的,曹操还是通缉犯。
曹操是个热血青年,对待反董复汉的事业是无限忠诚的,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还是一心想打进洛阳去,消灭奸臣,拯救汉室江山。就看他上窜下跳地出谋划策,积极的样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