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漫画三国人物-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质抵械牟蟹匣岜蝗嗣恰1纠床懿僭谑赖氖焙蚨灾郁淼奶嵋槭窃蕹傻模暇共懿偈欠炊浴按π槊苁祷觥钡奈袷抵饕逭摺2还炊缘娜撕芏啵懿俸苁悄貌欢ㄖ饕狻E銮芍郁砭偌龅奈鞑苻蛭悍砟狈矗A搅酥郁恚懿俨⒎鞘且尚闹郁硪膊斡肽狈矗还歉茇Я粝赂鍪章蛑郁砣诵牡幕幔谑侵郁肀幻庵啊!�
曹操死后,钟繇马上被曹丕官复原职,还成了三公之一的太尉。于是钟繇又提出以肉刑换死刑的建议,他并非不知道这不是“悦民之道”,于是在奏章里说道:“子贡问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苦诚行之,斯民永济。”一副只要问心无愧,就不要惧怕议论的架式,曹丕看在他当年玉玦的份上,让朝臣一起共议,结果还是反对的人居多。因为大家知道,“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肉刑之问已宣于寇仇之耳”,本来是为了利民的好事,却成了吴、蜀妖魔化魏国的工具。最后老好人王朗提出了:“今可按繇所欲轻之死罪,使减死之髡、刖。嫌其轻者,可倍其居作之岁数。内有以生易死不訾之恩,外无以则易钛钻骇耳之声”的解决方案,又进一步用徒刑代替了钟繇的肉刑。钟老头看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也就不不再坚持肉刑的方案。客观的说,没有钟繇三番五次的上表减刑,就没有王朗后来更为文明的解决方案。不过,钟繇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误解是免不了的了。千年之下,如果光看到他要求恢复肉刑的条目,还以为是酷吏或者是虐待狂呢,其实有除肉刑的张苍之流才是有好杀的嫌疑。
黄初五年的时候,钟繇家又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钟繇有个叫张昌蒲的妾,是个知识女性,据称四岁就读了《孝经》,七岁读《论语》,十岁读《尚书》,十二岁就读了《左传》十三读《礼记》,十五岁入太学当旁听生,整个一个三国时代的女博士。能够读这么多书的女性,应该是出身上流社会的,嫁给钟繇多半是仰慕他的才学。钟繇对这位张夫人是相当喜爱的,结果他的正妻孙氏很是不满。后来张氏怀上了钟繇的骨肉,孙更是妒忌,于是派人在张的食物中下毒。不过张昌蒲毕竟是读过《左传》的,对下毒有所了解,觉得不对就吐了出来,不过也因此眩晕了好几天。但是这位张夫人高就高在没有告发,如果她告发了孙就会反咬一口,而是称疾不出,让孙沉不住气,自我暴露。孙氏如一切心里有鬼的罪犯,欲盖弥彰地主动对钟繇说,她本来是为了让张给钟家生个男孩,不想张无福消受,反而中毒。钟繇是老司法出身,自然一眼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孙对张的不满肯定平时就有体现,就算良心发现,但是“得男药佳事,暗于食中予人,非人情也”。于是钟繇审讯家里的下人,得知真相之后将杀人未遂的孙氏休掉了。孙氏既然敢于在也是贵族出身的张昌蒲的饭里下毒药,自然有她的仗恃——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卞太后让儿子曹丕下诏书令钟繇复婚。不料钟繇的迂又一次发作,玉玦是身外物他可以不在乎,可是杀人未遂的孙氏是他不能原谅的,于是就闹自杀。卞太后和曹丕拿他还真没有办法,不过张博士也因此受到牵连,没有能够扶正,便宜了第三方贾氏。
黄初六年,张昌蒲生下了一个男婴,就是后来一时之秀的钟会,钟士季。钟繇晚年得子,对钟繇是异常喜爱的,将自己的书法心得尽数传给了这个老儿子。
晚年的钟繇有“膝病”,可能就是关节炎,“朝见皆使载舆车,虎贲舁上殿就坐”, 享受了前代大臣所没有的荣誉。钟繇一直到魏明帝大和六年去世,一直是魏国的重臣。不但被曹丕称为“一代伟人”,他死后魏明帝更是亲自“素服临吊”,以“辨理刑狱,决嫌明疑,民无怨者”被谥为成侯。 钟繇有出名的两个儿子,钟毓和钟会,哥哥钟毓更象钟繇。但是钟毓在廷尉的任上,却不怎么磊落。当时司马氏要杀夏侯玄等人,钟毓是被派去罗织罪名的,他是学足了钟繇明哲保身之道,但是却少了钟繇的那份迂直,正是所谓“画虎不成反类其犬”了。
倒是钟繇和张博士生的小儿子很有个性,在无论在书法上和政治上都有所建树,不过钟会更没有钟繇的迂直。钟会倒更有些象曹孟德,有曹孟德的权变和不守规矩,只是才能上比曹操差一些,偏偏又遇上了具有曹操一样奸诈的司马昭,所以下场反而没有钟毓好。
迂直而能够造乱世中明哲保身的钟繇,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风景,也是一个异数吧。
名士之异类
魏晋多名士,名士多异行,如阮籍喜欢坐着马车到处跑,遇到没有路了就大哭,没有事翻白眼给别人看;刘伶喝醉了,赤身裸体,别人说他,他就反问别人怎么到他裤头里来了,“何妨醉后死便埋”的疏狂是魏晋的正宗名士,虽然让现在人看来也很有些异类。钟会按照家事和才学也称得上名士的,不过他这个名士是名士里的异类,少了名士的疏狂,多些政客的权术和务实,更和其他名士不合群,虽然他一直想朝那里面混。
其实钟会也喝酒,也不对礼法有什么遵守,小时候和哥哥钟毓一起偷酒喝,哥哥先行礼而后喝,钟会是拿起来就喝。被老头子钟繇看见了,就问钟毓为什么喝酒前要行礼,钟毓回答道,饮酒是礼仪的一种,怎么可以不做姿势呢?整个一个庄子盗亦有道的翻版。旁边的钟会当场就骂他迂腐,虚伪,说偷酒本来就是违反礼仪,装什么装?钟会也就是因为这个不屑去装成为了名士中的异类,须知名士是要给自己的一切行为找理论依据的,找圣人的话为自己辩护的。如当马官不知道马有多少不要紧,只要能够拿“伤人乎,不问马”来文不对题的巧言饰非,还说不定能够成为美谈。钟会也不是会虚伪,当年和钟毓见魏明帝的时候,钟毓紧张得满头都是白毛汗,魏明帝就问他:“你为什么出汗啊?”钟毓回答道:“看到陛下天威赫赫,所以战战兢兢,汗出如浆。”魏明帝很是得意,一看旁边比钟毓年龄还要小的钟会脑门上是一点汗没有,就吓唬他:“你是不是不怕我啊?”钟会答道:“我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比我哥哥怕得还利害呢!”钟会的捷才只在钟毓之上,未必在其他名士之下。可是钟会没有这个习惯。习惯是可以培养的,钟会成为名士中的异类不止是没有这个习惯的问题。想来也有受到自己生母被毒造成父亲正妻被逐事件的牵连的因素,和名士们有先天的隔阂,因为当时嫡庶之分还是看得很重的,钟会本就是一个破坏当时价值观的产品。倒是务实司马懿父子三人都很赏识他,毕竟钟会不但写了一手好字,而且“有才数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继昼”,就是有点才不正用,好模仿别人的字迹。现在中国最早关于白铜比例的文字记载还是钟会留下的,钟会除了注解过《老子》、《易经》,写过《道论》外,还写过一本《四本论》,想去找当时的名士品评品评,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他选择了美男子嵇康,不过平时被名士们冷落惯了的钟会多少有些心虚,毕竟和如玉山的嵇康相比,他除了一双贼亮的眼睛外,外表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于是钟会选择了把自己的著作隔墙扔进去的战术,就跟后世的的纯情少男往初恋情人家里扔苦心炮制的情书似的,扔完了掉头就跑。嵇康想来是看到了,并且把这当成趣事对名士伙伴们讲,不然也不会被后来的刘义庆记到《世说新语》里去,就和收到情书的小女生把对自己吹捧的作品在女伴们中间炫耀而全不顾作者本人的体面似的,不过就是不给钟会答复。钟会因此很失落,也很有些没有面子,就带着失恋般的心情想去找嵇康理论。没料想在嵇康和同是名士的向秀只顾打铁,就当站在旁边的他不存在,钟会憋得脸通红,可平常辩才很好的嘴里却迸不出什么话。站了半晌,钟会很尴尬,气狠狠地掉头要走。不料嵇康这时候觉得钟会不是很虔诚,没有等到太阳下山,虽然就算他等太阳下山也不会理他,但是只等这么长时间,实在让嵇康也有些失落,有些不满足了。毕竟在向秀面前钟会等得越久,嵇康就越有面子。于是嵇康挑衅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可不是失恋的小男生,会因为这句纶音妙语“不由得痴了”,忘了回答,或者干脆就坡下说:“等了您很久了,您总算说话了,我好感动”,而是很酷地说:“有所闻而来,有所见而去。”然后把头一抬,把手一被,昂昂然走出了嵇康家的大门。
钟会见到名士们对他的冷落,自然很是忿忿,他不是没有本事的人,没有本事的人才会为有谁对自己看不起而一蹶不振。钟会开始很执着地跟着看得起他的司马懿父子混。帮司马懿写讨伐公孙渊的诏书。就是司马懿被曹爽架空了的时候也不例外。
魏明帝死后留下两个辅政大臣:司马懿和曹爽。而在名士们眼里,曹爽才是正宗,因为曹爽不但属于皇族,更喜欢喝酒加玄谈,和小白脸何晏等人很谈得来,而司马懿是属于务实派,老气横秋的旧贵族,名士们自然都不喜欢他。钟毓当时也跟着曹爽混,每天喝酒喝到很晚才回家。钟会的生母张昌蒲就跟钟毓说,这样不是长久之道,要知道“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道理。钟毓也很听劝,曹爽的宴会不免是去的少了,并且奉劝曹爽别这样穷奢极欲,得罪了曹爽,让曹爽给下放到魏郡当太守去了。钟毓当时却没有想到这是因祸得福,可能还在埋怨自己嘴太欠,不去赴宴就行了,多说无益。
当时钟会已经当到了中书郎,因为和司马懿父子的关系仕途上不是很得意,但是这不妨害钟士季帮助司马家出谋划策。高平陵政变司马家在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