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米尔班克比他有钱多了。这一点上,拜伦多么像他的父亲呀。有其父,必有其子吗?
与安娜贝拉·米尔班克订婚那年,拿破仑被流放于厄尔巴岛。
多事之秋。
安娜贝拉,这个理性的女人,挑选丈夫的眼光很独特,甚至有些畸形:
〃他有义务坚强起来,控制感情,将其归属于道理的指挥之下。我希望我的丈夫把我当做明白道理的忠告者,不要把我当做万事可以依赖的引导者。我不为美貌所牵动,却被礼仪所吸引。〃
她慢条斯理、刻板严肃,被拜伦称作〃平行四边形公主〃。
她多么端庄克制,我正需要这样一个妻子。很长一段时间,拜伦自己也认为;也许,这桩传统的婚事可以拯救自己。婚礼前晚,他还在和朋友醉酒狂欢,并哀伤地絮絮叨叨:
今晚是我们最后的晚上了。从明天起我是安娜贝拉的了。
为了结婚,他们结婚了。米尔班克很爱他。上婚车那天,拜伦的朋友们祝她幸福,她接口道:〃要是不幸,便是因为我不好。〃她以为,自己生来就是为了拯救拜伦的。
第28节:拜伦:活过爱过痛饮过(2)
抱着这个伟大理想结婚,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爱情无需百分之百的理性,婚姻亦不是拯救。多少女人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希望拯救男人于水火,给男人梦寐以求的幸福。末了,她们都不约而同地意冷心灰了。她们渴望改造的男人,在相遇之前就已经定型了任何塑造和拯救都是徒劳的。
魏无涯对邀月宫主,何尝不是这样。他的苦心,邀月永远都不会明白。他那一句〃我是为爱才疯狂的〃足以令人动容。
安娜贝拉的幻想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奇怪的是,妻子听闻他有情人以后,选择了分居,却始终拒绝离婚。因此,她一生都保有了〃拜伦夫人〃的称呼。这场拯救与被拯救的战争中,他们两败俱伤。
后来,还有很多女人,很多很多。
然而,他一生最惦念的却是他的姐姐奥古斯塔:
澄澈而平静的莱蒙湖啊!你的湖面
与我所居住的喧嚣世界截然相反;
你默默叮咛告诫,劝我不如弃却
尘世的纷扰的浊流,去寻觅纯净的清泉。
这静穆的白帆啊,像无声的翅翼,
轻轻扇动着,扇走了我心头的烦乱。
我曾喜爱过汹汹大海怒吼的狂澜;
而你的低语,柔美有如姊妹的轻唤,
责怪我何以这般偏爱暴烈与森严……
无论沿途失意或得意、心境宁静或激越,他总会柔柔地想起姐姐。妻子提出分居以后,他向姐姐承认:
〃情人只有一个。请不要骂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因为她是远从八百里外找来的呢……我没有爱她。我已经不能够爱什么人了。〃
被迫离开英国的时候,他给妻子写了这样一封信:
〃我现在和奥古斯塔分别了她是我对世上生灵的唯一的牢不可破的联系……如果我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亲切地看顾她,那时候如果她已经不在世上,请看顾她的孩子。〃
他可以对女人负心、不负责任。但是,这个人绝对不是姐姐。
安娜贝拉·米尔班克是隐忍的。她一度怀疑丈夫和奥古斯塔乱伦,却照顾着奥古斯塔。因为,她知道,拜伦希望他姐姐好好活着。她花费大量精力整理丈夫的信件和手稿。而姐姐呢,在生活窘迫时,竟然出售了拜伦的书信。
拜伦不是省油的灯。他厌倦了声色犬马、逸乐无度的生活。他攻击议会,支持卢德运动(砸机器),英国贵族社会、教会视他为眼中钉,展开了对他的口诛笔伐。
28岁那年,他被迫背井离乡,从此永远离开了英国。
瑞士的湖光山色给了他滋养,身体的,还有心灵的。在莱蒙湖畔,两颗星星碰撞出了火花他遇到了雪莱。
他们沿湖远足、泛舟湖上。几个年轻人一起讲鬼故事,满船欢声笑语。雪莱的妻子玛丽细心聆听着,据此写成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为什么我的妻子不是这样的女人呢?
三十而立,他开始写《唐·璜》。
雪莱来威尼斯看他。刚进家门,还以为进了动物园。孔雀们踱着方步、非洲鸡们咯咯地叫唤着,还有猴子、鹰、鹅、猫和狗。他还兴致勃勃地给雪莱解说着:
这只乌鸦是埃及种的。
有动物是不够的,他需要女人,多愁善感的女人。意大利的风俗正合拜伦和特瑞萨的意。在那个开放的国度,妻子在婚后一年可以有一个情人。
他们公然同居,情人的丈夫也在一个屋檐下。那丈夫大她40岁,赞赏妻子选情人的眼光。但是,丈夫家底殷实,还是本地最显赫的贵族。他忍了很久,终于给特瑞萨下了最后通牒:
你必须选择一个。
〃在这么大的罗马涅区,只有我一个人不能有情人吗?〃年轻坦率的特瑞萨直言不讳。
当然要选情人。她刹不住车了。
刹不住车的,还有拜伦狂热的革命行动。特瑞萨和她的父亲都是烧炭党人,她哥哥彼得罗还是重要领导人。拜伦也卷进了热火朝天的革命运动。也许,这才是美好的一家子。
烧炭党人面临着怎样的革命形势呢?拜伦经常为此夜不能寐。他有一则日记是这样的: 〃如果他们当真发动起义,我很怀疑:
他们动员起来的总人数能不能达到一千。根本问题在于,民众没有卷入斗争,只限于中上层。……要是有农民支持他们多好!〃他洞悉了当时的形势,但是他已经无法回头。
第29节:拜伦:活过爱过痛饮过(3)
他的地窖里,堆满了烧炭党人的枪支弹药。他甚至怀着这样的热望: 我所能付出的一切金钱、其他财产,甚至生命我可以付出,为了他们的解放。
就在此时,传来了雪莱溺死的消息这不啻于晴天霹雳。他含泪火葬雪莱。葬礼未竟,拜伦就跳进了海里,奋不顾身地游呀游他用这种方式表示他的哀悼。当年,母亲去世,他不也是这样,一个人,奋不顾身地游泳。他曾经用一个钟头成功泅渡了达达尼尔海峡,从欧洲游到了亚洲。
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他写诗声援、身体力行,声望颇高,被拥戴为希腊独立军一个方面军的总司令,那是他渴望已久的事情。夙兴夜寐,不辞劳苦那柔弱肩膀挑起的,是何其神圣的重担啊!正值四月天气,阴雨绵绵。他受寒病倒,一周后就撒手人寰。那皇皇巨著《唐·璜》,写了16000千行,在第十七章时画上了休止符。
他开篇就这样写道:
如今,三十岁,我头发已经灰白,
(到了四十岁,谁知是什么模样?
前几天,我想过戴一头假发)
我的心灵也同样老迈苍苍;
五月间我就把夏天全部耗尽,
再也打不起精神搬弄舌剑唇枪;
我的生命用完了,连本带利,
我的精神再不能自命为所向无敌。
那不是西班牙贵族唐璜,分明是在说拜伦自己。
希腊独立政府为他举行国葬。出殡时,灵柩上放着盔甲、宝剑和一顶桂冠。也只有他,才配得上这顶桂冠。
在教会授意下,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拒绝安葬拜伦的遗骨。这里是英国知名人士的国葬地。这实在是教会的一大耻辱。
他葬在了纽斯台德他少年时代寻找橡树的地方。
碑文是姐姐起草的: 他在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西部的迈索隆吉翁,当时他正在英勇奋斗,企图为希腊夺回她往日的自由和光荣。
George Gordon Byron
拜伦(1788~1824),生于英国破落贵族家庭。曾求学于剑桥大学,20岁后游历欧洲各国。主要作品有长诗《哈罗尔德游记》、《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海盗》,最有名的是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1823年春,拜伦放下尚未完成的《唐·璜》,前往希腊参加希腊民族解放斗争,次年春死于希腊军中。
第30节:雪莱:去似朝云无觅处(1)
11。 雪莱:去似朝云无觅处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有一个字常被人滥用,
我不想再滥用它;
有一种感情不被看重,
你岂能再轻视它?
有一种希望太像绝望,
慎重也无法压碎;
只求怜悯起自你心上,
对我就万分珍贵。
雪莱
1822年7月8日,雪莱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驾船去接人,船沉人亡。10天以后,人们才在海边找到他的尸体,他的脸和手,以及露在衣服外面的部位都被鱼吃掉了,只能从他高挑的身材和口袋里的济慈诗集判断他就是雪莱。
死时,他30岁不到。而玛丽·雪莱才25岁。
一个天才就这样陨落了。人们把他的骨灰葬在罗马的新教徒公墓里,那里还躺着他夭亡的儿子威廉和同样早逝的好友济慈。
拜伦等好友为他举行了一个希腊式的葬礼,在海边用木柴烧掉他的尸体。火葬的场面极其悲壮,海岸上站满了围观的意大利人。就像古希腊史诗描写的赫克托尔的火葬一样,拜伦以及其他好友向火中投入香料、油和盐,还倒入了大量的酒。
据说,雪莱的心脏特别大,烧了三个小时没烧化,他的好友从火中抢出了心脏,用一个匣子盛起来,交给了玛丽·雪莱。
雪莱死后,玛丽·雪莱携着唯一存活的幼子回到了雪莱的家乡,由她的儿子继承了庞大的家产。而她,终身再也未嫁。
一个女子,25岁以前就不顾一切地醉过,啜尽了人生最美好的琼浆和最苦涩的苦汁,后来的日子就平淡了,一个故事也就该结束了,虽然很多人的故事在2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