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_耿立-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条鱼的墓地。

  难道它想通过这种决绝的方式,告诉我一些什么吗?静夜灯光下,当我独自面对稿纸的时候,我不敢轻易写下一个字。我的稿纸上爬满了一条鱼的影子,我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要对得起这条死去的鱼。在我的心里,有一条永远活着的鱼,它充满了对大海和风浪的向往。

  (《散文》2011年第9期)
。 txtMt…xt…小;说……天。堂



第83章 父亲是一只羊


  秦羽墨

  有一段时间我们都觉得父亲越来越像一只羊。竟然不动粗,不骂人了,只是埋头做事,安心吃饭,平心静气的,和他那一贯的心高气傲,暴戾粗犷,一发脾气就青筋直鼓暴跳如雷的形象判若两人。不是因为他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是羊的缘故。父亲的世界跑满了羊,堆积了厚厚的羊叫,散发着浓重的羊膻味,在他那羊群奔跑的世界里就连他的儿子都插不进去。

  作为夕阳的遗产,夏天黄昏的最后一道晚霞已经被黑夜继承。村子、群山和夜色混为一谈,大地上的事物,最大限度接近了天空,这是山里的事物相互之间挨得最近的时候。但父亲的心却被一只还没归屋的花母羊搁得远远的。四下里蛐蛐叫得欢快,遥远天际的星星也仿佛随着叫声的节奏闪烁,父亲独自坐在村口吸烟,烟头明灭起伏的火光,制造出几颗临时的星子。晚风刚停下来,天边很快就响起了滚雷。在村口坐了两个时辰的父亲,终于有些不耐烦,骂了声:“这畜生活该,盆浇的大雨淋不死它才怪!”骂完,就转身进了屋。紧跟在他身后的是屋外噼里啪啦的大雨。

  父亲很久没骂人了。

  在南方,羊比人更怕热,二十几只羊整个夏天挤在羊垄里,中暑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此地生活了几年的羊,比人更熟悉山里的角落,为了逃避炎热,有的羊躲在林子乘凉,天黑了也不下山,羊群总是隔三岔五不能按数归屋。

  父亲骂的是一只经常在山里过夜的花母羊。父亲平常说话总是骂骂咧咧的,那些骂人的话就像写文章时的标点符号一样,只是点缀,没有实际意义,但少了它们语义就不通了。父亲这回骂得有理,因为母羊已经有了身孕,即将临产。

  那个晚上,我们全家都没睡好觉。父亲每隔一小会儿就要我去屋外看看,到村口和大路上看看,看羊回来没。我跑了三四趟,没有看见羊的踪影,也没听到任何啼叫。我跟父亲说,那羊肯定是躲在山里的石头下或者什么山洞里了,它可不笨。雨下得很大,已经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屋前屋后都涨了水,远处山洪制造的声音滚滚而来。我想山里的路恐怕早就被山洪阻断了,羊就算想回来也下不了山。睡到下半夜,父亲突然从床上跳了起来。他说,他听见了羊叫。我们都不信,羊要回来的话,早就回了,还用等到现在?但父亲执意起身去拿手电筒,出来一照,只见一只被雨淋得可怜兮兮的羊正站在墙根脚打哆嗦。

  也许父亲与羊之间真的有什么超过常人的感应。也可能父亲根本就没有入睡,他一直竖着耳朵,直到从嘈杂的雨声中捕获到了那一声羊叫。

  父亲是年近五十才养羊的。我和哥哥都在求学,他疾病缠身,已尽显老态,既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远走他乡外出打工,也不能像其他人那样,有足够的力气使在田地里。但我们有山,数不尽的山,蕴藏着水草和林木的山。我的故乡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小阜平冈,秀草丛生,多石而不深,生长低矮灌木和阔叶树林,能为羊群提供充足的水草。记得那群羊刚来的样子,只有6只,怯懦,羞涩,连叫声都是收敛的,不敢放开嗓子,跟乡下人新到一处地方一个样,心事重重,小心翼翼的。它们还不知道这里的草是否对胃口,不知道新的主人是否容易相处。

  不到半年就有了10只,两年后数字已经到了23。从此,家里每年都可以卖掉10只左右,并且能一直稳定地保证二十多只的基数,收成也占到了家庭收入的近半。羊的队伍壮大了,它们的胆子也随之壮大,不时犯点祸,惹来村里人的口舌。为了保住这群我们求学的命根子,所有的骂名只能让放羊人——父亲来担当。父亲握过笔,从过戎,曾是一方才子,知书达理。如果不是因为“文革”,他不会落魄回家种田。即便回来了,他也当过十三年的支书。他做事,一向一是一二是二,干净利落,极看重规矩礼节,从不拖泥带水欠人人情。但在对待羊犯事这个问题上,他永远只是赔笑脸,有些无奈,甚至有点故意耍赖。他像一只懦弱的羊,默默承受那些纷至沓来的尖刻眼神。

  放羊虽然比耕田、挑担子那些体力集中的活更适合父亲,但世上没有不累人的活,没有不催人老的时光。羊群像刺一样扎进父亲的身体,尽管它们最终长成了父亲身体的一部分,再也拔不出来,但这种进入是强迫性的。也许这是上天给父亲生命最后时光的一笔特殊馈赠。

  羊事也讲时辰。“羊吃未时草”,过了两点必须进山,这样才能保证它们像庄稼一样有好的长势。时间不足,羊吃不饱不到撒黑都不肯下山。

  夏天的正午两点,整个村子被送入了午睡,村子安静得像夜晚,狗也趴在弄堂的荫蔽地方,张着大口歇气,知了成了山村唯一的主角,绵长而无尽的叫声,制造出绵长而无尽的寂寞。这时全村只有一个身形笨拙的人,戴着斗笠在太阳下行进,走在他前面的羊群,被太阳照得像耀眼的水银。羊走过的地方,撒下了一片羊粪蛋儿,走一路,拉一路,算是提前支付给那些被它们啃掉的草木。如同在旱地上泼了一盆水,羊群一接近林子,便迅速消失,不见踪影。然后父亲找了一处林荫坐下。没有风,父亲就脱下斗笠用力扇,汗水从身上不停地滚下来跌在地上,发出“嗤嗤”的淬火一般的声响……我永远记得那个画面,当那只花母羊把羊羔下在了山里,第二天父亲从山上找到两只小羊羔抱回来时的样子。他既不敢使太大劲,怕捏坏小东西,又怕没抱住掉下来摔坏。走起路来左右不是,模样憨态可掬,像是抱着两个刚出世的儿子。

  每年冬至左右,我们家就要热闹起来,不断有远远近近的人来家里买羊。

  那段时间,父亲的脸上总是堆满笑容,像是养了多年的女儿终于等到了出嫁的一天。冬至的羊膘好,肉多,味美,有句俗话“冬至羊肉胜人参”。我们水岭的羊肉在全市都是响当当的牌子,每年冬天,镇里的羊肉馆都宾客爆满,慕名而来的吃客,让小镇里的车停成了长龙,一度堵塞交通。山里的羊也向来供不应求。我们家的羊只食草,吃叶,从不下饲料,有着很好的口碑。那些买家,基本都是瞧上哪只,看准秤,二话不说付了钱就走。有时候,也会碰到一两个油头滑脸的家伙,挑三拣四的,一会儿说,这只太瘦了,肉“半开货”都难;一会儿又说,那只太大了,买不起,要只小点的。一看就是想占便宜,借口减价。

  “这羊还有多话讲,便宜三毛钱一斤,作数!”父亲脸色不好看,不情愿的语气有些冲。

  买羊的露出了笑意,他们等的就是这句话:“生意嘛,有来有回,下次我们还要你的。”

  父亲是宁愿便宜点,也不想听到那些对羊进行侮辱和贬低的话。我们家的人都太实在,在情感和商业上,不假思考地选择了前者。

  父亲从没杀过羊,我们从没吃过自家的羊。

  不像养鸡养鸭那样,就是为了过刀,上桌,给胃带来幸福。羊、牛、狗这些,养久了,亲近了人,就会沾上人气,而人身上也渐渐有了它们的影子。

  杀羊宰牛时,牛羊是会哭的,我亲眼见过它们的眼泪。

  羊也有夭折的时候。有一回小羊羔不知是中暑还是得了热毒,眼看要不行,村里人都建议父亲给它一刀,这样还可以吃肉,可是父亲却死活不干。

  他舍不得。那只羊在父亲的抚摸下,咽下最后一口气,闭上了眼睛,最终由父亲亲手埋掉。除了天灾,还有人祸。那些好吃懒做,暂时找不到出路的年轻人,整天窝在村里无所事事,难免干点出格的事情。我们家丢过一回羊,父亲也知道是什么人所为,然而捉贼不见赃,终归无可奈何。父亲只能怨自己不够精明小心,才让他们有机可乘,因为那天,他把羊赶上山后回家办事去了。这些不仅是羊的不幸,更是养羊人——父亲的不幸。

  父亲不杀羊是出于情感,我们吃不上自家的羊,则真是吃不起。杀小的,可惜了,下不了手;杀大的,少说值三百多,羊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养羊人吃不上羊肉,只能将羊养得肥溜溜的卖给别人。“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古诗再一次得到了印证。每次看到羊肉店内人来人往的,心里酸溜溜的,总不是个滋味。我们只能等冬至过后,羊肉便宜的时候,零星地买几斤。“等有了钱,我们宰只整的。”父亲曾经说过,可那天始终没有到来。

  到了冬天,羊事变得艰难起来。雪小而风大的日子,人要比羊经受更大的考验。风割人,像时间一样无处不在、无法回避地割人,耳朵和脚在冬天都得要被冻坏一回,伤口只能留给来年的春风去安慰。遇上大雪封山的日子,找不到一块裸露的草坪,能让羊落嘴的叶子也因格外稀少而弥足珍贵。一天下来羊顶多填个半饱。每年秋天过后,我们全家都要为羊加紧储备食料,最能派上用场的是风干的红薯叶。一个大雪的黄昏,父亲赶羊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全身都飘满了雪,外套上结了雪垢,连胡子上都挂着雪,成了白胡子老头。

  堂弟说:“你们看,伯伯像不像一只羊!”堂弟说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

  虽然在寒暑假,我都主动接过这群羊,但更多的时候,羊群是属于父亲一个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