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图书馆给他准备一个休息的房间,在一个小楼上,他这天等於说在小楼上闭关。中午这一餐饭送到楼上,他不下楼,晚上讲经的时候才下来。在台中讲经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如一日。他这样的用心,这样的敬业,我们佩服!他也看古大德的注疏,做充分的准备。有时候他把经里头重要的义趣,用表解的方式列出来,在讲经之前,把这个表解写在黑板上,我给他写过不少年的黑板。他这些笔记现在都印在《全集》里面,《全集》里大概有两、三册是过去他一生当中讲经做的笔记,给我们后学做榜样,决定不是草率。
  我早年讲经,前十年完全遵照老师这种方法,他一个星期讲一次,我一个星期差不多是讲五、六次,因为他还有其他的事情,他的工作很多。我出家之后,把世间事完全放下了,专门走讲经这个路子。所以我天天讲,前十年是天天都要用很多的时间做准备工作,十年之后就愈来愈熟,谚语所谓「熟能生巧」,准备的时间就愈来愈短了。我在讲台上跟诸位报告过,最初出来讲经,讲一个小时,要准备四十个小时,真的不容易。大概讲半年之后,不到一年,愈来愈有进步,一个小时讲经,大概只需要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完成了。两年之后,几乎讲一个小时,我有六、七个小时准备就行了。三年之后,可以一比一了,讲一个小时的经,大概一、两个小时准备。所以有的时候用一天的时间,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来准备经文,准备是可以一个星期,就是可以一天的准备,那时候每天讲一个半小时,用一整天的时间准备一个星期的就够用了,愈来就愈有进步。十年之后,几乎无需要准备。所以现在大家看我讲东西,我没有准备的,是的,讲熟了。
  我还是每天读经,这是敬业;讲经是我的事业,我要依教修行。我每天不能不读,每天不能不看祖师大德们的注疏,看注疏是听他们讲经,听他们的心得报告。实际上来讲经已经无需要准备了,所以我的准备只是把经典里面的段落,用彩色的笔把它勾出来,在讲台上就会很显目。另外就是经典里面有的时候还有生字,生字一定要查字典,不能随便乱念的。所以准备就是做这个工作,勾段落,看看有没有生疏的生字跟生疏的名词、名相术语。
  所以从整个修学当中,自己能够觉察得到,很明显的觉察得到自己进步的状况。到什么时候才能入境界?这个不仅是读,不仅是讲,要行!依教奉行,你才能契入境界。行里面有证,信、解、行、证,证什么?在行里面证明自己所信所解,如佛所教,证实了。把佛所教导我们的,在经典当中教导我们的,我们都能够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得到真实的受用,特别是内证,内证这就是三昧。
  我们念佛如果不能得念佛三昧,你念佛没有功夫。你学《华严》要不能够得,这不能得多也要少分,一百分里头你能得个一分、两分「华严三昧」,你总得得个一分两分,你才有受用。你学天台宗,那你总要有几分「法华三昧」,如果不能够契入境界,你就不得受用。换句话说,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还是随烦恼转,这个生活很辛苦,你随烦恼转,你还是在业报里头。怎么样把业报转变成愿力,这个是大受用,这就非入三昧不可。
  念佛三昧就是净宗一般所讲的「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里面又分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都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由此可知,它的功夫分三等,最浅的叫成片,这是得少分,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很好了。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我们常讲离妄想分别执著,执著没有了,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执著。功夫成片里头还有执著,执著还没有离开,所以它很浅。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了,无论什么事情都好,很好,你才能得一心。理一心不乱是明心见性,执著断了,分别也断了,一切不分别,妄想也破了几分。
  我们大家都很明白,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功夫以这个为标准。你能放下几多?放下愈多,你契入三昧境界就愈深愈广,这样才能得真实受用,那你展开经卷为别人讲解,当然不一样。所以自己已经进入境界,你准备的、看别人注疏的,可能在讲台上都用不上。为什么?面对大众根机不相同。我们这堂课总要让听课的这些同学们,各个都能得受用。如果他听这堂课不得受用,我们不但对不起人,还造罪业。造什么罪业?你浪费别人的时间,浪费别人的精力。人家从老远到这儿来听这堂课,你让他一点利益都得不到,他来上一堂课干什么?当然这个事情不容易。所以首先要自己得利益,然后把自己利益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这个好!至少我们要能达到这个水平,不辜负大家到这个地方来,我们一起在一个课堂里面来学习。
  所以前面入定用意很深,入定是真正开智慧,真正入境界。出定之后,『遍观察』,遍观这里头用意很深。清凉说「外审其相」,审察、看一看,其实我觉得清凉大师这一句没有具足遍观的义趣。外审其相当然必要,四面周边都看看,像升座讲经一样,升座之后,一定要把听众看一遍,统统照顾到,这个我们在《内典讲座之研究》里面都学习过,这是规矩。给听众一种亲切之感,让听众每个人感觉得这个法师为我所说,有这个亲切感,眼光要看到,每个人都要看到,亲切的照顾、招呼。所以它的用意很深,用意很广。
  这一段经文讲的十句,每一句后面都有个「海」,我们称它作十海。十海的意思前面都讲过,前面在问的时候,我们都详细解释过了;但是跟前面提出问题的次序稍稍有一点不同,这个没关系。清凉注解里头也有简单的说明。问,总共问了四十句,现在普贤菩萨遍观只说了十句,十句里头已经包括了前面所问的四十句。注解里头有,我们就不必多说了。我们接著看底下这段经文:
  【如是观察已,普告一切道场众海诸菩萨言,佛子,诸佛世尊,知一切世界海成坏清净智不可思议。】
  『如是观察已』,这是结前面,遍观一切刹海;看了之后,普贤菩萨说话了,『普告一切道场众海诸菩萨言』,普是普遍,与会的菩萨很多,除了华藏世界本有的这些菩萨众之外,还有十方来集会的这些菩萨,无量无边!问题是这些菩萨们提出来的,现在普贤菩萨一一要为他们解答。
  第一句说『诸佛世尊』,「诸佛世尊」这四个字、这一句总贯下面十句,每一句前面都有诸佛世尊,文字省略了。『知一切世界海成坏清净智不可思议』,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他说这十句就是解答前面世界海等十问。观是观海,叹是赞叹智慧,「智之与海,反覆相成」,这个意思是说前面「自智观海,微细难知」,自己来看海,我们今天用自己的能力,实在讲不要说看海了,我们看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无论看人事环境或者看物质环境,观察我们过去未来,我们都没有这个能力。普贤菩萨在此地给我们做实验、给我们做榜样,使我们看到普贤菩萨观察宇宙,像我们今天观察社会一样。这是什么?我们的智不足。但是佛就不一样了,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他清楚,他明了,所以唯有佛的智慧方能究尽。
  「佛智难思」,不可思议。佛的智慧,菩萨心目当中赞扬的就像海一样的深广。其实我们看到这个地方讲的海,马上就想到海洋,而实际上此地讲的海是形容深广无尽。那是什么?太空。海洋还容易,太空的深广无尽。唯有佛知道,唯有法身菩萨知道。法身菩萨虽然知道,没有佛知道那样的透彻圆满。所以菩萨为众生说法,一定要求佛威神加持,道理在此地。
  清凉大师在此地设了一个问答,假设的,他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说智,说海干什么?清凉在此地给我们解释「智离海境,安知其相」。你有智慧,智慧从哪里表现出来的?一定要有境界,没有境界,你的智慧别人六根都接触不到的,纵然你不做事情,你坐在那里,站在那里,人家一看你,这个人聪明,这个人很有智慧,你还有相在!如果这个相、形相都没有了,「智」没有人知道,没有迹象可循,所以「智」跟「海」互为表里。从十海显示佛智慧的不可思议,深广无尽,所以说「海」。
  第二问「又表唯所证知,故但说海」,这个用意才圆满。你想我们六波罗蜜里头,般若波罗蜜在哪里显?般若波罗蜜一定在前面五度里面显示出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就等於海一样,从这里面显示出你的真实智慧。如果没有这个事相,你般若波罗蜜在哪里?这就是智跟境不能离开。离开了之后,境里头没有智慧,单独智慧不能够现前。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修,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二段牒问许说:
  【如是观察已,普告一切道场众海诸菩萨言。佛子,诸佛世尊,知一切世界海成坏清净智不可思议。】
  前面跟诸位说过,菩萨要为我们说明这桩大事因缘,要求佛威神加持。我们今天读经,希望能够了解菩萨所说的,也要靠诸佛威神加持。我们今天在这个讲堂上,我说,诸位听,如果没有诸佛威神加持,凭我们自己这一点智慧,哪里能够说得出?纵然古大德的注解摆在面前,我们还是说不出,我们还是一样听不懂。怎样才能说能听?往年李老师教导我,用「至诚感通」!唯有真诚到极处,以这个感佛,佛才有应,感应道交,这里面才能够通达。老师这个教诲,我深深得到受用,真实教诲。
  这一句里面「知一切世界海成坏」,这是讲的事,果相。前面介绍的这一品跟「华藏世界品」都是讲果,「毗卢遮那品」这才跟我们说因,先讲事实真相。从这个经文里面,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海」,「海」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