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不知不觉也随着易卜拉欣叫〃巴巴〃了。在穆斯林的语言中,〃巴巴〃本来是对老者、学者的尊称,类似汉语中的〃夫子〃,后来沿用成了对祖父的称呼,梁亦清以此称呼吐罗耶定,便两种意思兼而有之了。
〃不,泉州无家无室,我的方向是克尔白!〃吐罗耶定捋着长髯说。
〃克尔白!您去朝克尔白?〃梁亦清又着着实实地吃了一惊。克尔白是穆斯林尊贵的天房,远在阿拉伯的圣地麦加,全世界的穆斯林一日五次的礼拜都朝着那个方向;每一个穆斯林一生之中,如果条件许可应该前往克尔自朝觐一次。每年的伊斯兰历十二月上旬,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远离家乡,成群结队,有的步行,有的骑乘,有的沿途经商,有的一路乞讨,奔向日夜思慕的麦加,虔诚受戒,脱去衣服,以白布遮身,环绕天房克尔自,亲吻〃天手〃黑石。人们如醉如痴,泪流满面,从此获得了安拉的宥赦,求得了死后进入天园的门券。这是穆斯林最崇高的愿望,真正的归宿,无上的光荣!可是,克尔白远在天边啊!梁亦清这个小本经营的手艺人连想都没敢想过的事,分文莫名的流浪汉吐罗耶定竟然敢去做,而且还带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这孩子也跟您一块儿去吗?〃他问。
〃当然,易卜拉欣和我同往!〃吐罗耶定坦然地说,〃没有他做伴,我也许跨不过那千山万水,就倒毙途中了!求真主慈悯,让我们平安到达天房。如果我寿数不够,有易卜拉欣总不会半途而废,他还年轻,一定会走到!〃
梁亦清向这位胸怀伟大抱负的长者吐罗耶定和有志少年易卜拉欣投去崇敬的目光,如同当年的佛教信徒遇见前往西天取经的东土大唐高僧玄类师徒??这是一个不够恰当的譬喻,P斯兰教不承认除此之外的任何宗教,《古兰经》明文宣称:〃万物非主,惟有安拉!〃
信仰和血统的力量感召着梁亦清,他执意挽留吐罗耶定在舍下多住几日,养一养身子,筹措些盘缠,再登上万里征程,也许这一别就难得见面了。
吐罗耶定接受了他的盛情挽留,却不肯接受任何馈赠。他说,穆斯林视钱财如浮云,四海为家,天下回回是一家,相信所到之处,必有他的弟兄给一碗充饥的饭,一盏清洁的水,这就够了。梁亦清又是感叹一番,就把前面的作坊打扫洁净,安排了床铺,自己和两位客人同室而卧,妻子女儿照旧在后面安歇,并无妨碍。
当下,梁亦清安排客人在〃水房〃洗浴,称为〃大净〃,是礼拜之前所必须进行的准备。吐罗耶定和易卜拉欣常年跋涉,四处流浪,常常在旅途中找不到水,便只好〃代净〃了:用手摸一摸地上的土,凭着信仰模拟洗浴的动作摸脸、搓手。这一次〃大净〃,把小易卜拉欣的汗污泥垢连同旅途的疲劳都消除了。日落黑定之后,梁亦清随着吐罗耶定一起做礼拜。按照规定,穆斯林一天须做五次礼拜:日出前的晨礼(榜答),午后的晌礼(撇什尼),太阳平西时的哺礼(底盖尔),日落黑定前的昏礼(沙目),夜间的宵礼(虎伏滩)。梁亦清由于常年埋头于工作,对这个至关重要的拜功常常荒疏,还不如妻子白氏和女儿壁儿每天坚持,这次见了筛海的后代,自然觉得惭愧,因此也就格外虔诚。
次日凌晨,做过晨礼,天还未亮,壁儿已经开始打扫前店后家,这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易卜拉欣心灵眼活,不等壁儿动手,就抢先把作坊的里外屋打扫一净,壁儿向他报之一笑。梁亦清却不落忍,埋怨壁儿太慢客了,又对易卜拉欣连声说:〃受累了,受累了!〃
吃过早饭,吐罗耶定便带着易卜拉欣出门了,首先要去牛街清真寺凭吊祖上的遗迹,然后还要去瞻仰、参拜东四牌楼清真寺、锦什坊街普寿寺和二条胡同的法明寺,北京这〃四大名寺〃,至少都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吐罗耶定仰慕已久了。
客人出去览胜,梁亦清则继续在水凳儿上做他的苦行,觉得似有神助,手中的活儿做得格外滋润。晚上,一老一少又回来歇息,白氏伺候茶饭,大家听吐罗耶定说些见闻,都听得很有兴致。晚饭之后,梁亦清就停了活儿,不再在灯下苦熬,沏上酽茶,请吐罗耶定讲解《古兰》真经,吐罗耶定先用阿拉伯语背诵原文,再用汉语细细讲解教义,一字一句,讲得头头是道,梁亦清觉得茅塞顿开,糊里糊涂地活了半世,这才是头一回听得明白的〃瓦尔兹〃(教义),五十而知天命,人生又有了奔头。
易卜拉欣闲着没事儿,便又愣愣地看那些玉雕。壁儿本来就不认生、不怯场,就领着妹妹玉儿,去招呼这位小客人:〃你知道这些活儿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易卜拉欣正在看一件〃岭南佳果〃。水灵灵的一串荔枝,鲜红晶莹,剥裂处,露出玉珠似的果肉。那是他家乡的水果,看来格外亲切,就脱口说:〃这。。。。。。这不是人做出来的!是从树上摘下来的!〃
壁儿笑了:〃哈,你可真逗!你当这是真的?能吃吗?咬一口硌掉你的牙!告你说吧,这是我爸花了三个月的工夫儿做的!〃
易卜拉欣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原来呀,这是一整块玛瑙,〃壁儿指点着说,〃玛瑙不光有红的,还有白的、蓝的、绿的、粉的、黑的呢!有时候,一块玛瑙上有好几种色儿,你瞅,这块就是这样。我爸拿着瞅啊瞅啊,寻思了好些日子,才想出了这么个法儿:把红的地方做成荔枝珠儿;可巧让绿的地方赶上梗儿啊,叶儿啊;白的地方呢,不能做荔枝,也不能做叶儿,就做成剥开的荔枝,不是正合适吗?〃
〃啊。。。。。。〃易卜拉欣不知该怎样表达他的赞叹,他不会说〃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这样的词儿,只喃喃地说:〃人的手,人的手?〃
〃当然靠人的手了,〃壁儿为父亲的绝技感到骄傲,〃我爸那双手,没有做不出来的!你再瞅这个'百环瓶'!〃
她指着旁边的一只用碧玉雕成的花瓶,那瓶呈四方形,凸肚,细颈,小口,瓶身光滑细腻,并没有过多的雕饰,吸引人的是两旁各有一个高浮雕兽头,嘴里衔着镯子似的玉环,玉环上又套着玉环,环环相扣,垂成两根玉环组成的链条,因此称为〃百环瓶〃。
〃这是用南阳的'独山玉'做成的,好看吧?告你说吧,这两嘟噜玉环呀。。。。。。〃
〃是怎么连起来的?〃易卜拉欣侧着头反复察看,却找不到玉环上有一丝接缝儿的地方。
〃什么?连起来?你当是一个个做好了再套上的?那可就套不上去了!〃壁儿觉得他的想法未免太好笑了,但她乐于向他说出其中的奥妙,〃你想,玉是硬的、脆的,不能捏,又不能焊,怎么'圈儿套圈儿'啊?〃
〃。。。。。。〃易卜拉欣让她问住了。
〃告你说吧,这是整个雕出来的,雕出一个套一个,雕出一个再套一个。。。。。。〃
易卜拉欣惊呆了,他望着那环环相扣又灵动自如的玉环链条,无法想象是一双怎样的手做出了这样的奇迹!〃太难了,太难了。。。。。。〃
〃当然是不容易!〃壁儿想起父亲的终日劳作,也怜惜地发出感叹,〃要是人人都会做,也就不稀罕了。我爸呀,成天价心里想的是玉,眼里瞅的是玉,手里拿的是玉,除了玉,什么都忘了,坐在水凳儿前头磨呀,磨呀,小活儿要磨十几天,大活儿要磨几个月!听说宫里头有一座大玉山,很多匠人一块儿磨了十几年,那里边儿就有我巴巴的巴巴!〃
易卜拉欣的眼前出现了一条玉的长河,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默默地磨啊,磨啊一磨白了头发,磨尽了心血和生命,磨出了光彩夺目的人间珍宝。现在,壁儿〃巴巴的巴巴〃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亲手磨出的宝口还在,他精湛的技艺还在,他的后人、壁儿的父亲还在,这条玉的长河仍然永不停息地流淌。。。。。。
〃磨,磨。。。。。。〃他沉浸在遐想里,嘴里重复着壁儿说的话,两只手不知不觉地摩擦着,他在幻想那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创造。
〃活儿都是这么样儿磨出来的,〃壁儿在他面前俨然是个富于经验的老艺人,〃越磨越细,到最后呀,才能磨得这么又光又亮!〃她伸手拿起百环瓶旁边一只小小的玉碗。
易卜拉欣眼睛定定地看着那只玉碗,洁白,晶莹,碗壁薄如蛋壳,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壁儿托着碗的手指。
妹妹王儿伸着小手说:〃我要碗,我要碗!〃
壁儿把托着碗的手躲开玉儿,〃这可不是你玩儿的,要是摔碎了,爸爸不打你,我还得打你呢!〃
玉儿就撅着小嘴儿,不敢再要。在她的眼里,大姐和父母一样,都是她必须服从的。
壁儿托着玉碗,对易卜拉欣说:〃你知道玉为什么这么光滑吗?告你说吧,磨到最后呀,就不使培于磨了,使葫芦!〃
〃葫芦?〃易卜拉欣眨眨黑亮的大眼睛,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玉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拿葫芦给玉抛光啊!一定得使马驹桥的葫芦,别处的还不成!葫芦上还得抹上'宝药',这玉就蹭出光来了!〃壁儿如数家珍,竟把玉器行秘不传人的诀窍也说出来了。她想,反正易卜拉欣明儿、后儿就走了,他又不是学这一行的!
易卜拉欣却被那法力无边的宝葫芦和宝药迷住了,听傻了,看傻了,像是走进了恍惚迷离的梦境,托在壁儿手中的那只玲珑的玉碗,像透过薄云现出的一轮明月,向他闪出朦胧的光辉,吸引着他一步一步靠近。
〃你摸摸,光滑着呢,就跟玉儿的手似的!〃壁地抱着玉儿,凑近他说。
〃光滑,光滑。。。。。。〃易卜拉欣痴痴地抚摸着玉儿的小手。
〃谁让你摸她的手?我说的是碗!〃壁儿看他那傻样儿,忍不住笑了,就把玉碗递给他,〃摸摸不碍事的!〃
〃哦。〃易卜拉欣伸出手去,如同去接一件圣物。
现在,玉碗捧在了他的手里,滑腻的玉质摩挲着他那粗糙的手指,一阵清凉浸入他的手掌,传遍他的全身,像触到了远离凡尘的星星、月亮。他在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