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打破了严谨刻板的传统,不注重外在的韵律,而注重内在的节奏和词汇的
音响效果。尤其是在结构方面,为苏联当代诗歌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诗人在
总的记忆——道路——土地这一主题和形象下,包容了许许多多记忆中的细
节:妇女的悲惨生活,庄稼人的繁忙的劳动、战场上对敌人坦克的袭击、苹
果树下少男少女的情丝。。对于这一切,作者都浑洒自如,涉笔成趣,使得
情节结构方面冲突尖锐复杂,容量广博,意境深这,难以使人一览无遗。因
此,苏联著名文艺评论家、列宁格勒大学教授叶尔绍夫称这部作品是“巨幅
复调结构长诗”。

(吴笛)


罗·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二百一十步(1978)

作者简介罗伯特·罗日杰斯特文斯基(1932——)苏联诗人。与叶夫
图申科等诗人同是苏联当代诗歌“高声派”的主将。他生于阿尔泰边区科西
哈村的一个军人家庭。战争年代,父母上了前线,他留在祖母身边。祖母去
世后,他只好在保育院里度过了颠沛流离的战时童年生活。他从小酷爱文学,
很早就练习写诗,18 岁第一次发表作品,22 岁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春天的
旗帜》。1956 年,他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从六十年代初开始,担任文艺界
领导职务,现为苏联作协理事会书记处书记,是苏联诗歌界颇受重视的著名
诗人。他一直以旺盛的精力从事诗歌创作,极其多产,至今已出版五十多部
诗集和长诗。其中主要的有:《考验》(1956)、《飘流的大街》(1959)、
《荒无人烟的群岛》(1962)、《薇拉的儿子》(1966)、《归来》(1972)、
《城市的声音》(1977)、《这是时代》(1983)等等。1978 年出版的长诗
《二百一十步》,同伊萨耶夫的长诗《记忆的远方》等作品一起,被称道为
当代苏联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这部广泛描绘苏联历史和现实图画的长诗
与他的诗集《城市的声音》一起,获得了1970 年度的苏联国家奖金。

罗日杰斯特文斩基是苏联五六十年代青年诗歌的代表人物,他擅长写政
论抒情诗,代表了苏联当代诗歌的形象新颖、富有哲理性的倾向。在诗歌形
式方面,苏联诗歌界认为他继承了马雅可夫斯基楼梯的传统。

内容概要我到处奔波,来不及休息,来不及读书,来不及交谈,来不
及写诗,甚至来不及恋爱。。我本该改变一下生活,或者索性坐下来想想,
但什么也来不及,因此,总是无法改正评分,总是不及格。

我带着问题,来到红场,想在这里寻找答案。我站在红场湿漉漉的马路
上,突然看到克里姆林宫高塔上的报时钟,又听到去列宁墓换岗的哨兵发出
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这是有份量的“镂骨铭心的二百一十步”。它使我不能
自禁,浮想联翩。。我看到埋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的英雄的名字:捷尔任斯
基、古比雪夫、契卡洛夫、茹可夫。。名字繁多,数不胜数。而且,到处都
有仰卧沙场的英雄儿女,甚至是在无边无沿的星球。克里姆林宫墙墓碑上的
名字,是从字母“А”到字母“Я”的字母表。这是教育青少年的石制识字
课本!古代有个农民,制作了翅膀,想飞上天。此事轰动全城。广场上挤满
了人,等着观看他的表演。他当然飞不起来。于是被沙皇的鞭子打得半死。
问他:你曾想飞?”他回答:“就是现在还想飞。”问他:“今后怎么样?”
他回答:“我一定能飞。”最后,他一人躺在血泊之中。他脊背滚热,不是
因为挨了皮鞭,而是上面长出了双翼。地球约全部历史啊,只不过是对这二
百一十步的开场白!。。记忆啊,请你把我带回到遥远的过去,把时钟倒拨,
使离世而去的朋友得到重生,使尚留尘世的朋友重获青春。只要星球运转,
就会存在着黎明,就会存在着劳动。卫国战争之后,就是卫国的劳动。劳动
并不比战争轻松,往往更为艰难,而且常常食不果腹。艰苦卓绝的劳动,使
国家恢复了元气,迎来了喜庆的日子。但明天还会有困难,明天还会有棘手
的问题。。不管你从事哪种劳动,都应该任劳任怨,克尽职守。劳动支配世
界,劳动主宰一切。在这样的一个大国,交通闭塞,道路泥泞,要在三月中
旬,从一个村庄开车到另一个村庄都非常困难。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要搞
一个筑路的五年计划,若能缩短限期,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在今天,
我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道路。哨兵行进的脚步声,二百一


十步。这是一次未经宣布的奇特的夜间检阅。士兵们从各个战场来到这里接
受检阅,而检阅他们的人,是久远年代的、名字刻在墓碑上的首长们。卫国
战争开始时,一个刚从军事学校速成班毕业的中尉,在奔赴前线的路上,遇
上了德寇坦克的袭击。他躺在铁路旁边的排水沟里,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
几乎使他无法起立。但是,一切都在向他召唤,一切都在要求他起飞。于是,
他立起身子,仅仅向前迈了一步,还没来得及射击就牺牲了,安息在一片静
寂之中。莫斯科,早晨的景色,莫斯科人从睡梦中醒来,又开始新的一天的
劳动。地球上的人,都背着沉重的岁月的包袱。人们从出生到死亡,不管是
什么人,都毫无例外地背着十五吨压缩在炸弹里的炸药。孩子出生时之所以
大声哭喊,就是因为这弱小的生命刚一出世,早已储备的“十五吨”便压上
了软弱的肩头。每一个活人都背着十五吨炸药,怎么办?无法处理,将来会
怎么样?就是没有战争,没有爆炸,难道这就是办法?!悬在头顶的黑夜啊,
是无底的深渊,活象一座火药库。克里姆林宫墙上的塔楼,使人联想起各地
纪念烈士的方尖碑,哨兵换岗的二百一十步,使人联想到这脚步联结着各地
的每一座烈士陵莫,从斯巴斯卡亚塔楼到各地的烈士坟墓,都会是二百一十
步。人总是要死的。人的死亡不会都是由于被子弹击中。但即使是死于别的
原因,弹头毕竟还是有的。墓碑上的标记,象弹痕一般。子弹的飞驰似乎是
人的一生的时间的飞驰。子弹飞到了目的地,即一个人的死亡。子弹总在不
停地朝你飞来,你无法躲开,也不知道,你何时会被击中。但是,在这弹丸
仍在飞驰的时刻,我们必须活着,必须种植谷物,拯救国土,编制歌曲。脚
步声,二百一十步。每一步都跨出一个里程,这是世纪的心脏在搏动。塔楼
的时钟还在敲——二百一十步走遍宇宙的全程。虽然时光还会将时针重新拨
动,还会有瑞雪纷飞,还会有淫雨霏霏,但我知道,总归有一天,我们将不
再生存。我们将化为虚无,变成一阵轻雾。可是,我们的真理永生不死!尽
管我们都将病体衰萎,但代表我们的,还有列宁,还有在宇宙上行进的这二
百一十步!

作品鉴赏长诗《二百一十步》是苏联当代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
被人称为是“艺术上的重大事件”。所谓二百一十步,是指守卫红场列宁墓
的哨兵换岗时,从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卡亚塔楼正步走向陵墓的哨位的距离,
是二百一十步。哨兵穿越红场的一声声脚步,引发了抒情主人公浮想联翩。
作者罗日杰斯特文斯基通过对“二百一十步”的描写,充分赞美了俄罗斯人
民斗争和发展的历史,深入探索了生存与死亡、战争与和平、现实与历史等
一系列人们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该诗共分14 章,每章都有标题,按其顺序是:
《关于学校评分的抒情插曲》、《脚步》、《名字》、《关于翅膀的历史插
曲》、《脚步》、《劳动》、《关于道路的非抒情性插曲》、《脚步》、《战
争》。《关于莫斯科早晨的插曲》、《世界》、《脚步》、《弹头》、《脚
步》。以上的作品概要部分的每个段落即是每个章节的梗概。从内容上看,
这14 章仿佛各自独立成章,没有情节和时间上的联系,但实际上,整部作品
有一种内在的联系,特别是“脚步”这一形象使得整部作品连结在内在的节
奏和情绪上。同时,“脚步”又是长诗情节得以开展的“轴心”,正是那一
声声铿锵有力的脚步,使得萦绕在抒情主人公脑际间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
涌现出来。而这些思绪,又被这换岗的脚步和报时的钟声所打断、所吸引、
所铺张,并被推向新的境界、新的层次。正是这一声声的脚步,引发诗人民
开了想象的羽翼,遨游在思维的空间,跨越了时空和生死的界限,对一切重


大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评述,广泛地描绘了苏联的历史和现实的画面。

长诗首先在第一章用学校评分的“及格”和“不及格”(即“来得及”
和“来不及”)作比喻,提出了人的生存和人的命运这一重大问题。接下去
的章节,是围绕这个基本问题所展开的探索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诗人来到
了红场,寻找答案。他缅怀为国捐躯的英雄,叱咤风云的人物,从他们身上
看到了生存的价值和豪勇的气慨(《名字》),又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歌颂了
遥远的民间英雄(《关于翅膀的历史插曲》),并高度赞美苏联人民的辛勤
忘我的精神(《劳动》),接着又歌颂富有朝气的年轻一代时刻为人类的未
来贡献一切的美好品质(《战争》)。诗人用这些遥远的历史和不久前的现
实来说明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如果说长诗前半部分主要是回顾历史,赞美英
雄,有着战斗的社会激情,那么后半部分思绪则更为深沉,诗句更为凝重了,
视界也从国内转到了国际,从个人扩展到了人类,激发着读者沉入深深的思
索和忧虑之中。对于战争与和平这一问题的探索(《世界》),从人的本身
到自然世界,都还存在着战争因素,而怎样消除这些因素,抹除这些隐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