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她给人的印象良好,瓦莲京娜只是谦虚的笑了笑,他的话使饭馆热闹起来
了。这时叶列麦耶夫要找的朋友杰尔加切夫也来了,他将近五十岁,左手拿
着一个木工用的工具箱。老朋友相见分外高兴,叶列麦耶夫向他讲述自己来
这里的目的,原来,老人从深山老林来,他孤苦伶仃,始终是一个人过日子。
他曾为地质队做了四十年的向导,九年前退休,不知道办手续,因而一直没
有领到养老金。现在女儿外出无消息,自己的胳膊又犯病,实在情况不好,
想申请养老金。可是,如今当权的“只认纸,不认人”。而地质队员已各奔
东西,所以他想请杰尔加切夫帮忙找找人。人们劝他多跑几趟,求求情,也
许执委会会给他出点主意。上面阁楼的门打开了,出来一个人,他叫沙曼诺
夫,是个三十二岁的瘦高男子。沙曼诺夫是城里一个青年审判员,一年前,
某个人人物的少爷开车轧了人,这个案子交给他去办理,谁也没料到沙曼诺
夫竟想把少爷关到牢里去。由于他主持正义,这个案子就不让他办了,审判
延期。他想坚持真理支撑住,人们却说他是发疯。于是,他便作罢,离开家,
离开原来的地方,跑到了丘里姆斯克小镇上。他想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解脱。
沙曼诺夫小心翼翼地从阁楼上下来,这时下面传来药剂员卡士金娜的声音,
问他为什么象个贼一样溜下来。沙曼诺夫是怕人知道他与卡士金挪的暧昧关
系,而实际上他沿着这条梯子都快走三个月了。卡士金娜就住在阁楼上。沙
曼诺夫经常出入饭馆,和卡士金挪一起在饭馆用餐。他们谈笑着,怕人看见
但也不躲闪,瓦莲京娜看见他们脸色都变了,动作也变得紧张,不自然。实
际上,长期的观察,使瓦莲京娜对沙曼诺夫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她知道他与
卡土金娜的关系,所以一直把这种爱埋在心底。瓦莲京娜收拾沙曼诺夫和卡
士金娜用过的桌子时,帕士卡来了,他是霍罗希赫的儿子和杰尔加切夫约养
子,帕士卡二十四岁,长期在外打工,有时回来休假。他粗暴、放荡,他看
中了瓦莲京挪,约她出去玩,瓦莲京娜拒绝了他,这正好被沙曼诺夫碰见,
沙曼诺夫要帕士卡对姑娘客气点。有一天早上沙曼诺夫问瓦莲京娜为什么要
修理栅栏。她说:“除了您以外,别人都问过我了。我还以为您明白呢!”
她说修理栅栏是为了使它完好无损。她要修到人们学会沿人行道走为止,而
“您总是沿人行道走的”。瓦莲京娜说完把头低下去,脸也红了。沙曼诺夫
早就没有看到有人脸红了,于是他谈起从前他有一个恋人,瓦莲京娜就象她。
沙曼诺夫觉得象瓦莲京娜这样的姑娘是不会爱上他了。意外的是瓦莲京娜却
脱口而出:“不对”。沙曼诺夫意想不到瓦莲京娜会说出这样的话。她的突
然出现,对他就象“乌云中射出一线光芒”。他感谢命运,想从此抛弃一切


偏见,开始新的生活,从现在做起,开始奋斗。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卡士
金娜不要再来打扰他。这天,沙曼诺夫与帕士卡相遇,他们都觉得瓦莲京娜
应该属于自己,两人唇枪舌剑地争执起来,帕士卡愤怒之中竟然开枪,差点
把对方打死。沙曼诺夫写了一张便条,托叶列麦耶夫转交瓦莲京娜本人,让
她晚上十点钟等他。不料老人被卡士金娜花言巧语所骗,把条子交给卡士金
娜转交,而她却把便条扣下了。第二幕的情节发生在当日的黄昏。霍罗希赫
劝说瓦莲京娜远走高飞,不要为得不到的爱情伤心。但瓦莲京娜很坚决地说
这是她自己的事,任何人也禁止不住她。麦切特金是一个小官吏,已到中年,
一天他来到卡士金娜的屋里,想向她求婚,而卡士金娜却趁机怂恿他向瓦莲
京娜求婚,麦切特金觉得自己没希望,卡士金娜就劝他与瓦莲京娜的父亲谈
谈。瓦莲京娜的父亲同意了这门亲事,他觉得麦切特金有一定身价,较可靠,
最主要的是瓦莲京娜的两个姐姐都远走高飞,但生活不幸福。他想留下小女
儿在家乡。他对女儿说,只要他活着,瓦莲京娜的家就在这里。痛苦之余,
瓦莲京娜和帕士卡跳舞去了,因为她没有看到沙曼诺夫的便条。就在这天晚
上,帕士卡占有了瓦莲京挪。麦切特金也打扮了一番来等瓦莲京娜的到来,
但也没有等到,当瓦莲京娜与沙曼诺夫再次相见时,她才知道了便条的事,
她双手捂脸,号陶大哭。帕士卡得意地对沙曼诺夫说他迟到了。正在他们相
争的时候,瓦莲京娜的父亲赶来,他问瓦莲京娜夜里和谁在一起,沙曼诺夫
扣帕士卡争着承认和自己在一起,但瓦莲京娜却说她和麦切特金在一起。第
二天早晨所有的人都沉默了一阵后,沙曼诺夫给民警局打电话说他即将重返
法庭。老人叶列麦耶夫没有弄到养老金的证明,准备回去。静场中,人们都
看着瓦莲京娜,她严肃而平静地走上凉台,突然停下采,不慌不忙地走向花
园,去修理便门,加固木板,象往常一样。叶列麦耶夫老人也在帮她。帕士
卡带着行李离开。

作品鉴赏《去年夏天在丘里姆斯克》是万比洛夫生前最后一个完整的
作品,发表于1972 年,被看作是七十年代苏联戏剧创作的珍品。万比洛夫的
创作大都是裴喜剧连在一起,戏剧中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命运、归宿。乍
一看来,这部戏剧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外,但是观众一旦进入剧情,深刻体会
到剧本的构思,则可以看到这个剧本不愧是个杰作。万比洛夫从三件小事淡
淡写来,三条平行线索贯穿戏剧始终、戏剧的场景是通过偶然性展示必然性。
人物写的都是普通、平凡的人,万比洛夫对周围社会观察得仔细,然后做一
番冷静的思考。在《去年夏天在丘里姆斯克》中作者塑造了沙曼诺夫的形象。
他原是个英姿勃勃、壮志凌云的青年审判员,因为坚持要依法惩办一位要人
的儿子,结果被剥夺了审判权,他的精神支柱崩溃了,对一切都非常淡漠,
虽然只有三十二岁,但却有一颗老年人的心,他只想着退休。万比洛夫指出
造成这种人物性格的原因在于社会的弊端。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再有
志向、有理想的人也会受到挫折,从此一蹶不振。万比洛夫十分强调社会环
境对青年人的影响,他提出每个人应对社会尽职尽责,但社会也应该对个人
负责。当物质文明提高的时候,精神文明的提高尤为重要,因而万比洛夫的
戏剧围绕着社会道德问题积极进行探索。他把社会中不利于青年健康成长的
因素尽量地揭露出来,目的是号召人们起来与之斗争并消灭之。沙曼诺夫没
有被困难彻底压倒,理智、正义的火种仍然埋藏在他的心底,终于在瓦莲京
娜的感召下迸发出来。他觉得自己重新获得了这个世界,就象醉后醒来一样,
一切都回到了他的身边,黄昏、大街、森林、一切美好的东西。他不再游戏


人生,他感到自己有责任站出来面对现实,不畏强暴,重新走上法庭。他与
瓦莲京娜的爱情虽然没有得到实现,但双方的感情却具有了高尚的社会道德
意义,他们的思想与心灵永远是相通的。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主要体现在这两
个人身上。从启幕到幕落,瓦莲京娜一直都在修理便门,这一具有象征意义
的行动体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倍加爱护,同时瓦莲京娜不断修理的动作,意
味着他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她说修理花园界为了使它完好无损也意味着她修
补道德的栅栏,到它完好为止。是维护还是破坏这栅栏的完好,成了作家衡
量剧中人道德面貌的标准。瓦莲京娜是作者塑造的最完美的形象。从作品的
字里行间,我们知道她最终还是留在了村里,选择了麦切特金。她是善良的,
她深深地爱慕沙曼诺夫,但却不愿以自己受辱之身接受他的爱。所以她不能
和沙曼诺夫一同离去,但无论她最终嫁给了谁,她的善良,信念是永恒不变
的。她执着的追求完美的道德风尚、对未来抱着必胜的信心,她热爱生活,
有着自己为爱与恨。万比洛夫爱祖国、爱人民、对人民的生活寄予深切的同
情和关注,因此他的作品与普通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客观地反映现实,揭露·鞭挞黑暗势力。叶列麦耶夫老人虽然没有领
到养老金,但他性格坚强、自尊自爱。老人饱尝了世间的酸甜苦辣,但还是
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大自然中去,作者对他投以尊敬的目光。万比洛夫
的戏剧时间都很短,但反映的内容却很丰富,他善于利用人物的对话表现人
物内心生活,造成内在的戏剧冲突。万比洛夫的艺术手法朴实无华、含蓄深
沉,细节的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散文化的心理剧是
契诃夫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高红瑛)


伊·莫·德伏列茨基外来人(1972)

作者简介伊格纳季·莫依谢维奇·德伏列茨基(1919—1987)是苏联
俄罗斯剧作家。出身职员家庭,库尔斯克州人,生于贝加尔湖畔斯留疆卡小
火车站旁。在伊尔库茨克十年制学校毕业后当过渔民、拖拉机手、食堂服务
员、镟工。1947 年定居伊尔库茨克。50 年代初在报社当记者。1958 年曾在
全苏作协高尔基文学院学习。德伏列茨基1948 年开始发表作品。《伐木工人
的生活》是他第一部作品集。早期著作多为中短篇小说,有中篇小说《春天
的原始森林》(1952)、抒情短篇小说集《涨水》(1954)、中篇小说集《出
差》(1957)。50 年代末开始发表剧作,有《管道》(1958)、《爆炸》(1960)、
《巨浪》(1961)、《外来人》(1972 根据剧本拍成影片《这里是我们的家》)、
《林中凉台》(1978)、《剧院经理》(1984)、《疗养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