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酗酒,又不同当地妇女纠缠”的士兵来。上级果然满足了他的要求,但那
些派来的士兵却令瓦斯科夫倒抽了一口冷气:她们竟是些“衣服下面起伏不
平,帽沿下露出绺绺卷发”的女兵!丽达·奥夏宁娜,这是个严谨、不苟言
笑的姑娘。战前,在一次学校与边防军英雄的联欢会上,她认识了奥夏宁中
尉。经过一段时间的鸿雁往来,他的幸福地结合了,并有了一个儿子阿利克。
一年后,战争爆发,奥夏宁中尉于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在清晨的一次浴血反
击中英勇牺牲。丽达获悉这个噩耗后,带着儿子,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英勇
拼杀的地方去。冉妮娅·康梅利科娃是将军的女儿,她有着极强的个性,不
顾一切地追求自己认定的幸福与希望。平时,她会象男孩子一样跟随父亲去
打野猪、练赛马,去靶场练枪法,骑着父亲的摩托车满军营跑。她还在晚会
上大眺吉卜赛舞,与军官们谈情说爱。据她讲,这一切不为别的,只是“开
心而已”。她与已有家室的卢任上校之间的浪漫爱情曾引来众多议论,可她
却满不在乎地对母亲说:“我愿意!”战争,结束了她少女的无优无虑的梦
想和追求。她的全家死于法西斯的机枪之下,由于邻居们的相救她才得以死
里逃生。现在,她也成了这独立高射机枪营五连三排的女战士。加尔卡·切
特维尔塔克,一个十足的“小可怜儿”,鼻子尖尖,两根细麻似的小辫子拖
在脑后,胸部平平的象个男孩子。她是个弃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由于缺


乏父母的爱抚,加之她好胜心又特强,竟时时编出一些童话来吓唬人,甚至
于出一些她这般年龄的孩子根本干不出来的事。有时,连孤儿院的教师们也
被她骗得不知所措。参军后,她还时时向队友们谈及她那根本不存在的“当
医生的母亲。”与之相反,索妮娅·古尔维寄倒真正出身于医生家庭。她是
个嗓音尖细,能讲德语的姑娘。由于翻译太多,才被派到高射机枪连当战士。
莉扎·勃丽奇金娜是个满脸雀斑的姑娘,她父亲是个看林人,她从小在森林
中长大,接触的都是些满嘴脏话、酩酊大醉的粗人,干的也是些喂猪、喂羊
这类的粗活儿。她渴望进学校学习,渴望被一个温尔文雅的男子爱慕,渴望
幸福在明天突然降临到自己身边。。可以说,她的19 个春秋都是在盼望初期
待中度过的。5 个姑娘出身于不同的家庭,有着各异的经历,是战争使她们
相聚在一起,又使她们为之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丽达是讥枪斑班长,为了照
顾寄成在母亲处的儿子阿利克,她不得不违反军纪,每天深夜偷偷离开驻地,
给儿子送一些她平时节省下来的糖、黄油和面包等物,而后又赶在天亮前跑
回驻地。也正由于她这种与众不同的“作息制度”,才使她得以在一个清晨
发现了两名德国空降兵。瓦斯科夫得到丽达的报告后,奉命带领5 名女战士
去搜索,歼灭这伙敌人。他们爬山涉水,通过泥泞的沼泽地,终于来到了远
离驻地的山林。可就在这时,他们发现潜入的德国空降兵不是两名,而是整
整16 名!很明显,靠一个准尉和5 个嘻嘻哈哈的女兵来对付16 个武装精良、
身高力壮的德国兵,真是有点力不从心。万般无奈之下,瓦斯科夫派身体棒
得“简直能套上犁去耕田”的莉扎·勃丽奇金娜顺原路返回驻地去请求增援,
因为她从小在森林长大,熟悉林路,深得准尉信任;而准尉自己则带领剩下
的4 名女战士继续追踪、拖住敌人。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平素做事麻利的
莉扎,由于正沉浸在对准尉的朦胧爱情之中,过沼泽地时居然忘了使用那根
拐棍,以致身体失去平衡,淹死在沼泽地里!他们还在继续与德寇捉迷藏,
企图拖延敌人的时间,等待自己的援兵到来呢。直到瓦斯科夫看到那根放在
原地未曾使用的拐棍和莉扎那顶漂浮在泥泽中的军帽时,才意识到援兵根本
不可能到了。行军途中,瓦斯科夫突然想起要用那袋有烟叶的荷包,那是女
学生们绣了送给前方有功战士的,准尉很是珍惜。索妮娅自告奋勇地要求去
找,结果被躲藏在树丛中的德寇残酷地用刀捅死。一个姑娘,居然连一枪都
没放,只来得及哼了一声就死去了。她的死,对剩下的3 个姑娘实在刺激太
深了,尤其是冉妮娅,居然浑身哆嗦个不停。但战斗还在继续,她们只得压
抑惊恐和悲伤,掩埋好索妮娅,继续搜索敌人。战斗中,她们击毙了多名敌
人,可自己也受到了很大伤亡:切特维尔塔克由于极度惊慌,竟高叫着冲出
隐蔽点,被德寇用冲锋枪扫死;丽达腹部中弹,战斗力大减,瓦斯科夫手臂
受伤;冉妮娅为了掩护丽达与准尉,将敌人的火力引开,最后壮烈牺牲。丽
达获悉冉卡死后,“无声地哭着,没有一点叹息,只有泪珠在脸上滚滚流淌”,
为了不牵连准尉,她最后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瓦斯科夫在5 名女兵部
相继牺性的情况下,拖着负伤的身体,最终巧妙地降服了最后的4 个敌寇。
故事还有一个尾声:若干年后,“白发苍苍,粗壮墩实,少了一只手”的老
人与一个火箭部队的大尉——阿尔贝特·费多蒂奇(丽达的儿子),来到当
年5 名女战士牺牲的地方,树起了一块庄严的纪念碑。

作品鉴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苏联战争小说“新浪湘”的代
表作。苏联战争小说可分三个阶段:从战争年代直到五十年年代中期是第一
阶段;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以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为开篇


之作,之后又有“战壕真实”如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战壕真实”与
“司令部真实”相结合的“全景文学”如西蒙诺夫的《生者与死者》三部曲;
第三阶段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这一时期,战争场面已成为背景,用来衬托
主人公或高尚、或卑下的精神活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即为这一时
期有影响的作品。瓦西里耶夫属于“前线一代作家”,亲自参加过卫国战争,
要是他着眼描写战争的恐怖场面和伤亡细节,也是有能力驾驭的,但作者更
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现在面对的是那些从未参加过战争的当代青年人,因此
他更注重对女战士们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与美好人性的赞美,这就决定了作
品有严肃的教育意义和叙述上的独特视角。众所周知,战争是异常残酷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非人道的,它有着强大的毁灭性。然而,战争更有正
义与非正义之分,美好的人性、崇高的精神能在正义与非正义的冲突中,在
美与丑、善与恶的较量中得以升华。作品中,5 位女性的所作所为充分说明
了这一点。她们正值妙龄,战前都有着平静、安宁的生活,有着自己美好的
梦想与追求,但当祖国蒙受灾难,她们面临祖国命运与个人幸福的选择时,
女战士们都毅然选择了前者。丽达上有老母,下有嗷嗷待晡的儿子,但为了
祖国,为了英勇牺牲的丈夫,她硬是抛下了老母幼子,冉卡虽任性好强甚至
还有点玩世不恭,但在关键时刻也毅然割断了同卢任上校的缠绵情丝:莉扎
甚至在陷进泥谭前的一刹那,还凝视着湛蓝的天空,憧憬着对准尉瓦斯科夫
的朦胧爱情。。她们渴望幸福,渴望被人爱慕,她们热爱生活,也珍惜生命。
但她们又深深懂得:我们进行的是最后的战斗,在我们身后,万恶的战争将
不复存在;我们去战斗,去流血,去牺牲,是为了下一代不再遭受我们体验
过的痛苦,能有和平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5 位女战士就是用这种信念鼓舞
着自己,激励着自己,为祖国战斗到最后一息。冉妮娅死后的脸庞是那么的
美丽、自信、安详,连不可一世的德寇看了都感到阵阵寒意。。小说有一个
尾声,“我”在一个小岛上钓鱼,偶而看到一位断胳膊的白发老人和年轻的
大尉在为5 位牺牲的女战士树碑,小说的正文部分可以看作是老人对年轻人
讲述的往事。小说改编成电影后,片头又加了一个引子,一群年青人在野外
郊游,他们无忧无虑、追逐嬉戏;突然他们发现了一位神色严峻的老人和大
尉在一块基碑前肃立,于是他们仿佛一下明白了什么,静静地聚拢过去。。
这里,作者和编导们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瓦西里耶夫还十分注意对作品结
构的安排,使人物性格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展现。冉妮娅本是一位活泼
开朗、任性好强的姑娘,每次她都要变着法儿找准尉的碴几,甚至在执行任
务途中也不停地开玩笑,以致准尉怀疑这样的姑娘能否与武装精良的敌人抗
衡。杀死一名德寇后,冉妮娅感到恶心,浑身打颤,瓦斯科夫严肃地告诫她
说:“有一点得明白,他们不是人。不是人,战士同志,法西斯根本不能算
是人,就连野兽也不如。”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战,在目睹了战友的牺牲和法
西靳的残暴行径后,冉妮娅终于变得坚强起来。为了迷惑敌人,给敌人造成
山林中有许多伐木工人的假象,她大声呼叫着女友的名字,高唱当时流行的
歌曲《卡秋莎》,从容不迫地跳到湖里游泳,而这时隐蔽在对岸的敌人距她
只有十几米远。这幕在敌人冲锋枪口下的即兴表演是何等的英勇壮举!果然,
敌人被蒙蔽了,未敢贸然行动。可当敌人撤去之后,大家才突然发现,冉卡
“虽然笑着,可是睁大着的双眼里,象是一汪泪水一样,充满着恐惧”。这
神来之笔表现出在敌人枪口下游泳的英雄行为需要多大的精神力量来克服本
能的胆怯心理才能做到。作者这样写的结果非但没有使读者觉得冉妮娅的“充


满着恐惧”有多么可笑,相反,更觉得这样的英雄才真实可信,符合人之常
情。瓦西里耶夫还善于在悲剧环境里考验自己的主人公,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