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意志。莫利纳将计就计,借机从典狱长那儿弄到大量的精美食品,带回牢房,
与瓦伦第共亨。瓦伦第一案当局催迫得越来越急。于是,内务部某处长只好


亲自出马。他传唤了莫利纳,先对他施加了一番压力,让他一定要听从政府
当局的安排。随后便出平意料地向他宣布,他立即可以假释出狱了。原来这
又是当局的一计,目的是让已成莫逆的这两个难友在叙离情别惫的过程中,
使瓦伦第说出一些肺腑之言,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当局渴望的情报。

临别前一夜,莫利纳拿出母亲给他送来的全部美酒佳肴款待瓦伦第。在
吃饭的过程中,莫利纳告诉他,自己己得到了假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瓦
伦第痛苦不堪。入夜,这一对已一起度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的难友辗转反侧,
难以入睡,他们互相安慰着,排解着对方内心的忧伤。他们的两颗心越来越
贴近了,最后在难舍难分中两人发生了“性关系”。

莫利纳就要出狱了。瓦伦第自然地想到利用难友出狱的机会与他的革命
组织取得联系,起初,一向标榜不问政治的莫利纳表示难以接受难友的这一
重托。后经瓦伦第一再坚持,莫利纳终于下定决心,冒死完成难友的嘱托。

当局深知莫利纳出狱必然负有替瓦伦第当联络员的使命。一个组织严密
的特务网在密切地监视着莫利纳的一举一动。莫利纳遵照瓦伦第的嘱咐,在
出狱的前几天不动声色,以麻痹监视他的特务。过了相当一段时间后,莫利
纳以为监视已经放松,可以进行活动了。但就在他与瓦伦第的同志们将要接
上头的这一霎那,警车突然朝他驶来。在一场混战中莫利纳中弹死去。

瓦伦第又一次遭到了当局的严刑拷打,但莫利纳之死给他造成的心灵的
创伤更甚于肉体的痛苦。昏迷中的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女人陷进了一张巨大的
蜘蛛网中,网从她身体的各个部位展开,象无数股绳索,这就是书名中说的
“蜘蛛女”。。

小说的大部分篇幅用来记述莫利纳讲的一个个动人的电影故事。第一个
电影题为《金钱豹女人》,这是个起源于中世纪的古老传说。在一个几平与
世隔绝的边远山付,男人们都上了前线,村中食品奇缺,人们死于饥馑的越
来越多。一天,有一魔鬼来村里向村民们分发食物,他提出一个条件,每发
一次食物,村民们一定要交给他一个女人,供他玩乐,村里一个最勇敢的女
人站出来自告奋勇愿跟魔鬼走。魔鬼身边站着一只饥肠辘辘、凶狠无比的金
钱豹。战事结束后,上前线的男人们均先后回到了村庄,那个勇敢的女人的
丈夫也回到家里。当他与妻子接吻时,却被她活活地撕成了碎片。原来她早
已变成了一只金钱豹,确切他说,她已变成了金钱豹女人,莫利纳给瓦伦第
讲的这个《金钱豹女人》的电影故事便是以这个古老的传说为背景展开的。
女主人公伊雷娜便是这样的一个金钱豹女人。她与异性接触仅仅是为了取得
对方的保护和同情,而不是性爱。一旦有了两性间的情感的冲动,特别是当
她被某一男性搂抱接吻时,便会立即变成凶残的金钱豹,将对方撕烂。若干
名男人(其中包括一位给她治病的精神分析医生)均死在她的利爪下。这样
的电影故事莫利纳断断续续他讲了五、六个。

作品鉴赏普伊格以其杰出的小说《蜘蛛女之吻》和其他作品取得的成
就,于1986 年击败美国著名作家冯尼格和多克托罗,荣获意大利第四届库尔
齐奥·马拉巴尔泰文学奖。该奖以意大利著名作家库尔齐奥·马拉巴尔泰(1898 
—1957)命名,用以奖掖有突出文学成就的外国作家,被认为是“意大利版
的诺贝尔文学奖”。

《蜘蛛女之吻》出版后,立即在国际上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译成十余种
外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1985 年著名导演赫克特·巴班科将小说改
编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获得高度评价,美国影星威廉·赫特因出色地表演


了片中的同性恋者莫利纳而获1985 年度奥斯卡男演员奖。

同性恋在西方早已司空见惯,几乎已成一大“社会公害”,但在文艺作
品中却恨少得到反映。正如小说中所说,同性恋者在西方各国政府和民众的
眼中比酒徒、赌棍甚至窃贼更遭厌弃。然而,这种现象始终存在,而且有日
益发展的趋势。原因何在?除了社会方面的问题外,是不是还有心理、生理
等方面的原因?对此,作者抱着严肃的态度进行了探求。当然,这仅仅是一
种探索,因为作者在书中没有提出任何结论。对象莫利纳这样的具体的同性
恋者,普伊格的态度是明朗的:社会不应对他(她)们进行排斥和歧视,就
象对待犯有别的方面社会公德错误的人一样。一般说来,他们并非坏人,公
众舆论不能对他们不分皂白,一味加以谴责。

和普伊格的其他的小说一样,《蜘蛛女之吻》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对
话。开卷伊始,便是莫利纳与瓦伦第的对话——前者在向后者讲述电影故事。
那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故事很诀就把读者给吸引住了。普伊格原是从事电
影编导的、深知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每讲到节骨眼上,瓦伦第便开始插
科打浑,而莫利纳则趁机卖起关于,就象章回小说一样,来个“且听下回分
解”,让读者再接下去看“下一回”。贯穿于全书的这六个跌宕起伏、引人
入胜的电影故事大多通过这种方式加以叙述。其次,人们可以看到,普伊格
通过莫利纳之口讲述出来的这几个电影均有其合意。如果第一个故事《金钱
豹女人》反映了莫利纳这个同性恋者的心态的话,那么,小说中出现的第二
个关于法国女歌唱家与德国法西斯军官的恋爱故事则从某一角度表明了两位
书中人的政治态度——莫利纳对政洽不感兴趣,对这种“爱情”津津乐道,
然而作为革命家的瓦伦第则对这种超政治的恋爱十分反感,斥之谓“法西斯
宣传”。小说正是通过一个个电影故事的讲述来介绍人物(心理活动、政治
态度和生活经历等)推动情节的发展的。

作者除了运用对话这一主要的表现手段外,还巧妙地运用了公文佐证、
注释引证和意识流以及倒叙等现代小说常用的手法。

普伊格的意识流运用得颇为得心应手。莫利纳在向瓦伦第讲述《索比女
人的回归》这一充满魔幻色彩的影片时,双方的脑海里出现了种种断续的意
念:

莫利纳:。。这时,船长对她说,千万不能让这种鼓声给欺骗了。有时,
鼓声传播的乃是死亡的判决书。(可是,心脏不好,一个有病的老太太。。)

瓦沦第:(警察巡逻队,快躲起来。。门开了,机枪口,令人窒息的黑
血涌到口腔)讲下去,你为什么不讲了?

从上面的这一段引文中可以看出,括号内的这一部分系人物的内心活
动,也就是说,他们一边讲故事,一边还在各想各的心事(莫利纳在想他患
有心脏病的者母亲,瓦伦第则在回忆警察捕人的场面),极富立体感。

小说用相当大的篇幅(有时占书页的下半页,有时使用整页)精心选注
了国际上颇有名望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专家(如弗洛伊德)有关同性恋的
种种沦述。这种注释与小说的正文同步进行,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这
一方面体现了作者提出问题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从科学的角度
去了解同性恋问题。

小说的后面几章运用了公文佐证法,即部分地或全文摘引了莫利纳与处
长的谈话纪要和安全委员会的特务跟踪监视假释后的莫利纳时所写的情况汇
报,这不仅使小说的表现手法多样化,而且,使叙述的事情更具真实感。


(屠孟超)


曼·普伊格天使的命运(1979)

作者简介(见“蜘蛛女之吻”条)

内容概要《天使的命运》的故事情节由两个层面(现实的和梦幻的)
展开。

第一个层面即现实的层面叙述一个名叫安娜的青年女子因和丈夫(布宜
诺斯艾利斯一家公司的经理)不和离异。后安娜得癌症,赴墨西哥城一家医
院住院治疗。她孤身一人处身异国,又得了重病,倍感孤寂、凄凉。她有一
名叫波齐的男友,律师,政治上是个庇隆主义者,他对在台上的军政府诗对
立的态度,常为遭当局迫害的知识分子和民众主持正义,为政治犯进行辩护。
安挪在医院动完手术后,波齐赴墨西哥,名义上是探视女友,实际上另有所
图。原来安娜还有一男友,名亚历山大,此人系政府要员。波齐希望安娜能
将历山大诱来墨城,然后将他加以绑架,以赎取被政府夫押的同伴,安娜考
虑自身和家庭的安全,加以她对波齐皈依的庇隆主义持有异议,便对男友的
请求断然加以拒绝。波齐多方相劝,终难使安娜改变主意。波齐回国不久,
即遭警方以恐怖主义分子的名义杀害,安挪闻讯,甚感悔恨。宏娜的病情已
相当严重。第一次手术因肿瘤已经扩散,医生不得不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她听朋友说,这次手术十分成功,很有希望康复。对这种说法安挪似信非信。
手术后极度虚弱的她此时唯一的希望是能见一眼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
——母亲和女儿。与现实的这个层面相并行的另一个层面为梦幻的场面。安
娜进行手术后,因疼痛服用了大量的镇静剂,沉沉入睡。梦中的她是本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欧某国一巨商的妻子,美貌绝恰,丈夫为保护她,将她安置在
一座闲入难以进入的海岛上,还为她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别墅,防卫森严,还
给她找了个面貌与她酷似的替身。新婚良宵来过,忙于商务的丈夫即离她外
出。优裕的生活条件却难以安抚她那颗孤寂的心。她渴望自由地生活,希望
得到真正的爱情。此时,与女主人形影相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