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腾达的事业巅峰。但实质上,他面善心毒,口蜜腹剑,野心勃勃,期望有
一天当上华盛顿式的人物。可惜好景不长,他所依附的独裁政权很快处于危
机之中,这时他本可以远走他乡,可是共同的利益和命运使他不得不回国参
战,结果落得个被“革命”政权处决的悲惨下场。另一位重要人物是一等秘
书巴勃罗·奥尔特加,他是一个有着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热血青年。他厌恶这
虚伪的外交圈,更不愿为独裁政权卖命,以致最后毅然辞去了使馆的职务。
随后,他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参加了游击队,投入了推翻独裁政权的战斗。但
不久之后,游击队领导人的极左表现使他对未来感到优虑,他决心迫使“革
命”的领导人要履行对人民许下的诺言:实现社会公正,组成民主政府,给
人民以自由。他悲愤他说:“我们这个民族不能,也不应再受欺骗了。”然
而,孤掌难鸣,当权派不但不予理睬,反而派人监视他的行动。大使和一秘


是两个水火不容的人物,他俩的活动在作品中交叉进行并贯彻始终“在使馆
里,他们分属于两派,当独裁政权面临危机、使馆人员作鸟鲁散时,他俩又
都回国参加了互相对立的营垒。但在书的结尾,他俩又意外地相遇了。加夫
列尔·埃略罗多被游击队抓获了,随后被送上“人民法庭”受审。巴勃罗·奥
尔特加这时正在游击队里工作,但他对极左政策不满,坚持接法律程序审理,
便决定为前大使出庭辩护。然而,在极左政策的高压下,不仅前大使被判处
死刑,而且巴勃罗·奥尔特加也受到了“革命中央委员会”的指责。

作品鉴赏从争取民主、反对军事独裁、拥护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大
使先生》的确是一部有进步意义的作品。代表进步思想的主要人物就是巴勃
罗。奥尔特加,他追求的目标十分明确:“我不要地位和个人好处,而是要
这个饱经苦难的人民的大多数可以分享他们应得的利益。”为此,他不赞成
革命中央委员会的极左方针。而且公开批评总书记巴伦西亚,坚决反对他的
个人独裁:“今天上午,许多战友来找我,说他们的想法跟我一样,绝不接
受巴伦西亚的个人独裁。”“革命委员会”当然不能容忍这种“反革命行径”,
除指责他“右倾”和“动摇”之外,还派人监视他的行动。但他态度十分坚
决:“我不伯他(总书记)心毒手狠,决心对付他。我几乎把一切都献给革
命了,但我不要地位和个人的好处,而是要这个饱经苦难的人民的大多数应
该分享的利益。我不打算流亡,更不想朝脑袋上开一枪,而是要留下来斗争。
我比我本人原先想象的要固执得多。如果说这场革命白搞了,至少它使我更
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巴勃罗·奥尔特加的顿悟绝非个人的觉悟的提高,而
是代表了进步的知识阶层。在创作手法上,善于安排情节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作者解释说:“这部小说可以比做一枚火箭,点燃之后,它是缓缓上升的,
但很诀便带着巨大的轰鸣声冲上天际,最后在高空爆炸作为悲剧式的结束。”
作品是从大使先生在华盛顿向美国总统递交国书的那天上午开始的。通过这
一天的活动,读者对主要人物便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二和第三章里,
各种政治力量展开负逐,错纵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游击队
进军首都并推翻独裁政权是全书的高潮,而审判前大使加夫列尔·埃略多罗
则是悲剧式的结尾。这样,情节发展由低到高,其中又有出入意外的场景,
如大使与他情妇的暧昧关系,巴勃罗·奥尔特加与格伦达的爱情故事等等,
从而产生一股吸引力,使得读者一经开卷,便难释手。此外,善于描写人物
的心理活动,因而使人物性格有棱有角,十分鲜明;善于运用渊博的知识对
政治、科学、艺术、哲学等问题作出鞭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善于使用寓意深
刻、充满哲理与幽默的语言,这些艺术特点使得《大使先生》成为巴西广大
读者喜爱的作品之一,据统计,仅在作家的故乡阿雷格里港一个城市,从1965
年到1980 年,就发行了13 版,而在全国则印刷了二百万册之多。作家本人
则被认为是巴西当代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

(赵德明)


若·亚马多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1966)

作者简介(见“加布里埃拉”条)

内容概要《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于1966 年问世,仅12 年。间,
就重印30 多次;作品被搬上银幕后,在巴西更是家喻户晓。现在该书已被译
成英、法、俄、德、西班牙、中文等外国文字。从而引起世界各国读者对巴
西文学的浓厚兴趣。作品的主要情节是:美丽的姑娘弗洛尔与流浪汉瓦迪尼
奥一见钟情,并且不顾母亲的反对与这个不务正业的小伙子结了婚。瓦迪尼
奥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给弗洛尔带来种种烦恼与不安,但他那男性的狂热又
使弗洛尔饱尝了夫妻生活的欢乐与甜美。七年后,瓦迪尼奥突然死去,弗洛
尔无法忍受寡居的孤寂,便又嫁给了学识渊博的特奥多罗博士。这位大才子
与那位流浪汉在各个方面部大为不同,他给弗洛尔带来了宁静与舒适。然而,
日复一日的单调生盾却使不甘寂寞的弗洛尔产生了灭倦。这使她怀念起瓦迪
尼奥来了。就在她与第二个文夫结婚周年纪念之日,她在深深的怀念中不由
得呼唤起第一个丈夫的名字,结果死去的瓦迪尼奥竟然奇迹般地与她来幽会
了。这样,弗洛尔得以同时和两个丈夫相处(只有她才能看到瓦迪尼奥),
俱这使她陷入矛盾之中:第一个丈夫使她在性爱方面感到满足,而在精神方
面不足;第二1 丈夫昧乏阳刚之美,但精神世界丰富异常。如果仅仅爱恋第
一个丈夫,不但会失去精神食粮的补充,而且会伤害她敬重的博士,假若只
爱第二个丈夫,又会失去性爱的欢乐。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只有同时与两
个丈夫生活,她才能够感到完全的幸福与满足。最后,在巫师的帮助下,弗
洛尔可以做到:与第二个丈夭手挽着手散步的同时,可以感到第一个丈夫如
轻风般地在她身边沸动。她心满意足了,为拥穹两种爱情而露出幸福的微笑。

作晶登贷亚马多是一直中常筹于刘面人物的大作家。在《弗洛尔和她的
两个丈夫》中,池通过跌宕起伏的曲折情节和富有鲜明个性的生动语言塑造
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外表姻静捻重而内心却充满激情的弗洛尔,
豪爽、放荡、乐天的瓦迪尼奥,忠实、严肃、认真的待奥多罗博士,居心叵
测、野心勃勃的岁济尔达大大,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诺尔玛大太等等。他
们个性鲜明·言谈笑语、举手投足,仿佛跃然纸上。此外,书中还出现了其
他各种人物,诸如:百万富翁、政界头面人物、赌场老板、妓院老鸨、律师、
记者、歌星、妓女、普通百姓等近三百余人。如此人物众多的社会图画是需
要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能的。通过这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读
者可以看到一个充满真、善、美与假、恶、丑,光明与黑暗,压迫与反抗的
巴西社会。亚马多还是一位善于结构的大师。这部小说以弗洛尔的第一个丈
夫淬然死去为开端,通过回忆倒叙的手法,追述弗洛尔和瓦迪尼奥婚前、相
恋和婚后的生活,然后才依时间顺序讲述弗洛尔的寡居生活以及第二火结婚
的故事。情节发生到此似乎山穷水尽了,俱作者笔锋一转,却出平怠抖地止
瓦迪尼奥灵魂恿显。这样,爱情与道名的波澜突起,进而掀起一次次轩然大
波,带出一系列斩人新事,最后把故事推向高潮,而高潮一过,作者骤然停
笔,结束了全书。这使得读者不忍释手,而掩卷深思之余,则不能不为这匠
心独具的谋篇布局拍案叫绝。对语言有着高超的驾驭能力是亚马多创作成功
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笔生动准确、活泼流畅是这部小说的又一特点。叙事部
分简洁明快,如在介绍黑社会头目贝朗西·莫拉斯时,作者这样写道:“他
略施小计,便养活了包括警察局长在内的政界、文化界和军界的头面人物。


在他面前,州长、市长、海陆空三军将领以及头戴冠冕手戴戒指的大主教又
算得了什么呢:对话部分完全按照人物的身分、地位、教养和性格来安排。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诙谐与幽默经常流露在字里行间,往往使读者发出会心
的笑,比如作者是这样“骂”一个大富商的:“此时此刻,这个干瘪的百万
富豪、教皇册封的骑士正手扶着大提琴,忘记了世界,忘记了一切,似乎突
然间变成了一个有人性的‘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是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
的。作者在这本韦的中译本问世时写道:“巴西妇女遭受双重压迫:阶级的
与性别的。弗洛尔太太也是这种情况,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的力量大于
死亡。她象征着巴西妇女反对奴役和限制她们自由、摧残她们意愿的现象而
进行的斗争。”鲜明的思想倾向用高超的艺术技巧加以表现,这大概就是《弗
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成功的秘诀吧。

(赵德明)


智利文学

巴·聂鲁达漫歌集(1950)

作者简介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
那斯·巴索阿尔托,生于智利中部的帕拉尔城。在他刚刚满月的时候,母亲
就去世了。1906 年他随父亲迁往南部新开发的特木科小镇。虽然有个同父异
母的妹妹,但他最亲密的童年伙伴却是森林中的花草树木、鸟鲁虫鱼。聂鲁
达从14 岁开始正式发表作品,19 岁时出版的《黄昏》和次年发表的《二十
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奠定了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紧接着他又发表了诗集
《无限之人的努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