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时受到白人警察盘问。按例警察无权管辖现役军人,但排队等车的黑人士
兵都一个个乖乖地出示了签证。检查到沙利时,他由于没有签证,就硬着头
皮说:“我不信你们有权检查。你们不是宪兵。”白人警察立刻把沙利揪上
警车送往警局,在警局里沙利见到了警察局长和一位宪兵上校。上校说:“这
个黑鬼准是被一身军服冲昏头脑了。”沙利气坏了,脱口说出:“别骂我黑
鬼!我是美国军队里的士兵。我是人,他妈的!”上校上去打了沙利好几个


耳光,还连声侮辱他和他妈妈以及他妈妈的妈妈,沙利气往上冲,扑过去一
拳把上校打倒在地,随后掐住他的喉咙,揪住他的脑袋使劲往水泥地上撞,
差点儿将上校杀死。沙利马上遭到一阵毒打,很快失去了知觉,醒来时已在
军医院的黑人病房,是塞缪尔斯上尉把他从警局的车房里领出来的。沙利在
病床上躺了两个星期,开始痛恨“伟大的、民主的美国”的白人军人,也开
始痛恨要他努力往上爬的妻子米丽。书呆子也常来看他,跟他密谋写了好几
封写给黑人报刊,揭露黑人士兵在军队里受歧视、受迫害的情况,要求舆论
主持公道。他们的信在纽约《人民先驱报》上发表了,上面还有他,书呆子
和连队里其他一些黑人士兵的署名。他看见报吓坏了,但书呆子和芬妮却欢
呼起来。芬妮说,“沙利太太知道了,不知该多么高兴、多么为你自豪哩。”
沙利心想:“米丽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的,因为她从来不看黑人报纸。她要
是知道了,准会大闹一场,还要骂我是大傻瓜呢!”写信的事终于在连部闹
了开来,连长暴跳如雷,口口声声说要把写信的人全都送上军事法庭。但黑
人士兵紧密团结在一起,指挥部也怕事情闹大,结果干脆把这个部队调往前
线。他们被送到南太平洋某个岛上的军事基地,有一天沙利、书呆子等五个
士兵到红十字会的俱乐部去参加舞会,有30 个漂亮的白人姑娘来前线慰劳,
但到了俱乐部门口,所有黑人士兵却不准入内。他们才争辩几句,就挨了宪
兵们一顿揍,还被关入禁闭室。这件事对沙利的刺激很大,他在日记中写道:
“留神吧,美国。我深深地爱着你,从未出卖过你。可是别把我的爱看作是
理所当然。单恋总是危险的。别逼我说出这样的话:‘我恨不得你早些死去,
你这烂污货!’”后来这支黑人连队在菲律宾打了一仗,作战英勇,但伤亡
惨重,沙利也受了重伤,昏迷了四昼夜之后脱离危险,却成了黑人民族的“英
雄”,除了升为上士外,还将获得美国政府的勋章。不过沙利已心如死灰。
他们的部队被调往澳大利亚本勃立琪城驻扎。黑人部队刚到时,澳大利亚人
民对待他们很友好,但后来美国南部的一个白人师团也进驻了,当地就出现
了禁止黑人士兵入内的“禁区”,而且师团的白人宪兵比美国南方的宪兵还
要野蛮。沙利病愈后,回到连队当了第25 排排长。有一天,他偕同塞缪尔斯
去一个曾经看护过他的澳大利亚白人护士西丽亚家度周末,临走时把西丽亚
家的电话告诉了值班的琼金斯下士。当地的南方十字座酒吧原是黑人士兵常
去的度周末的地方,但最近被宪兵司令部划为“禁区”。沙利的第25 排士兵
在周末无处可去,这天下午不顾禁令,照常去酒吧饮酒作乐,酒吧女掌柜与
在场的澳大利亚士兵都表示欢迎。正当跳舞喝酒最热闹的时候,忽然来了两
卡车美国宪兵,命令所有在酒吧的黑人士兵靠墙站好,出示证件。黑人士兵
拒不服从命令,反而一拥而上,把宪兵围住,还有人一拳打倒一个宪兵。宪
兵们拔出手枪,抓了两个离得最近的黑人士兵押上军车,向宪兵部驶去。被
抓走的士兵中有一个是第25 排的,名叫吉米,还是沙利的好友。他的战友们
决心救他出险,知道靠说理无济于事,就回到军营动员了整个排,在7 辆水
陆两用装甲车和三辆军车上架好机枪,50 名全副武装的黑人士兵乘车向宪兵
部进发。他们把所有宪兵都缴了械,救出了两名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战友。但
那些来自美国南部的白人军队一听说黑人士兵在闹事,认为这是“狩猎”的
好机会,不等上级命令都纷纷出动。于是美国的白人军队与黑人军队在澳大
利亚爆发了一场浴血战,沙利和塞缪尔斯接到报告后也赶去参战,这场血腥
“内战”打了一天两夜,直等到澳大利亚当局正式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
抗议,军部才正式下令召回出动的白人士兵。星期一早晨,沙利与塞缪尔斯


在稀疏的枪声下坐在人行道上休息,沙利心中怀念着书呆子、杰米等阵亡战
友,喃喃地自言自语说:“弟兄们,我回家后一定要把你们在这儿发动的战
争告诉给全世界知道。也许现在还不太晚。我要告诉全世界,要是他们不把
这个问题解决,整个混账世界就会象今天早晨的本勃立琪一样!”

作品鉴赏基伦斯继承美国黑人文学中以赖特为代表的抗议小说的传
统,采用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作品中对美国社会上种族主义与
资本主义的种种丑恶现象作了尖锐的批判。他不仅反映和描绘重大的历史事
件,而且注意人物的典型性和语言的正确性。早在50 年代初,他就在保尔·罗
伯逊办的进步刊物《自由》(1952 年6 月号)上撰文赞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的创作方法,批判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恶意地歪曲了黑
人生活”。他还在政论集《黑人的负荷》(1965)中强调他自己的全部创作
都是要“改变世界,捕捉现实,将它溶化并提炼成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从政治上说,所谓“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就是社会主义,所采用的方法是
批判现实主义。他自称他所有小说的重点都在于把自己所知道的“痛苦的真
实”全面地反映出来,“让炮火落到该落的地方”。象杜波依斯和赖特一样,
他认为在美国,是过去和现存的社会经济垄断势力及种族偏见阻挠和破坏了
黑人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团结。在艺术创作中,他依旧重视英雄人物的塑造,
例如在本书中的沙利、书呆子、芬妮等都是,全书的重点是描写沙利这个英
雄人物的觉醒过程,整个故事情节即是这个英雄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正如
高尔基所说的,在现实主义小说中,情节就是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历史。著名
的美国黑人学者、《黑人美学》一书的编者爱狄生·盖尔评价基伦斯时说:
“正当西方世界的小说祝贺反英雄的诞生时,基伦斯依旧强调英雄的价值,
指出英雄的标志是他对人民的爱,英雄主义在于努力为自己和他的人民创造
一个更好的世界。”当代的美国黑人文学中存在着两股不同的思潮,不仅指
导着文艺创作,而且影响着广大黑人的生活与斗争。一派黑人作家要求“对
世界持更广博的看法,”黑人女作家托尼·莫瑞森在1981 年一次谈话中曾说,
现代美国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作四个阶段:先是抗议的狂热,随即是较为反省
地寻找自我本质,进而进一步探索文化,技艺上精益求精,最后是对世界持
更广博的看法。”这派作家要求黑人作家在创作思想上与白人作家一致,一
同在作品中探索当代西方文化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宇宙
的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对自我本质的重新认识等等。在60 年代美国黑人抗暴
斗争掀起新高潮时,黑人文艺界曾发生过一场争论,一批激进的黑人作家提
出“黑人美学”,搞“黑人艺术运动”,要求黑人文学继承赖特派抗议文学
的传统,反对黑人作家学白人作家的样,在小说中描写象“看不见的人”这
一类懦弱的、被白人踢来踢去的“反英雄”。他们认为,今天美国黑人受压
迫、受歧视的处境,决不是探索“我是谁?我的‘身份’或自我本质如何?
我与上帝、宇宙以及其他人的关系如何?”他们主张暴力斗争,象赖特的小
说《土生子》的主人公别格那样用暴力对付暴力。这派黑人作家有阿米里·巴
拉卡(原名勒洛依·琼斯)、约翰·威廉斯、朱里安·梅菲尔德以及本书作
者基伦斯等。两派黑人作家的两股不同的文艺思潮在美国当代黑人文学中流
行,前一种目前占主导地位,在评论界和读书界受到普遍的赞誉与欢迎;后
一种则是星星之火,受到进步舆论的注意与重视。

(施咸荣)


阿米里·巴拉卡荷兰人(1964)

作者简介阿米里·巴拉卡又名勒洛依·琼斯,是美国黑人戏剧家、诗
人、小说家和政论作家,也是有影响的黑人领袖,左翼黑人文艺运动的领导
者。他1934 年10 月7 日出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1953 年毕业于霍华德大
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过诗歌和戏剧,50 年代与垮掉派和纽约派诗人交往
密切,自称“洛尔伽、威廉斯、庞德和奥尔森对我的影响最大。”除了写诗
外,他还替一些音乐刊物写爵士乐评论。60 年代出版两部诗集:《二十卷自
杀笔记的序言》(1961)和《死讲师》(1964),作者自称这些诗篇“反映
了一个病态社会。”60 年代风起云涌的黑人抗暴斗争使他的思想和艺术起了
根本变化,1966 年与他的白人妻子离异,干脆搬到他家乡的黑人贫民窟里居
住,兴办黑人戏剧学校,号召黑人讲斯瓦希里语,穿非洲传统的服装,梳非
洲发式,改用阿拉伯或斯瓦希里文字拼写自己姓名,他自己就把原来的勒洛
依·琼斯改为阿米里·日拉卡。60 年代初曾上演过两个剧本:《但丁》(1961) 
和《盥洗室》(1962),但未引起注意。1964 年,外百老汇连续演出他的四
个剧本:《盥洗室》、《洗礼》、《荷兰人》和《奴隶》,一举奠定他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