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界就是他们的了。然而,雅夏则宣称他将严守“禁止偷盗”这条戒律,绝
不越雷池半步。到华沙之后,雅夏顾不上休息,兴冲冲地去会见他朝思暮想
的清人艾米丽亚。艾米丽亚出身名门,嫁给一个大学教授为妻。丈夫去世后,
她带着14 岁的女儿独自生活,经济拮据,无依无靠。但她那高雅的谈吐和迷
人的风韵却使得雅夏神魂颠倒。艾米丽亚认为雅夏这个富于才气的犹太艺术
家在波兰是没有前途的,若在艺术高于种族和门第的西欧,他一定能飞黄腾
达。她真心爱恋着雅夏,指望有朝一日,他们能正式结婚,然后她将带着女
儿和雅夏同去意大利定居。雅夏也告诉艾米丽亚,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实现
他们的私奔计划。然而,誓言虽已出口,心中仍不免犹疑。良心的责难使他
既不能狠心遗弃忠诚温顺的妻子,更不敢叛离祖宗的信仰,去皈依情妇所信
奉的天主教。再说剧院老板根本不肯增加他的演出薪金,手中没有钱,一切
计划都是空谈。他曾在笔记本上记下一些银行和富豪家的地址,但那只是一
时的心血来潮,他怎能沦为盗贼呢?一天深夜徘徊街头的时候雅,夏鬼使神
差地来到一家富翁的门前。他忽然决定一试身手,当即潜入屋内,找到了他
曾听人说过的那只蓄有万贯家财的保险箱。在紧张和慌乱中,他竟丢失了准
备用来开保险箱的万能钥匙,行窃宣告失败,他在仓促出逃时,又摔坏了一
条腿。雅夏侥幸逃过了追捕,躲进了一间诵经室。在忏悔的时刻,他开始相
信这次挫折是上苍的报应。他认为,事实上,肉体和痛苦是同义词。如果选
择了邪恶而得不到惩罚,选择了正义而得不到酬报,那怎么可能还有什么自
由选择呢?在所有这一切苦难的后面是上帝的仁慈。随着演出时间的迫近,
严重的腿伤使他无法登台。雅夏怀着百结愁肠找到艾米丽亚,向她坦白了自
己失身为贼的实情。艾米丽亚在极度震惊和失望之中决定与他一刀两断。雅
夏沮丧地回到寓所,又发现助手玛格达已经悬梁自尽。他明白,真心爱他的
玛格达是因对为他多次规劝无效才忧愤地走上绝路,雅夏去寻找另一个情妇
泽茀特尔,却亲眼看见她已经委身他人。从此,雅夏万念皆灰,逃避无门,
在深沉的忧郁与迷惘中,他觉得自己正经历一种改变。他再也不是先前的雅
夏了。三年之后,人们争相传说着卢布林出现了一位虔诚的赎罪者。他就是
曾经红极一时的魔术师雅夏。自从经历了华沙那场命运的浩劫之后,他只得
返回了故乡,而且不顾犹太教长的一再反对和妻子悲恸的哭劝,在自家院落
里修筑了一间四周无门的小悔罪室,把自己关入这座活人坟。不论酷暑严冬,
不管阴冷潮湿,他强迫自己抛却万般俗念,日夜诵经,忏悔,甚至连一日三
餐也不走出室外半步。守活寡的妻子深夜不能成寐,跑到窗口哀求他放弃这
自造的监狱。雅夏答道:“野兽就该关进牢笼。”妻子说:“你这是在自杀
呀!”“那总强于去杀害别人”。每天他都能追忆出自己所犯的一桩新罪,
感到把自己囚禁一百年也无法抵偿先前的罪愆。赎罪者雅夏的声名震动了远
近四方,人们甚至传说他是去灾除病的圣者。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信徒前来
谒见,有人居然要贿赂雅夏的妻子以求抢先向他倾诉疾苦。雅夏向大家表白,
他不是教长而是罪人,这却更加激起人们的崇拜。在人群的包围中,纵有四
堵砖墙相隔,他仍无法专诚地事奉上帝。一天,雅夏惊喜交集地收到他以为
已不在人世的艾米丽亚的来信。信中诉说她多次梦见雅夏成了美国舞台上的
大明星,不料偶然在报上读到他苦修的事迹。她感动得哭了许久,觉得雅夏
的过错应由她负责,雅夏并未犯罪。尽管已经改嫁,她还是永远怀念着雅夏,
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作品鉴赏《卢布林的魔术师》以其深沉、抒情、细腻的风格写出了犹
太民族丰富的内心世界,西方评论家普遍认为这是辛格创作的最佳的长篇小
说。小说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雅夏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他是作者饱含对犹太
民族的深厚感情所塑造出来的一个有灵魂,有思想,有热情的人物。与普通
的跑码头,走江湖的艺人不同,雅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科学著作,知道康德
和拉普拉斯的太阳系理论,也懂得自己能够在绳索上行走,是保持重心平衡
的结果。然而,他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尽管动摇了他对犹太教的信仰、却不能
解答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切迷惘。他生性好色,到处沾花惹草,可始终
不能彻底摆脱犹太人的传统和宗教信仰对他根深蒂固的影响。作者深刻描写
了雅夏在人面前经常摆出一副不信上帝的架势,但在心底深处则不敢与上帝
决裂的种种情景,是令人信服的,并为他最后的忏悔埋下了伏笔。同时,宰
格刻画了雅夏的善良和慷慨以及乐于助人的品德,也符合这个出身于社会底
层、深知人世艰辛的“小人物”的性格。尽管情欲和野心使雅夏沦为窃贼,
害人害己,甚至断送了玛格达的性命,辛格却没有把他写成一个渔人妻子,
十恶不赦的恶棍,而始终认为他是一个遭受种族歧视、被七情六欲摆布得身
不由主地干了蠢事的可怜人。显然,辛格对雅夏的命运是寄予同情的。在辛
格心目中,他同玛格达,泽茀特尔还有艾米丽亚一样,都是那个黑暗世界的
受害者。总之,辛格从各方面刻画了雅夏复杂的性格,使他笔下的这个艺术
形象显得更加饱满。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小说的结尾,辛格并没有把雅夏
关进小屋,就此了事。虽然雅夏说过:“野兽一定要关在笼子里”,但是封
闭在小屋里的雅夏的心情仍不平静,情欲时时刻刻在折磨着他,悔恨也时时
刻刻在咬啮着他。作者最后告诉我们,禁欲主义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潜心
忏悔恐怕也难以超凡入圣。究竟怎样才能使人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净化,辛格
并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卢布林的魔术师》的情节不算复杂,但辛格
以自己出色的叙事艺术把这些情节处理得峰回路转,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雅夏徘徊在善与恶、理智与情欲、科学与宗教之间,回旋的
余地越来越小,不得不反复展开剧烈的思想斗争,有时候这种斗争甚至达到
惊心动魂的程度。到了故事的后半部,情节急转宜下,雅夏偷窃失风之后,
处处碰壁,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绝境。整个故事的节奏由缓到急,从冷冷清音
到密鼓繁弦,从平淡无奇到事件迭起,最后用艾米丽亚的来信结束全文,似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索。小说的结构严谨无隙,首尾兼顾,
从中可以看出辛格不凡的写作功力,但是他过于注重对人物心灵的探索,以
至使其作品往往局限于道德和哲学的范畴内。雅夏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
替的时代,波兰人民正遭受着亡国的惨痛。雅夏作为一个犹太人,当然要比
其他下层人物遭到更严酷的歧视和亏待。但是作者只是简略地提到他不能在
萨克松尼公园——这样的公共场所演出以及剧场老板在待遇方面的盘剥和苛
刻,至于他早年艰辛的卖艺生涯也仅有三言两语的交待。这样,特定的时代
背景只成了一片淡墨似的渲染,没有起到充分的烘托效果。在《卢布林的魔
术师》中,辛格关心和同情的是他笔下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昔日的江湖浪子
是否能够幡然悔悟,“立地成佛”,很少注意到他和他们所处的时代予之的
巨大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缺憾的不足。尽管这样,《卢布林的魔术
师》仍不失为一部动人的作品。辛格在书中所写的时代虽已过去,所写的社
会也不再存在,但是他所写的人物和他们的激情仍吸引着我们。

(晓申)


约翰·厄普代克兔子三部曲(1960—1981)

作者简介约翰·厄普代克(1932—)美国小说家,1932 年3 月18 日
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村镇,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个有些文
化教养的家庭主妇,上辈都是虔诚的路德教派信徒。他从当地中学一跃而进
哈佛大学深造,以优异成绩毕业,又赴英国牛津的罗斯金美术学院进修。1955
年至1957 年,他担任《纽约人》杂志编辑,同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当他认
为自己在发掘题材和写作技巧训练等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以后,便辞去了
编辑职务,开始专业写作。迄今30 多年过去,尽管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
危机频仍,文坛上各种思潮流派此长彼消,相互更迭,然而,这位从一开始
就被批评界誉为“才气无量”的厄普代克,却不断能从“急速转变之中寻找
出美国文学的主流和机会”,使自己站稳脚跟,以充沛的创作力活跃于文坛
之上。近来年,厄普代克仍辛勤笔耕,新书迭出,屡屡获奖;他的“兔子”
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兔子,富了》(1981),当年出版后就先后荣获美国全
国图书奖、全国图书批评奖和普利策小说奖,最近又被西方评论家选为整个
80 年代的世界最佳十部文学作品之一。

厄普代克对文学创作一向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他认为作家应该牢记“自
己的使命和对艺术与社会的责任”,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他说,“三
十年来,作家的社会地位大大降低,世人对作家的尊敬也不如以前”。他认
为这是“作家本人失去了使命感”所致,其结果造成了“现今的小说,苍白
无力,繁琐,毫无气魄,有的甚至是迂腐,令人厌恶”。他强调,现实是作
家的主要题材,远离了社会和人民,摸不着社会的脉搏,创作则不存在。

厄普代克在文学创作中坚持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坚持从生活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