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便故意将一支未抽完的烟卷仍到光洁如镜的地板上,用脚踩碎,以发泄
心中的愤懑。卡明斯回来后,见地板上乱扔着火柴棍和碎烟头,并看到了赫
思留在书桌上的纸条,知道这是赫恩干的,不禁勃然大忽:对这种犯上行为,
必须趁早收拾!他打电话找来赫思,问赫思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赫恩直
截了当他说:“战争不是好事情,某个人想推行他的制度,结果造成千百万


生灵涂炭。”而卡明斯的理论则认为,战争是“权力道德”的表现,所有的
人都转向极权,不识时务者都将被粉碎淘汰。为了证明他的观点,将军把一
支烟扔到赫恩脚下,命令他拣起来,否则就要把他送交军事法庭,囚禁五年。
赫思在卡明斯的胁迫下,只得屈辱地弯腰将烟台捡起。对于将军这种强使部
下服从的作法,赫思少尉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非常反感,于是他坚决要求调
离,卡明斯把赫思派到达勒逊少校的部下,让他继续在那儿出乖露丑,因为
将军知道,赫恩代表了一种使他的理论无法成立的反叛力量。卡明斯制定了
一个作战方案,派一连兵力乘小艇绕到南岸陆登,穿过安那卡隘口,打进敌
后,以接应北岸的登陆行动。他命令赫恩指挥一个侦察排先去侦察,一下穿
过隘口通往敌后的路线,赫思和克劳夫特上士带领侦察排乘小艇绕到南岸登
陆后,在密密的丛林里艰难地开路前进,刚到达了安那卡隘口,就遭到日军
伏击,威尔逊腹部中弹,其他人只得暂时撤回安全地带。克劳夫特上士却不
肯善罢干休,他虽然没有卡明斯将军的思想和理论,但支配欲之强烈则不亚
于将军。赫恩也一夜没有人睡,因为如果完不成探路任务没法回去向卡明斯
交差,赫思决定先派马丁内斯趁黑夜上前面摸摸情况,马丁内斯发现,密林
里仍埋伏着许多日军,但克劳夫特不让马丁内斯把真实情况告诉赫思,克劳
夫特是个权迷心窍的家伙,对赫思调来侦察排怀有强烈的妒意。想诱使赫恩
上当,谎告他前边非常安全,没有任何日军。赫思听说后,决定继续前进,
结果进入密林不到半小时即遭到日军伏击,头一排子弹就把走在前面的赫思
打死了。克劳夫特立刻成了侦察队的头,他命令,改变路线,攀越安那卡山
峰,山路崎岖,山峰高耸人云,克劳夫特凶恨无情地驱赶着士兵,大家累得
幽灵般地挪动着脚步。在距离顶峰不到一千呎时,遇到了一条四米宽的深涧,
士兵们所处的位置极糟,只能横着跳,到对山后又必须马上站稳,任何一点
差错就意味着粉身碎骨,侦察队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地跃到对岸,只有犹太兵
罗恩极度疲劳,双腿发软,没能跳过去,惨叫着摔下了悬崖,到了第二天早
晨,原本就十分低落的士气消失殆尽,克劳夫特睡觉时,大家商量决定,拒
绝继续前进。瓦尔森当着克罗夫特的面宣布,说他不走了。克劳夫特威胁要
以违抗军令枪决他。瓦尔森告诉他,除非枪决每个人,因为大家都不定了,
但遗憾的是,其他士兵都被克劳夫特镇服,没人敢站到瓦尔森一边。在克劳
夫特的枪口下,瓦尔森最后只得屈服,侦察队又向上攀登了几小时,就连克
劳夫特自己也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他透过浓密的树叶看到了阳光,知道山
顶就在眼前。就在这时,他昏昏沉沉地撞着一个形状如足球的大蜂窝,被激
怒的黄蜂成群结队地向士兵们袭来,士兵们被蛰得哇哇直叫,跌跌滚滚地逃
下山去,克劳夫特自己也对付不了这些可怕的黄蜂,只得跟在大家的后面往
回撤。他最终放弃了登山计划,一队人踏着丛林中的老路,默默无言地返回
营地。第二天,由前来接应的登陆艇送回部队,回来后不久,克劳夫特就了
解到,他们的侦察任务根本就没有必要进行。卡明斯少将煞费苦心地制订好
周密的作战方案,并亲自离开海岛去争取海军支援,可是,没等他回来,安
那波佩战役已不战而胜。原来日军早已弹尽粮绝,他们的军需仓库早在五星
期前就中弹烧毁,整个防线支离破碎,有的阵地已经撤空,可卡明斯对此一
无所知,他过去接到的军事情报没有一份是真实的。虽然,战事已经结束,
海军却照样派来军舰,照样进行炮击和登陆。随后,电台广播了攻克全岛的
胜利捷报,并把胜利归功子卡明斯将军的正确指挥和海军的有力支援。这一
结论还将写进美国历史。


作品鉴赏在众多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的小说中,诺曼·梅勒的《裸
者与死者》是出类拔革的一部。小说的深度在于它不是简单地记叙了一场旷
日持久的攻坚战,而是以战争为背景来反映更为深广的社会和历史主题。

与其它战争小说不同,《裸者与死者》并没有笔酣墨畅地描绘硝烟弥漫,
炮声隆隆的战场,其激烈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内部——在卡明斯将军和克劳夫
特代表的一方与赫思(有时也包括瓦尔森)代表的另一方的两个阵营间进行。
卡明斯将军是个带有浓郁的法西斯色彩的军人,他鼓吹权力至上,自命未来
的世界必定是一个极权世界。他相信自己的理论,更迷信手中的权力,常用
自己的职务和权威强行压垮下级军人的精神和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卡明
斯将军可谓政治、军事统治力量的代表,他的仅力可以渗透到人的存在的任
何一个方面,这种权力也因此构成了对人类的威胁,至于克劳夫特也同样具
有主宰他人的强烈欲望。他虽不懂卡明斯将军的思想,却是其理论不折不扣
的忠实的执行者。他是暴力和兽性的化身,不仅憎恨敌人,同时也憎恨自已
人,并让这种仇恨蔓延滋生,以至导致自相残杀的恶果。作为他们的对立面
存在的赫思少尉则代表了自由理想主义,他来自哈佛大学,对整个战争有自
己独到的看法。他从人道主义出发,同情士兵的处境,甚至敢于(不自量力
地)同权力象征进行抗衡,而代表虚无主义的士兵瓦尔森实际上也等于站在
他这一边。战争的特殊环境把双方的较量推向顶点。随着战役的不断展开,
卡明斯唯权力论的铁腕统治更加强硬,代表这种权力的下士克劳夫特更加凶
残无情,企图维护人类尊严和信仰的赫思等更加无力抵抗。尽管较量似平一
边倒,但最后并没有得出胜负结局,因为双方都以失败而告终:赫恩可以说
是死在自己人设置的圈套中,从此和他代表的信仰一起在小说中销声匿迹;
瓦尔森不得不在克劳夫特的淫威下屈服,自认为作战骁勇的克劳夫特连一座
山峰也不能征服,反而在一群黄蜂面前出尽丑态、抱头鼠窜;至于所谓杰出
的战役指挥者卡明斯将军本质上则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最后的胜利与他周密
的计划毫无关系,而是他不在场时,由一系列他权力控制之外的偶然事件造
成的。我们注意到,小说貌似悲状的战争场面中,没有一个真正的英雄,没
有可歌可泣的业绩,甚至也没有真正的敌方。日本军队的存在只是为了增添
气氛,从来也没有成为作家描写的重点。小说的结尾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战争早已结束,匆匆赶来的海军却照样对没有敌人的海岛进行炮击和登陆。
《裸者与死者》属于美国文学创作主流的现实主义和社会批判小说,但也具
有浓烈的自然主义色彩。诺曼·梅勒以军队生活中的恐怖相压力,集中反映
了社会生活对美国人的威胁和压迫,以军队的森严等级象征战后的美国社会
等级,以战争的荒唐代表整个社会存在的不合理性,在卡明斯和赫思的对立
上,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对战争的历史和哲学含义,甚至对整个人生和社会的
存在及意义进行发掘。最后赫恩被摧垮,权力打倒理智,兽性战胜人性。这
一结局代表了作者对未来的悲观看法,梅勒似乎以此来告诫美国公众,要警
惕法西斯主义在这个国家的复苏和蔓延,除非人们有足够的力量扼止它,否
则必将带来严重恶果。这种有刺激性的主题冲破了以往战争小说的创作思
想,或许这正是《裸者与死者》格外受到公众欢迎的一个原因。小说的创作
手法也是十分成功的。语言是士兵们熟悉的粗犷的“战壕语言”,毫无做作
之感。艺术上作者采用多斯·派索斯“时间机器”的手法,自然的插入和倒
叙使作品的层次丰富鲜明,结构严谨有序,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整体感。

(张锦)


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1946)

作者简介罗伯特·佩思·沃伦(1905—)美国作家,文艺批评家。生
于肯塔基州的格思里。先后就读于范得比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那
鲁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他结识了美国南方重农学派的成员,
在他们的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毕业后,他曾在那鲁大学等多所大学执
教。从1935 年起,他和其他人共同创办了《南方评论》杂志,吸引了一批文
人,形成了现代美国最重要的文艺批评流派——新批评派。1973 年起,被聘
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名誉教授、诗歌顾问。1986 年,被选为美国第一位桂冠诗
人。沃伦是以诗歌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的。早期的诗集有《诗三十六首》
(1935)、《同一主题的诗十一首》(1942)和《诗选,1923—1943》(1944)。
《龙的兄弟》(1953,1979 年修订)写杰弗逊的侄子于十九世纪初期在肯塔
基州边疆谋杀黑人的事件,对恶的本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许诺》(1957)
集中的诗歌比喻主动、描写优美,洋溢着作者故乡的泥土芳香,于1958 年获
普利策诗歌奖。另外还有《此时与彼时》(1978)、《在这儿》(1980)和
《证实了的传言》等诗作。沃伦的长篇小说主要有《夜间的骑手》(1939),
《在天堂的大门口》(194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