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霸占了一个名叫西尔薇娜的女演员,立下字据,说如果她为他生下一个儿子,
就给她100 万法郎。西尔薇娜背着他与许多男人睡觉,总也怀不了孕,原来
她患有不育症。为了得到100 万法郎,她求人找到一个未婚有孕的姑娘,和
她一起到南方一个小村住下,把她生的孩子说成是西尔藏娜的,事成后给她
5 万法郎。那姑娘生了双胞胎,西尔薇娜向莫勃朗敲诈了200 万法郎,而他
却蒙在鼓里,反而喜出望外。诺埃尔雇人把此事的前因后果调查得一清二楚,
策划召开了一个家族会议,把吕西安的丑行揭露出来,用法律手段将他置于
自己的监护之下,把他的所有财产都冻结,他每花一分钱都要向诺埃尔请示,
而诺埃尔利用这一点百般折磨他,弄得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最后流落街
头,发疯了,被送进收容院。当伊莎贝尔去看望他时,他拉着伊莎贝尔的衣
袖,悄声说:“告诉我的哥哥让,说我就要去见妈妈了,她不会训斥我们的。”
半个月后,的短讯拦里发了一条不引人注目的讣闻。德·拉

《费加罗报》福维尔·
莫纳里、勒卢瓦一莫勃朗、莫勃朗一卢吉埃和舒德雷各家都发表了吕西安·莫
勃朗突然逝世的消息,终年63 岁。葬礼规模极小,只有少数亲友参加,而护
灵前往墓地的只有家族委托的一个代表:波朗夫人。

作品鉴赏《大家族》是一部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长篇小说。它为读者
展示出一幅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上层社会的讽刺画卷,着重揭露了文艺
界、金融界和报界的黑暗内幕以及淫乱无耻的生活场景,显示出大资产者及
所谓社会名流对权力、金钱和名誉的追求是如何摧残人性、达到了怎样骇人
听闻的程度。首先,作者以戏谑的笔法描写上流社会的淫靡之风。著名诗人
让·德·拉莫纳里临终前留下的最后几行字是给他的情妇埃戴尔兰夫人的,
而当他的学生西蒙拿着这个字条去拜访那位夫人时,徐娘半老、刚刚失去忠
诚的情夫的埃戴尔兰夫人却露骨地勾引那年轻人。渴望进入法兰西学士院的
医学教授在汽车里奸污妇女,甚至在诊所里企图占有女病人。。在这里,上
流社会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腐化堕落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接下来小说
中塑造了一个野心家的典型,西蒙·拉肖姆本是个农家出身的中学语文教师,
他以一篇给让·德·拉莫纳里树碑立传的论文为敲门砖,挤进上流社会,在
陆军部部长办公室工作,他先勾引贵族小姐伊莎贝尔,并使她怀孕,后为了


避免影响他的政治主涯,将伊莎贝尔一脚踢开,当他看到曾提携他的陆军部
长阿纳托尔·卢梭在政界失势后,他又一头钻进银行家、报界巨头舒德雷的
怀抱,进而试图成为舒德雷家的乘龙快婿。活脱脱是一个不择手段、拼命往
上爬的投机钻营分子的形象,使人不禁想起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小说
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描写是舒德雷家族内部的一场斗争。父亲诺埃尔眼见踌躇
满志、年轻有为的儿子弗朗索瓦对他在家族中的权力、地位形成威胁,便与
94 岁的老父亲合谋,设下一个阴谋,既要教训教训儿子,同时又可整垮仇敌
吕西安·莫勃朗。他虽取得了绝对胜利,但却逼得独生儿子自杀身亡。接着
他买通官府,胁迫法官,在精心策划的家族会议上对吕西安·莫勃朗发动突
然袭击,不仅当上了他的财产监护人,还对他竭尽析磨、刁难之能事,致使
他惨死在精神病人收容院里,终于达到了夺取他全部财产的目的。由此可以
看出,大资产者们的人性已经被追逐权力和金钱的欲望泯灭治尽了。在这本
书中,德吕翁对上流社会的揭露毫不留情,触目惊心,用的是自然主义的手
法,但是却远没有左拉那样深刻和富有批判性,他的描写比左拉还要更犬儒
主义一些,有时候也要更尖锐一些,但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有些暧昧,甚至
表示出对他详细描述其丑行的那个阶层、那个圈子怀有眷恋之情的立场。自
然主义的描写手法在这里并没有达到批判的目的,而仅仅是展示出上流社会
的生活方式而已。舒德雷家的老男爵每天还为穷人布施,西蒙、拉肖姆向上
爬的野心似乎也不那么可憎,诺埃尔对莫勃朗的报复似乎带有惩罚坏蛋的意
味,而莫勃朗的潦倒惨死也颇可引人怜悯。再比如,拉尔社瓦教授被选入学
士院的当夜,他与一班朋友在夜总会狂欢,出尽丑态,当他向埃戴尔兰夫人
求欢不果的时候,作者写他在夜深人静时回到他开的儿童医院,去照顾一个
已进入弥留状态的孩子,以减轻孩子死去时的痛苦。作者在这里似乎想要表
现出一个卑鄙无耻之徒身上的某些闪光之点。毫无疑问,这样的写法大大减
轻了作品的批判份量和思想深度,但《大家族》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一部优秀
的揭露资本主义黑暗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德吕翁完全遵循传统,故事发
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前进,结构布局也与巴尔扎克、左拉时代的小说毫无二
致,时间、情节脉络清晰,流畅自然,浑然一体。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小说中各种类型的主人公栩栩如主,跃然纸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
本书中的讽刺笔法,描写上流社会的丑态时尖刻辛辣,鞭辟入里。比如在嘲
弄年迈色衰的公爵夫人借浓妆艳抹来掩饰其老态时,作者写道:“脸上的脂
粉在裂开,沿着皱纹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还有在拉尔社瓦的学上院就职
典礼上,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刻画那些“弯腰驼背,行将就木”的名流的惧怕
死亡的心理活动,可谓一针见血,精彩至极。《大家族》在法国二十世纪传
统文学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邓永忠)


埃马组埃尔·罗布莱斯蒙塞拉(1948)

作者简介埃马纽埃尔·罗布莱斯(1914—)是法国龚古尔文学院院土、
当代著名戏剧家、小说家、评论家。1914 年5 月4 日生于法属阿尔及利亚的
奥朗。父亲是西班牙人,一个贫苦的瓦匠。他从小生活在殖民地被侮辱人民
中间,深刻体验了殖民主义的压迫和社会的不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
在意大利提任盟军火线记者,更耳闻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因此,
在他的一系列戏剧、小说中,凝聚着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闪烁着痛恨邪
恶、残暴,向往正义、光明的人道主义思想。剧本《蒙塞拉》创作于1948
年,是当代的戏剧杰作之一,被西方评沦家视为观念剧的成功例子。他的其
他剧作如《真理死去了》、《钟》、《玛可尼街的大楼》、《波尔菲里约》
等,都没有取得这样大的成绩、达到如此完满的境界。另外两部戏剧《为反
叛辩护》、《自由的海》也可谓成功之作,显示了蓬勃生气,获得了他的朋
友加缨的高度评价:“心绷得紧紧的,保持着它全部的力量。”他在戏剧中
善于营造紧张气氛,使读者欲罢不能。他的小说也常具有扣人心弦的情节,
如《行动》、《人的工作》、《城市的空地》、《这就是黎明》、《费德里
卡》、《刀》、《维苏威》、《溯流而上》等,其中《城市的空地》荣获妇
女文学奖。他的小说结构严谨,具有古典风格,显示了他娴熟的艺术技巧。
他的作品还有小说《面临死亡》、《四月的人》,中短篇小沉集,评论《费
德里科·加尔西亚·洛加》以及译自西班牙作家的大量译作。

内容概要1812 年7 月11 日,委内瑞拉民挨英雄西蒙·博利瓦在一次
战斗中失利逃亡,暂居一座农庄养病。西班牙的督军蒙特维尔德的副官伊斯
基那多认密探处得知博利瓦的躲藏地后,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决定在拂晓时
俘获博利瓦。在晚宴上,伊斯基那多洋洋得意地向在座的西班牙军官们透露
了自己的“机密”。28 岁的德,蒙塞拉也在座,他是一名西班牙军官,他对
自己的同胞在拉丁美洲的肆意暴行、野蛮统治很是不满,在一次奉上级命令
逮捕博利瓦的机会中,他曾和博利瓦相识、并在交谈中,了解了拉美人民争
取民族自由解放的事业,相信博利瓦能领导人民取得最行的胜利。因此,当
他听到伊斯基那多的阴谋时,便不顾一切地连夜把消息告诉了博利瓦,还帮
助他安全转移。伊斯基那多自以为稳操胜券,天亮时带领部下来到农庄,四
处搜寻,他一无所获,不由恼羞成怒,任意放火、屠杀百姓。伊斯基那多从
黑人马伕嘴里得知了蒙塞拉的叛逆行为,但却不知博利瓦新藏身地,又因惧
怕天黑时博利瓦奇迹般地逃离西班牙的防线,重新集结旧部,发起反对西班
牙人的独立战争,残暴狡诈的伊斯基那多就一方面让骑兵在博利瓦可能通过
的所有关口加强监视,另一方面,“别出心裁”地下令随意逮捕街上6 名无
辜的行人,把他们和蒙塞拉关押在一个大厅里,限令这6 个人质在一小时内
说服蒙塞拉交持出博利瓦隐藏的确切地点,否则都将被枪决。伊斯基耶多把
6 名人质作为捕获猎物的诱饵,要蒙塞拉在6 条无辜生命和博利瓦之间作出
抉择。他用尽一切手段,企图引起蒙塞拉的怜悯之情,供出博利瓦的藏身之
地。紧张的戏剧冲突在蒙塞拉与伊斯基那多、伊斯基耶多与6 个人质、人质
们与蒙塞拉之间交错地进行着。陶器匠阿纳尔·卢安是印第安人,靠制造和
销售瓦罐和水坛勉强维持有5 个要吃要穿的孩子的家庭生活。他有强烈的生
存的本能欲望,他惧怕死亡,用尽一切办法去打动蒙塞拉,乞求伊斯基耶多,
被拉赴刑场前的最后一秒钟也没停止过哀求。但在伊斯基耶多看来,陶器匠


的生命最不值钱,甚至认为这样的人活在世界上是多余的,因此第一个枪决
的就是他。萨拉斯·伊纳,是个心满意足的富商,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