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听到的是他们。隔壁。也许是他们黑人在发出声响,隔墙传过来的。”
阿斯顿出门,要他照管房子,对于这种信任,他感到惊奇,不敢相信:“你
现在肯定,你肯定你不介意我呆在这儿吗?”阿斯顿把钥匙交给他出去之后,
他东翻西看,正当他提起一只箱子想打开它时,米克出现了,米克抓住他的
手青,把他按倒在地板上。米克放开他,他不安地扭动着身体。米克注视着
他,表情冷淡地说道,“这是什么把戏?”结束了第一幕。第二幕以米克和
戴维斯的对话展开。米克抱怨他哥哥太懒,主动提出让戴维斯看管房子:“他
就是不喜欢工作,非常不喜欢工作”;“我向你提一个建议,你是否愿意用
在这里,作看管人?”“我希望这个地方能依靠一个象你这样的人,留心看
管各种东西”。其实米克并非真想让戴维斯作看管人,而是引诱他充分揭示
“自我”。戴维斯自身的弱点使他对米克说了不少阿斯顿的坏话;“他是个
可笑的家伙”,“没有头脑”,“他发疯了”,“出于恶意,他疯了,他快


完蛋了”,等等。第二幕以阿斯顿大段的回忆和讲述他的生活经历而结束,
他先是回忆接受电疗之前的情况:“他们总是习惯于听我说话”,“在工厂
里也一个样。站在那儿,或者在工间休息时,我常常。。谈论一些事情。而
这些人,不论何时,只要我。。说些什么,他们常常听我说话。这没问题。
麻烦在于,我时常有一种幻觉”,“某种谣言肯定已经流传开来”,“我认
为人们已经开始变得可笑了”,“我不能理解这种现象。后来有一天,他们
把我送到伦敦郊外的一家医院里。他们。。把我弄到那儿。我不乐意去。。。
我试图逃跑,有好多次。但是。。很不容易”。接着,他回忆了接受电击疗
法的过程:“他们告诉我我有毛病,听说他们已经做出了检查结论”,“这
些玩意儿看起来象大铁钳子,上面有电线,电线上联接着一个小机器。它们
是电动的”,“突然地,这位主治医生把那些铁钳子放在我的头盖骨上”。
由于他没有完全照医生的要求去做,他的思维变迟钝了:“我不能把我的思
想集中起来。”第三幕,戴维斯利用阿斯顿的自白,忘恩负义,梦想自己可
以成为房子的管家。当阿斯顿说他们合不来,要他另找地方时,他却俨然以
主人自居,逼阿斯顿出走:“不合适?得了,我可以告诉你,我是作为看管
人留在这儿的!懂得吗?你的兄弟,他已经告诉我,嗨,他已经告诉我这工
作是我的。我的!所以我就留在这儿。我就要成为他的看管人了”,“你!
你最好另找个地方去!”“你最好走”。他甚至用刀子指向阿斯顿的肚子。
这时米克进来了,态度骤变,大发雷霆,他对戴维斯说:“你是个多么奇怪
的人。。。自从你来到这所房子以后,这里除了麻烦以外就没有别的了。老
实说,你说的话没有一句顶用的”,“你是凶暴的,你是反复无常的”,“你
不过是一头没有进化的野兽!你是个野蛮人”。他告诉戴维斯房子由他哥哥
照管,“我哥哥可以管它。他能对它修缮,他能装饰它,他能做他想做的事。。。 
我是在帮他的忙,让他住在这儿。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我要让他去
干”。戴维斯面临被轰走的处境,乞求阿斯顿让他留下,“我将会为你照看
这房子,为了你,。。我将是你的人,你下命令,只需下命令”,“我会帮
你盖起你的工棚来的,那就是我要做的!我会帮你的!”“我将为你做事!”
但是,不论他怎样说,最终还是被轰走了,从而失去了最后改变生活的机会。
全剧结束。

作品鉴赏这是一部典型的荒诞派剧本。品特的作品明显受贝克特、卡
夫卡等人的影响,与法国荒诞派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表现人的失去“自我”,
在一个荒诞不经的世界里茫然不知所措,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等等。但
是,品特也有自己的特点:作品的背景是战后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人物是资
本主义社会常见的人物,如失业者、小职员、资本家以及形形色色的下层人
物,他的作品常常把世界不可知的观点推到其逻辑的极端,环境缥缈不定,
事件隐约不清,影影绰绰,似是而非。《看管人》这个剧本明显体现了品特
的特点,3 个人物一个是小商人,一个是无法工作的下层人,一个是穷困潦
倒的流浪汉。剧本的背景是英国战后的社会现实和普通人的生活,在一定程
度上是伦敦东区的写照。《看管人》主要表现戴维斯如何想方设法保持呆在
一间房子里的权利,但由于自己的过失终于被驱逐,这在作者笔下有着巨大
的悲剧意义。品特作品中的戏剧冲突往往围绕着一间闭塞的屋子发生。这间
屋子代表一个人在荒诞的世界上所能把握的仅有的一点东西,而屋外则是不
可知的、可怕的一切。因此“一间屋”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品特自己承认,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一间屋得到启发。他说:“两个人呆在一间屋子里——


我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屋子里的两个人打交道。幕启,意味着提出一个包含许
多可能性的问题。这两个人呆在屋里会发生什么事情?”“显然,”他又说,
“他们害怕屋子以外的东西。屋子外面是一个向他们压下来的可怕的世界。
对你对我都同样是可怕的。”这扰引出品特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威
胁”。有些西方评论家孤住这个突出的特点,把他的戏剧称作“威胁的喜剧”。
在荒诞派的概念里,这种“威胁”正是个人在一个陌生环境里的压迫感,是
将颓废悲观情绪转化为一种“形而上的痛苦”。事实上,《看管人》第二幕
结尾处阿斯顿的自白所表明的就是这样:“我老是坐在我的房间里。。。在
我的房间里,我把所有的东西,所有我知道是我的东西,都归置好,整整齐
齐地,但是我并没有死。问题是,我本来早应该死了。我早应该死了。。。
我现在不同人谈话。我避开象那个咖啡馆那样的地方。我现在再也不到那些
地方去了。我不同任何一个象那样的人谈话。”品特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完全
遵循荒诞派作品的“模式”,他们缺乏丰满的血肉而象梦幻中的影子一样在
舞台上游荡。有人责备品特笔下的人物“没有社会存在”。品特回答说,他
本来就不想写“有社会存在”的人,而是要写站在“存在边缘上”的人物。
这种人物没有身份,没有来历,没有前后的一致性。品特的《侏儒》中一个
人物曾问:“你是谁?我很清楚地看见你。但我要问,你是谁?你是许多折
光的汇合吗?”其实,这也是可以向《看管人》里的人物提出的问题。例如
老流浪汉戴维斯,他一直说要去钖德克普取他的身份证,“我把它们留在那
儿。。。它们证明我是什么人!。。它们告诉你我是谁!你知道!如果没有
这些证件,我就没法动了”,但是他永远去不成钖德克普,要么没有鞋子,
要么鞋子不合适,要么天下起雨来,结果就永远说不清他究竟是谁。《看管
人》通过戴维斯和阿斯顿的对话还涉及到种族问题,认为种族歧视的感情会
影响和平。但剧本并未直接道明这点。实际上,和其他荒诞派作品一样,《看
管人》表现的是人物间的隔绝,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正如品特所说,人们
“不是不能(通过语言)互相沟通,而是有意识地回避沟通。人们之间的沟
通是可怕的,因此,他们宁可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不断地谈些不相干的事,
也不愿涉及他们关系中最根本的东西”。《看管人》里的对话明显有品特所
说的这种特点,因此这段话可以当作理解剧中对话的一把钥匙。《看管人》
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语言简练,对话常常停顿、重复并出现沉默的场面,
这些都是作品在手法上的特点,需要仔细品味。

(王逢振)


奥丽维亚·曼宁巴尔干三部曲(1960—1965)

作者简介奥丽维亚·曼宁(1908—),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普茨茅斯,
父亲是海军军官,母亲是爱尔兰阿尔斯特省人。曼宁的童年是在中产阶级无
忧无虑的生活中度过的。她曾受教于私人教师,也在美术学校学习。20 岁过
后她来到伦敦,先为彼得·琼斯公司当打字员,每周挣15 先令,后又油漆家
具,然后又转为麦第奇集团做图书推销业务。她与斯蒂维·史密斯的友谊就
是在这时期开始的。1937 年,她的第一部小说《风变》出版了。就在德国法
西斯宣战的前几天,她与R。D。史密斯结婚。史密斯当时是英国议会的演讲
人,后来成为出色的无线电制作人,又先后在阿尔斯特新大学和萨里大学作
教授。奥丽维亚陪伴他到布加勒斯特任职,从那里他们又转道希腊。就在德
国人把他们的万字旗挂在雅典卫城上的前两天,史密斯夫妇被疏散到埃及。
奥丽维亚当上美国驻开罗使馆的出版官员,1941 年至1945 年又在驻耶路撒
冷的公众信息办公室作出版助理,并同时为英国议会工作。这一段经历对曼
宁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战结束后,面目全非的家乡战士和她病弱的
身体使她开始面对现实,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小说,成为英国重要的小说家之
一。《失踪者中间的艺术家》于1949 年出版,接着又出版了《爱之教育》(1951) 
和《不同的面孔》(1953)《维纳斯的鸽子》(1955)。最著名的作品是发
表于六十年代的《巴尔干《三部曲》(《风云际会》,1960,《被毁的城市》,
1962,《朋友们和英雄们》,1965)。其后还创作过《雨林》(1974)和《利
万特三部曲》。奥丽维亚在伦敦北部圣约翰森林居住多年。1949 年她获汤
姆·加伦荣誉奖,1976 年被评为布列颠帝国资深会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