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英雄人物。然而“幸运的吉姆”之所以“幸运”就在于他被赶出学校的同
时又另有高就,被富有且有势力的戈尔阿夸特先生看中,成了他报酬优厚的
私人秘书,而这个职位正是伯特兰德始终觊觎而没有到手的肥差。与此同时,
吉姆还得到一个上流社会的爱人。吉姆本身是个激进分子,对上流社会的盛
气凌人感到愤慨,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上层社会的恩惠并感到幸运和幸福。这
种完满的结局固然是受传统的影响,但也说明了作者潜在的保守。艾米斯在
他的作品中显示出一种驾驭语言的才能。风趣的语言,幽默的形象,准确的
心理描写,集中体现了作者——一个学者作家的机智,敏锐和聪慧。那种调
侃、嘲讽、辛辣、夸张、活泼的笔触在书中处处可见,不一而足。特别是在
描写吉姆一边曲意奉迎威尔奇教授,一边在内心痛恨、诅咒的心态令人忍俊
不禁。对威尔奇教授的学者骗子的嘴脸,对伯特兰德粗鲁可憎的形象,甚至
包括象阿特金森、小约翰斯这类出场不多的人物都因妙笔生辉的描写而跃然
纸上。作品情节琐碎、曲折但很吸引人,最后吉姆闹剧式的演讲可视为全书
的高潮。从整部作品看,确系是现代英国小说史上的最佳作品之一。

(王众)


艾丽斯·默多克在网下(1956)

作者简介艾丽斯·默多克(1919—)英国小说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
林的一个英格兰——爱尔兰家庭。自幼迁居伦敦,曾受教于布里斯托尔白德
明顿学校,后进入伦敦的弗罗拜尔教育学院。1938—1912 在牛津萨默维尔学
院学习古典名著,广泛涉及了古典历史、文学和哲学。1942—1944 年在英财
政部工作,其后的两年服务于联合国救济总署,曾赴比利时、奥地利从事救
济难民的工作。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千百万人无家可归,这些使她对存在
主义哲学产生了兴趣。1947 年她获剑桥大学纽汉姆学院奖学金学习哲学,
1948 年毕业后受聘于牛津、圣安尼学院,此后至1963 年在该学院教授哲学,
同时开始写作小说。1953 年发表哲学著作《萨特:浪漫的唯理论者》,1956
年她与同事约翰·贝雷教授结婚。在默多克的创作中,哲学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她把小说视为解释哲学的工具,但又不失文学作品的生动活泼。她的第
一部小说《在网下》(1956)奠定了她在英国当代文坛中的地位。在《钟》
(1958)与《砍掉的头》(1961)中,作者采用象征、荒诞等手法,描写了
心理变态的知识分子形象,提出道德、宗教和自由等问题。这一时期的作品
还有描写家庭生活的《沙中楼阁》(1957)、反映爱尔兰1916 年起义的《红
与绿》(1965)和描写一个老人临死时心理的《布鲁诺的梦》(1969)。1973
年她发表《黑王子》,小说用假定作者、编者以及其他四个人物的口吻来讲
一个谋杀的故事,他们对此得出不同的结论。该书获泰特·布莱克奖。1978
年她的《海,海》又荣获布莱克奖。其后发表的小说有《修女与士兵》(1980)、
《哲学家的学生》(1983)、《好学徒》(1985)等。默多克还发表过多篇
哲学论著、文学评论和诗歌。

内容概要当我走出站口看见菲恩来接我,就知道是出事了。菲恩是我
的朋友,在别人眼里他是我的随从,其实并不是。他告诉我麦格黛恩把我们
赶出来了,因为她要结婚,那男的是个睹赛马的,很有几个钱。我们找到麦
格黛恩,请她宽容些,但遭到了拒绝。我溜跶到汀克汉姆太太书店前,看见
她手里拿着本《奇异的故事》,坐在她养的一群猫中间,旁边的半导体传出
低弱的音乐声。我和她聊起了心烦的事。回想起我曾与麦格黛恩的一次吵架。
那次我有事没能赴约,她把我快写成的史诗撕得粉碎。她曾暗示她想结婚,
而我想的却是另一回事。我想写小说,想翻译法国作家J·皮埃尔的作品。
我新近刚译完他的小说《木夜莺》,这本书若能出版,我将获得一笔数目可
观的稿酬。我叫詹姆斯·堂纳格休,爱尔兰人,不过我只回都柏林一次。30
出头的我年轻有为,只是我很懒,以写作为生。我个头不高,会柔道,还患
有神精衰弱症。因而我害怕孤独,需要菲恩的帮助。菲恩这时走来,提议我
们去找戴伍帮忙。戴伍是个哲学教师,正与一群年轻人高谈阔论,于是我去
找女友安娜帮忙。我曾经非常爱她,但总不能了解她。她的歌唱得十分动听,
我就是在一次演唱会时认识她的。她的妹妹萨迪是电影明星,安娜不知为什
么从来不想进入影视界,我觉得她在这方面很有潜力。我找到了安挪所在的
剧院。走进一间屋子,我发现周围挂着一幅幅面具。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
听见另一屋子传来声音。顺着声音我走进房间,看见了安娜。我想过去亲吻
她,就象以前我教她柔道时把她摔倒后亲吻她那样。我这样做了,并向她说
我爱她。但她显出厌烦的样子。我问她在干什么,她告诉我她已经放弃了唱
歌,正从事戏剧事业。她很忙,建议我去找萨迪帮忙,因为她正需要一个照


料她房子的人。我在一家美发厅见到了萨迪。她十分高兴,叫我尽快去她家
做管理人。因为有个男人常来缠她,这个男人叫贝尔方德。听到这个名字我
心中一惊。因为我和他曾有过一段难忘的交往。雨果·贝尔方德以前不姓贝
尔方德。他的父母是德国人,到英国后做军火买卖。为了过个吉利,改姓贝
尔方德。后来果真生意兴隆。雨果继承父亲的产业时,工厂办得正红火。但
雨果是个和平主义者,转产火箭和烟火。然而他还是发了财。但雨果仍然生
活简朴,还常和工人一起干活。我和他是在一家疗养院认识的。那时我得了
感冒,作为治疗试验对象住在那儿。我的同伴就是雨果。当我和他交谈后,
我发现他是个最冷静最客观的人。我们的谈话涉及了各种问题。治疗结束后
我们各奔东西。后来我从法国回来,又常与雨果见面。有时我回家后把我俩
的谈话记下来,过一个时期拿出来看又觉得很不连贯,于是就作些补充润色。
本来我记下我们的谈话只是为自己看,就没有对他提起此事。一天我忍不住
把手稿拿给戴伍看,他觉得挺好,又传给一些朋友看。不少人建议我发表这
本书。终于我经不住诱惑把手稿送给了出版商。不久它以《沉默者》发表。
当时,我的心情恨沉重,觉得对不起雨果,不该把和朋友的私下谈话公之于
众。从此我害怕看见雨果,而那时雨果办起电影业并享有名声,渐渐我们的
关系就疏远了。没想到现在萨迪又提起了他。我到萨迪家后无所事事,无意
中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沉默者》。这又勾起我的往事。我决定向雨果说明
真清。但房门都锁着,是菲恩帮忙,用铁丝撬开厨房的侧门,我才得以走出
萨迪的家。菲恩、戴伍和我四处找雨果,结果雨果没找到,却在一家酒店认
识了社会主义者莱夫特。他和我一起喝酒谈政治,然后我们四人夜游泰吾土
河,直到天亮才分手。清晨我与戴伍一起喝茶,他给我一封安娜的信,信中
让我快去找她。但等我找到她的剧场,那里已经人去屋空。听说她要去好莱
坞演戏,我心情惆怅。最后决定我应该修改《沉默者》。我想去萨迪家拿这
本书,但走到她家门口,听到她正和山姆(麦格黛恩的情人)谈有关我的事。
山姆拿到了我译的《木夜莺》手稿,已联系雨果的电影厂把这篇小说改编成
电影,他鼓动萨迪参加演出。我听了非常生气,决心一定要找到雨果,告诉
他山姆卑鄙的计划。首先我得从山姆那儿把我的手稿弄回来,使他的电影拍
不成。我找菲恩帮忙,告诉他我的计划。菲恩仍用铁丝撬开了山姆家的门,
没想到在他家有一条大狗锁在房中央的笼中,它也是山姆用来拍电影的。我
们四处翻找,但仍未发现我的手稿。一气之下我们劫走了那条狗。我牵着狗
去找雨果。来到电影厂,那里正在开大会。讲话的正是莱夫特。他在讲社会
主义,听众群情激昂。雨果也在其中。我拉他到一旁,向他讲了山姆的阴谋,
但他以乎不以为然,又转身去听演讲。忽然一阵警笛声,人群骚动。雨果冲
向讲台帮助莱夫特逃跑,而他却在与警察的冲突中受了伤。我因为带着狗,
躲过了警察的扣留。第二天我找到戴伍,商量对付山姆的办法。我们决定他
以我的口气给萨迪写封信,让他们用钱来换狗。我去法国找麦格黛恩,因为
她来电报叫我去。在巴黎我见到她,她告诉我她为我找到了一个好工作——
做一家电影公司的编剧,我不用干什事就可以赚钱。我拒绝了她。我问起她
《木夜莺》手稿落到山姆手里的事。她得意地告诉我山姆受骗了,那个电影
根本拍不成。回到英国后我大病一场。病好后我在那家医院找了个活。无意
中我发现雨果在这里治伤。深夜我找到他,向他说了一切。他告诉我不必为
《沉默者》的事烦恼。他还告诉我他并不爱安娜而是安挪在追求他。他爱的
是萨迪,而萨迪爱的却是我。这真是出平我的意料。雨果让我帮他逃出医院,


我虽不情愿,还是冒着丢掉工作的危险,为他偷出他的衣服,逃出医院。分
手时他告诉我他不再搞电影而准备做生产表的生意。他还告诉我在他家有一
笔钱,一部分是给莱夫特的,一部分是给我的。我找到他家,拿了他保存的
那本《沉默者》,一些书信和一些钱。我又来到汀克汉姆太太店前,她交给
我几封信。一封是莱夫特的,他在信中说如果我能做些革命工作,他会很高
兴。另一封是J·皮埃尔的,他送给我一本他新近写的获奖小说。还有一封
是菲恩的,他说他回都柏林了,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