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女儿克拉芙季娅、还有别的姑娘,在卡捷琳娜姑姑家花园里那个冷清的澡
房里酗酒作乐。两个老太婆,卡皮托莉娅和里玛,是县城世袭的荣誉居民、
专门制作衬衣的女裁缝。姐妹俩只相差一岁,卡皮托莉娅是姐姐,她的一生
乃是全城的道德楷模。所有周末她都用来彻夜祈祷,所有周末以外的日子她
都用来缝制坎肩、衬衣。除家中亲戚以外没人吻过她。只有她自己知道,她
的一生乃是杯苦酒。而里玛的生活却是按另一种样子编织的。28 年前,她爱
上了一个会计,并钟情于他。可是有妻小的会计把她抛弃,使她受辱。哥哥
雅可夫拒绝收留她,姐姐反对她,街道邻里指着脊背骂她,会计的合法妻子
唆使人揍她。而她忍辱负重把两个私生女瓦尔瓦拉和克拉芙季娅拉扯大,家
庭美满幸福,生活充实丰富。如今,连卡皮托莉娅也明白过来,她那节操,
她那全城皆知的贞淑美名此刻已对她毫无用处,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比别兹


杰托夫兄弟晚两天,雅可夫的小儿子、工程师阿基姆也来到了县城,但他没
去见自己的父亲,而是来到姑姑卡皮托莉娅和里玛家中。黄昏前当教师的克
拉芙季娅从学校回来了,一对年龄相差10 岁的表兄妹,同坐在一张沙发上谈
心。克拉芙季娅告诉他,她已经怀孕,但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她关心的
不是爱别人,而是自己。她挑选不同类型的男人,体验不同的感受。她只想
到性的愉快,并没有想到将有孩子。她不懂得什么叫道德,也不需要一个丈
夫来尽她的妇道。翌日一早,工程师阿基姆走了。他是托洛茨基分子。他的
派别已被消灭,他的家乡和他的县城对他来说已无需要。他本打算把一星期
专门用来思考,思考革命和党的命运,但他没有去思考,却思考的是周围的
亲人。卡皮托莉娅姑姑,从未有过失检之处,但她的生活是空虚的。里玛姑
姑留下了污点,她的孩子是她的痛苦之源,但痛苦之源成了幸福之源。克拉
芙季娅,不是比她母亲更幸福吗?她压根儿不知道谁是她孩子的父亲,而她
母亲知道所爱的人是个坏蛋。他的母亲,是他独一无二的、最最美好、最最
神奇的养育者、苦行僧、塑造生命的功臣。他的叔叔是来世和共产主义的祈
求者。。冥想中,他的马车却陷入了泥沼。阿基姆没有赶上去莫斯科的夜车,
没有赶上时代的列车。

作品鉴赏皮利尼亚克不属于那种站在历史的峰巅俯瞰人类命运、以磅
礴的气势结撰史诗的作家。他的作品大多写俄罗斯的小城生活。《红木》所
写的就是1928 年外省小城的生活。那种常常被苏联评论家称为“外省稀奇古
怪的本性那难以驾驭的力量”在作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小城生活从许多
荒诞不经的行为中给作品提供了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别具一格的结构。这些荒
诞不经的行为,人们在大城市里是做梦也想象不到的。但正是在这些形似病
态的乖戾行为中更鲜明地表达出时代的特征,揭示出革命以其荡涤一切的力
量撕掉了形形色色人物体面漂亮的外衣,把他们细心包藏的恶习和不良影响
暴露无遗。作品围绕红木家具展开,其中的线索是雅可夫·卡尔波维奇·斯
库特林一家。作家在作品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都用揶榆的口吻叙述了俄罗斯
红木家具的历史和制作家具的怪人工匠。他们成年累月在彼得堡阴暗的地下
室里雕凿家具。他们喝酒、雕凿,死去。来完工的艺术品由他们的侄甥接手。
他们没有后代,技艺均由侄甥继承,一代又一代。1861 年农奴制崩溃,家具
厂取代了农奴工艺,但工匠们依然住在地下室里,到处收罗古红木家具,想
方设法使它复活。他们是古董家,复古派。1928 年,小城里出现了两个来自
莫斯科的所谓古物收藏家,修复家。他们其实是新的复古派,是投机商,是
好色之徒。十月革命风暴使往昔的贵族、庄园主威风扫地,贵重的红木家具、
古董成了无用之物。于是他们到处收罗,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大发横财,
成了新的资产阶级。自称经历过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三世、
尼古拉二世和苏维埃政权的雅可夫·斯库特林,当过募兵和老地主列伊斯基
的文书、农奴制废除、老地主破产,他买下了他的房子和屋子里的红木家具。
但十月革命没有触动他,因为他是泥腿子,靠种菜园子为主。他吃面包爱撒
上厚厚一层盐,吃罢,他把散落在桌上的盐粒小心翼翼地拣起,归到盐瓶里。
冬天他半座楼不生火。黑夜,只有他睡不着党的时候才点灯。他天天看报,
念《圣经》,熟悉《圣经》的教义和共产主义革命的消息。他知道红木家具
的价值,轻易不出手。他爱琢磨马克思的理论,写哲理文章,但从不拿出去
发表。他既是复旧派又是新布侩。还有他的自称共产主义者的懒汉弟弟伊万,
以贞女自居的胞妹卡皮托莉娜,他妹妹里玛的女儿、杯水主义的克拉芙季


娅。。作家给我们描绘了形形色色生活在外省小县城的众生相。确实,作品
里没有一个能鼓舞人心的正面人物。作品当年受到批判和指责,除了认为作
者把《红木》在国外发表,是“不能容忍的里通外合”,是“与白色侨民相
互呼应”外,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皮利尼亚克1929 年8 月28 日在
一封致《文学报》的公开信中曾这样写道:“在俄罗斯确实还有过去的破烂
货、市侩、复辟者、小偷、好色之徒和无所事事的懒汉。”但是,“苏联有
足够的力量发现和不惧伯这些臭虫,并且顺便说一句,人们正在尽极大的努
力把它们消灭,而《红木正是为了对消灭它们助一臂之力。”也许作者的这
些话,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打开难以理解的作品大门的钥匙。关于皮利尼亚克
的艺术成就和特色,卢那察尔斯基在1924 年针对“拉普”批评家的指责,也
曾写道:“可能你们不喜欢皮利尼亚克的作品,可能他会使你们感到讨厌,
但是倘若你们眼瞎到这样的程度,以致看不到他提供了多么丰富的实际观察
的材料,看不到他对材料的组织是何等的清晰,看不到他多么善于依靠自己
的神经抓庄一系列事件和现象,倘若你们完全感觉不到他的立论是多么的有
说服力,他的观点是多么的新奇,那么你们已经不可救药。。这意味着,你
们不会分析,你们使自己失去了获得美的享受和更多地了解世界的可能
性。。”

《红木》有石枕川的中译本,载《外国文艺》1989 年第6 期。

(严永兴)


斯·亚·阿列克茜叶维契战争中没有女性

作者简介斯薇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茜叶维契,其父是白
俄罗斯人,其母是乌克兰人。她在明斯克一家杂志当记者,从1978 年开始访
问了许多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妇女,搜集了大量资料,历时4 年多,行程数万
里,写出了这部独具特色的纪实文学作品。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人们极大
的兴趣;她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俄罗斯姑娘,一跃而为全国闻名的女作
家。以写纪实文学著名的阿达莫维奇为这部作品作了序,他兴奋地写道:“我
们又有了一部与《我来自烈火熊熊的乡村》和《围困纪事》同样出色的作品。”
被认为代表了战争文学创作新潮流的康德拉季耶夫对此更是备加赞扬,他在
《文学报》上著文,感慨万分地写道:“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感激斯薇
特兰娜·阿列克茜叶维契,她为了写这部作品,花费了很多精力、心血,长
途跋涉。她替我们完成了这项工作,我们全体男人、所有的前线老兵都感谢
她。”1984 年11 月,她荣获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的荣誉勋章。

内容概要《战争中没有女性》是一部全景性纪实文学。作者提着录音
机,携带笔记本,在4 年多时间里,行程几万里,走访了数十个参加过卫国
战争的妇女,然后将她们的事迹整理成文,让妇女们在书中作为主人公轮流
出现,“自己讲自己”,仿佛直接面对读者娓娓而谈。这些女主人公的命运
遭遇非常丰富多彩,各不相同,但又具有整体的共性。作者巧妙地剪辑和汇
合了她们的故事,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妇女群像的历史长卷。全书
共由12 篇短文组成:《我不想回忆》,《再长长吧,姑娘。。你们还嫩着呢》,
《只有我一人回到妈妈身边》,《我们这幢楼里有两场战争》,《电话听筒
可射不出子弹》,《我们只获得了小小的奖章》,《那已经不是我了》,《我
现在还记得这双眼睛》,《我们没有打过枪》,《关于一丁点儿大的小土豆》,
《妈妈,爸爸——是什么?》,《我拯救了生命,我拯救了和平》。这12
个短篇无纵向的主脉,各个故事独立成篇,极少起伏跌宕的情节,有些地方
的叙述还略为琐碎;但由于是女主人公们在面对读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因而又显得真切感人。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在七八十年代已经是儿孙绕膝的祖
母、外祖母了,她们有的已经退休,有的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
但在战争刚开始时,她们还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有的刚读完中学,
有的甚至连中学都还没有毕业。她们青春年少,有着美好的目标与追求,对
未来充满梦幻般的希望与憧憬。可战火摧毁了一切,她们不得不暂时搁下少
女的梦想,投身到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去,成为狙击手、坦克手、飞行员、洗
衣工、面包师、电话接线员、通讯兵、医生、护士。。女人毕竟是女人,姑
娘终究还是姑娘。她们温柔、善良、胆小、怕羞、爱漂亮,还喜欢贪吃零食,
留着心爱的长辫子。可一夜之间,她们不得不换下漂亮的高跟鞋,穿上40
码的厚毡靴和带帆布套的美式大皮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