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飞云幻雪江湖路-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欢迎访问:txtdown
引 子
江湖!
原本便是国土各地山川城乡,可供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在居家之外自由走动的总称。
江湖!
也是各种邪恶滋生之地,但是若无邪恶,岂能突显出善良?若无邪恶之人,又岂会有正义之士因应而生?
万物皆有阴阳两面,万事也有正反两面,为邪?为善?也因人、时、地之不同,各有不同的看法。
而人性!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上自皇帝,下至庶民,每个人的内心中,多多少少皆有善恶之念及一己私心,只差于突显于善,或是沉沦于恶。
所为之事,利人损己为大善,利人不利己为小善,利人利己则属持平之善,损人利己为私心之恶,损人又不利己为邪恶。
又!便是日日行善的人,或许有一天对某一事,或是对某一人,在内心中也会有一丝邪念或私心产生,只差敢为或不欲为?而大奸大恶之人,或许某一日眼见某个老弱妇孺遭欺,或是身陷险境,也会突生善念助人或救人,因此古人曾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
也有可能,某一个日日为恶的大奸大恶之人,突然有一天,遭某一事或是某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心生感触,突然大彻大悟的悔悟自己往昔恶行,于是从此改邪归正,弃恶扬善,如此,便是佛家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
然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在身受其害的当事者,以及毫无牵扯的旁人,在两方的心境却是迳庭大异。
如果被害者先有罪恶在先,因而反遭仇害,此乃是自做恶遭报,怪不得他人,但是无端遭害之人,何人能有资格劝受害者亲朋好友放弃悲愤及仇恨?
除非是心存大悲大善的亲人,深明大义,且怀有“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慈悲心,或许能放弃仇恨,容人有改过向善之机。
可是!有些受害者,乃是因为私心、贪心、恶心曾为恶,因此遭致报应而命丧,然而其家人却无心自省过错,竟心存仇恨,执意报复,于是就引生了冤冤相报、永无休止的仇恨,这也就是万幻江湖中,血腥杀戮的起源。
虽然任何人、事的善恶对错,皆有国法或公理可评断罪行之外,另外在江湖中也有一些以国法、公理及道义衍生出的不成文规矩,可规范或评断行道江湖之人的善恶对错,因此,这些不成文的江湖规矩,已然成为行走江湖之人广泛认可、共同遵守的行事准则。
这些江湖规矩,虽然江湖中有甚多人并不认同,但是!纵然不认同也甚为顾忌,否则甚有可能引起江湖人的议论,或是同声指责,甚或会遭致同声讨伐。
因此有甚多为恶者,纵若不顺从这些不成文的江湖规矩,但是又不敢遭江湖黑白两道知晓何人为恶,以免遭致众口声伐,或是遭正义之士仗义除恶,于是只敢暗中违逆,暗中为恶。
也因此!江湖中时常会有一些暗中为恶之事发生,甚或发生令人发指的惨案,但是因为不知是何人所为?便成为无头公案,仅遭江湖谈论纷纷而已。
若是事件牵涉甚广,或是所为令人发指,甚有可能在惨案广传之后,便有人自动追查案情,若侥幸查出何人所为,或是义愤除恶,或是将事由始末公布江湖,立即遭致整个江湖同伐。
也甚有可能某一件恶行或惨案,因为牵涉甚广,也有可能引生出正邪双方的对立,甚至,将会引发出一场江湖浩劫。
第一章 异乡孤雏幸余生 受托身入险异境
孤臣乱离子,边外安余生;
冰棘细如丝,雪箭何处来?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到头落地死,弃子心郁陶!
被飘雪覆罩成一片白茫茫冰雪的“徒太山”,乃是“女真族”称为圣山的“果勒敏商延阿林”,其意便是“长久白色的山”,也就是“长白山”。
“徒太山”远在千余年前乃是“息慎国”之地,也就是女真人的远祖,汉代时称为“单单大岭”又叫“盖马大山”,尔后关内汉人称之为“不咸山”,时至后魏之时,则改称为“太白山”,又称“徒太山”。
尔后“宋徽宗”正和六年之时,女真族“阿骨打”称帝“金太祖”,国号“金”,才将“徒太山”称为“灵应山”,至“金世宗”大定十二年,于山之北麓建庙宇,祀山神,册封山神为“兴国灵应王”。
时至“金兀术”时,率兵南下攻宋,战战得胜,认为系山神之助,故又将“兴国灵应王”的山神尊封为“开天宏圣大帝”,按时祭祀,从此与五岳齐名,并且从此始称“长白山”至今,高丽人则称为“白头山”。
(注:因为本书背景的年代,当时尚无“长白山”之名,并且为了避免与“长安”西北方,又称“终南山”的“太白山”之名混淆不清,故而本书皆以“徒太山”称之。)“徒太山”在太古之期原本是一座火山,山巅火口,每每被喷出的岩浆剧烈冲流之后,山口四周已逐渐形成十余座如齿突峰,将火山口围绕其中。
尔后天地异变,地火渐熄,因为地处酷寒北地,并且山势甚高,于是逐渐被冬季酷寒冰雪罩盖,终于形成一般所见的高寒耸山。
历经千万年后,山巅的如齿尖峰,已然稳固不变,尔后十八峰也逐一被世人命名远传至今,而十八峰中以“白头峰”最高,也最有名。
在南方及西方,有“白头峰”、“冠冕峰”、“卧虎峰”、“梯云峰”、“玉柱峰”以及“白云峰”、“芝盖峰”、“锦屏峰”、“观月峰”九峰。
在北、东两方有“龙门峰”、“天溪峰”、“璧铁峰”、“华盖峰”、“登霞峰”以及“大正峰”、“孤隼峰”、“三奇峰”、“木头峰”等九峰。
又因为太古之期,“徒太山”原是火山,因此山巅虽高,却无积雪,当时看似白雪的一片白茫茫,实则是喷出的岩浆灰层中,有一些白色玻璃质浮石浮在表面堆积,远远望去有如白雪皑皑的琉璃世界,因此才会被当地土族称为“果勒敏商延阿林”,其意便是“长久白色的山”,尔后火山已息,山顶才开始有冰雪覆罩,也因此更名副其实了!
可是当冰雪飘飞入十八峰之间的火口内,虽然火山已熄,可是地热尚存,因此火山口以及四周覆雪,被地底热气热化为雪水流聚火山口内,逐渐汇聚成池,始称为“图们泊”亦称“天池”。
“天池”经由四面十八峰的雪水百泉挹注,周围阔有一万一千三百多公尺,高约二千五百公尺,池水澄清碧绿,最深处至少有三百公尺,为“图们、鸭绿、松江”三江的源头,被女真人视为玄奥神秘之地。
并且因为“天池”之水终年奔流下泄,但水面永不减低,因此女真人认为池水通海,有真龙蛰伏池内,故而引生出不少神话。
“天池十八峰”峰峰相连之处,其中有八峰相连的四处峰脚较其它峰脚深,因此便成为池水满溢时,泄流山下的泄流口,故而称为“天池四门”。
在北面“龙门峰”及“天溪峰”之间的泄水门,在百里之外的山腰遥望,乃是一道如带瀑布,有如一片白帛悬天而下,瀑布冲泻而下,再汇聚山腰雪水冲流,于是便成为“松花江”的源头。
而“天池”南麓的“白头峰”,峰脚两侧皆有一门,成为分水岭,两旁泄水冲流而下,且各别分流左右方远去,于是成为“鸭绿江”及“图门江”的源头。
※ ※ ※
在关外东北方的山区及荒原中盛产三宝,乃是“人参、貂皮、乌拉草”。
(因为广阔的冰雪荒原、山区,位在万里长城的东北方,因此现今才会称为“东北”。)人参是多年生草本,叶为掌状复叶,由五小叶合为一大叶,产地称为“五披叶”,在初秋开花,由出土至三尺高,至少须五至十年,生长之地多在阳光充足的的山腰或悬岩绝壁之处,森林中较少见。
而关外东北的人参出处,便是以“徒太山”为最多,并且因为山区中有不少坚冰形成的冰谷、冰隙、险陡冰壁,甚为危险难达,因此生长的人参多为数百年之上的老参,故而称为“白山老参”。(时至近年才称为“吉林参”)
野参甚为珍贵,并且有异种,野参寿有五百年之上者,其茎叶逐渐回缩褪除,仅余根部隐迹深土或冰雪之下,它已无须自泥中吸收养分,而是吸取地底灵气,甚而每到天气晴朗或明月当空之时,便会出现地面吸取日月光华,但人兽接近,必然迅速隐逝,所以甚难知晓其根本何在?
传说中已成人形的仙参或是参王,至少皆有千年之上的气候,乃是少有的修仙珍品,有的已可变化形如婴儿,道行尚浅者或可掘其身,道行灵气高者,已可移动本体,便是“参仙”,又称为“小孩”,而且十之八九皆是生长于高陡奇险之地,故而甚难捕获,方能久寿,也因此更为珍贵。
“徒太山”四周便盛产人参,东、北两方的山势甚为险陡,千寻冰壁处处,甚为寒滑不易攀登,而且还有不少数百丈深的断层冰隙,有些冰隙甚窄,而且尚有飘雪虚覆,一不小心踏上,必将坠落断层冰隙之内,纵然不摔死,也因无能脱困而冻毙。
“徒太山”四周山脚虽然较斜平,但是却有不少虎、豹、熊、狼凶兽出没,因此采参人大多不敢深入,唯有在西、南方则是斜形山坡地带较易攀爬,且凶兽较少,故而所采人参多出自于西南方。
(注:采参者又称为“棒槌人”,少者五人,多者一、二十人,领头者称为“把头”,发现寻常人参时,大多立即挖掘,但是若发现“参王”时,便立即在四周插桩为城,以防参王脱逃。
因为有的“参王”参须长阔,散布约有近丈方圆,因此采参时不得用金铁之物,须用“梭波罗木”(东北特有且稀少的树木),削尖之后且经过油炸除性、除味,才能代铲挖掘,避免挖断参须。
整支人参及长须挖出后,尚须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