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齐塔人之声15--地极转换预言(预言)-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移动着,这是一个稳定地向内陆方向不断加强的洪水。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被洪水淹没的人,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跑到比海水高的地方。很快他们就到站到了他们能到达的最高的地点,然而,海水仍然在稳定地流向内陆地区,并且仍然在上涨(而最终淹没那些已经站在了“高处”的人)。那些在船上或者在漂浮物上的人,他们会被海流带到内陆地区,直到一个相反方向的退潮开始。反冲回来的海水因为对于地壳具有一定的相对速度,它不会在它平时所在的海床的位置上停下来,而是越过海床冲击大洋另一侧的海岸。所以,大洋两侧的地区会交替地经历这种大海潮(完了完了,上海完了),这种情况会持续一些日子,直到海水的动能减小为止。当洪潮退回时,那些仍然漂浮在水面上的人处于一个被海流拉向大洋深处的危险之中,因为各处的海水并不是均衡地流回海床,在有些地方海水会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地回流。
在海潮的波浪遇到山峰的地方,海潮会钻过峡谷继续前进。在海潮流过内陆的地区,会导致洪水深入内陆几百英里(1英里大致等于1。6公里)。在大西洋扩宽的地方和从北美大陆撕裂出来的地方,都会被海水占领。将会有比周围的海水更多的可供海水汇聚的地方,这会导致更远的原来集聚在两极的海水迅急地向地球上的这些部分流动。印度洋上会有一个暂时的海水低地,它会把原来汇聚在南极的海水吸引过去。在太平洋戏剧性地变短的地方,太平洋中的海水会发现承载它们的“碗”突然变小了,海水会沿着两边的海岸上涨。因为太平洋十分宽广,并且它的海水会越过以巴拿马为中点的地势很低的中美洲地区流进大西洋(这么说来中美洲地区海拔低的地方都要遭没顶之灾了),或者从澳大利亚周围流走,太平洋沿岸的海洋潮的波浪并不会比世界上其他大洋沿岸的海潮大太多。
事件描述
当地球的南极被经过的第十二行星的北极抓住时,会向北移动,地壳从里向外裂开并以这种方式获得了自由,这使之前存在的各个压力点都得到了放松。从而,欧洲和非洲会进一步向东移动,这允许大西洋在向北的滑行中被撕裂。
承载着欧洲、俄罗斯、近东的厚重的板块也移动了,受这一过程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印度,喜马拉雅山脉在这里被欧亚大陆推动着有力地压向印度,一眨眼的功夫,这些国家(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就沉入海平面以下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印度那个地方生活着10亿人啊)。
印澳板块被压入喜马拉雅山脉之下这一结果减轻了沿东非大裂谷的水平方向的挤压力,所以它们就迅速地撕裂了,并且是在一步步地震动、调整暂停、震动之间完成这一过程的。基本上来说,非洲大陆的东移提供了导致这一撕裂的动力。
在大西洋撕裂,以及北极或北美大陆被拖动的过程中,一个在圣·劳伦斯航道上的原先就存在的裂缝进一步扩大了。从本质上来说,北美大陆是通过许多点和大西洋的另一端虚弱地连接着的。在大西洋裂谷分离的时候,北美大陆与裂谷以西的部分带动加拿大一起向北移动。
承载着欧洲、俄罗斯和亚洲的厚重板块向东的移动预期会把这个板块沿着喜马拉雅山脉撕开。就象我们陈述过的,在现在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部的地方造成一个深入俄罗斯内陆的海湾。这会伴随着陆地的剧烈运动和断裂,在地极转换的那一个小时内,和东非大裂谷的撕裂一起发生。
当邻近巴西东部陆地突出部分的海洋到达了现在的北极的位置的时候,地壳滑动停止了,这造成了另一个效果。北半球板块的主要部分突然停止了,之前所有跟随着它们滑动的东西都撞向了它们(有点象是追尾事故)。体积巨大的北美大陆起着阻挡作用,会导致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象撞在一堵墙上一样)被撞碎。
在非洲大陆已经向东方滑动了的情况下,(原先存在的)压力被进一步转移到东方,因为印澳板块的缩减已经发生,板块之间已经建立了不牢固的连接,板块移动的动力也被转化了。
在原来是北半球的地方发生了碰撞事件,太平洋板块的东端被挤入美洲板块下面时,太平洋的压缩产生了阻力,日本爆炸了,印尼被挤碎。
这释放了南美和非洲大陆南端以南的板块的压力。当太平洋调整自己的时候,它不情愿地向南极洲——这个地球上一直没有感受到板块压力的地方施加了压力,这允许南美大陆东端和非洲西端之间突然浮现出一块新的土地。
亚洲及太平洋沿岸
面积巨大的中国大陆因为以下几个因素会在即将到来的地球两极变换中比较走运。首先从地理上来讲,内陆地区位于远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而且(由于中国在两极变换前后所处的纬度相差并不大)它的冷暖适中的气候会大部分继续下去(在其他一些纬度变化大的地方,气候的改变可能是灾难性的,如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英国及俄罗斯和西伯利亚现在的东北部的堪察加半岛,阿拉斯加及北美现在的西海岸,新西兰都会变成热带或亚热带,东南亚,南亚,南美洲现在的东部会成寒带。中国也一样,总之是热带变成寒带,寒带变成热带)。只是,因为它和变换后的南极——印度之间的距离比它现在离变换前的北极更近,中国的夏天会变短,冬天会比现在长一点(我喜欢这样,现在的夏天太长太热了。根据篇首地图结合现役地球仪大致测算,上海市或者说上海市遗迹将位于新地球的南纬43度,湖北省位于南纬 48…51度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南纬45…49度,中国将会象现在的欧洲一样成为一个标准的温带国家,而不再是现在这样的暖温带…亚热带国家了)。其次,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民现在的生活方式还比较原始,当他们住在根本就是泥巴和稻草做成的房子或者帐蓬里的时候,早已经学会了坚忍地适应无论从经济上来说还是从政治上来说都算是很严酷的环境。以上这些因素会使很多人在地极变换灾难中生存下来,并适应随后而来的在农作物生长季节中所遇到的各种(尤其是食品短缺)困难。中国和亚洲其他部分一样,在地球自转停止的那一个星期内是处于长夜的一边。这种情形导致了混乱的拥挤和人们之间的频繁而活跃的交谈,当人们因为担心以后永久都会是黑夜而极度焦虑的时候,这个长夜星期就这样结束了。
中国
中国对于地极变换根本没做多少准备。这首先是因为信息管制政策防止了人民接触新的和互联网上的消息,其次归因于,政府官员觉得他们在这样的一个大灾难面前根本没有能力来保护民众或向他们供应生存下去所需要的物资。既然这样,他们希望能避免关于这场大灾难的讨论。困扰中国的最大的问题是降雨,两极变换之后的日子里,紧接着会发生持续不断的暴雨及洪水。在中国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的人口过剩时代,大量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湿地被耕耘做农田,所以土地不再象海绵一样起吸水的作用了。中国内陆地区将会发现他们被洪水和狂怒的江河洗劫了。河流冲出河道,造成一个巨大的流动的水体,它将冲走除石质建筑外的所有东西,并把它们淹没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泥浆中。一些人从洪水中幸存了下来,天灾过后,只剩下了那些及早做准备,依靠位于山顶(原文如此,但我觉得山顶更容易被风灾破坏。作者的意思可能是说山区的风灾会比平原地带的小一些)的地形,不仅躲过了洪水,也避免了在地极变换期间发生的强风的吹袭的人。接下来,饥饿将成为中国要努力面对的问题,有许多从洪水中幸存的人被饿死。但,因为中国人民的坚韧,这次从各个社区团体中幸存下来的人将会参与各种活动,使地球转化到未来一个更美好的时期。
北京
总体上来说,在北京的人们将会被这个转换吓住。在转换期间,那些在城市室内的居民很有可能被倒塌的建筑压碎,而且他们在后来得到援救的希望也很小。中国现在经历过的地震,和那些将要在地极变换中所发生的地震,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由此,一些家庭的简陋的房屋会被震碎,压垮住在里面的人。看看发生在印度、阿富汗以及土耳其的情况,你就知道这些建筑是多么容易被震塌。被吓坏了的北京居民将会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把死者从活人中间挑选出来(原文如此,本人觉得“把活人从死者中间挑选出来”更合适),并努力应付所发生的一切。自然,坐在政府位置上的权力机关是无效力可言的,民众看不到政府有真诚的意愿,政府也不与人民协商(来共同面对这次灾难)。在这期间,军队差不多是消亡了,傲慢的军官视察着他们的部队,发现士兵队列的规模明显下降了——基层的士兵回到了家乡,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觉得没什么用的政府组织。通讯也不存在了,因为人们都离开了工作岗位,去了他们认为比较安全的地方。因为地势比较高,那些在灾难中幸存的北京人可以移居到乡村里,并和那里的幸存者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这场灾难)。这样的人会有很多的。
香港
作为一个有很多海湾和港口的水上城市,香港在现在被认为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然而,在即将到来的大灾难期间,这个城市不会那么幸运。因为太平洋两端的大陆往中间挤压,使海水更多地沿海岸上涨而不是下降,再加上地极柱消失,几个月以后,这个城市就不能再住人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建议你们搬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而不是计划长期住在香港,除非你住在一条船上,那样你会碰到一次又一次的短期紧急事件。
台湾
台湾,虽然是一个岛,却有一些地势高的地方,即使在地极柱消失之后,它也将象陆地一样幸存下来。因受挤压而变短了的太平洋会把一些大块的陆地向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