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534-冲突与变数-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波(20)的态度与卫成(01)相似。钱民(13)对政界精英不以为然,相反,对商业精英非常钦佩,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我对那些从政的人不感兴趣,因为关系不大。对他们的施政纲领,体会不是很深,感觉距离比较远。我们关心比较多的是业界的精英,企业方面的,创业方面的,我们比较佩服。他们无论在管理才能、知识水平上,都要比一般人高一大截,对这种人比较佩服的。对一些民营企业的比较佩服,对国营企业的差些。他们这些人有时候感觉很糊涂。杨波(20)看中社会上层对社会的贡献。对于腐败的官员,他则比较反感,同时感到无能为力:如果他们(社会上层)的收入是合法的,能够给国家创造经济财富,我对他们是很尊敬的。但是如果他们掌握权力,不为国家谋利益,我是很讨厌他们的。但对他们又没有办法。可以看出,相对政界精英而言,中间阶层整体上更认同商业精英。除了高级官员的腐败为整个社会——包括中间阶层在内——所反感之外,由于媒体对商业精英大量的报道,特别是对他们成功经历的报道,使得商业精英似乎距离民众的距离更近一些。


第二部分:内在冲突感受阶层分化与冲突(3)

    但这并不表示社会各阶层都能在感情上对“有钱人”一致认同。由于社会结构层次的差别,中间阶层与社会上层直接接触仍然比较少。如中间阶层与社会下层一样,在中间阶层与“有钱人”之间也存在疏远与隔阂。不可否认,媒体除了对富人的成功进行宣扬,还对“富人”的“为富不仁”进行了大量负面报道,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使得“有钱人”的形象受到损害不佳。丈夫卫成(01)极力称道企业主的社会贡献与义举,蒋丽(02)却不以为然,认为有钱人往往能够素质不高:即使有些人再有钱,素质也不是很高,……也许这和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有关系。其实我是很讨厌这些人的。不是因为他有钱什么的就讨厌他、嫉妒他,是因为他们素质高的人还是少。好像这些人有了钱,反倒丧失了什么。不太愿意和这些有钱人接触。谈到现在的仇富心理,卫成(01)认为“有钱人”应该回报社会:有些老板不一定为富不仁,现在的问题是要建立有钱人回报社会的机制,消除对有钱人的隔阂。“有钱人”形象不佳的另一原因是富人阶层的“原罪”问题,也就是“富人”在原始积累阶段并不都是正当的。自己的企业正蒸蒸日上的许刚(28)认为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一些说法代表了企业主群体的立场,有为富人群体进行辩护的味道,容易引起争议。他说:对富人负面的舆论其实很多的。比如刘某某(女电影演员,成名后进入商界),被抓起来,又被放出来。那一段的讨论其实很不利于企业主,就是对原始积累时期的原罪问题,逃税之类,这是事实嘛。我不相信哪一个私营企业没有逃过税,特别是起步的时候。但它的价值在于它发展起来之后可以解决很多的就业问题。可以为国家多缴税。非得倒旧账,是把他们都抓了、都判了刑好,还是放过他们让他们纳更多的税好处多?哪个更有利?他们在监狱里只是一个劳动力的价值,但在外面是个企业家的价值。关键是富人成功之后要有回报社会的态度,争取社会大众的认可,而不是大众的仇视。在访谈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直接接触过上层群体的人往往会在态度上发生一些变化。疏远导致隔阂,而交往使得隔阂减少。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群体的感情是抽象的、激烈的,而对于直接接触到的一个群体中的个体,这种态度往往被“软化”,特别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因此,当中间阶层与社会上层有相互接触的机会的时候,他们对于社会上层的态度会更宽容一些。与社会接触较多的研究生吴芳(30)描述了这种态度变化的感受:上层拥有不劳而获的资源,感觉不平等,恨他们。有这种想法只是出于一种良知,其实他们并没有触动我的利益。如果从新闻上看到那些恶性案件,就会觉着十分愤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里头,和这种人有实际的接触的话,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甚至当这些人对你有所帮助的时候,你还会感激他。对于他所拥有的东西呢,也不那么反感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宽容。(笑)就是说,(我)抽象上不喜欢这些人,但实际上要比想象的容忍度要大。综上,如中间阶层对社会下层一样,他们对社会上层的感情也是复杂的。在和社会上层距离较疏远的情况下,中间阶层的态度容易受到媒体舆论的引导,为官不正、为富不仁的负面印象多过正面印象。在和社会上层的接触中,这种印象可能会有所转变。也就是说,抽象的社会上层比具体的社会上层要更“可恶”一些。对于“有权的人”,印象大多是贪污腐化;对于“有钱的人”,艳羡、敬佩、疏远和厌恶等各种情绪都存在,相对多元化。相比较而言,中间阶层(特别是白领群体)对于商业精英比政府官员有更多的敬意。也许,如果研究一下社会基层对中间阶层的感情认同,也会得到与上述复杂情绪类似的结果。


第二部分:内在冲突模糊的阶层冲突意识(1)

    大多数中间阶层对于“阶层冲突”这个话题显得缺乏深刻的思考。从宏观、抽象的层次,他们对是否存在阶层冲突、存在怎样的阶层冲突并不清晰。许刚(29)在谈起阶层冲突这个话题,语气有些犹豫,只是笼统地认为社会位置较低的人对社会位置较高的人会有意见。一些结论与其说是来自体验,不如说来自一些模糊的印象:不同社会阶层肯定有冲突。一个阶层自然对另一个阶层产生不满意。我估计每个人对政府和官员都会有意见,包括我个人是这样。商品社会政治要配合经济嘛。另外,我感觉是不是低阶层的人都对高阶层的人都会有意见?因为低阶层的人都想成为高阶层的人。比如员工对企业家阶层是不是有意见?我不知道。我只是说有可能。不过肯定有仇富心理,比如砸汽车啦。有这些报道。朱海(05)认为阶层冲突是永远免不了的,但也是基于一种基于阶层分化事实的“应然”(should)推断:应该有(阶层冲突)吧。下面的人想向上,上面的人想控制下面的人。我说的冲突不一定是暴力冲突,这些冲突也许不是能看得到的。里面的东西变化了,就会带动整个阶层关系的冲突。他所说的“里面的东西变化了”,指的就是阶层结构的变化,也就是阶层分化。    
    中学教师华林(21)认为可能在意识上存在冲突的潜在可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多。不同阶层之间收入的差距在意识形态里肯定有一些冲突。同时,他并不认为这种冲突是普遍的,许多冲突也不一定会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那些激烈的事件是个别现象,只不过媒体进行了炒作渲染。他说:比如说社会上发生的砸人家汽车、仇富的,我觉着这只是个别现象。梦想一夜暴富的很多,但不是都去采取极端的手段。只要他能活下去,有发展的希望,不会铤而走险。有时候新闻媒体报道出来的东西就是炒一些新闻热点。有些中间阶层则直接否认有全局性的阶层冲突。至于原因,有不同的分析角度。    
    比如,有些被访者认为不同阶层各安其位,比如秦云(06)就持这种观点,她认为:“我觉着不同层次的人各安其位吧,不存在多大的冲突。”    
    另外,有些被访者从力量对比上来较“理性”地分析问题。冯涛(18)就认为没有明显的阶层冲突。在原因分析上,他认为不同阶层的力量悬殊,社会较低层没有反抗社会较高层的力量,所以不可能形成冲突的格局。他打了个比方,分析得头头是道:冲突是没有。冲突建立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基础上,就像我喜欢喝这个茶(作者注:当时在茶馆采访),你也喜欢喝这个茶,你比我高比我壮,你把它抢去了,然后我要站起来和你抢,这是冲突。但是如果你比我强很多很多,我就没有和你争的余地,我的利益都是在强者的施舍之下,双方就谈不上冲突了。就是说,并不是不想争,只是没有形成可以争的格局。比如民工,别说和其他阶层争了,就是工头不给他钱他也没有办法,除非到了过年要回家了,才去说一说。如果是他没有受到公平待遇的时候,他应该争的,但现在格局比较畸形,他没有办法争,也许他已经麻木了。吴芳(30)与冯涛(18)的想法相似,也认为社会下层无力反抗,社会上层难以反抗。她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言简意赅,令人回味:上层太强大了,触动上层比帮助下层更困难。华林(21)则认为当前并没有形成阶层剧烈冲突的条件,只要能保证大家都能温饱,就不会有太大社会冲突:我觉着现在大家都越来越实际,比较物质化一些。我觉着只要让绝大多数的人有温饱生活,而且让大家感到只要诚实劳动、辛勤工作,每个人就都有这样的机会不断致富。这样,这些差距都不是问题。如果差距拉大到像旧社会许多人被迫“拉棍子”要饭,生活无着的时候,社会冲突就来了。但如果将微观的个人体验与宏观的阶层冲突相联系,有些中间阶层还是能够感受到阶层间的冲突。许刚(28)为了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和恢复身体的妻子,请了一个保姆。在和保姆相处的日子里,他深有感触:我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保姆总说“你们真有钱”。很让人讨厌。后来我批评她这样子,说“我自己还欠人家钱呢,你别老说这个”。她就有这种不太健康的心理。她是嫉妒。她辛辛苦苦一个月挣几百块钱,看我们上次超市就(花)几百块钱,肯定不平衡。从我的角度看,是他们的素质太低了,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从何种角度看待社会稳定问题,中间阶层似乎存在共识,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