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看不见的城市-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小说,当然也是诗,是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的神灵之书,《看不见的城市》,一部不可思议的轻逸之书,轻逸,这是卡尔维诺在《文学未来千年备忘录》中论述的至为奇妙的气质,打开这部书,只能感受到一阵又一阵的轻风变幻不定,像翻开纸牌,迷失于命运和美的无限可能性。


卡尔维诺与《看不见的城市》
  
  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
  ——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名作《看不见的城市》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元代的故事。中国皇帝忽必烈汗接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后者向皇帝汇报一生游历的各个城市的奇谈异闻,用默思或神交的方式向皇帝传达人生的哲理乃至宇宙的意义。作品主要由二者的谈话和马可的叙述构成,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与一般意义上的小说不同,作品并无传统观念中的情节发展可言。文字充满着奇妙的比喻和象征,恬静委婉,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如优美的抒情诗,被认为是卡尔维诺“最美丽的书”。

  全书共分9章,根据各章的叙述可以整理出11个主题,即“城市与记忆”、“城市与愿望”、“城市与标志”、“城市与贸易”、“城市与眼睛”、“城市与名字”、“城市与死者”、“城市与天空”、“连绵的城市”、“细小的城市”、“隐蔽的城市”。头尾两章各写了10个城市,其它7章各写5个城市,每一标题前后描述了5次,总共描述了55个城市。中间7章按照标识的顺序依次为“54321”。这种奇妙的安排受法国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影响,追求一种表层构架的深意。

  古代题材并不乏现代痕迹。“连绵的城市之一”的莱奥尼亚,人们过着不断更新的生活,而城市却被成堆的垃圾包围着。未来,城市将被垃圾淹没,别的城市将占据这块土地,再次延续这一循环。生产的社会化,科技的高速发展,是为社会中每一个体谋尽可能多的福利,或套用经济学的术语叫“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然而,这种无休止的物质欲求,曾经和将来会给人类生存处境带来危险,甚至灭顶之灾。肆无忌惮地从自然中攫取,最终招致酸雨、飓风、沙尘暴……与其说是上天的惩罚,莫不如说是人类咎由自取。小说结尾,马可默默思考超脱的方式:“第一种很容易: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持续下去,赋予他们空间。”这里,“地狱”不妨看作工业社会畸形发展的隐喻。

  卡尔维诺的书,一向可以满足热衷心智游戏的读者。他说的故事也许并不稀奇,然而稀奇之处在于他独特的说故事的方法,以及解释故事的方式。卡尔维诺本来就是一个特别关心说故事方法的小说家。马可的描述,不管在不在于提供道德寓意,可以确定的是具体解说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忽必烈汗则扮演读者或接受者的代言人,一面聆听如谜的描述,一面诠释、发问、辩驳,并尝试找出其中的类型。忽必烈汗的听讲方式正是作家暗示我们的阅读途径——“现在,每当马可描绘了一座城市,可汗就会自行从脑海出发,把城市一块一块拆开,再将碎块调换、移动、倒置,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组合。”这种写法,类似巴塞尔姆等人提倡的“拼贴”技巧,是专供那些拥有发达大脑的“小众”读者的。

  《看不见的城市》还体现出卡尔维诺未竞之作《美国讲稿》中“轻逸”之奥义。打开这部书,只能感受到一阵又一阵的轻风变幻不定,迷失于命运和美的无限可能性。“轻逸”,主要是关于文学技巧的见解,包括“语言的轻巧”、“高度抽象的任何描写”与“轻盈的视觉意象”。有些话语,仿若佛教箴言,比如“她只知道起航,却不知道返航”;“马可在一座城里,看见某人在广场上所过的一生或一个瞬间,而这一生成一瞬或许就是他自己的;假如时间能停止在很久很久以前,现在的那个人可能就会是他自己;假如他当年没有在岔路口上取道相反的方向,在漫长的旅行过后,或许自己也会在广场上取代那个人的位置。”此等言说堪称谜语,只能靠读者自己耐心的体会了。


为什么要读卡尔维诺
    20年以前,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译本问世的时候,卡尔维诺对于中国读者还几乎是个陌生的名字,而今天,卡尔维诺已经是中国公众喜欢阅读的作家了。
  卡尔维诺的小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现实主义的因素和奇异的、魔幻的因素的交替和融合,构成他的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在他的小说中,现实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而是通过文化、智力的中介,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嘲讽、奇遇、科幻)来予以展示。卡尔维诺的虚构始终有着多义性。他的作品提出的问题,总是多于答案。读者可以顺着作家的思路对小说进行解构和重组。
  阅读卡尔维诺的作品,其实是一次旅行。从他的一部小说到另一部小说,从他的小说的一个章节到另外一个章节,都可以勾画出奇妙的旅行线路。读者追随作家,或走进古朴的童话世界(《意大利童话》),或回溯我们先辈生活的岁月(《我们的祖先》三部曲),或走进遥远的隐形城市(《看不见的城市》),或闯入神奇的古堡(《命远交叉的城堡》)去进行一次次饶有兴味的旅行。
  卡尔维诺十分注意让阅读他小说的读者能够进入角色,与小说中的人物,与小说的作者,一起去认识艰难、迷乱的现实生活,去突破一座座“迷宫”(这是卡尔维诺对错综复杂、不可捉摸的外在世界的比喻)。读者通过阅读,通过思考,去体验一次现代人的生活境遇的精神旅程。这正应了卡尔维诺的一句名言:阅读就像在丛林中前进。

卡尔维诺的独特性就是他的多变性 
 
  作者:王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世界文学中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越来越广泛。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最具独创性、最具实力的作家,于一九八五年猝然逝去,从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我想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憾。时间将不断地证明着卡尔维诺的伟大与不朽。

  卡尔维诺的艺术世界,无疑是浩瀚神奇、深不可测的。他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密集的信息、广博的知识,令人不胜惊叹。而他孜孜不倦的艺术创新精神,使我深为折服。

  《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的代表作,也是我极为入迷的小说。每当我沉浸在阅读之中时,时间似乎静止了。那是卡尔维诺刻意营造的、饶有兴趣的〃时间零〃理论:在雄狮扑向猎手时,猎手向狮子射出一箭。当雄狮纵身跃起,而箭在空中向它飞去这个瞬间,是一个绝对的时间。卡尔维诺称之为〃时间零〃。在这样一个短暂而永恒的瞬间,卡尔维诺处心积虑地让读者永远处在一种焦虑地期待着的状态之中。是狮子扑食了猎人还是箭射中了狮子?卡尔维诺不会轻易地告诉你,或者说根本不想告诉你,因为他关注的是这个结果前的那〃一瞬间〃。

  所以,在《寒冬夜行人》中,我们与书中的〃男读者〃、〃女读者〃一起读到了十部小说的开头,似乎是互不关联、却又环环相扣。卡尔维诺说过:我真想写一本小说,它只是一个开头,或者说,它在故事展开的全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头时的那种魅力,维持着读者尚无具体内容的期待。因而,卡尔维诺在《寒冬夜行人》这部小说杰作中,进行了〃时间零〃理论的艺术实践,对传统的小说、对传统的阅读、对传统的审美兴趣进行了颠覆。他不再是写一部有头有尾、情节曲折的传统小说,而是在一部小说中写了十部永远只有开头的小说。那些小说中的小说,每当我们读到那〃一瞬间〃时,往往就结束了,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再读下一章时,又是一部小说的开头。那种颠覆与悬念,始终是扣人心弦、激动人心的。

  贯穿始终的,是〃男读者〃与〃女读者〃柳德米拉在探索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情。〃读者〃是小说叙述的一条辅线,也是小说组成的有机部分。〃读者〃同样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在阅读中,与小说中的〃读者〃一起经历着阅读的艰辛、期待、焦虑与快乐。我想,这是卡尔维诺所乐意看到的结果。

  小说的第十二章也就是结尾时,〃男读者〃与〃女读者〃结合成了夫妻,当〃女读者〃柳德米拉要关灯休息时,〃男读者〃说:〃再等一会。我这就读完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了。〃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阅读的兴奋已超过了洞房花烛夜的兴趣。阅读并没有随着小说的尾声而结束。阅读仍在继续中。

  在这部小说中,卡尔维诺借用〃男读者〃的想法说了这样一句话:他的作品每一本书都不相同。他的独特性就是他的多变性。这里的〃他〃就是卡尔维诺。确实如此,他的《意大利童话》、《通向蜘蛛巢的小路》、《我们的祖先》、《命运交叉的城堡》、《看不见的城市》等作品,每一部作品都体现了他的艺术探索和艺术创新。他在《美国讲稿》中认为:在文学这个无限的世界里总有许多崭新的或古老的方法值得探索,总有许多体裁和形式可以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已有的形象。因而,卡尔维诺的写作,总是充满了探险般的兴奋和生机,呈现出迷人的风景。

  小说《帕洛马尔》是卡尔维诺的最后一部作品。在这部结构奇特的作品里,他对小说的形式又有了新的探索。小说的每个章节分成三个部分,以一、二、三为顺序,代表着三个不同的主题、经验或思考,如视觉经验、文化经验、思辨经验。而这三种经验就是人生的全部经验。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卡尔维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