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伤寒论-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形病理产物的阻滞,还是气机的郁遏,之所以造成手脚发凉,那都和 



阴阳气不能顺结于手足有关。那么阴阳气不能顺结于手足,这和肝的疏 



泄机能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把厥证附在了厥阴病篇有它一定的道理。  



     肝是主疏泄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那么六腑气机就调畅,该升的 



升,该降的降,而呕、哕(yǔe)、下利这些证候,都是人体气机升降紊 



乱的一些表现。气机升降紊乱自然也应当和肝的疏泄功能不调有一定的 



关系,所以把呕、哕(yǔe)、下利这些证候,附在了厥阴病篇也可以沾 



的上边儿。  



     那么厥阴病呢,涉及到肝和心包,肝是主藏血的,所以厥阴病篇也 



涉及到血证,像出血的证候,像血虚的证候等等。  



 ·768 · 


… Page 779…

                        第 63 讲  厥阴病提纲、上热下寒证(1) 



     厥阴病从六经病来看,它是六经病发展到最后阶段的证候,如果厥 



阴病是由少阴病发展而来的,那就是我们上次课所说的,在心肾真阳衰 



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厥阴相火的衰竭。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五脏六腑 



的真阳都虚衰,《伤寒论》中把它叫做脏厥,这个病的预后是很差的,进 



一步发展就是死证,所以厥阴有死证。  



     如果厥阴病不是在心肾真阳衰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是厥阴经、 



厥阴脏直接感受了外寒,这个情况就不同了。当血虚经寒的时候,那就 



出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我们上次在概说提到的,用当归四逆汤来 



治疗;当寒邪伤厥阴之脏的时候,出现“干呕,吐涎沫,头痛”,那就用 



吴茱萸汤来治疗;当“经脏两寒”的时候就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 



汤来治疗。  



     这是厥阴的寒证。  



     当“外寒郁遏厥阴相火”,相火郁到一定程度,“郁极乃发,相火爆 



发,阳气来复”,如果阳复而阴寒邪气退却了,人体出现了阴阳和调,病 



就可以自愈,所以厥阴病有自愈证;  



     如果“相火爆发,阳复太过,阳盛则热”,这就出现了热证。对于厥 



阴相火爆发,阳盛则热的这种热证,在厥阴病篇,提到了“阳热上伤阳 



络”的汗出喉痹证,“阳热下伤阴络”的大便脓血证,“阳热泛溢肌肤” 



的身发痈脓证。既然是阳复太过,阳有余便是火,所以它可以出现“身 



热不罢,热不罢,热不止,热不退”这样的临床表现。所以这四个证候, 



或者汗出喉痹,或者大便脓血,或者身发痈脓,或者热不罢,热不止, 



热不退,这都属于厥阴阳复太过而形成的热证,因此厥阴病有热证。  



     在阳气的恢复过程中,“阳气的时进时退”,阳气进就发热,阳气退 



就厥冷和下利,于是乎就出现了发热、厥冷下利交替发生的情况,这叫 



厥热进退证。  



     如果“局部阳复太过”,出现了热象,常常是阳复太过以后火热上扰, 



出现了上热的证候,而阴寒没有完全退却,常常是下寒,这就造成了上 



热下寒,寒热错杂的临床表现。  



                                                                        ·769 · 


… Page 780…

                                 郝万山讲伤寒论 



     这样来看,厥阴病真是“或寒或热,或死或愈,或寒热错杂,或厥 



热进退”,可以说是变化多端,错综复杂。  



     我们在上次课已经提到了,前五经病每一经病都有它的特色。太阳 



病主要是表证,阳明病主要是里热、里实证,少阳病主要是少阳经腑受 



邪,枢机不利的证候,太阴病主要是脏虚寒证,而少阴病主要是心肾阴 



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弱的证候,可是到 



了厥阴病,它没有特色。  



     有特色的前五经的证候都有具有特色的治法,太阳病用汗法,阳明 



病用清法和下法,少阳病用和解法,太阴病用温补法,少阴病的寒化证 



用温补法,热化证用滋阴清热法,而厥阴病,或寒或热,或寒热错杂, 



或厥热进退,这个寒是真寒,这个热是真热,所以对厥阴病来说,我们 



在上次课就提到了,它没有特色的证候,也没有特色的治疗方法,那么 



就采取了“寒者热之,热着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热错杂者则 



寒热兼治”,常常是“随证施治,并无定法”。  



     厥阴病既然具有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死或活,这样两极转化的 



特征,那么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条文来作为它的提纲呢?用单纯的热证 



不行,用单纯的寒证也不行,所以只有用“寒热错杂”的这样一个条文 



作为厥阴病的提纲,才能够代表厥阴病这种两极转化、错综复杂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看厥阴病的原文,326 条,“厥阴病的提纲证”。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 



蚘(音:蛔),下之,利不止。”  



     那么这个证候的成因是什么?它的成因是 “寒邪郁遏厥阴相火”。它 



不是由于少阴病发展而来的,心肾真阳没有衰微,只是外来的寒邪郁遏 



了厥阴的相火,“相火郁极乃发”,这个时候出现了“郁火上冲”。我们现 



在是讲它的成因。  



     它的主证和病机:“心中疼热”,“气上撞心”,这是厥阴郁火上冲的 



表现,病人感到心中有一种灼痛样的感觉,而且有气上冲,这叫“气上 



撞心”,“心中疼热”。从中医的病机解释来说,这是“厥阴郁火上冲”的 



 ·770 · 


… Page 781…

                        第 63 讲  厥阴病提纲、上热下寒证(1) 



表现。  



     那么“消渴”呢?这里所说的消渴是一个症状,就是口渴能饮,消 



耗了大量的水液而不解渴,这种“消渴”的病机是因为“厥阴郁火消灼 



津液”。少阳病有口苦咽干,那个咽干是“少阳郁火伤津”的表现。而到 



了厥阴呢,它有“消渴”,实际上是少阳病咽干的加重,它是厥阴相火消 



灼津液。  



     还有个“饥而不欲食”的“饥”,这个饥饿是“厥阴郁火犯胃”,“胃 



有热则消谷善饥”。可是他为什么不欲食呢?这是“厥阴寒邪未退”,这 



个“热”是“厥阴郁火暴发”而来的,这个“寒”是原来有“寒邪郁遏 



厥阴相火”,原来就有寒邪,他为什么不欲食?这是厥阴寒邪未退,寒邪 



犯脾。脾是主运化的,脾的运化功能好,胃才能够很好的受纳,现在寒 



邪犯脾,脾寒不运,所以不欲食,就是有一种嘈杂烦饿的感觉。这就是 



觉得饿,但是不能吃。所以这就体现了,他是一个“上热下寒”的特征, 



这个“上热”是“厥阴相火暴发”所造成的,这个“下寒”是原本的“外 



来的寒邪”没有完全退却所遗留下来的。如果勉强给他进食,他不是不 



欲食吗?如果勉强给他进食,“食则吐蚘”。“虫”字右边加一个“尤”字, 



是蛔虫的“蛔”的古体字,注意这个字不能读“尤”,我在这里就写通用 



的简化字“蛔”,即“吐蛔”。  



     蛔虫有一个特性,它是“喜温避寒”的,这是一个特性,还有一个 



特性是“喜欢钻孔”。当病人体内的内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比方说,现 



在厥阴郁火上冲,出现了上热,而阴寒没有完全退却,表现了下寒,蛔 



虫就感觉到它原来所生活的那个环境不太适合它,它就容易往上跑,它 



不是喜温避寒吗?原来它在小肠寄生,由于人体的内环境发生了上热下 



寒的变化,蛔虫就喜温避寒而上行,往上走,就离开了小肠,一旦离开 



小肠,上行跑到胃的时候,那么只要一吃饭就会呕吐,一呕吐就把蛔虫 



给吐出来了,所以“吐蛔”这个症状本身就是“上热下寒”的表现。  



     当然如果他能吐蛔的话,这个人必须有寄生虫,有蛔虫他才能够吐 



蛔虫,如果这个人没有蛔虫的寄生,他即使是发生上热下寒也不会发生 



吐蛔这个现象。  



                                                                       ·771 · 


… Page 782…

                                 郝万山讲伤寒论 



     一个寄生虫在体内的生活状况,提示了这个人的体内内环境的状况。  



     我好像是不是给大家举过这个例子啊,两个小孩打架,其中一个小 



男孩用一个三棱刮刀,把那个小男孩从左胁下给他扎进去了,我举过这 



个例子吧?然后穿透了肺,穿透了脾,穿透了左肾,穿透了肠和胃。在 



我们东直门医院的外科手术室里头,开腹之后把脾和左肾切除,然后胃 



肠修补,气胸引流,那么这样的话呢,不断的输血,血压还是零,测不 



到。请董建华老师会诊的时候,那是第二天了,董老说:“这个孩子有没 



有大便?有没有小便?”护士长说:“小便量很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