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伤寒论-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个煎字,煮字和煎字的含义一样不一样?应当说不一样。今天煮药啊 



煎药啊,好象我们有点不分可是在汉代分得非常严格,煮是什么呢?煮 



是药物加水以后在火上加热的过程,这就是煮,煎是什么意思?我们还 



是引用西汉杨雄《方言》的话,“凡有汁而干谓之煎”,就是把液汁状的 



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所以这个煮和煎在《伤寒论》中的含义是不一 



样的。  



 ·422 · 


… Page 433…

                              第34 讲  心下痞证(2) 



     十多年前,我们写《伤寒论校注》,就是刘渡舟老师打头,要搞一个 



当代的大家公认的《伤寒论》的底本,我们搞《伤寒论校注》,《伤寒论 



校注》中的注释部分,就是字词的训诂这一部分,注释训诂都是我写的, 



我在注这个“煎”字的时候就引用了《方言》的话,说《方言》的说“凡 



有汁而干谓之煎”,我们这个书在送审的过程中有一位伤寒界的老前辈他 



心想这个煎怎么能这么解释呢,他底下就给我写了一句话,“都熬干了还 



喝什么?”不是有汁而干谓之煎嘛,他说都熬干了还喝什么,实际上他 



没有理解这个意思,煎是把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人家没有 



说熬干,你看煮取六升,再煎取三升,人家说你留下三升嘛,当然还有 



得喝了,不是说把它全部熬干。所以煎是把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 



过程,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区别清楚。  



     在《伤寒论》中煎和煮从来用不错,有一个方子叫蜜煎方,这个方 



子大家都知道,什么叫蜜煎方呀,蜂蜜本来是液态状的,放在铜锅上小 



火慢慢地加热,让它水液蒸发,这个过程它没有加药物,这个过程叫什 



么呀,这就是有汁而干的过程,所以它叫蜜煎方。蜂蜜拿筷子是挑不起 



来的,逐渐加热,逐渐搅,说凝如饴状,到什么地步呢,就是浓缩到拿 



筷子往起一挑,就像饴糖一样。  



     这个我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饴糖拿筷子一挑,拿一根筷子挑上来 



这么一转,这就有一个小糖墩儿,象在台湾,几乎村村都有熬饴糖的。 



你到那儿以后,他招待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一根筷子,从那个饴糖锅 



里头卷上这么一条,这么一卷就是个小糖墩,让你吃,这就是凝如饴状。 



蜂蜜加热蒸发把水分蒸发到拿筷子能挑起来,这就行了,然后“并手捻 



作梃”两个手把浓缩的蜂蜜搓成梃,搓成一个像手指这么粗的,四、五 



厘米这么长的一个小梃儿,这不就是今后做肛门坐药嘛,它有软化粪便 



的作用,我们到阳明病再讲。它为什么不叫蜜煮方而叫蜜煎方呢,就是 



因为把蜂蜜加热浓缩这个过程就是煎。  



     极个别情况下,张仲景也把煎叫做空煮。到了《辨阴阳易差后劳复 



病脉证并治》篇有一个枳实栀子豉汤,它用清浆水煮这个药。在用清浆 



水煮这个药之前,它要先空煮,为了使清浆水能够达到杀菌更洁净的作 



用,空煮是什么意思呀,就是不放药加热浓缩,所以这也就是煎,以此 



                                                                        ·423 · 


… Page 434…

                                 郝万山讲伤寒论 



来区别煮和煎的不同。  



     在《伤寒论》中有 7 个方子是要求煮后去滓再煎的,哪 7 个方子呢, 



我们现在讲的半夏泻心汤,后面要提到的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 



覆代赭汤。这 4 个方子显然是和解中焦半上半下之枢机的,这四个方子 



也都是和解剂,和解半上半下之枢机。还有 3 个方子是要求煮后去滓再 



煎的,那就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那 3 个方子是和 



解半表半里少阳之枢机的。  



     可见在《伤寒论》中和解剂都要求煮后去滓再煎,而和解剂在组方 



用药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和枢机、 



解郁结的功效。  



     因此后世医家就认为,在《伤寒论》中这 7 个方子之所以要求煮后 



把药渣子去掉,把药液再加热浓缩,他是为了使方剂中的药物寒热并行, 



攻补同施,更好的起到和解的作用。  



     好关于痰气痞证也就是半夏泻心汤证我们就讲这么多。  



     要注意半夏泻心汤证和小柴胡汤证的鉴别,和大结胸证的鉴别。  



     这次课就讲到这里,休息一会儿,我们接着讲。  



       



       



 ·424 · 


… Page 435…

                              第35 讲  痞证及其类证 



第35 讲  痞证及其类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上次课主要讲了半夏泻心汤证。  



     半夏泻心汤证,是胃气虚,又受痰邪的干扰,然后使中焦斡旋失司, 



气机壅滞于中焦,而见到了心下痞这样的主证。同时又有胃热气逆的呕 



吐,又有脾寒气陷的下利,治疗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和中降逆, 



消痞。  



     半夏泻心汤这张方子,由七个药所组成,在组方上很有特色,它既 



有辛开、苦降、甘调并用,也有黄芩、黄连来清上热,干姜、甘草来温 



下寒,半夏化痰而降逆止呕,还有人参、甘草、大枣来调和中州,可以 



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方子。今天我们在临床上广 



泛的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的胃肠炎。  



     这张方子属于和解剂之一,所以张仲景要求煮后去滓再煎。那么煮 



后去滓再煎,到底它有什么样的科学意义和价值?现在在临床上还研究 



得不够,因为没有更多的人去对照,比方说,这组病人,我是用煮后去 



滓再煎的方法来服药,那组病人,我是用一般的煮服方法来服药,然后 



进行对照。由于这个对照组的设计和临床操作起来比较难,因为它疾病 



的轻和重不同,所以就难以统计。  



     但是有人就柴胡汤中的柴胡作了试验观察,小柴胡汤是要求煮后去 



滓再煎的,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具有解热作用的主要是柴胡皂甙。柴胡 



皂甙具有 A、B、C、D 四种皂甙,其中有两种解热作用好,有两种解热作 



用差。这种含量哪个多,哪个少,是可以在药液中测定的。研究人员发 



现,如果在煮了一遍后,把药渣滓去掉,测定一下它具有解热作用的柴 



胡皂甙的含量;然后把药汤加热浓缩以后,再去测定具有解热作用的柴 



胡皂甙的含量,发现解热作用差的那两种柴胡皂甙,就转化成了解热作 



用好的那两种柴胡皂甙,也就是说煮后去滓再煎,对小柴胡汤中的柴胡 



来说,可以提高它的解热作用。  



                                                                        ·425 · 


… Page 436…

                                 郝万山讲伤寒论 



     这仅仅是实验研究证实了煮后去滓再煎的一个侧面,一个药物中的 



几种成分,说明它是有依据的,有科学道理的。  



     所以我们今天在临床上,如果病人的条件许可的话,对和解剂采取 



传统的煮后去滓再煎的话,可能对疗效有所帮助。  



     我们说,在伤寒论中,煮、渍、煎、熬、烊,烊化的烊,阿胶不是 



烊化吗,他用的都很严格,尤其是煮和煎,用的很严格。但是在《金匮 



要略》里,用的就不严格了,加上药,加上水,该用煮字的时候,结果 



有多处他改成了煎字。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到了晋朝以后,煮和煎的含义就逐渐混淆起来了。在《金匮要 



略》把煮改成煎字,这绝不是张仲景的本来面貌,那一定是晋朝的人在 



抄书的时候,觉得煮和煎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就把许多煮字换成了煎字。 



所以我们在读《金匮要略》的时候,就不能对所有的《金匮要略》中的 



煎字,按照西汉杨雄《方言》中的“凡有汁而干谓之煎”这样来解释。 



这是我提醒大家要注意的。  



     所以一本书的语言特色,不仅提示了作者是什么地方的人,具有地 



方特色,也提示了这本书是什么时代的人抄写,或什么时代的人整理的。 



因为语言也有它的时代特色。  



     我们接着往下讲,看生姜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就是黑板上我所 



列的心下痞证的第四个,水气痞。  



     原文157 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这个病原来是个外 



感病,用过汗法之后,表证已经解除了,但是可能是汗法不太得当,伤 



了里气,伤了胃气,结果就导致了胃中不和。所以首先有胃气虚这样一 



个问题,再加上原文说“胁下有水气”,这实际是提示了有水邪的干扰。 



胃气虚就容易导致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胁下有水气”提示了有水 



邪的干扰,再加上胃气虚,于是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