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宇宙和生命-第8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化。生命和心灵是生命之网的主要部分,而生命之网又是宇宙的主要部分。
宇宙的整体性由相互关联的宇宙场传递。几千年来,神秘主义者和预言家,圣人和哲学家都坚持认为自然界是存在着这种场;在东方他们把它叫做“阿卡沙场”(Akasha field)。然而,科学家们把它看作是神话。但今天,在由最新以现所显现的新的地平线上,这一古老的场又在科学的边缘地带重新露面。前沿科学家发现该场现在处于物理研究的中心位置,但是它的效应并不局限于物理世界:该场“内构成”(in…forms)整个时空中所出现的有机体和心灵,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并把它们相互联结起来。
当我们开始理解正在出现的科学范式时,一幅非同寻常的图景就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看到我们周围世界所达到的整体性超出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就我们人类而言,其更深层次的实在可以借用W·;詹姆斯的格言作中肯的描述:我们像大海中的岛屿——在表面上是相互分离的,但在深处却联结在一起。
零点场:物理学家现在能告诉我们什么
空间的某一区域可能会没有物质存在,但是它决不可能没有能量存在——严格地说,决不可能没有携带能量的场存在。无物质的空间充满着各种复杂的场。它们是量子真空中的,延伸到整个空间的能量海中的场。真空的能量是内在地不可观察的(尽管它们有可能观察到的效应);因此它们叫“虚”能。虚真空能量围绕它们的零点基线值涨落,即使在温度为绝对零度时也很活跃。因此,它们被称之为零点能或ZPE,而它们的场就叫做零点场或ZPF。
作为一种充满虚能的物理介质的时空概念逐渐出现在20世纪的进程中。在20世纪初,人们坚信空间充满了一种不可见的能量场,该能量场当物体通过它运动时会产生摩擦,从而使之变慢。这就是以太理论。在著名的迈克尔逊-英雷实验中这种摩擦并没有得到实现——无论光束是顺着还是逆着地球转运的方向运动,光速都保持相同——这样,以太就从物理学家的世界图景中被逐出去了。它的位置被普遍的真空——一种当没有物质占据时真正的完全的空无物的空间——所取代。然而,在20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统一理论中,关于真空的概念从空无一物的空间转变为携带电磁零点场的媒介。在量子场理论中零点电磁真空又发展成更复杂的“费米子真空”或狄拉克海。最后,在“大统一”和“超大统一”理论中费米子真空本身又转化为更复杂的“统一真空” ——使它们成为“物质的”那种东西——都被认为是由与弥漫于宇宙中的场(被看作是一种标量场或“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粒子与该场的相互作用起强烈,其质量就越大。
有充分理由假设,宇宙的零点场携带着有意义的信息。我们知道,作为宇宙中所有物质——普通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的基础,存在着被称之为量子真空的非常广阔的虚能区域。在该能量区域内处处存在的场——零点场——与物质(假设也与暗物质和暗能量)相互作用,并创生了延伸至整个时空的相互关联。
在真空的虚能和居住在时空世界中的粒子之间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相互关联。在1960年代P·; 狄拉克证明,费米子场(物质-粒子场)的涨落会产生一种真空极化,因此该真空会影响粒子的质量、电荷、自旋或角动量。大约在同时A·;萨哈罗夫提出,相对论性现象可能是由于带电粒子对零点场的屏蔽而在真空中诱导的效应的结果。此后在1970年代,P·;戴维斯和W·;恩罗提出了辨别零点场中的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的假说。匀速运动不会扰动零点场,使之保持各向同性(在所有方向上都相同),而加速运动会产生一种热辐射,它将打破零点场在所有方向上的对称。1990年代,根据这一前提人们提出了许多解释。这些解释已经超越了被认真研究并得到确认的“经典的”卡西米尔力和兰姆移位。
卡西米尔力是众所周知的。在两个紧靠在一起的金属板之间真空能量的某些波长被排斥在外,因而相对于金属板外侧的真空能量它降低了其能量密度。这种不平衡就产生了一种压力——卡西米尔力——它把金属板向内侧推,使它们更靠近。“兰姆移位”是另一种被认真研究了的真空效应,它由绕核旋转的电子从一个能态跃迁到另一个能态时发射出的光子所显示的频率移动形成。这种移动是由于光子与零点场的相互作用。
还发现了更进一步的效应。H·;普瑟夫B·;海奇和其合作者声称,惯性力、万有引力、和甚至质量都是带电粒子与零点场相互作用的结果。普瑟夫还注意到,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不断地辐射能量,因此它们如果不从真空中吸收能量子以抵消在轨道运动中失去的能量,那么就会越来越靠近原子核。这就意味着,除了惯性、引力和质量,原子的稳定性也是由于与量子真空的零点能相互作用的结果。零点场是基本的。没有它时空中就不可能存在由稳定原子构成有物质,自然界的基本定律和力也将完全是不同的形式。
真空的零点场既具有电磁分量,也具有非电磁分量。后者是由于真空的电势和磁势产生的;它的形式是驻波的静电场形式。这一标量场不传播能量的明显形式,但它会影响带电粒子的运动。笔者把它命名为Ψ场。
“Psi”是古希腊符号Ψ的名称,它是物理学家E·;薛定谔用来表示定义粒子状态的波函数的符号;根据古希腊人有看法,它也代表标志所有有生命事物的那种活力气息的概念。精神中的“Ψ”是人类心灵和意识的必要要素今天使用它,是用它来描述Ψ现象——心灵的神秘领域。真空的标量场之所以叫做Ψ场,是因为它在所有这些区域都是非常活跃的。它通过解释一粒子与其他粒子之间的非局域关联使粒子的波函数得到完善;它是生命和生物有机体进化中的一种活力要素;它还解释了像心灵感应、遥视和远距离医治等许多“Ψ现象”之谜。现在我们来描述这种场的主要特点。
Ψ场是一种全息场。Ψ场创生了所有经验领域内的相干性,科学必须解释它是如何完成这一不寻常的功绩的。答案是新的,尽管像D·;玻姆这样的前沿科学家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指出:答案是全息的。Ψ场是一种宇宙全息场。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所有事物,无论是量子还是星系,都存在于量子真空的能量海中。如果没有物质,量子真空就处于基态:它没有被扰动。物质的存在扰动了它:正如物理学家所说,它“激发”了真空。这种扰动在真空能量海中“制造波浪”,它非常类似于一个小石子或一艘船在池塘中或海洋中制造波浪一样。这些波浪从产生的起点高外扩散,从而与其他波相互作用。干涉波图样显示了产生这些波的扰动的轨迹;更严格地讲,它们携带了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在扰动形式中被携带:它们在整个干涉波图样中传播,并能在任何一点都被读出。这是我们通过具有传统全息图的我们的经验知道的。
关于全息图的理解
全息图看上去中似乎是用特殊技术拍摄的物体的三维图像。它是由两束光线产生的,束光线直接到达底片,另一束光线散盖在所要拍摄的物体上。两束光线相互作用并形成一个干涉波图样。这一干涉波图样自身没有什么意义;它仅仅是底片上一堆杂乱的线条。然而,它包含了该物体轮廓方面的作息。当底片用清晰的光照射时——用激光照射最佳——该物体的三维图像就被还原出来。它看上去像是浮在底片上面或前面。产生该图像的信息以一种非局域性的、分数的形式散布在整个全息底片上。结果,无论底片的哪一部分被光照射该图像都会浮在底片上,尽管被照射的区域越小,图像就越模糊。真空的零点场形成了与传统的全息图基本类似的干涉波图样。该干涉波图样携带着“激发”真空基态的事件的有关信息。这种激发创生波——所谓的标量波——它在真空全息图携带信息与传统全息图携带信息的形式相同,以散布的方式存在于整个干涉波前区域。
Ψ场全息图是标量全息图物理学家把真空看作是一种普遍的媒介,是自然界所有场和力包括引力、惯性、电磁、核相互作用的源泉。人们认为电磁波在这种媒介中传播速度最快:它们由以光学构成。但是电磁波不能详细地解释我们在量子、生命世界和宇宙中发现的那种几乎是瞬时的相干性——这些波的速度尽管很高,但却严格地有限,而且波的强度随时间和空间而减弱。所以,由电磁波产生的相干性是“局域性的”。与此相反,令人迷惑不解的另一种相干性是“非局域性的”它接近于瞬时,并类型的相干波产生,这种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更快,而且不随距离减弱。它们是标量波。
标量波简述
量子真空不仅是一种电磁场,而且也是一种复杂的磁矢量势和静电标量势场。标量波是100多年前由N·;特斯拉发现的,因此一般称为特斯拉波。它们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让反向电荷的电磁的电磁波相互抵消而产生。因此,这种场的力(它的电和磁分量)就趋向于零,但它的标势是守恒的,并且是实在的——它们具有物理学效应。当电磁波是横波相反标量波是矢量的——它们携带力——而标量携带信息却不携带力。
标量的存在已经被近代物理学的创立者所熟知,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却整整几代物理学家都没有引起重视。尽管J·;C·;麦克斯韦在1873年提出的电磁学理论既包含矢势也包含标矢,但此后由亥维赛、吉希斯赫兹修正的理论(电磁学标准理论)并没有把电势和磁势看作是场的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