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轻武器集锦-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击针保险,即使膛内有弹,双动手枪仍然能随身携带,并能随时扣枪射击。它能在射击动作的三个方面节省时间:抽枪、瞄准、扣扳机。不过,如果决定采用这种武器,就必须充分地利用它,寻求一种没有多余或设计欠缺的零部件的武器。人们认为,手动保险是无益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有时候会被人忘在脑后。同样,击锤解脱杆也是如此,一是它的操作程序反常规(由下往上),再是容易将它忘记,使它处于阻止射击的位置上(下方位置)。这个击锤解脱杆应该是自上而下操纵,并且一旦击锤复位,它应自动回到起始位置。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才使纯双动(DAO…Double ActionOnly)手枪应运而生。因为它只能进行双动射击,所以首发弹与后续弹之间的扳机扣力和行程都是一样的。枪上不再配备击锤解脱杆,因为当套筒回到闭锁位置时,击锤与之一起运动。人们用手将第一发弹装填人蹲或者手枪自行重新待击。有不少厂商将一种附加的保险装在枪上。这种保险与击针保险一起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双重作用,通过一种半待击卡槽,使击锤与击针尾部隔离。另外,人们努力将扳机扣力限制在5。5kg左右,同时缩短扳机行程。
总的来说,DAO手枪展现了与转轮手枪同样的操作简便性。通过扳机扣力,它能为每发弹提供被动保险。它使使用者免除射击前的一些预备动作,使他全力以赴地精确瞄准,正是因为如此,DAO手枪近年来发展很快,并且具有美好的前景。
手枪膛线制作方法
1.刮刀法 用一根比手枪内径略纫的钢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个槽,安装一块硬质合金钢片,钢片上有一条或二条凸出的有一定倾斜角的带状体,前端有利削部,并可调节凸起高度。在一条膛线位置上来回拉动数十次,就切副出一条阴膛线,然后调节位置再切刮下一条。这种方法切奇数或偶数的膛线一般用单刮刀,切偶数的膛线可以用双向刮刀。也可以在相对的位置安装单刮刀,双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条膛线。
2.钩刀拉削法 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几微米,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3.组合环形刀拉削法 在一根拉杆上固定25至30个硕质合金钢环,每个钢环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钢环上加工有与阴膛线数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缠角与下一个环上的切刀相连,从头连到尾部即可视为一条螺形线。每一个环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于前一个环,形成一组系列切刀,所开的槽具有稳定的宽度,深度和间隔,这种组合环形拉削刀通过枪膛—次.则可切削出全部的阴膛线,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4.顶锥(或膛线冲子)挤JE法 用一个中段截面形态与线膛内截面形状相同的硬质合金(如碳化钨)无尖弹头形顶锥,通过内径比顶锥略小的枪管光膛时,枪管金属在顶锥的强力顶压下,通过枪膛,使膛内径略有增加,顶锥外表凸出部挤过膛内壁形成变形,即阴膛线,凹入部沿枪膛并紧贴内影挤过形成的变形,卯阳膛线。并因承受的大压力使膛内壁表面金属密度增加,硕度加大.同时完成了铰除疵点和制作脆线二返工序。膛内壁由于顶锥的坚硬与平滑的表面挤过而变得光滑。使得枪管的寿命成倍延长。这种方法最早是由德国人发明,70年代以后各因在生产枪管时已普遍采用。
无论用哪种力法制作膛线,在足够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都有很多裂纹留在凹槽的拉沟内,像锯齿形指向刮刀前进的方向。即使经过抛光成镀铬,仍然可以观察到。而切削加工过程的平移会产生随机的拉沟距离变化,形成稳定的特征。 枪管钢材的材质也不是绝对均质的,管内壁上必然有些地方要硬一些,刮刀加工到此时会有不同的效果产生。金属的碎屑会有微观下直径的变化,在发射时就会检:弹头软金属上产生重复的痕迹。即使用项链加工后再抛光到摩氏8级,达到镜面效果,也会省其家族特征(同一顶锥制成所留下的特征),因为顶锥之间都有因加工形成的微小差异。而随着射击次数的增加。会产生随机性的磨损.锈蚀斑和化学气体腐蚀痕,形成个体差异。工厂在牛产中,会在一台挤压机上备置二个以上的顶锥,通常是随机交替使用,并不特定一个顶锥一次挤压出几根枪管的膛线。一个工序车间会有多台挤压机同时运作。虽然一个顶锥理论上可以挤出上千支枪管的膛线,但每一个批号的枪管会有细微的膛线差异,只要放大到足够的倍数,是可以区别其家族特征的。
综上所述,可以证明在1926年美国一位专家所作的实验,即把同一套工具生产的四支手枪分别射击后,捕得弹头、弹壳进行比对,发现没有任何二支手枪所发射的弹头、弹壳上的痕迹是完全相同的,各有其独具的特征。而另一名专家则用同一支机制手枪进行了500轮射击,并分别捕得弹头、弹壳,经过分别比较发现,第一发到最后一发的主要特征都是相同的,微小的磨损变化是可以解释的。这二个较早的实验结果,在大量的鉴定实例中一再得到证实,并被普遍地接受,为认定特定的事实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迄今为止,膛线痕迹是枪弹痕迹鉴定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痕迹。
机枪发展史
机枪原是步兵自动武器的一个笼统称呼。这种武器的供弹、进膛、击发、抽壳、抛壳和装填的一次循环完全是自动的。由于现代步枪也是自动的,因此机枪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安置在两脚架或三脚架上射击。机枪的口径一般在l5mm以下,通常是弹链或弹鼓供弹。具有较长的持续射击能力。
现代机枪一般有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坦克机枪、坦克并列机枪、航空机枪、大口径机枪等。
据史料记载;首次出现的机枪叫蒙蒂尼机枪,据说是…个叫伐商的比利时上尉于185l年设计的,山蒙蒂尼工厂监制,定名为 ‘Mitrailleuse‘,即机枪。该枪是用手动曲柄操纵25个击发装置进行击发的第一挺机枪,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曾被法军所使用。手动击发的第二挺机枪是美国著名机枪发明家加特林设计的。他1861年发明,1865年作了改进,1866年把枪提供给美国陆军使用。英国政府l870年对这挺枪进行了对比试验,证明其比第一挺机枪性能优越。于是,在英格兰建厂生产加特林机枪。与此同时,俄国政府也买了加特林机枪,更名为戈洛夫机枪,
上述机枪均属于外力推动的机枪。真正靠自身驱动的第一挺机枪是美国人海勒姆。S。马克沁(Maxim;Hiram Stvens;1840…1916年)发明的。1885年,他设计一种单管枪,利用枪管的后坐能进行装填发射等动作。1887年,他首次公开展出此枪。1888年11月21日,英军在进攻冈比亚的一个部落时,第一次使用了马克沁机枪。1590年,该枪曾引销奥地利、英国、德国、意大利、俄国和瑞士等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得到了普遍运用。自此以后,世界各国军队都装备了马克沁机枪。英国改进的马克沁机枪定名为7。7mm维克斯机枪,英军于1912年开始列装,一直到1968年才撤装。
1909年,德军提出使用轻型马克沁的要求,主要想用在飞机上。这挺枪由海涅曼设计成功,定名为‘派拉贝鲁姆‘(Parabellum是个拉丁语,亦即‘si vis Pacem Para bellum‘;其意是‘如果你渴望和平;就得准备战争‘)1911年投产。这可说是航空机枪的鼻祖。
在马克沁机枪出现后几年;美国著名的枪械设计家约确·M·勃朗宁 (Browning;JohnMoses;1855一1926年)于1890年也发明一种机枪;交给柯尔特公司,1892—1893年进行了试验,美军于1895年正式采用,这是美军首次装备自动机枪。这挺枪是导气式自动武器的元勋。
还有一个奥地利军队的上尉柯列克;也搞出了一个导气式机枪方案,1893年出售给巴黎的哈其开斯公司。法兰西军队1897年来用这挺机枪,这就是有名的哈其开斯机枪。1904年日本军队曾使用此枪打过俄国人。
另有一种着名的机枪是丹麦骑兵l902年使用的轻型枪管短后坐机枪;型号叫¨麦德森‘全世界曾有3个国家使用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对机枪机动性的重视,真正的轻机枪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勃朗宁M1918AR。此后近30年间,各国都研制了不少轻机枪。如捷克的ZB26;英国的布仑等着名的轻机枪,在此期间,原西德首创了两用机枪MG34。
MG34两用机枪的优点迅速为各国军队所认识,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研制的机枪都是两用机枪,也叫通用机枪,如比利时的FNMAG、原西德的MG3、美国的M60、捷克的VZ59、原苏联的PK,PKM等。它们发射的主要是两种弹:7。62x5lmm和7。62x54mm。由于这类枪弹威力大,枪管散热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此两用机枪的火力一般都比不上老式重机枪。
目前,通用机枪的含义已不仅指轻、重两用功能,而且还指携行和上车两种机动方式。例如北约和美国,它们的通用机枪既能利用三脚架,在地面实施火力支援,也可以作为车载武器使用。
随着小口径步枪的发展,小口径班用机枪也应运而生。在北约小口径步枪选型后,比利时的FN MinimI(米尼米)、原苏联的RPK一74、奥地利的AUG、英国的L86A1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