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轻武器集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减震器——用以改变膛口流出的部分气流方向,以减少射击时枪口的跳动,提高手持式武器的连发精度的装置。
消焰器——发射时减少膛口火光的装置。膛口安装消焰器后,一部分没燃尽的火药微粒在流入消焰器内得到燃烧,因此减少了一次焰;同时氧化不完全的气体在消焰器内,使二次焰在消焰器内部形成,不致暴露在外界,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
消音器——用于减弱射击噪音的装置。一般消音器只能达到减弱声音,尽可能做到微声。
准星金属插片——一种可更换的准星组杆上的金属片,以便在不同的射条件下选用最合适的准星,通常用于射击比赛用枪上。
膛压——火药气体燃烧时在枪(炮)身管内产生的压力。
最大计算膛压——利用内弹道公式计算出来的,使之可以获得在20摄氏度时规定初速值时的最大膛压。
最大允许胜压——在任何使用条件下,任何一发弹发射时所产生的最大膛压均不允许超过的数值。
膛压系数——设计膛压与身管材料容许应力的比值。
最大规定膛压——在规定的初速范围内,发射一组弹药所产生的最大膛压的平均值不应超过的数值。
战斗性能——步兵武器在作战使用上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主要指用途、射程、战斗射速和对目标的杀伤破坏力等。
磨损——由于磨擦而引起的损耗。枪管内膛的磨损是由于弹头在膛内运动对膛壁产生的压力引起的。因擦试工具不良或擦试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内膛磨损。
枪膛修复——采用稍加深阴线,修复阳线的加工方法,使磨损的枪膛得以恢复正常使用状态。
气蚀——当火药气体通过小孔道逸出所出现的更为迅速的烧蚀现象。
失灵——火器不能正常动作。
防腐蚀——在火器中,指抗酸类物质对零部件的作用,或指保护零部件免受腐蚀的性质。
阳极防腐——一种电解法,可使有色金属进行阳极氧化,以达到防腐蚀和防磨损的作用。
解脱保险——使炮弹、枪榴弹、手榴弹的引信处于待发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延期引信)或遇到障碍物(碰炸引信)弹药即行爆炸。
迟发火——击针打击底火后,有不超过10毫秒的暂短延迟。超过10毫秒的应称为故障现象。
不发火——底火被击针撞击后,弹药不发火。
击针突出量——击针尖伸出枪机前平面的大小。为了正确击发底火,需要有一定的击针突出量,其值视动作形式和底火大小而定。如果突出量短于所需,则不发火;如果过大,则底火易击穿漏烟。
枪弹——俗称子弹,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底火等组成。步、机枪的枪弹分为普通弹和特种弹。普通弹有轻弹、重弹,特种弹有曳光弹、燃烧弹、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等。
普通弹——用于杀伤生动力量的普通枪弹。弹头被甲内装铅心或钢心,有轻弹和重弹两种,轻弹为常用弹种。重弹弹头稍重,初速稍小,400米以外的弹道性能较好,多用于狙击步枪和重机枪射击远距离目标。
曳光弹——弹头尾部装有曳光剂,在飞行时能发光显示弹迹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绿色标志。主要用于试射和指示目标。
燃烧弹——弹头内装有燃烧剂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红色标志。弹头击中目标后,燃烧剂发火,点燃易燃物体,烧毁和烧伤敌人员、物资等。
谈无托枪
无托枪最早出现于1945年的英国,为EM1 7mm自动步枪。20世纪70年代末,无托结构在全世界被广泛用于小口径枪族。当时比较著名的是:法国的FAMAS 5。56mm自动步枪、奥地利的斯太尔AUG 5。56mm枪族等。我国也于1979年开始研制无托枪,并最终推出了95式5。8mm枪族。尽管目前各国开发的无托枪已有数十种之多,但是使用小口径枪族进行了多次战争的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以及枪械制造业内的另一个‘大哥大‘德国,他们配备给野战步兵的步枪却依然是有托枪,比如M16系列、AK系列、G36系列,这其中缘由值得深思。笔者认为,相对有托枪而言,无托枪用于大规模野战是弊大于利。
关于无托枪的优势,一般认为无托枪便于缩短全枪长;全枪质心在水平方向上接近握把后方,射手据枪瞄准方便,不易疲劳;必要时可单手射击,有利于战士腾出一只手来完成诸如投掷手榴弹、驾驶车辆等其他任务。上述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就全枪长来说,枪托可折叠或伸缩的有托枪,其托折/托缩时的全枪长同样能达到无托枪的水平,并且在枪管长度相当的情况下;有托枪托折/托缩后的全枪长比无托枪更短。我们对比几种枪的有关数据;便可略见一斑(见下表)。
射手据枪瞄准不易疲劳的确是无托枪的长处,而据枪瞄准是否方便就很难讲,因为无托枪和有托枪一样需要双手才能正常瞄准。至于单手射击,则只能在非常近的距离才可能有效,因为突击步枪毕竟不是手枪,无论质量还是后坐力都要大得多,单手射击时枪口跳动难以控制,因此可以认为,无托枪的这一优势在野战中不会很明显。
无托枪还有几点明显的不足之处:
第一,无托枪不能很好解决握把、提把与光学瞄具之间的矛盾。为便于单手携行,很多无托枪都设置了提把。但是,扳机、握把上方正好是通常安装瞄具的地方,两者位置发生冲突,于是无托枪的瞄具又不得不移到提把顶面,这自然又带来了瞄准线过高的缺点。有很多人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不过笔者认为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因为瞄准线升高,射手会因暴露面积增多而导致被枪弹杀伤的概率加大,而且由于地面爆炸的枪弹、榴弹、地雷等和地面之间有一个杀伤死角,暴露部位增大还将增加被这类弹片击中的可能性。单就机械瞄具而言,这一弱点似乎尚可容忍,如采用光电瞄具,问题就更加突出了;而现代枪械广泛采用光电瞄具已成定势。光电瞄具有捕捉目标快(准直式瞄具)、看得远(望远式瞄具)、全天候(夜视瞄具)等优点,故不少新近研制的单兵枪械,不但以光电瞄具为主,有的甚至干脆取消了机械瞄具。如果把光电瞄具装于无托枪提把之上,不但瞄准线升得更高,而且枪身高度增加,外形更不紧凑,提把的携行功能也被消除了,即便如此,由于提把长度有限,多个光电瞄具还不能组合使用。对此,有些国家和地区如奥地利、新加坡采取补救措施,把望远式瞄准镜与提把结合成一体,但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有的国家索性取消提把,加装光电瞄具导轨,如法国的FAMAS改进型,但这样一来,单手携行不便的缺陷就更为突出了。
第二,无托枪枪身后部非常宽厚,单手不能有力握持,因此无托步枪基本不具备非射击杀伤功能,比如上刺刀格斗,比如用枪托击打对手。尽管这些克敌招术在现代其作用有所减弱,但并不能说这些功能可以被取消,无法射击(枪弹打光、枪出故障或狭窄环境里的近身搏斗)和不能射击(对敌偷袭之初或敌我双方混战一团)的情况不但在现代,即便在未来的战争中也将存在,非射击杀伤功能的丧失,不能不说是无托步枪的一大‘软肋‘。
第三,无托结构用于轻机枪,还有一不尽如人意之处。轻机枪在卧姿射击时,如果地面坑洼不平,机枪脚架和射手肘部很可能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就需要射手靠手肘内收(使身体上部抬高)或外张(使身体上部降低)来调整。无托轻机枪的扳机、握把在弹鼓前面,而弹鼓的直径和厚度都较大,必然限制射手手臂的内收角度,影响射手身体高度的调整。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出遇到上述情况,射手可以调节脚架或另选位置。但是‘发现即意味着消灭‘,如果考虑到现代战争的侦测手段和精确、快速打击能力,轻机枪手欲在战场得以生存,就需要经常变换射击位置,而不能像过去一样总处在一个固定阵位不动,因此,希望轻机枪手能快速完成射击准备决不是苛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托枪比较适合城区内或特定条件下作战,至于大规模野战,有托枪则更胜一筹。
以上分析,依据的只是无托枪的自身结构和以往的战争经验,无托枪的优劣长短,尚有待未来战争实践检验。正因如此,笔者建议我国野战部队暂时不要列装无托枪。
手枪发展史1
手枪是单人使用的自卫武器,它能以其火力杀伤近距离内的有生目标。手枪由于短小轻便,携带安全,能突然开火,一直被世界各国军队和警察,主要是指挥员、特种兵以及执法人员等大量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枪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已经发展成为种类繁多的现代手枪家族,并且性能和威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因此,手枪的作用和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1.发展简史
手枪出现的时代,说法大相径庭。一种说法是手枪出现在1540年,由意大利人造出了皮斯托亚手枪。另一种说法是,1419年,胡斯信徒在反对两吉斯蒙德的战争中使用了一种哨声短枪,手枪因此而得名。
从火器史来看,手枪大致经历的发展过程是:火门手枪—火绳手枪—转轮发火手枪—燧发手枪—击发手枪—转轮手枪(又称左轮手枪)—自动手枪。但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手枪,实际上只包括击发手枪、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
手枪应用于军事领域,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叶。1544年,德国骑兵在伦 特战斗中,对法军使用了单手转轮打火枪。随后法国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枪骑兵。金属弹壳发明后,击发式手枪便出现了,其首要标志是美国人伊桑?艾伦设计了胡椒盒手枪,即多管旋转的击发手枪。接着,英国和欧洲大陆也开始生产此 类胡椒盒手枪。但这种手枪较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