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辩驳诡辩的方法与技巧 张晓芒-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有那么多钱吗?
有!
没有!
就有!
就没有!……
……
没有我也能挣出那么多钱来。
不能!
能!
就不能!
就能!……
长大了,我们自然不会再计较这笔永远算不清的糊涂账了。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又碰到了更多的胡搅蛮缠、强词夺理。有时我们甚至面对对方的那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好嘴”,气愤且又无奈地感到有点“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了。
当我们碰到那些“真是气死人”的诡辩时,应该怎么办?
其一,默默地忍受——你对!你对!
其二,一逃了之——你行!你行!
其三,那咱们就胡搅吧——要打架了。
其四,有必要好好理论一番——讲讲道理。
虽然中国古代的圣贤邓析曾经说过:“非所宜言,勿言;非所宜争,勿争。”(《邓析子?转辞》)“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故恶言不出口,恶语不留耳,此谓君子也。”(同上)虽然孔子也曾经认为,人的言语行为要符合“礼”,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不能有争强好胜的争执,因此,他要求“君子矜而不争”(《论语?卫灵公》),“君子无所争”(《论语?八佾》)。虽然荀子也曾经说过:“彼争者,均者之气也。”(《荀子?尧问》)并且告诫我们:“有争气者,勿与辩。”(《荀子?劝学》)但是,正如黑格尔曾经指出的:“找岔子要比理解肯定的东西容易。”'15'为了保证人际沟通的正常进行,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我们难道不应该对这种“找岔”理论一番吗?
当然,这种“理论一番”并不是斗气,而是真正的讲道理。因此,对于上述“真是气死人”之后的四种选择,我们恐怕不能一味地为避免无谓的争吵而采取“不妨姑息”的温情主义。虽然有时“沉默是金”,但为了保证人际沟通的正常进行,更多的时候应该是“雄辩是金”,“该出手时就出手”。
因此,此时最正确的策略是最后一种。我们有必要对对方的“不屑” 探个究竟。而这是需要我们有必备的知识,以保证我们有清楚的头脑,从而在“辩而不争”(《荀子?不苟》)的谈说论辩过程中,以“告之示之”(《荀子?荣辱》)的说理方式,以“言必当理”(《荀子?儒效》)的说理内容,分析诡辩,清除诡辩。这也符合孔子所说的:“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 1+1等于几——健康的心态
有人问我们一个大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曾经问过的问题:“1+1等于几?”
这是大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提出的问题?他的思想深邃,思维方式一定与常人迥然不同,提出的问题一定有无限奥秘,我们自然也不能用常人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于是我们想来想去,在什么情况下,1+1等于虚无;在什么情况下,1+1等于1;在什么情况下,1+1等于无限;在什么情况下,1+1等于力量;在什么情况下,1+1等于友谊;在什么情况下,1+1等于爱情;在什么情况下,1+1等于永恒;……反正,我们不能“愚蠢”地想到1+1会等于2。
1+1等于2,这应该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可为什么我们在这些真理面前,却要绕来绕去想那些不着边际的答案呢?原来,是我们在“崇拜权威”的心态支配下,忘记了真理是人们的认识、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包含的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相一致的内容。这种惟权威是从的心态,将使我们清醒的头脑再度糊涂起来,就会如同中世纪的那个经院哲学家一样,因主张人的神经会合于心脏,被一个解剖学家请去参观人体解剖,当他亲眼看到人的神经确实在大脑中会合时,仍然要说“假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没有说神经是从心脏中产生出来的,那我一定会承认这是真理了”。
在现实的人际沟通中,“人微言轻”的现象并未绝迹,从而使得许多人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平等的论辩角色上,面对诡辩,尽管肚子气得鼓鼓的,却又任由其横行。甚至自己也在推波助澜,帮助诡辩横行。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识破骗局、避免被愚弄上人类最强烈的心理感情之一。因此,在现实的人际沟通中,为了对付诡辩,我们不但要有清醒的头脑,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态。只要对方故意违反逻辑,那就是诡辩,那就要义不容辞地驳斥他。罗素说得好,1+1等于2,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而对于真理,我们没有什么可以犹豫和顾忌的。
● 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必备的思维知识
邻居家通宵达旦地打麻将,实在忍不住,上门讨个说法:
“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嚷嚷地打麻将,影响别人休息。”
“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
“怎么不影响,你们深更半夜还在吵吵嚷嚷,吵得人睡不着觉。”
“你们家孩子能不能深更半夜不哭?也吵得人睡不着觉。还有你们家厕所的水管流水声老大,你们家能不能把厕所关上?”
真可谓尖牙利齿。为了痛痛快快地破斥这类“思辨的把戏”、语言的诈骗,我们惟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健康的心态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不被其所蒙蔽。
什么叫做“清楚的头脑”?就是“思想要确定”,要善于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用思想的首尾一贯性去帮助还不充分的知识”'16'。
至于如何“思想要确定”,从而保持“清楚的头脑”?逻辑学是最基本的知识。关于这一点,黑格尔曾有言在先:“从事这种形式逻辑的研究,无疑有其用处,可以借此使人头脑清楚。”'17'
当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进行沟通交际,就要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思维进行研究了。因此,许多学科都在研究思维。如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
但哲学是从认识论角度,也即是从人类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研究思维的,如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途径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等。心理学则是把思维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探讨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机制和规律。普通逻辑学只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
由于人际沟通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方式,而作为思维的陷阱——诡辩,更多地是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规则,所以,为了更清醒地认识诡辩、破斥诡辩,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是我们必备的最基本的思维知识。
(1)什么是逻辑?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思维?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它是一个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并进而把握事物本质,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这个形成思维的过程中,思维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具有间接性。思维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第二,具有抽象性。思维是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舍弃了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东西的认识过程。古希腊曾有人给“人”下定义:“人是两足直立的无羽毛的动物。”由于这个关于“人”的定义并没有抽象出“人”的本质,因此,有人把一只拔光了毛的鸡扔到这个人的面前说:“给,这就是你说的人。”我们不能说第二个人在诡辩,只能说第一个人的思维认识不具有抽象性。
第三,具有概括性。思维是通过抽象从部分认识对象中得到本质的认识,推广到这一类事物的全体的过程,思维表达的是事物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抽象属性。例如,历史上不同的学科曾给“人”下过不同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但无论哪一个学科的定义,都可以推广到人类的全体。
第四,思维需要借助语言来实现。人们是用语言进行沟通交际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没有语言,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就只能比比划划地互相猜来猜去;没有思维,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就变成牛吼了。
(3)什么是思维形式?思维形式是思维内容的一般形式结构。
任何事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思维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其“思维内容”就是反映到人们思维中的客观对象;其“思维形式”就是思维内容的一般形式结构。也即,不同思维内容所包含的具有某种相同逻辑性质的组成部分之间的一般联结方式。它的表现形式是:
第一,思维形式是一种“样式”,是贯穿于一切具体思维内容中的形式结构。
第二,思维形式是从具体思维内容中抽取出来的,是判断或推理共同具有的,都是由变项和常项组成。
第三,不同的思维形式都有自己的逻辑规则。
(4)什么是思维形式的规律?思维形式的规律是思维内容的一般结构的规律。即用概念组成判断和用判断组成推理的规律。它是客观事物确定性的规律在思维形式中的反映。
思维形式的规律有四个,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
第一,同一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必须与自身保持一致。它要求必须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亦即每一个概念或判断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否则将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第二,矛盾律。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它从反面要求思想必须首尾一贯,不能对相互否定的思想同时加以肯定,否则将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