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可以说不-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部逐步取消关税,取消人员往来的限制,甚至打算发行共同
的货币。在北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拆除了加拿大、美
国和墨西哥三国在贸易往来上的壁垒,修建三国间直接往来的
公路,人员、资金乃至货物在这个地区内的流动是不受阻碍的。
在亚洲,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日渐活跃起来。这个组织
成立的时间不算太长,成员国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问题还存
在着分歧,然而亚洲地区蓬勃发展的经济正在使该地区的重要
性日益为人所重视,甚至连远在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如阿根廷也
愿意以亚太国家自居,要求加入这一组织。这三个组织,代表
的都是世界上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也代表着在成员国之间
互相给予方便,而对共同体以外多少有些排斥的趋势。
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多年的中国,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
种互惠又排他的世界经济格局。好几年以前,一些学者就担心
过中国的改革开放到底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他们
的现由是:中国现在面临的格局不同于“亚洲四小龙”当初经
济起飞时的情况,因为那时全球的经济发展对发展出口是极为
有利的,一些主要的进口大国如美国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潮水
般涌入国境的外国产品保持太高的警惕,针对某个特定国家产
品展开的“反倾肖调查”远远不像今天这样频频发生。因此,中
国要想模仿“亚洲四小龙”当年的出口增长经验,将远不如当
年四小龙那样得心应手。
应当说,这些专家字者的忧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发达国
家在强调贸易自由化时,所隐含的意思是对于经济共同体内的
国家互相给予优惠关税,而对“非我族类”的国家进口品则挥
舞“反倾销”这面大旗。一年以前,中国的新闻界曾经广泛报
道过国内一家出口企业受到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并勇敢地到
美国法庭应诉的故事。这家企业的应诉成功了,原先带有惩罚
性质的关税税率也有了大幅度的大降。由于这是中国第一家出
口企业赴美为自己“讨说法”,国内的新闻媒介也就格外重视,
给予了详细的报道。其实,中国受到外国“反倾销调查”的出
口企业绝不是一家,中国出口商品先后有200多个种类被外国
采取过限制性措施。1994年,欧洲联盟曾对中国的鞋类商品宣
布进行“反倾销调查”,这些鞋价值约4万亿美元,涉及到国内
1000多家企业。1995年,美国又宣布对价值2亿美元的中国自
行车进行同样的调查,迁涉到国内100多家企业。1995年,中
国政府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将中国的蜂蜜出口量限制在1。9
万吨以内,此后每年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增长率将限制在6%以
下。当国内工业面临来自外国的激烈竞争时,可以说所有的国
家都会转而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
中国国民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已经使中国必须保持对外贸易
的增长。中国是世界上头号纺织品大国,可以这样说,是中国
人在装扮着整个世界。1993年,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额是270亿
美元,但是为了完成这一数字,中国也进口了88亿美元的纺织
原料及纺织机械。换句话说,中国270亿美元的纺织品出口收
入是以88亿美元的纺织产和纺织机械进口为代价的。1994年,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为4。3万亿元人民币,而同年的进出口
总额为2367亿美元,两者相比较就会计算出,中国的国际依存
度为42%。1979年的时候,中国的国际依存度只有8%左右。这
种变化,一方面说明了中国1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程度,另一方
面也说明中国与世界已经联系在一起。在今天中国人生存的世
界里,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市场,而我们
无缘享受这些地区性的贸易自由,因此重返关贸总协定,争取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展开自由贸易,已经成为中国人拓展国际生
存空间的必要手段。
1986年7月11日,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组织提出了正
式复关申请。
在向关贸总协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时候,中国政府提出了
自己的复关三大原则。中国的第一原则是,中国是复关而不是
入关。复关与入关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者在涵义上是有着很
大差别的。1950年3月,当时的关贸总协定曾经制定过一系列
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中国政府所希望的,也正是能够
享受到这些优惠性政策。但是,该原则却遭到美国的反对。美
国代表认为,复关的说法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上的,
另一个则是法律上。从法律程序上来说,关贸总协定各项条文
中没有关于退出或重返的规定,中国要求复关就意味着开了一
个先例。此外,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希望的是能够享受1950
年制定的优惠条款,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履行过关贸组织的义务。
如果同意中国享受复关待遇,就等于破坏了“履行义务再享受
权利”的原则。
中国的复关第二原则是: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复关的主要
条件是中国实行进口关税上的减让,但是以谈判的具体内容来
看,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要价太高。
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复关,是中国提出的第三条原则。在
一般人眼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恰
恰是这毫无疑问的一点构成了中国与美国之间争执得最激烈的
环节。
1995年3月,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坎特来北京签署《中美知
识产保护协议》时,曾经向作者列举过美国人的理由,这些
理由来自世界银行的白皮书。白皮书里列出了四项指标。首先,
中国199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4。3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在全
球排名第二。第二个指标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在世界上排名
第五。第三则是中国的出口规模1994年已达到1215亿美元,处
于世界第11位。第四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方依据的是不同
于传统计算方法的“购买力平价”法则,认为中国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应当为4000多美元,不能算是发展中国家。
为了证明自己说法的正确,美国人举出三个例子来说明中
国综合国力:世界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做到为发达国家发
射卫星;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像北京一样现代化;也没
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申办奥运会的时候能得到像中国那样高的评
分。按照美国人的逻辑,中国应当以发达国家身份入关,不能
享受专门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优惠政策。
从1987年到1994年12月,中国一共和40多个国家的代
表在日内瓦举行了19轮谈判,欧洲虽然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未必
与美国看法相同,但是在基本立场上都差不多,那就是要尽力
使中国作出更多的让步。这样的谈判可想而知进行得非常艰难。
1994年8月,中国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龙永图在即将赴日内
瓦参加第18轮会谈之前,宣布了中国的最后决定:如果在年底
以前无法结束谈判,中国将不重新提出谈判的要求,而且也不
会再宣布新的入关出价书。中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涉及到
1995年1月1日新的世界贸易组织将取代关贸组织,中国如果
不能在这一日期以前完成谈判,就无法成为这个组织的创始成
员国。
12月,在关贸总协定组织中国组负责人吉拉德的邀请下,
中国人重返日内瓦,民开第19轮谈判。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第
19轮谈判最后还是破裂了。破裂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而这
些方面都涉及到中国人的根本利益,这些都是无法轻易作出让
步的。第一,关税减让问题。中国是一个高关税国家,有60000
多种商品在进口时需要支付关税,且进口税平均在65%左右。
当时中国提出的是在3年内将关税总体水平降低到35%以内,
但是日本及澳大利亚的要求更高。第二,非关税措施问题。这
主要指进口商品配额许可证制度等。这些虽然不符合自由贸易
的要求,不过中国需要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无法一下子取除
这些措施。中国的方案是对一些重要进口品的限制加以保留,其
余的则在四年内取消。美国对此有异议,他们提出首先应当对
中国打算保留的部分予以取消,因此双方很难在这一点上达成
一致。第三,市场开放问题。美国对中国潜力巨大、利润丰厚
的保险、银行、零售和旅游等服务性行业一直抱有很大的兴趣,
而且在谈判中要求让美国企业取得进入这些行业的优先权。第
四,投资政策问题。中国对合资企业产品的国产化比例有一定
要求,像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率现在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这
主要为了发展民族工业。另外中国还要求合资企业应做到外汇
自行平衡以及产品返销国际市场要达到一定比例等等。这些对
合资企业的要求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世贸组织要求发达国
家在3年内取消这些措施,而发展中国家在5年内取消。而美
方却要求中国在两年内取消这些规定,这分明是在阻挠中国复
关。第五,中国到底以发达国家还是以发展中国家复关的问题。
艰难的第19第谈判失败了,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就此对世界关上
它的大门。
1995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在日本大孤召开,中
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参加会议时宣布了一个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的决定:中国将从1996年4月1日起大幅降低进口商品关税,
总体关税水平将降低到23%。1996年4月1日,这个决定已经
付诸实施,涉及到的商品种类多达5000种。
中国的复关谈判走过的无疑是一个极为艰难的历程,中国
至今仍未能走完这个历程。在复关谈判的过程中,美国人所表
现出来的是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希望能使中国作
出更多的让步,能够从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