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可以说不-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上就变得简单多了。即使我们不放弃也不追索(但是要计算
利息),日本还能动辄以冻结这笔贷款来要挟中国吗?他们不可
能从这样的角度考虑:对华贷款具有某种补偿性质的——这
一点双方都心知肚明——如果把这个问题与要求中国放弃核试
验等同起来考虑就是一种卑劣行径,是一种在国际政治中最令
人讨厌的行为。
尽管以上的一切都是假设,在我们放弃了那么多权利的时
候,我们只能保留这种“假设”的权利了。
2。日本总是把背朝向中国
自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之后,双方度过了一段回
想起来非常温馨的时期。而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出于对下个世
纪两国也能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考虑,亲自倡仪中日青年加
深交流,其高潮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三千日本青年来到中国与中
国青年联欢。由此可见,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已经超越了意识
形态的桎梏,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放眼世界未来和确定中国
的轨迹。三千青年来中国,其形式可能有点矫情,但决没有虚
情假意。
当时,我尚在上海华东师大做老师。在日本青年即将到达
上海之前,我们像迎接一个从来没有过的重大节日那样,打扫
校园,采拮鲜花,并且学习速成日语,以便见面时能用简单的
日语与人家交谈,使其不至拘谨、不适。学校的话剧团在赶排
主题为日中友好的话剧,当时我的学生宋强还在剧中扮演了一
个曾在侵华战争中强奸中国妇女、但战后却一直致力中日友好
的日本老人。他演得特别投入,台下经常听到抑制不住的抽泣
声。但从此以后当他走在校园里时,所有女生都远远绕开他走,
令其十分苦恼。操场上的草皮也被精心修剪,栏杆油漆一新——
因为将要在那里举行一个中日青年大联欢晚会……
一切都如过眼烟云!
一切的一切!现在想起来,我们当时付出的激情已经消解
在冰冷的现实中。日本一次次地把背朝向了中国。
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个对中国人民的人权进行过
大规模蹂躏和剥夺的国家,有什么资格来奢谈人权,来指责中
国的人权善状况。众所周知,近处来,日本国内的不少政要总是
逮住时机就翻侵略亚洲的案。比如,教科书上的所谓“进入中
国”,你们难道是坐民航客机来的吗?比如,在一张图片上,一
个日本士兵用刺刀挑起一个中国婴儿举向空中——从没有听到
日本国内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啊,真残忍,真羞耻啊。”听
到的反而是:“南京大屠杀?有三十万人吗?这是不是为了仇日
而采取的宣传伎俩?”更有甚者,他们居然还想在《纽约时报》
上发布广告,要为自己洗清冤屈。
虽然日本政府迫于亚洲各国的压力而如是再三地使一些
“胡说八道”的高官引咎辞职。但是,让我们往深处想一想吧: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前赴后继者?
这显然是一幕戏,一幕早已排演好了的戏。也许现在主宰
日本那些政治家心灵的信念就是:过去的历史是人创造的,那
么人也就能改变——更确切地说——改写过去的历史。
比如,把“侵略”改成“进入”。总之,日本军队到过中国。
进入的方式可以“暖昧”一点。
比如,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上就到底杀了多少人来回纠缠,反
正死者不会开口说话,也没有资料确切、细致的记载。而且,时
间越推移对日本越有利。
比如,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人对于亡灵的正常的追
思方式,如果中国就此说三道四就冒犯了日本人民的感情。
这就是日本对于中国人民的人权的态度。
联系到在第六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日本追随美国支持对
中国的人权状况“采取行动”,就更显得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一点,作为同是战败国的德国,对待战争的反省就显得
比日本要深刻和真诚得多。一份资料说,战后多年后,德国共
付出几十亿马克来主动赔偿那些被他们国家侵略和带来痛苦的
国家;他们对以色列的赔偿更为巨大。这不失为减轻德国人心
灵债务的方江之一。
在德国,如果为法西斯招魂,法律将予以严惩。
当勃兰特总理访问波兰时,他当着全世界的面向二战中牺
牲的波兰人的在天之灵下跪。这一举动并没有使他的信誉遭损,
反而使其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没有一个日本首相到中国的土地上下跪过,没有一个日本
政治家到中国来,用一种令我们感动的方式来为我们死去的同
包祈祷过。
但他们可以在靖国神社,对着战犯的牌位下跪——因为,那
是些“为国捐躯”的人。
所以,由此得出结论,就是日本的人权观其实也是“暖
昧”的。他们并不真正尊重人权。他们尊重的只是西方的价值
观,只是西方的对华战略。正象他们当初要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那样,因为美国人已经走在了前面,不然,日本决不敢越雷池
一步。
其实,即使在实现正常化时,日本人的考虑也是很实际很
有“眼光”的:中国将是个多么巨大的市场啊,如果按六亿人
口算,每人买一双日本产的鞋子,那就是六亿双哪!
即使从市场的角度考虑,日本对于西方和对于中国的态度
也是两样的。一位赴美留学人员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比
出口到中国的在质量上要好多了。这位叫张广群(《第三只眼
睛看美国》)的留学生在书中说:日本是一流的产品输出欧美,
二流的产品自己使用,三流产品销往中国。丰田公司的
“Camery”及日产公司的“Maxima”这两种型号的车是专在欧美
出售的。而北京满大街跑的“皇冠”、“蓝鸟”、“公爵”之类的
车则是专门为中国生产的。由此可见,从汽车的销售策略上,我
们可以一窥日本这个民族的奇怪的文化心理,亦能映照出日本
人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所遵循的不成文的原则:面向欧美,背朝
亚洲。而且,日本对自身的“处身性”也极其暖昧和苦恼——
无论亚洲还是欧美,都没有真正地对它予以认同。
3。日本应该韬光养晦
不可否认,战后日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世界上任何一个
国家都无与伦比的奇迹。对于整个亚洲来说,日本所带来的冲
击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亚洲现阶段飞速发展的经济,
日本也起到一种催化剂作用。
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当人们提起日本时,除了对它的国土
有所确认外,我们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个经济体而不是一个国
家。如果作为一个国家,日本似乎还有致命的结构性缺陷。
二战以后,日本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它首先被
作为一种对抗共产主义火种的工具而被美国加以利用了。在日
本的军国主义思潮及二战后的“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一个
巨大的空洞——就是说,这种过渡是突兀的、被外来势力强行
附加的。在美国的精心持和喂养调教之下,日本长成了一个
奇怪的形态:它有着肥硕的身体,但脑袋很小;日本的面容上
是那种力图把桀傲不驯和狂深深隐藏起来的谦恭。可以说,虽
然战后五十年日本创造了惊人的物质财富,拥有了足以傲世的
高新技术和外汇储备。但是,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依然是痛苦的
和不被明确的理念所支撑的。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日
本人几乎个个都是工作狂,有很多人甚至恳求老板能让其留下
来加班,但下班后,日本男却很少有直接回家的,他们总是
想到酒馆去喝一气,对着卡拉OK吼几嗓子,然后才神智迷糊
地往家走。在接受西化时,日本并没有把西方人文精神的精髓
与自身的血液融汇在一起——他们只接受了表面的东西。正因
为如此,这样一个民族如果被一个邪恶的诱因所激发,必然还
会干出使世界骇然的事情来。
说得率直一点,日本想在亚洲坐正龙头老大的位置而且拓
展生存空间之梦想从来就没有彻底湮灭过。现在,端倪的显露
足以让我们警惕起来。
比如,现在日本国内有些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已经在为二战
中自己的行为而小声辩护:
“我们当初只是为了让亚洲从西方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
而实现共存共苛才这么做的,只是出于一种无法推脱的义务上
的考虑。”
我们只能把这种话语理解为“造势”,它和“进入中国”等
语汇一样,都是日本殚精竭虑仔细选择的。所以,为什么亚洲
国家(特别是中国、朝鲜、韩国)对日本的言论这么敏感,因
为,他们已经嗅到了其中的危险气味。
联系到台湾问题上日本的态度,还有中国的核试验问题,日
美新安保体系的确立,以及日本国内蠢蠢欲动的改宪论调——
美其名曰“在国际事务中起更重要的作用”,亚洲国家内心的想
法是:谁起作用都行,日本一起作用我们就忐忑不安。
日本的民间政策机构世界和平研究所最近发表了一份《日
本综合战略大纲》的报告。报告开宗明义地说,宪法并非不灭
的大典,从国家利益考虑为的正确的修订根据。这个研究所的所
长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日本前首相、被称为“超级鹰派”的中曾
根康弘。他竭力赞同在冷战后把中国作为“第一大假想敌人”进
行防卫对话,同朝鲜改善关系,投入25万亿日元的巨大预算,
推进中期防卫计划——而且这一切都要在不刺激中国的情况下
开展,也就是说,悄悄地、温和而坚决地推行。
日美安保体制的重新定义,其最关键的内容是针对中国的。
美国为了达到自己的长远战略目标,为了使这个战略目标中针
对中国的想法能得以顺利贯彻,克林顿在东京假惺惺对桥本说:
现在是美国和日本共同领导世界的时候了。并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