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词例话-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坏拇涡颉J涫撬邓瘴浯有倥乩词焙何涞垡阉馈6∧辏憾∽车哪炅洹

  这里讲两种叙述手法:(1)倒插法,先不说明何人,只叙那人形象,后来才点明他是谁。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里,讲他的曾祖姑母嫁给王珪。一天,有客人来,她办了丰盛的酒菜来款待。客人走后,她对丈夫说,那个最年轻的人,只十八九岁,有着胡子的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次问最少年,虬髯十八九。”后面才点明这个少年就是秦王(唐太宗),他的气概那时已经不凡。在《丽人行》里,先写那些贵妇人的豪华奢侈的打扮,“绣罗衣裳照暮春”,衣上绣着“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插着翡翠的彩饰,腰里系着珠带。后面才点明其中的皇亲国戚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先写“炙手可热势绝伦”的气焰万丈,再点明是作威作福的丞相杨国忠。这些都是倒插法。《水浒》第八回写两个解差在野猪林要陷害林冲道:“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在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这段活,先写声音,次写铁禅杖,再写胖大和尚。再写那和尚的话和打扮,是写得极其精彩的,它用的也是倒插法。这样的倒插,不仅使文字精彩,也是符合生活真实的。当时林冲被绑在树上,闭着眼睛等死,所以对鲁智深的行动,只有从两个公人眼里来写,才符合真实。两个公人不认识鲁智深,正如王珪妻子不认识李世民,人们先看到的是豪华奢侈的贵妇人一样,所以先写这些人的形象,再点明是谁,用倒插法。

  (2)逆挽法,不是顺序说,是颠倒一下,先说后的,再说前的。如早霞的变化像天意幻成的花叶,这里却先说花叶,后说早霞。由于天寒水落,江水溪水都落到石根上,却先说石根,后说寒水。由于风涛不稳而下泪,却先说下泪,后说风涛。由于没有停泊处而感叹难招客魂,却先说难招魂,后说没有停泊处。这样的逆挽,有人也称为倒插。这样用逆挽,为了突出情景,像为了突出早霞所幻成的花叶,所以先说“花叶惟天意”,再点明是“早霞随类影”。

  逆挽法有时也由于全篇结构的需要。李商隐《马嵬》,先从“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讲起,即从《长恨歌》中讲的杨妃死后在海外仙山上成仙讲起,再追溯“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密誓,自然得用逆挽法。温庭筠《苏武庙》诗从“苏武魂销汉使前”讲起,即从苏武回汉时讲起,追溯到他丁年奉使,也只能用逆挽法了。

  叙事诗也有用逆挽法的,实际上就是倒叙。像杜甫《哀江头》,先写长安陷落后的景象:“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出一片荒凉。然后追叙乱前曲江景物,那是:“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笫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这样逆挽,就有对比作用,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

35。反接、突接

  又有反接法,《述怀》篇云,“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若云“不见消息来”,平平语耳;此云“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①斗觉惊心动魄矣。

  又有突接法,如《醉歌行》突接“春光淡沲秦东亭”②,《简薛华醉歌》突接“气酣日落西风来”③,上写情欲尽未尽,忽入写景,激壮苍凉,神色俱工,皆此老独开生面处。(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

①杜甫《述怀》:“……寄书问三川(杜甫家住在陕西鄜州的三川县境内),不知家在否。比(近)闻同罹祸,杀戳到鸡狗。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同聚)?嵚岑猛虎场(危险的贼寇盘据处),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②杜甫《醉歌行》:“陆机二十作《文赋》,汝(从侄杜勤)更少年能缀文。……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应试)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百步射中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暂遭挫折,落试)。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考中是偶然的,不难取。所以没考中,当是鹰隼排风有锋铓之故)。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春光淡沲(tuó沱,犹淡荡,形容满眼是春光)秦东亭,渚蒲芽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gǎo搞,明亮),树搅离思花冥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③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杰,开筵上日(元旦)思芳草。……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觞为缓忧心捣。少年努力纵谈笑,看我形容已枯槁。……诸生颇尽新知乐,万事终伤不自保。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盘杯。如渑之酒常快意,亦知穿愁安在哉!……”

  这里讲叙述的两种手法:(1)反接法。《述怀》诗是杜甫遭安禄山之乱,从长安逃出,到凤翔去谒见肃宗。他在五月里到凤翔,听说鄜州那里连鸡狗都被杀,他家正住在鄜州,他担心全家的安全,所以说:“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接下去要是说“不见消息来”,就成为在平常时期的盼望回信,不能写出战乱时期人们的迫切心情了。现在不这样,反而说“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就反映了饱经战乱的人害怕有不幸消息传来的心情,就写得深刻而真切。再像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贬官到岭外,不知道家里的情况。这次回乡,迫切地想知道家里怎么样了。由于想到自己被贬时家里可能遭受到的迫害和发生的意外,所以反而害怕不敢向人打听了。这样反接,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所谓“反接”,实际上是作者当时的心情跟一般人不一样,这是作者的特殊遭遇造成的。所以不是有意要写得特殊,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作者的心情。

  (2)突接法。《醉歌行》是杜甫送侄子杜勤落第回家,前面说杜勤很有才华,年纪又轻,暂时碰到挫折不算什么。又说:“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杜勤已经咳唾成珠,出口成章了,那末杜甫怎么还能发如漆黑呢?说明侄子长成,自己已渐衰老。接下去忽然写景,“春光淡沲秦东亭,渚蒲芽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前面抒情,突接写景,把情景结合起来看,在春光淡荡的秦东亭上,眼前所看到的是春天景物,这本是令人喜悦的,可是面对着少年的落第,和杜甫自己感到逐渐衰老,美好的景物和失意的心情相对照,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再加上客中送侄子的离别之感,更加强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失意心情。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讲“文章有神交有道”,说薛华善于作长歌,指文章有神;又说“诸生颇尽新知乐”,讲交有道。接下去忽然写景“气酣日落西风来,愿欢野水添金杯”,从而引出借酒浇愁的意思。这样从抒情或叙事突接写景,起两种作用:一是衬托作用,如用美好景物来反衬失意心情。二是转折作用,像从日落西风来,转到希望西风把水变成酒来添金杯,好尽量借酒浇愁。

  还有一种突接,不是用写景来突接叙事,是用议论来突接叙事,这种议论跟上文叙事毫无关系。如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二千石指南平太守李之遥,在李白愁时,太守请他喝酒,使他感到温暖。这位太守就是贤主人。下面突接:“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突接的两句同上文讲的贤主人毫无关系,是说那里的头陀寺多僧气,看了讨厌,那里的山水没有秀气,不称心,看了败坏游兴。否则可以在大江里泛舟听歌取乐。既然那里的景物使人讨厌,所以我将捶碎黄鹤楼,黄鹤楼同头陀寺是一样可厌的,这就包括毁掉头陀寺在内,鹦鹉洲也是看了不称心的山水景物,所以要倒却,把这些使人讨厌的东西都扫除了,才好尽情歌舞。后面的狂言都是从突接的两句来的。这个狂言很突出,更显出这个突接的非常突出,在艺术上有它的特色,虽然思想性不强。

  小说中也有这种手法,如《水浒》三十六回写宋江被张横逼得正要跳江时,忽然李俊驾船来了,宋江听得李俊声音便叫着求救,李俊失惊道:“真个是我哥哥,早不做出来!”宋江钻出船上来看时,星光明亮。这里插入“星光明亮”的写景句,具有衬托作用。原来宋江死到临头,吓得心惊胆战,不会注意江上风光,到这时已经得救,心情变了,这才看到星光明亮。这里接着写景具有显示人物心情的作用。《水浒》九回写林冲接管了草料场,出门打酒:“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这里写雪跟下面情节有关。因为下雪,所以雪水把火种浸灭,从而证明草料场的起火是有人在放火,引起了林冲的警惕,发现仇人要借此加害自己,使得他终于杀死仇人。这里的写景起发展情节的转折作用。

36。仿效和点化



  魏武帝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永何澹澹①,山岛竦峙。秋风萧飒,洪涛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辞亦有本。相如《上林》云:“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月生西陂。”马融《广成》云:“天地江洞②,因无端涯。大明③出东,月生西陂。”扬雄《校猎》云:“出入日月,天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