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同人)贾琮求生记 作者:乙姬v5(晋江vip2012-06-22完结)-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邢夫人前十天很是焦灼不安,等银子到手,觉得自己成了这群人里最有钱的主时,精气神立马不同,心里的慌张少了许多。她这一生,因无所依靠,最爱白花花的银子,生怕别人花用她的钱。仔细收藏好自己的银子,竭力不露声色,倒也帮着干了不少活。
李柱自小帮母亲干惯了活,虽农活是初学不久,倒也干得像模像样,挑水扫地捡柴种菜。因他老实诚恳,虽进村才半年,与村民们相处得很是不错,许多农活都是跟村民们学的。
贾琮也学着挑水捡柴,水倒是挑得动,只是姿势拙劣,一看就知道是个没干过活的,惹的村里孩子们追在后面看。李嬷嬷死命拦着,不让他做粗活,只让他去看书。
贾环不愿与贾宝玉呆在一起,就紧跟着贾琮,挑水的话就帮忙打水,中间也挑上一段,捡柴的话也跟着一起去,只是闷闷不乐,难有笑颜。
贾宝玉可真是个奇葩,到了如此境地,大家都在努力适应,他却依然沉浸于他自我的世界里,或许失了宝玉的贾宝玉已经没了魂魄吧。
时近隆冬,大雪纷飞,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
没有了萦绕的恐惧,安心地生活了个把月,虽是粗茶淡饭,众人倒是都长胖了,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为了节省柴火,也顾不得男女大防,冬天的大多时日大家都聚集在一个房间里。女眷们做做针线,拉拉家常,贾琮贾环人手一本书,看得聚精会神,李柱则有时修修补补,有时也学上几个字。贾宝玉也被宝钗拉了来,哪怕坐在一旁发呆也比呆呆地被冻死强。
小院里倒也有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厨房柴房占下了两间,真正能用来住人的也只有四间,现在邢夫人尤氏李嬷嬷住在左次间,贾环贾琮李柱住在右次间,宝玉夫妻就住到了东厢房里。
说来也怪,这夫妻两个就算住到一起,也还是冷若冰霜,关系并没有因为共历患难而有所改善。当然,这责任当然不会在对宝玉含嘘问暖体贴入微的宝钗身上,只能怪那个魂不守舍的宝玉。
等到宝玉于大雪纷飞的雪夜出走后,薛宝钗才会是那么绝望,当天就发了高烧,满口糊话。
对宝玉的出走贾琮是有心理准备的,就像他叫嚷了无数次那样,他终于脱离俗世,当和尚去了。
只是宝钗太可怜了一些,被丈夫抛下的女人,在这世间哪还有立足之地?
村里没有大夫,李嬷嬷四处求了几个降温的偏方,熬药灌了下去,都没有功效。
即使大雪纷飞,地上积雪有一尺厚,李柱和贾琮还是结伴去了城里。雪太大了,没有大夫愿意到二十里外的村里出诊,两人无法,只好抓了几副退烧药,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着黑赶回了家。
药灌了下去,虽热度依然不减,到底没有继续恶化了。
好在第二天,天晴了。
租了村长家的牛车,用被子包好宝钗,李柱和贾琮又进城了。
这回大概是对了症,几副药吃下去,宝钗清醒了过来,只是眼神空洞,再无生机。
李嬷嬷尤氏死命开解,还是没有转机。邢夫人大概是看不下去了,只一笔笔地给宝钗算,出了牢房后她花了李家多少银钱,这次生病又花了多少钱看病吃药,李柱贾琮又是冒了多大危险去给她抓药,她要死可以,先把钱还了,债偿了,才能干干净净了无牵挂地去死。
得,没想到激将法还有点用,宝钗不再抗拒吃药喝粥,半月之后终于摇摇晃晃地起床了,病好后只麻木地努力干活,难得说上一句话。
宝钗病好后,贾琮终于提起一个问题:大家以后何去何从?
首先,第一个问题,以后住哪里?是回原籍去还是就在京城安家?在京城安家的话是回城里去住还是住在现在这个小村子里?
邢夫人是一半一半,为了她的一百两银子她愿意回金陵去讨债,但为了路上的花费危险,她又怯了步。她愿意跟着贾琮走。
尤氏是不愿回金陵去的,那里她人生地不熟,她还巴望着有朝一日,贾蓉能回来,她多少也有点依靠。
宝钗没有出声,她是到哪儿都没依靠了。
贾琮其实也不太愿意走,他的钱并不多,折腾来折腾去就剩不了几个了。
贾环不愿走,他从没去过金陵,再说他还没找到赵姨娘被卖到哪里去了。
留在京城,大家一致决定,至于到底住哪里,分歧很大。
邢夫人认为现在就很好,搬到城里去花费就更大了。他们现在压根就没赚到钱,一直吃住李家的,手里仅有的四十两还为了宝钗的病花了二两。
贾环要进城去,他现在打听他姨娘的下落实在不方便,况且,他进城了还可以找个活干,赚点钱。
第二个问题:生计从何而来?
尤氏忙开口,说她会作活的,绣活也好,农活她也会学着干的。
宝钗终于开了口,她可以接绣活来做。
贾环决定进城找贾芸帮忙,哪怕当个小伙计也行。
贾琮暗暗决定要再买上二十亩地,总得先保证温饱。
讨论到最后,还是没能作下结论,只能有待以后再论。
过没几日,贾环独自进城了,他带着几张饼子,拿着贾琮给的一吊钱,打算去问问有没有赵姨娘的消息,再去找一找贾芸,求他帮忙介绍个活干。
擦黑时分,贾环满脸疲惫地回来了,来回走了四十多里路,都快把他给累坏了。
等他歇过劲来后,才说起贾芸帮他在衙门查了记录,赵姨娘被一个外地商人买走了,也不知往哪走了,只怕是再也找不回来了。巧姐倒是被刘姥姥赎回来了,贾芸妻子小红也就是原来府里管事林之孝的女儿还见着了巧姐的面,现在巧姐跟着刘姥姥家去了。惜春也有了消息,刘姥姥碰上了一个尼姑,长得分明就是惜春,正四处化缘。
贾环没了寻回他姨娘的希望,劲一下松了下来,再也不计较住哪里了,现在也不错。
两天后,由李柱陪着,贾琮提着买来的点心,去了村长家。
村长姓赵,相当喜欢憨厚的李柱。这个村子也不大,不过七八十户人家,大多姓赵。村长也认识几个字,家里也有四五十亩地,算得上是这个村子最富有的人家。
自贾琮他们第一天进入这村子,赵村长就注意上了他们,刚来时衣衫褴褛,形如乞丐,可第二天出门时换上干净衣衫后,气质硬是与村里人不同,一看就知道读了不少书。几天后又来了两辆马车,接走了几个人,那马车下人还相当气派,只怕是官宦人家出来的。
不过,这群人在村里倒也不惹人厌,女眷几乎没出过院门,男人们也学着做活,平日里也不出来走动,以前只怕出身大家。
想着年前那么多被抄家的人家,赵村长心里也有了数。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哪一家的?
贾琮他们送上点心,努力找着话题,想与村长搭上话。
赵村长毕竟人老世故,三言两语就摸清了他们的底,果然是抄家出来的人家,贾家当年可是相当的风光。
贾琮很惭愧,他一个读了许多书,还多了一世经验的人,居然三两句就被人套了话。这十几年很少与府外人打交道,很多东西都忘了个干净。唉,还得多练啊。
既然弯的不行,那就来直的。
“赵村长,请问落户到村里有什么限制吗?”
赵村长愣了一下,这小伙子倒有几分意思。“贾少爷想必念过多年书吧?不知有没意愿教教村里的孩子?”
贾琮迟疑了,这是落户的条件?“实不相瞒,在下虽然读过几本书,但却从没试过教人,只怕会误人子弟。”
“不要紧,村里的娃娃只要识上几个字就好了,也不求什么功名的。”
“如若不嫌弃,那在下就勉力一试了。”
“好,爽快。”赵村长爽朗地开怀大笑,“过几日,你与我一起去衙门去一趟吧。”
“多谢。”贾琮忙起身施了一礼。“还有一事,要拜托村长。不知这附近可还有田地出卖?”
“有倒是有一些,不知贾少爷想买多少?”
“不敢,就直接叫我贾琮好了。我大嫂子娘家兄长御前侍读李大人有意资助我们,想为我们置上二三十亩地,如果再有个小宅院就更好了。”
赵村长微张了口,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就算家被抄了,还有贵亲在啊。“正好,年前村中一户人家搬到城中去了,想让我替他家的宅子田地找个买主,不如明日我们就去看一看,一共是二十亩地,地都是好地,价钱也公道,再加上宅子,一共是二百两银子,可使得?”
“价钱倒是可以。不过村长也知道我们都是没摸过锄头的人,也不知村里现在租子怎么算?”
“好说好说,村里凡租人田地的,都是出六成的租子,这也是成例了。况且现在这地以前也是由村里人租种,到时只要转一下租约即可”
“到时候还要再麻烦李村长了。那明日一早,我再来请村长。”
出得门来,李柱轻声问道:“少爷,珠大奶奶走时可什么话也没留啊,少爷到时哪来的银子?”
“山人自有妙计。”
第二日,贾琮去看了宅子和田地,宅子比李家现在住的要大一倍,是一所小两进的四合院,简单的家具都还在,只要稍微添点东西就可以住人了。厨房旁边还有一口井,房子旁边还有一块菜地,相当地实用。田也连成一片,很是不错。
隔了几天,贾琮跟着赵村长到衙门里把户籍转到了村里,又取了钱,交付了房款田款,签了约,在衙门里换办了房契田契。顺便,贾琮把现在住的那个小院子转到了李柱名下,这辈子,贾琮是惜财,但他也不愿意去占别人的便宜,尤其那个人是对他很好很好的李嬷嬷。
从衙门里出来,贾琮仔细弄了笔账,加上手续费用和打点官吏的钱,足足用掉了他二百零五两银子,呆会还要去添一些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一样一本,再买一摞纸,回去找贾环多抄上几份,再订成册,总比买书便宜一些。
买宅子田地的事除了李家母子知道外,贾琮只在邢夫人面前吹了点风。邢夫人其实心里也有数,当时贾琮总劝她留点后路,自己又岂会没有打算?她也不去问贾琮到底有多少钱,反正只要不找她拿钱就行。
在村长的帮忙下,三十亩地很快就租了出去,分别写好了佃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