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5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渊的最新动作自然也瞒不过刘胤的眼线,蜀军斥侯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将匈奴人的最新布署向刘胤做了禀报,刘胤的作战计划自然也要围绕着匈奴人的最新防御体系来进行。
信都做为冀州的中心,刘渊自然会选择信都做为决战的地点,其次信都附近平坦如坻,比较有利于骑兵部队展开攻势,而匈奴人作战是以骑兵为主体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占据地利的因素了。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的三大要素,天意莫测,刘渊自认也很难掌控天时,至于人和,打了这么些年的仗,赤地千里,老百姓都跑光了,人都没有,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人和了,刘渊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地利了。
一般而言,山川之险为地利,蜀有山险,吴有江阔,这些都是地利的体现,但匈奴人不一样,他们在并州,明明地占据着险要关隘,却屡屡失守于蜀军,很显然,这山河之险对于匈奴人而言,谈不上地利。
他们所需要的地利,其实就一块平坦的土地,尽可能地发挥出匈奴骑兵的优势来的土地,而冀州信都附近的地域,正是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可以让匈奴骑兵自由驰骋,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战力来。
刘胤自然也很清楚刘渊选择在信都决战的意图,不过刘胤倒没有惧意,匈奴骑兵的厉害他又不是没有领教过,其实也不过尔尔,刘胤对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还是信心满满的。
历史的五胡乱华,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的时间,黑暗一直笼罩在黄河流域的这片沃土之上,华夏民族一直饱受着摧残和蹂躏,三百年的时间,那可是整整十几代的人,十几代人挣扎在生存和死亡线上,是怎样的悲惨历史。
而今时今日,历史的命运就掌握在了刘胤的手中,华夏民族在未来的岁月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这一战将会做出最终的分晓。(未完待续。)
第896章 清扫外围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刘渊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
当初选择放弃晋阳刘渊就是为了避免陷入重围,而如今逃到了冀州,一样是身陷困境,刘渊已是退无可退,看来要想打破晋蜀两国的围攻,唯有放手一搏,在冀州和晋蜀两国进行决战。
这是一场胜则生败则死的决战,刘渊自然不能掉以轻心,不过好在除了青州的匈奴军之外,刘渊已经将并冀两州的所有军队集结在了一起,合计兵力超过二十万人,这堪称是起事之后刘渊打得最大规模的一场仗了。
指挥着二十余万大军,刘渊也确实是踌躇满志,尽管屡次的败仗已经磨灭了刘渊不少的锐气,但他称霸天下的豪情从也从未曾动摇过,他生于这个乱世,就注定是要成为乱世枭雄的,刘渊带着几代匈奴人的梦想走到了今天,他又怎么会轻言放弃?
唯一让刘渊担心的,就是晋蜀两国在总兵力上是超越匈奴军的,当然刘渊也不是那种唯人数论的推崇者,决定战争胜负的,远远不只是兵力多少这么一个要素,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士气,比如战斗力,比如指挥者的谋略,所以冀州大决战,胜负如何,还是一个未知的因素。
比较有利的是,晋蜀两国貌合神离,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协同作战,这一点对于刘渊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晋蜀两国就算是兵力再强,但不能同心协力地作战便是他们最大的短板,只要能把握着机会,获胜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唯一让刘渊比较忌惮的就是蜀军的统帅刘胤和晋军的统帅羊祜,经过这么几年的交手,刘渊真正地感受到了刘胤和羊祜的水平,论谋略、论治军能力、论战术指挥,都有名将的风范,刘渊一直觉得现在汉人的将领之中已经鲜有能者,他在洛阳呆过好几年,对晋军将领也是了如指掌的,就算是邓艾钟会,那怕是司马昭,刘渊都未必真心佩服,而之前羊祜一直是默默无闻,更没有入刘渊的法眼。
但这三年来,都过了无数次的较量,刘渊才体会到刘胤和羊祜的能力非凡之处,无论是大局观还是到具体的战斗,他们的表现都相当地出众,刘渊自以为都不是对手,并州的败仗,也输得让刘渊是心服口服。
但着眼于即将到来的冀州之战,那是刘渊输不起也不能输的一场大仗,为了打好这场大战,刘渊也是煞费苦心,调兵遣将,精心地布署和安排着。
首先,刘渊确定了以信都为中心的防御体系,将分散在各处的兵力都抽调回来,构筑了一个多层次的防御网。
信都是安平郡的郡城,也是冀州的州城,这一带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最是适合骑兵的作战,而骑兵则是匈奴人的强项。刘渊以信都为中心,构筑了三层的防御网,最外围的防御网一直延伸到清河和巨鹿郡境内,包括广川、武邑、阜城、堂阳、经县等地。
第二道的防御网则是分布在信都周边的扶柳、南宫和枣强构成的一个三角地带,这个铁三角被刘渊视为防御信都的核心地带,在这个区域内,刘渊布下了重兵。
最里层的信都则是匈奴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刘渊及匈奴高层所处的位置,如果信都一旦沦陷,那就意味着匈奴人的彻底失败。
毕其功于一役,不成功则成仁,这就是刘渊最后的信念,这一战的意义非同凡响,将会决定整个天下大势的走向,无论如何,刘渊也绝不会轻言放弃。
┄┄┄┄┄┄┄┄┄┄┄┄┄┄┄┄┄┄┄┄┄┄┄┄┄┄┄┄┄┄┄
就在刘渊做着最后的防御布署之时,蜀军这边刘胤也在谋划着进攻的计划。
刘渊的最新动作自然也瞒不过刘胤的眼线,蜀军斥侯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将匈奴人的最新布署向刘胤做了禀报,刘胤的作战计划自然也要围绕着匈奴人的最新防御体系来进行。
信都做为冀州的中心,刘渊自然会选择信都做为决战的地点,其次信都附近平坦如坻,比较有利于骑兵部队展开攻势,而匈奴人作战是以骑兵为主体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占据地利的因素了。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的三大要素,天意莫测,刘渊自认也很难掌控天时,至于人和,打了这么些年的仗,赤地千里,老百姓都跑光了,人都没有,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人和了,刘渊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地利了。
一般而言,山川之险为地利,蜀有山险,吴有江阔,这些都是地利的体现,但匈奴人不一样,他们在并州,明明地占据着险要关隘,却屡屡失守于蜀军,很显然,这山河之险对于匈奴人而言,谈不上地利。
他们所需要的地利,其实就一块平坦的土地,尽可能地发挥出匈奴骑兵的优势来的土地,而冀州信都附近的地域,正是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刘胤自然也很清楚刘渊选择在信都决战的意图,不过刘胤倒没有惧意,匈奴骑兵的厉害他又不是没有领教过,其实也不过尔尔,刘胤对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还是信心满满的。
历史的五胡乱华,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的时间,黑暗一直笼罩在黄河流域的这片沃土之上,华夏民族一直饱受着摧残和蹂躏,三百年的时间,那可是整整十几代的人,十几代人挣扎在生存和死亡线上,是怎样的悲惨历史。
而今时今日,历史的命运就掌握在了刘胤的手中,华夏民族在未来的岁月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这一战将会做出最终的分晓。(未完待续。)
第897章 诱敌深入
狼尘滚滚,铁马金戈,堂阳县南的青马原成为了蜀匈骑兵交战的舞台,万马奔腾,气吞如虎,场面之浩大,令人震撼。
虎骑军自常山南下,一路狂飙奔进,大有直捣信都之势。负责外围防线的匈奴大将古坚当然不可能让蜀军的进攻得逞,立刻是倾尽兵力,在青马原与蜀军骑兵展开大战。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遭遇战,双方都尽遣精锐,全力厮杀,苍茫无际的青马原铁蹄铮铮,风雷攒动。
根据刘胤的要求,虎骑军这一次担负的任务并非是攻击作战,而是诱敌深入,但傅著并没有把这个任务简单化,遇敌即溃,那一看就是假的,匈奴人也不蠢,又怎么会轻易的上钩呢?
所以想要达到诱敌的目的,那就是真打,只有把敌人给打疼了,他们才会产生报复的念头,那个时候再撤退,敌人就会穷追不舍了。
同样的,也只有在真正大战之后,这样的败退才让敌人认为是真正的打了败仗,那些望风而逃,一触即溃的把戏,是不可能起到真正的诱敌作用的。
于是傅著在青马原排出了骑兵阵势,不遗余力地和匈奴骑兵进行作战,大有一股不灭匈奴誓不罢休的气势。
蜀军的凶猛打法也确实给了古坚很大的压力,虽然他的人马在数量上是占据着优势的,但从骑战开始之后,反倒被蜀军一路压制,形势吃紧。
不过好在古坚很快就得到了增援,匈奴大将马飞率一万骑兵赶了过来。
由于援军的到来,战场上的形势陡然地发生了变化,匈奴人明显地占据了上风。
这个时候,傅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趁着势穷之际,傅著下令虎骑军全线撤退,向大陆泽方向退去。
古坚和马飞兵合一处,自然是不肯罢休,一路尾随蜀军,狂追猛赶,誓将这支蜀军给全歼掉。
之前蜀军打得很拼,完全就是一付决战的状态,这种拼命式的打法不会让古坚产生任何的怀疑,如果没有援军到来,古坚还不知道是谁会先败退。不过随着匈奴援兵的到来,战场上的形势瞬间逆转,这时候蜀军的败退自然很正常,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任何指挥的将领都会做出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