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佥亦道:“南北两路夹击,这仗可不好打,我军已经尽遣主力,一旦战败,将再无任何援兵可派,恐怕就连关中也难再守得住了。文宣,敌强我弱,形势逼人,我军切不可在此与刘渊决战啊!”
现在的局势,已经是再明显不过了,刘渊倚仗着兵力上的优势,企图南北合击,将蜀军围歼在梗阳、祁县、阳邑一带,在北线,是城防坚固的晋阳,这无疑让刘渊很放心,而南线,刘渊分兵而进,步步为营,十分地谨慎,刻意地避免与蜀军接触,就是不给蜀军任何反击的机会,而一旦完成刘渊所设想的战略布署,匈奴人便会发起全线总攻。
现在的局势相当地微妙,蜀军大约十三万的人马,与南北两路二十万的匈奴军相比,是处于劣势的,但蜀军单独面对南路或北路的匈奴十万大军时,却又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刘渊显然很清楚这一点,他熟读兵书,深谙兵法,所以在进军上一点也不冒进,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不给蜀军任何迎头一击的机会。
等匈奴人南北两路完成合围之后,那才是匈奴人真正地露出獠牙的时刻。此次进军并州,蜀军已经调动了关中几乎全部的野战军团,这一战,是绝对不容有失的,如果失败了,蜀军很可能就会连老本也拼光了,关中无御敌之兵,再想守住,也是困难重重。很可能这一战将会动摇蜀军辛辛苦苦经营数年的关中根基,得不偿失。
这一战关系到蜀军的生死存亡,而且从形势上来看,匈奴几乎占尽了优势,蜀军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失败的几率很大,故而傅佥主张不打这一仗。
罗宪面带忧色地道:“如果不打的话,我军势必要撤退,如果撤退回娄烦或左国城,刘渊的军队必然会穷追不舍,就算退回左国城,也势必难逃一战,如果一昧避战的话,只能是退回河西,那么我们此行便是前功尽弃,得不偿失了!不知大将军钧意如何?”
刘胤沉思片刻,若有所悟地道:“战不能战,退不能退,我们现在的局面,可是进退维谷啊。既然如此,那倒不如不退反进,打出他一片新天地来!”(未完待续。)
第789章 第三条道路
“不退反进?”傅佥和罗宪明显地一怔,失声地喊了出来,皆是满脸的骇然。
他们之所以很吃惊,是刘胤提出的策略相当地令人匪夷所思,目前匈奴人大兵压境,留给蜀军的选择空间并不太大,无外乎战或退两种方式,但刘胤此刻提出了第三条道路,不退反进!“进”?这让人很费解,怎么个进法?难道现在蜀军真的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吗?
刘胤指着地图道:“刘渊此次北进,真实的意图就是想要迫使我军在晋中一带与之决战,而现在从敌我双方的兵力配置地利位置战场形势诸多方面综合考虑下来,我军完全处于劣势,也就是说,此役我军获胜的可能性不足三成,所以这一仗我们打不得,也打不起。不能打怎么办?恐怕也只有退兵了,如果退兵的话,那么我们此次东渡以来的所有战果就会归零,前功尽弃,一无所获,甚至更糟。我们所能想到的,刘渊也一定能想的到,如果我们的步调都落入到了刘渊的算计之中,那么局面只能是越来越被动。”
傅佥道:“如此看来,文宣你必定有一个成熟的想法了,不妨说来听听。”
刘胤微微一笑,道:“兵法有云:出奇不意,攻其不备。现在匈奴人南北合击,肯定也会注意到我军的西撤路线,但如果我军往东,肯定会出乎刘渊的意料,也将会彻底打乱匈奴人的布署。”
“往东?”罗宪眉头大蹙,质疑道:“大将军想过没有,如果我军往东,整个的后勤补给线就会被匈奴人所掐断,十几万大军无粮无草无辎重,接下来的仗怎么打?”
刘胤声色不动地道:“如果我军继续抱团作战的话,后勤补给这一块确实是一个难题,所以我建议部队东进之后,兵分三路,一路东进冀州,进入常山、中山、赵国、河间、巨鹿诸郡作战,一路北上幽、代,在新兴、雁门、幽州边境作战,另外一路南下上党,在上党郡及河内郡一带作战。南北两路俱是山地,适合我军步兵行动,东路进入冀州,当以骑兵为主。
“匈奴人虽然兼跨并、冀、青、幽四个州,但这些区域他们并没有完全地予以掌控,这些地区,不光有晋国的军队,还有大量的汉人百姓,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引为奥援的,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匈奴人尚未完全掌控的土地上,建立起根据地来,在与胡人的作战中,不断地壮大和发展自己力量。与胡人的较量,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打上一仗,就可以将胡人逐出中原,对此,我们都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傅佥和罗宪这个时候是真正地惊呆了,刘胤的这个计划,已经不能用大胆二字来形容了,这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战略方式,彻底地颠覆了傅佥和罗宪的三观。
刘胤的策略,准确一点叫做无后方作战,就是完全摒弃掉己方的后勤补给线,就食于敌,在敌人的后方控制区域内,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而这个根据地必须能满足物资供应、粮草补给、兵员补充的三个基础要求,以支撑军队的作战需求。
象这样的作战方式,堪称是史无前例,闻所未闻,不管是秦灭六国还是楚汉相争一直到三国混战,任何的一次战役都是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来支持的,粮草辎重、军械物资,那怕出上一点秕漏,都可能会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刘邦在进取中原之前还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的政策,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绝不会有大汉王朝四百载的辉煌。
而现在刘胤提出了不退反进,放弃后勤补给线,进入敌人后方的作战模式,完全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不过这并不是刘胤的心血来潮的癔想,而是他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思考。
首先,在敌后开辟根据地是有一定基础条件的,并州和冀州,虽然胡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占据人口绝对多数的,还是汉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胡人入侵中原之后,对汉人百姓进行了疯狂地屠戮,与汉人结下的是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如果蜀军打着抗击胡虏,救民水火的旗号,必定可以得到中原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这就是刘胤主张东进的首要基础。
其次是晋国的军队。尽管蜀晋双方世代仇怨,但胡人叛乱,天下形势已经上升到了民族危亡的地步,刘胤没有理由认为晋国的将领是不识大体的,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那怕只是权宜的朋友,也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现在晋国的都督河北诸军事的是羊祜,而羊祜的为人刘胤是比较清楚的,识大体,顾大局,如果蜀军东进,必定可以和羊祜有一个很好的合作基础。
退一步来讲,就算无法与晋军联手,最起码也可以暂时地避免与晋军交锋,不管是羊祜还是别的晋军将领,他们肯定也不愿意将有限的兵力放在与蜀军的交锋上面,让在四周虎视眈眈的胡人渔翁得利。
最后,就是东进有着广阔的疆域,胡人叛乱虽然势头很猛,但他们控制的区域其实很有限,在许多的地方,尤其是山区,胡人的势力还根本没有来得及渗透进去,蜀军此次东进,就是要充分发挥蜀军善于山地作战的长处,在胡人控制区域的薄弱地带,将自己的力量率先地发展出去。
当然,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东进的初期,是蜀军最为艰难的时刻,陌生的环境,四面的敌人,难以为继的粮草,无法补充的兵源,甚至是没日没夜,无休无止的战斗,这一切的困难,都必须要去克服,必须要发扬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困境中在逆境中勇于抗争,克服一切的困难,才可能最终地走向胜利。(未完待续。)
第790章 兵分三路
傅佥和罗宪也是聪明人,当刘胤把所有的利害摆到桌面上的时候,他们也明白了刘胤的真正用意,所谓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刘胤的计划虽然狂妄大胆到了极致,但却是蜀军目前一个不二选择。
在晋中与匈奴决战,这绝对是行不通的,不光是此举正中刘渊的下怀,更重要的是,蜀军现在根本就没有决战的本钱,那怕就是惨胜的结果,都是蜀军所不可接受的。刘渊除了这二十万的人马之外,还有别的军队,而蜀军将十三万人拼光了,可就是真光了,就如同输光了赌徒一样,再也没有了翻本的机会。
退兵河西,这更是让所有蜀军将士都不可能接受的一个结果,没有人愿意将自己辛苦劳作的成果白白地葬送掉,蜀军为了东渡作战,筹划了很长的时间,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更有许多的蜀军将士血洒河东土地,凡此种种,又岂肯轻易弃之?
东进之策,看似一条不归路,但细细地品来,未尝不是蜀军的一个新出路,数百万的汉人百姓如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蜀军以解救天下苍生为旗号,一定可以赢得汉人百姓的拥戴,有百万民众支持的基础,蜀军在中原大地上必将会开创出一个新局面来。
兴复汉室自蜀汉建立之初就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激励着一代代的蜀汉人为了这个目标而奋进,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终生念念不忘的,就是兴复汉室。
但现实的残酷让理想变成了梦想,兴复汉室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事,傅佥和罗宪做为硕果仅存的梦想执行人,直到蜀汉政权行将倾覆,都还为之不惚地努力过。
而刘胤却是将这个梦想一步步地变成现实的人,进取关中,坐拥雍凉,兴复汉室已经不再是一个空话,而成为了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目标。
此番蜀军东渡,更是带着强烈的兴复汉室的意图,每一个蜀军将士肩上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都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如果无功而返或者是败仗而归,那对蜀军的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