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后传来咯咯的笑声,刘胤也不敢再回头,飞也似地逃了。
骑马离开了马雄山,刘胤的心情才稍稍地平定下来,想想方才之事,连他自己都不禁是暗暗好笑,也许是来自后世的缘故吧,刘胤在感情方面从来没有太过随便,他总觉得,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应当是一种缘份的事,虽然他对魏雪舞确实是喜欢,但总感到他们之间。好象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也许就是缘份还未到吧。刘胤只想着顺其自然,从未想过专门去苛求什么。
更何况,刘胤也确实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此次将安平王府安顿到马雄山,还是他百忙之中抽出的一点时间。
到了南中之后,朝廷论功行赏,刘胤功勋卓著,自然是大有封赏。由安西大将军晋升为镇北大将军,平尚书事,仍然兼领着执金吾。
蜀汉的军职与魏吴略有不同,魏国和吴国四征将军是排在四镇之上,其下才是四平、四安将军。而蜀汉四镇将军排位是在四征之上的,也就是说除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四镇将军就是最高的,而资深者加大将军衔,其地位又高于前后左右将军,刘胤此次受封镇北大将军。一跃而位居于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下,在军中地位显赫。
除了荣升镇北大将军之外。刘胤此次还被任命为平尚书事。平,即评议,意为有参与尚书台事务的资格。尚书台是蜀汉权力的中枢,其主官尚书令只是相当于后世秘书长一类的职务,真正主事的是录尚书事的三位大臣。录尚书事本为加官,并无具体官秩品阶,一般录尚书的大臣都有另外的职务,比如诸葛瞻就是卫将军行中都护兼领录尚书事,姜维是大将军兼领录尚书事。
诸葛瞻阵亡之后,录尚书事的职位就空缺了一个,此次到了南中之后,刘禅任命侍中张绍兼领录尚书事,算是补足了尚书台的三巨头。而姜维此次仍远在阆中,虽然担任着录尚书事,但对于尚书台的政务却是鞭长莫及。所以刘禅此次提拨刘胤和霍弋为平尚书事,就是有要二人协理尚书台事务的打算。
平尚书事和录尚书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行政职务上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录有参与决策的意思,平为协助的意思,平尚书事比录尚书事低了一级,不过既然能参与到尚书台的决策之中,那就代表刘胤和霍弋正式地进入了蜀汉的权力核心。
霍弋此次勤王,也是功不可没,由安南将军晋升为镇南大将军,依然还是以建宁太守兼领南中七郡,并以平尚书事强势进入了内阁,隐然成为了朝中最大的实力派。
相比之下,卫将军董厥和尚书令樊建的权力被削弱了不少,内阁之中,张绍以外戚兼元从系的身份入阁,而镇南大将军霍弋虽然出身于荆襄,但自幼被刘备养于府中,又与后主刘禅交情莫逆,与荆襄系的关系也是渐行渐远,多年来一直执掌南中,隐然自成一系。而刘胤就更不必说了,属于皇室一脉,与各大派系更无关系。
尚书台的重组,意味着荆襄派系一支独大的局面已然是一去不返了,益州本土系的失败,许多人认为从此荆襄系将彻底的主宰蜀汉朝堂,但迁都南中之后,政局的发展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其实这与以董厥樊建为首的荆襄派在此次危机处置中的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刘胤和霍弋力挺,蜀汉王朝或许就已经谯周忽悠没了,董厥樊建等人身为内阁大臣,在关键的时刻竟然没有站出来与谯周抗争,失宠于刘禅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时穷节乃现,危难见英雄,董厥樊建之流在盛世之中或许算得上能臣,但他们有乱世之中,却实在算不得什么英雄,才识的短板注定他们不会成为力挽狂澜的主角。
刘胤入阁之后,显然更忙了,几十万的军民迁移的南中,如何妥善安置成为尚书台要议的头等大事。
南中幅员辽阔,地域宽广,汉夷杂居,人口复杂。根据东汉时期做的人口统计,南中四郡(七郡是后来增设的)总人口达到了二百八十九万之多,其中建宁郡最少,只有十一万人,永昌郡最多,达到一百八十九七千三百四十四。刘胤不敢肯定这个统计数字是不是有水份,但当时南中的人口之中,汉夷比例悬殊,夷人又大多居无定所,真的很难相信这数据的准确性,人口统计精确到个位数,就算是后世的人口统计,也不可能这么精准,更何况汉代的条件了。
后来蜀汉朝廷没有做过类似的统计,南中地区究竟有多少夷人,一直是个未知之数。不过在册的汉人,却是的详尽记录的,南中七郡在册的汉人总共五万六千余户,计二十三万四千余口,(未完待续。)
第373章 街亭之战(二)
魏军的进攻既是实质性的,也是试探性的,打这种山地攻坚战,司马望可算不上什么行家里手,魏军的长处在平原野战,铁骑呼啸,所向披靡,反而对这种畏手缩脚的山地战很是不适应。
街亭土山的地形相当的奇特,与宽阔的街亭隘口之中拨地而起,与四周的群山没有丝毫的牵连,完全是特立独行地矗立在那儿,虽然没有周围的陇山群峰那样巍峨高耸,但却也是笔直峭立,浑然天成。
土山的南面和北面极为地陡峭,几乎是呈九十度的垂直状态,极难攀登,相比而言,土山的东麓和西麓则稍显平缓,魏军首先选择的就是从土山的东麓发起进攻。
狭窄的山路根本就容纳不了太多的兵力,司马望派出的第一攻击梯队三千人都显得十分地拥挤。山路的坡度很大,魏军士兵不得不猫着腰前进。
这段山路显然经过了蜀军的刻意“加工”,除了留有丈余的宽度仅能容纳十余人并排通行的道路之外,其余的地段不是被挖成深坑就是削成峭壁,基本上无法通行,众多的魏兵也只能是沿着蜀军给他们安排好的道路向前攀行着。
山顶上显得很空寂,除了高高飘扬的旗帜和一根根直立着的营栅似乎在告诉魏兵山顶上有着蜀军在驻守之外,魏兵几乎看不到任何的人影,空气似乎凝固了,带着死一般的沉寂。
着最前列的魏兵心情很紧张,也很忐忑,明知道山顶上有着大量的蜀军。但就是看不到人。这让他们更加地惶恐不安。他们无法预知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也许不知从那儿射出来的冷箭,就会无情地夺走他们的性命。
在战场之中,战斗越是激烈,越能激发士兵的斗志,相反的,死一般的寂静,却无疑是一种折磨。一种煎熬。
扛着盾牌顶在第一线上的魏兵只向前迈进了百十来步,就已经是冷汗涔涔,脚步艰难了,这倒不是山路的陡峭让他们迈不开步,沉重的心理压力才真正让他们步履为艰。
负责指挥第一攻击波的是魏军牙门将军郝重,是司马望亲点的勇将,郝重能担任首攻的指挥官,心里自然是激动万分,蒙司马大都督看重,这可是一个露脸的机会。也许这一生的功名富贵,毕其功于此役。
郝重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身披重铠,左手挽盾,右手持矛,亲自走在队伍的前列,身先士卒,想好好地在司马望面前表现一把。
但怎奈手下的这些兵士好不争气,关键的时刻就掉了链子,平时的精气神是荡然无存,这让郝重不禁是怒不可遏,将手下的士兵怒斥了一番,严令他们加快行进的速度,胆敢有畏缩不前者,必当军法重处。
诸兵士都明白,军法重处就是杀头,郝重脾气暴躁,为人勇烈而严苛,诸军士皆心生畏惧,只得依令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努力地向山顶之上冲去。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反正横竖是一个死,这些魏军显然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士气也就高昂了起来,脚程也就加快了,眼看着距离山顶上的蜀军营寨已不足百十来步了。
傅佥在营栅后面看得真切,不过他并没有早早地下令攻击。山下魏军十万人马的浩大阵势傅佥已经是瞧得清清楚楚,他明白,街亭之战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他必须要做长期而艰苦的准备。魏军派出第一拨的攻击梯队来,显然没有动用他们真正的实力,这次的进攻,更多的是有着试探性的意味,想看看山顶上的蜀军防守有多强硬。
傅佥可不愿意浪费过多的箭矢,街亭之战既然是持久之战,那每一支箭都将是宝贵的。
“传我命令,在魏兵进入射程之前,任何人不得发一矢!”傅佥沉声地下令道,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攻来的魏兵。
从山脚下到山顶,至少也有两箭左右的射程,提前射击,对魏兵造不成任何的伤害,只有他们进入到百步左右的有效射程之内,才可以让弓箭发挥最大的威力。
魏军密密麻麻地拥挤在一处,一排大约十几人,几十排的人看起来便很浩大了,并不宽阔的山路之上,象蝗虫一样,几乎铺满了魏兵。
他们越过了那条百步线,这是傅佥命人刻意地在山坡上离下的记号,不过他并没有下令攻击,傅佥冷沉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魏军的每一步。
近些,再近些,这样弓箭的杀伤威力就更大一些。
越过了百步线之后,魏军的大队士卒依然保持着较快的速度,向前挺进。由于距离蜀军的营寨越来越近,魏兵似乎都显得有些兴奋起来,第一个攻破敌人营寨的,一般而言都有丰厚的奖赏,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面前,他们似乎都忘记了潜藏在营栅后面的死亡危险,呐喊着向山顶发起了快速地冲击。
“七十步……六十步……五十步……”傅佥在心里默念着,突地他双目迸发出两道精芒,低沉而有力地喝道:“攻击!”
在营栅后面暗伏了许久的蜀军此刻皆是突然地爆发了出来,杀声四起,魏军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红色的汪洋,还没等他们惊愕未定,无数的箭矢就如同骤雨一般降临到了他们的头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