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2曹操大传-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州民的职位,不如迎接东郡太守曹大人,有他来领导,不但可以对抗骚动中的黄巾党人,并可以保护本州百姓有安居乐业的生活。” 
  济北相鲍信一向很看得起曹操,并对曹操寄予很大希望,他也曾劝过曹操回到黄河南边等待时机。这会儿他也在旁听了陈宫之言,表示完全赞同,并以此鼓动在场的官吏。鲍信又帮着陈宫再去跟别的官吏接头。那些做官的正担心黄巾党人跟他们过不去,现在能有人出来领头撑持局面,既可保护生命财产,又可继续做官,何乐而不为?于是都很同意让曹操接着刘岱任兖州刺史。 
  于是,在鲍信鼓动下,这些州吏便渡过黄河,到东武阳迎接曹操暂摄州事。并立刻整编州郡防卫军,准备和气势正盛的黄巾党人周旋到底。 
  但是,黄巾兵毕竟人数众多,作战能力也很强,又刚打了胜仗,声势十分浩大。曹操兵马少,力量薄弱,怎么能抵挡得了这么强的黄巾军呢?两军一接触,曹操便立刻感到悬殊太大,难以取胜。果然第一仗便败了,曹操果断收兵退回坚守。 
  虽一战即败,曹操仍然显得信心十足。他认真分析了黄巾党人,认为黄巾党人缺乏马匹,机动性不高,且组织松懈。目前虽人数众多,但恃胜而骄,警觉性相对下降。因此,他不打算和黄巾军再作正面会战,决定改以奇袭战术,来消磨对方气势。只要对方气势丧颓,便不难剿灭了。 
  曹操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准备将奇袭的战场设在寿张城,即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寿张城在济水和汶水中间,有个颇为开阔的平原,最适合于骑兵的突击。而骑兵一项,却正是曹军之长。曹操曾数度出任骑兵校尉,除了本身骑术高明外,更善于指挥骑兵战。 
  黄巾军集结在无盐城与寿张城之间,离曹操的大军很近。但曹操仍想到对方阵地去观察一下。于是曹操大胆地偕同鲍信,率领一支一千人组成的步骑混合部队,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以一千人部队,跑到数十万人的跟前去搜集情报,曹操有时的确大胆得近乎鲁莽。 
  曹操心思细腻,长于创造性策划,而且一向勇于行动,经常喜欢自己跑到最前线,因此,后世诗人苏东坡称赞他为中国史上最善于用兵的军事家。但曹操一生的战史中,却经常出现狼狈的危险状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过分的大胆行为。 
  曹操对寿张之役的计划周密很感骄傲,因此在会战前夕,带着鲍信到前线去视察,口沫横飞地向鲍信说明他的作战谋略。或许是兴奋过度,曹操和鲍信的骑兵部队超出了步兵部队前面一段很长的距离,正好来到汶水边。突然间,眼前出现一支数千名的敌人部队,曹操只有以数百名的骑兵仓促应战。但岸边地势不平,骑兵队无法发挥冲锋的力量,加上步兵未能及时支援,人数远居劣势,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危急中,鲍信要求少数勇猛的骑兵健儿,护围曹操先突围逃走,自己率仅存的骑兵部队浴血死战。虽然曹操极力反对,但鲍信表示军队不可没有指挥官。为了顾全大局,曹操只好趁隙突围而出。结果曹军死伤殆尽,鲍信也力战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鲍信原是一方富豪,家世不错,在关东军团中,算是难得的有志之士。 
  想当年曹操势单力薄,鲍信却鼓励曹操说:“缺乏智谋的人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即便目前很盛,但总有一天会失败的。将来能拨乱反正的,我想只有你了,将军你可是上天所降大任的人啊!” 
  如此的知心朋友,却为了自己的大意和冒险而牺牲,曹操非常痛心,他悬赏寻找鲍信的尸体不得,只好请人用木头刻了个鲍信的模样,涂上油彩,祭吊下葬。祭吊时,曹操哭得很伤心,士兵们都被感动得流了泪。大家看到曹操为了一个阵亡将士竟哭得这么伤心,心里无不十分感动,很自然的便在心理上和曹操贴得更紧了。 
  为了纪念鲍信,曹操决心非赢得这场战争不可。 
  曹操集结了兖州所有青年,只做了短暂训练,便参与实际作战。为了弥补军队作战经验不足,曹操全天候身着铠甲,亲自指挥战事,因此,全军士气旺盛。新的兵源增加了不少,加上刘岱及鲍信所遗留下来的军团,曹军的战斗力量越来越强。 
  相反地,黄巾党人组织松懈,缺乏军事常识,虽然人多势众,但经不起曹操马拉松式的穷追猛打,士气再而衰,三而竭。接连数十次的大小会战,曹操几乎不让黄巾党人喘口气。他将所有军团全员出击采取主动,轮番作战。曹操军队机动性高,作战士气旺盛,几场漂亮的大会战下来,把数十万黄巾党人的战斗意志完全打垮了。 
  曹操一向同情民变,如果不是鲍信这事件,他也绝不会对黄巾党人如此的穷追猛打。因此等到黄巾党人连续受挫,势衰气竭,曹操也从激烈的情绪中慢慢冷静下来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5)     
  曹操深知民变是政治问题,就不应该用军事武力来解决。屠杀,虽然能震慑于一时,但只要稍一放松,叛乱便会卷土重来。政治问题要用政治方法来处理才有效。因此当黄巾党人势力削弱时,曹操也展开了招抚的工作。 
  他甚至公开向武装部队将领们表示:“这次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安抚比追剿更重要得多。” 
  曹操大量向黄巾军团领袖发出劝降书,双方谈判争取停战机会。但曹操倒不只一味地想和敌人和谈,他利用停战期间,不停调动部队,重新部署战线,他集结不少精锐部队,要设置不少作战陷阱。 
  不久,谈判破裂,曹操立刻展开行动。但他尽量避免杀戮,而以赶鸭子的策略,把大量黄巾党人,逼压到他预设的陷阱,再将他们围堵起来。 
  时值寒冬,被围困在济北国的黄巾党主力部队,在曹操不停策动下,首先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曹操非常高兴,立刻宣布不咎既往,老弱、缺乏作战力的,全部遣返回乡间,从事耕种。其余三十余万人重新编组,加强训练,编组为“青州军”,并指导他们从事屯田的工作。 
  这一来,不但解决了黄巾党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农业生产力,对汉末农村破败后的重建工作帮助很大。但更重要的是,加上鲍信、刘岱合并的部队,生平第一次,曹操终于拥有天下的精锐军团了。 
  抚平青州黄巾党人,使曹操的事业往前迈进一大步,他不但获得全部郡县官民对他的信赖,战后也实质上控制了兖州境内所有的军团。曹操不但声望提高不少,也成为了真正拥有实力的竞争者。袁绍便乘机推举曹操为兖州牧,帮助曹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据地自大的军阀。 
  曹操费了半年多工夫,消灭了青州地区的黄巾军,他的兖州刺史的地位总该坐稳了吧?没想到,长安方面居然另外派来了一个名叫金尚的大员要到兖州来做刺史。曹操怎么会答应呢?他好不容易才得到兖州,怎么能让出来呢?即使袁绍,他也不愿意曹操放弃这个地盘。因此,曹操听说金尚带着一支人马到兖州来了,就在边界处预先埋伏了人马,金尚一到,即予袭击。金尚挨了一个兜头棒,慌忙逃跑,向南阳投奔袁绍的对头袁术去了。 
  董卓遇刺后,王允主政期间,关东军团和长安政府的对立状态应已自然解除。但事实上,关东军团的各领袖根本忘了政府的存在,反而为了扩充自我力量引发激烈冲突。袁氏兄弟反目成仇,闹得比任何人都来得凶。袁绍结合了冀、青、兖、并四州的军团领袖,更和荆州刺史刘表结为军事同盟,兖州牧曹操当然是属于亲袁绍的军团。袁术的阵营则有北方的公孙瓒,以及公孙军团盟友的刘备及单经;徐州刺史陶谦、北海太守孔融也倾向于袁术。另外,孙坚遗留下来的部队,由于少主孙策年纪还小,退守江东,虽隶属袁术集团,但并不参与正面的对抗。 
  袁绍和公孙瓒在北方对抗期间,为了牵制袁绍的兵力,袁术伙同其友军,侵入袁绍的南方境界。刘备、单经、陶谦纷纷率兵驻屯高唐、平原、发干等地,给予不少压力。身为同盟的曹操,自然必须替袁绍分劳。他由兖州出兵,在青州西南大破刘备、陶谦等的联军。 
  南阳太守袁术知道曹操是袁绍的人,就想,现在曹操和袁绍他们占领了兖州,要是不赶快想办法去阻止袁绍向这一边扩张,将来他把冀州、兖州、青州连成一片,这对自己将是很不利的。于是,袁术就约北边的公孙瓒进攻袁绍,自己发兵北上进攻曹操。 
  曹操为保住自己在兖州的地位轰走了金尚以后,正担心长安方面可能向他问罪,这会儿先受到袁术的进攻,觉得自己太孤单,就是做了刺史还没经朝廷认可,在名义上也说不过去。他正为难的时候,平丘人毛玠向曹操建议道:“如今天下分裂,群雄割据,袁绍及刘表等虽拥有大军,却缺乏深谋远虑,从未为稳固国家基础贡献丝毫力量。朝廷无财税以治国,百姓无财产以安家,这种政权体制绝对无法持久。以大义之名兴兵者胜,有正式官位才能拥有足够财源。因此明公今后的策略,可以奉天子以令大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 
  这时候,曹操正希望自己能有一天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做个霸主。听了毛玠这一番话,觉得很有启发。可见,要着重耕种,发展蚕桑,目前怎么做得到呢?只能今后再说吧。但这一策略却是很有价值的,他已将此思虑在心。至于尊奉天子嘛,乃当务之急,无论如何得从速为之。他便打算立即派使者上长安去朝贡。 
  可是,要上长安,实非易事。正如毛玠所说的“天下分裂”,各人据守地盘,互不相让,怎可能来往畅通无阻?要上长安,首先得经过河内,他只得派使者先向河内太守张扬借道。张扬对借道的事,摇头不应,恰巧定陶人董昭正在他那里,就劝他说:“曹操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